« 西藏事件是华盛顿策划的“颜色革命” | (回到Blog入口) | 胡锦涛郭伯雄相继视察军区 或调整军事战略 »

美国拉拢北约增兵阿富汗 威胁中国西部边境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121994 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4111,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199641,我国对400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总水平降至23%

: 2008-04-17 ▲◆●■

美国拉拢北约增兵阿富汗 威胁中国西部边境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8340

伊朗军方高官称若遭袭将铲除以色列

http://news.sina.com.cn/w/2008-04-16/102115367432.shtml

金正日提拔35位军官纪念金日成诞辰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8374

周恩来的女友张若名 建国后投水而死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5797&msg_id=1514

美国GOOD周刊 中国之所以重要的十大理由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4/t20080416_763529.html



美国拉拢北约增兵阿富汗 威胁中国西部边境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8340


    2008-4-14: 近年来,由于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泥潭,美国一直设法拉拢北约增兵阿富汗。据国外媒体近日报道,由于美国的施压和游说,在未来几年里,北约在阿富汗的部队将得到很大的扩充。而美国拉拢北约增兵阿富汗,将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安全构成影响。

  ● 北约成员国陆续增兵

  据法新社4月8日报道,北约成员国丹麦8日宣布,在未来两个月内,将向阿富汗增派几十名士兵和几架直升机。

  这是北约又一个成员国宣布向阿富汗增兵。在本月4日结束的北约首脑会议上,面对美国的强烈要求,北约26个成员国和其他参与北约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与会国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在阿富汗问题上共同承担长期责任,包括为北约领导的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提供更多的兵力。会议决定,向阿富汗增兵约2000人。其中,法国将向阿富汗增派一个营大约700名士兵,增派的部队将驻扎阿富汗东部地区。而希望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和北约新成员国波兰等国,也同意向阿富汗派出一定数量的兵力。此外,其他一些北约成员国也表示,愿意向阿富汗增兵。

  ● 8万北约军队将进驻

  目前,北约领导的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有4.7万人,其中,美军约3.1万人、英军7000多人、加拿大2500多人、法国2300多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北约领导的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可能增加到8万左右。到时,它将成为北约在中国周边地区部署的最大一支部队。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4月4日透露,美国总统布什已保证,明年将向阿富汗增派更多的作战部队。这是美国政府今年以来首次承诺2009年向阿富汗增兵。尽管美国政府尚未透露增兵的具体数字,不过,驻阿美军司令麦克尼尔最近表示,阿富汗美军需要增派3个旅的兵力,人数从7500到1万不等。

  阿富汗战争于 2001年10月8日开始后,进行反恐作战的美军,凭借强大的实力,很快推翻了塔利班武装。随后,美国忙于伊拉克战争,要求北约其他成员国增兵阿富汗,以接替美军维持安全。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2006年10月5日,北约领导的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开始接管阿富汗全境的安全事务。

  ● 对中俄安全构成影响

  多年来,阿富汗反美武装主要是“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的残余力量,属于游击式的散兵游勇,总人数很可能只有几千人,或者上万人,没有正规军,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战斗机、坦克和导弹。然而,美军不仅驻扎了3万多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还不断要求北约其他成员国增兵。显然,这远远超出了打击阿富汗反美武装的范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越来越“坐卧不宁”,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包括向西太平洋地区增派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南亚地区拉拢印度牵制中国。美国不断要求北约增兵阿富汗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企图利用反恐的名义,拉拢北约成员国从中亚地区牵制中国,以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圈。

  目前,北约领导的部队正向阿富汗东部地区展开部署,离中国西部边境越来越近。同时,北约在阿富汗部署了大量战机,包括战斗机、运输机和侦察机等。其中,战斗机包括英国的GR-7、法国的“阵风”F2和“幻影”-2000,美国的F-16和F-15。这些战机属于世界一流水平,拥有极高的空中作战能力。其中,F-15最大航程可达5000多公里,远远超过阿富汗东西或南北之间的最大距离。此外,美空军远程战略轰炸机B-1B还经常奔赴阿富汗上空,名义上对反美武装展开袭击,实际上是在演练远程奔袭能力,对中国、俄罗斯等国进行战略威慑。

  与此同时,北约在阿富汗还部署了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侦察机。其中,代号为“收割机”的新型无人侦察机航程达5000公里左右,可连续飞行30个小时,机上配备了极为先进的侦察系统,可从边境地区窥探中国和伊朗等阿富汗邻国的空中情况。来源: 东方网 ▲


伊朗军方高官称若遭袭将铲除以色列
http://news.sina.com.cn/w/2008-04-16/102115367432.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008年4月16日电 综合报道,伊朗军方主管后勤和工业研究的副总参谋长热扎-阿斯提拉尼将军15日在德黑兰称,如果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伊朗军方就会将以色列彻底铲除。阿斯提拉尼还表示伊朗准备向黎巴嫩提供先进的防空武器,以粉碎以色列和美国的“政治阴谋”。

  热扎-阿斯提拉尼在德黑兰表示,以色列其实“非常易遭攻击”,伊朗也根本不会惧怕以色列所谓的军事调动和部署。热扎-阿斯提拉尼说,“如果以色列对伊朗采取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我们都将以色列从这个世界上彻底铲除。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以色列在这一地区其实非常容易受到攻击,那些侵略者将会面临猛烈的回击。”热扎-阿斯提拉尼还表示,伊朗与黎巴嫩目前正在就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进行磋商,伊朗准备向黎巴嫩提供先进的防空武器。阿斯提拉尼称以色列空军战机最近频繁出现在黎巴嫩的上空,这已经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但由于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制裁,黎巴嫩一直无法获得性能先进的防空武器。这种不公正的局面即将被打破,伊朗已经决定向黎巴嫩空军提供新式防空系统。这些防空武器的种类目前正在评估之中,不久将会正式运抵黎巴嫩。

  热扎-阿斯提拉尼这一言论,与伊朗总统内贾德此前威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除”如出一辙。最近在德黑兰街头,伊朗民众反美和反以情绪异常高涨。很多人走上街头喊着“美国去死”、“以色列去死”的口号,一些示威者还焚烧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国旗。

  面对伊朗军方高官带有挑衅意味的发言,以色列外交部官员回应说:“伊朗军方领导人极端而充满恨意的言语证明,国际社会应坚固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的立场。” 为解决伊朗问题,联合国安理会计划举行新一轮的磋商,寻求最终的解决方案。一贯坚持强硬立场的美国希望把握时机通过决议对伊朗实施制裁。而德黑兰方面则表示毫无畏惧,称已经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拉希姆-萨法维称,伊朗军方已经做好了随时捍卫国家的准备,美国的军事行动将只能是又一个战略失误。他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中东就像一个火药桶,遭受任何打击它都会立刻爆炸。(毕远) ★


金正日提拔35位军官纪念金日成诞辰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8374


    2008-4-15: 据法新社报道,朝鲜官方媒体报道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提拔了35位军方指挥官以纪念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金日成诞辰周年。

  4月15日是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的诞辰纪念日,这在朝鲜是一个主要节日。

  朝鲜中央通讯社称,金正日以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下令提升两位军方指挥官为中将,33位指挥官为少将。他称,他坚信,“将军们将坚定地保护朝鲜的意识形态、制度和事业,负责任地完成他们的使命。”朝中社称,金正日和指挥官瞻仰了金日成主席纪念宫向他表示致意。平壤还举行了金日成花的展览,金日成花是朝鲜的两个国花之一。

  朝鲜经常在主要节日期间提升军官,拥有110万军人的朝鲜军队在朝鲜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 专用御厨爆料 金正日爱吃鱼翅 一周4次

  金正日爱吃鱼翅,一周吃4次!曾经是金正日御厨的日本厨师,在逃出朝鲜后爆料,他把金正日一个星期的菜单摊开:有伊朗进口的鱼子酱、日本松阪牛肉、丹麦猪肉、澳门鱼翅、还有泰国榴槤,就连红酒,都要从法国专门为他空运。

  朝鲜经常出现粮荒,老百姓老是填不饱肚子,不过令人难以想像的是,领导人金正日,却是经常要吃鱼翅!

  一名曾经是金正日御厨的日本厨师,在逃出朝鲜后,日前爆料,把金正日一个星期的菜单公布出来。

  金正日自己吃遍山珍海味,但是要送别人的话,极限就是速食面。藤本健二:“金正日觉得送军人速食面,他们就会觉得领袖是大好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周恩来的女友张若名 建国后投水而死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5797&msg_id=1514


  2008-4-16     

  ---周恩来接着深情地回忆说:“秉德,你知道吗?我在和你七妈结婚之前,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长得还算不错。”

  张若名是五四运动的一名先驱者,也是周恩来的早期战友。他们循着“战友――女友――挚友”这一轨迹走完了各自的人生。

  ★ 战友情

  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张若名正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她与邓文淑(即邓颖超)同为该校第十级学员。“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号角吹响之后,张若名与周恩来等共同发起组织了天津进步青年革命团体――觉悟社。

  觉悟社的成立,使天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有了领导核心。张若名、周恩来等经常在一起研究斗争形势,探讨救国良方。当1920年1月,天津反动军警逮捕请愿代表后,周恩来、张若名等开会紧急动员,决定发动更大规模的请愿示威,营救被捕代表。周恩来、张若名、郭隆真和于方舟4人被学生们公推为代表,要求面见直隶省长曹锐。

  游行队伍在周恩来的指挥下,群情激愤,一路高呼爱国口号。可是,当他们来到直隶省署门前时,省署两扇大铁门已紧紧关闭,任凭你口号呼得再响,门内却不见有任何动静。周恩来、张若名等4位代表从门下的缝隙钻进省府,找当局说理,游行队伍继续在外边呼喊口号声援。当周恩来他们一钻进省署大门,埋伏的大批反动军警随即一拥而上,将他们悉数逮捕,随即打开大门,棍棒飞舞,水龙喷射,反动军警们疯狂地殴打、驱赶游行学生。

  被捕后的周恩来在狱中领导着难友们的斗争。他们经过狱内外半年多的共同斗争,终于于1920年7月17日重获自由。

  出狱后的周恩来、张若名等经过思考,认为通过和平手段救国已经不可能。“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他们决定西旅欧洲,寻求救国真理。当年11月,周恩来、张若名和郭隆真等一起从上海乘坐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轮前往欧洲勤工俭学。

  在法国,周恩来、赵世炎等在巴黎发起组织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则是“少共”的第一批成员。当时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采取互教互学的方法。张若名聪颖好学,进步很快,法文学得也比其他人要好,这样就常常由她主讲。所以,从1919年到1924年,周恩来和张若名等一同为反帝反封建而斗争,一同为探求救国真理而努力,他们是亲密的战友,相互间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

  ★ 女友情

  据1992年1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写作的《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说,“当时他似乎爱上了另外一位姑娘,她的名字一直被小心翼翼地保密”。周恩来爱上的这“另外一位姑娘”指的就是张若名。

  周恩来他们1919年在天津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时,邓颖超才只有15岁,还没有到谈情说爱的年龄,而且觉悟社组成时是主张独身的。但是张若名已经是19岁的大姑娘了,她只比周恩来小两岁。据周恩来嫡长侄女周秉德回忆,“七妈”(指邓颖超)曾对她说,“当时和我们在一起的张若名,和你伯伯接触比较多。当时我曾经以为,如果你伯伯不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和她结合可能是最合适的了。我们周围的人也都这么认为。”后来周恩来与张若名在爱情道路上分手,周恩来转而写信向邓颖超求爱时,邓颖超还十分诧异地写信问他:“若名呢?你最近的信上为什么不提若名姐?”可见,周恩来与张若名当时的恋情已是他们同学和朋友圈子内的公开秘密。

  在周秉德《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她说得更清楚了。

  那是周秉德第一次接触恋情的时候。周恩来、邓颖超对她没有家长式的管教,也没有放任式的不管,而是和她说起了他们当年的“恋爱史”,对她进行现身说法的教育。

  邓颖超谆谆告诫秉德说:“年轻人都要经历谈恋爱的过程,选择对象应该首先考虑志同道合,也要考虑家庭可靠。”

  周恩来接着深情地回忆说:“秉德,你知道吗?我在和你七妈结婚之前,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长得还算不错。”

  当秉德发出怀疑的询问后,邓颖超笑着说:“五四运动那会儿,我才15岁,根本没有考虑过谈恋爱的事。你伯伯比我大6岁,他立志振兴中华,献身救国事业,而且抱定独身主义。后来去法国勤工俭学时,他与觉悟社的郭隆真和张若名同行,那时觉悟社的同志们都说,如果今后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要结婚的话,他和张若名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周恩来接着对秉德说:“开始我们的确不错,在巴黎,我们先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但是,后来,因为出身问题,她在党内受到审查,又因为参加政治社会活动,遭到法国警察的几次跟踪和盘问。她自己感到十分委屈和不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她最后决定脱离政治活动,退出党组织,专心读书,以期学成后回国效力。然而,我认定的是马克思主义,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要准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终生伴侣,也理所当然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艰难险阻考验的战友。这一点,你七妈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转向你七妈频繁通信,还求婚。”

  周恩来这一段发自内心的话把他与张若名分手的原因说得很清楚。因为在周恩来的心目中,当一个人决定投身革命后,无论自己受到多大委屈、多大风险都要坚持斗争下去,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

  根据一些零星史料,如果从张若名这一方面考虑,也确实难为她了。张若名出生在河北清苑县一个地主兼官僚的家庭。她在天津投身五四运动后,就十分勇敢地冲在了运动的最前沿。她的革命闯劲遭到反动当局的忌恨,还把她抓进监狱,她没有丝毫动摇。在监狱中,她还在思念着外边的同学和战友。但是由于她父母对其投身革命极其反感,曾多次劝说,要她放弃那些“抛头露面”的行为,在学校好好念书。她非但没有接受,却“闹”得更凶,继续为革命奔走呼号。父亲盛怒之下,登报宣布与她脱离父女关系,不再向她提供生活学习费用。她是在“背叛”封建家庭下去欧洲勤工俭学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还不断遭到党内关于家庭出身问题的审查,尤其是她和当时旅欧的中共负责人任卓宣意见不合,任卓宣还故意把她暴露给法国当局,以“考验”她在政治上的坚定性。这使她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她经过痛苦的思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退出“少共”,脱离政治,专事学问,以期学成后报效祖国。但此举又不符合周恩来的择偶标准,最终导致他俩分手。

  ★ 挚友情

  周恩来对于与张若名分手这件事曾对侄女周秉德说:“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坐过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出卖我们,我们还可以是朋友。”

   1928年,周恩来从上海秘密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国内一片白色恐怖,他的行踪高度保密,但途中仍曾被日本水上警察跟踪盘查。他参加大会后返回国内时,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绕道欧洲。周恩来到法国巴黎后去找了张若名。他告诉她,他已经和邓颖超结婚,他代表邓颖超问若名姐好。她告诉他,自己虽离开了革命队伍,但决不出卖朋友和党的秘密,仍然愿意做一个不是共产党员的革命者,并表示决心,要时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张若名和丈夫杨堃一起离开北平中法大学前往昆明,除了昆明大学校长熊庆来希望杨堃去该校执教外,也有人说张若名有出于“避嫌”的原因:她的初恋对象,一直和她保持着亲密朋友关系的周恩来率领千军万马就要进城了,以后如何相处呢?还是离得远些好,于是,他们举家南迁昆明。但是,她曾对周恩来盟誓一样地说过,她将永远不背叛共产党,永远保持一个革命者的精神状态为国家工作,而出身官僚地主家庭的这一阴影却始终笼罩着她。她只能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期望自己永远当一个革命的“左派”。

  1955年4月8日,周恩来赴印尼参加亚非会议途经昆明。他利用这一机会,到云南大学会见了张若名教授和她的丈夫杨堃,并一起共进午餐。据当年随同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回忆,总理一见到张若名就非常感慨地说:“多年不见了。”然后又说:“我代表小超问若名姐好。”总理还问她,想不想回北京工作?在较长时间的谈话中,还谈到他们当时一起闹学潮、坐监牢和在欧洲的一些事。当说到张若名1922年入党等事时,周总理明确告诉她说:“你当时参加的只是团的组织,还不是党的组织。”有人据此说,周恩来这样说是为了保护张若名,因为当时极“左”的政治气氛笼罩着全国,退团比退党的政治分量就轻得多了。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张若名为了表示对党的忠诚,把哪怕一闪而过的“私心杂念”也要向党交心,导致她被打成为右派。在不堪忍受批判,不认为自己是革命叛徒的巨大心理压力下,张若名终于顶不住而投水自杀了。那是1958年6月18日上午。

  “文革”结束后,在邓颖超的亲自过问下,张若名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而那时她已离世20多年了。▲


美国GOOD周刊 中国之所以重要的十大理由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4/t20080416_763529.html


来源:美国《GOOD》周刊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 第十个理由、因为尼克松到访中国,你的世界从此开启。

  当1972年尼克松总统重新打开与毛泽东的共产党中国的外交关系时,他激活了上半个世纪全球最深刻的经济活力:中国作为一支世界性市场力量历史性地再度出现。如今没什么比中国崛起更能改变你我生活的这个世界,没什么比中国当前的发展轨迹更能改变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

  在经过数个世纪的孤立后,中国迅速重新融入全球经济的事实,将全球化从冷战时期狭小的基础转变为如今的“大多数”地位,由此促成世界2/3的人口现在享有与国际市场厚实而日益紧密的纽带所带来的成果。中国重返世界的决定是全球化的转折点,如今已经没有回头路,只有去适应它。

  ★ 第九个理由、因为中国既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年轻的社会。

  中国的现代化战略包括通过“独生子女政策”减缓人口增长。但中国仍是人口大国:13亿人挤在一个不比我们国家大的国度里。所以,如果你认为过去 20年来已有太多西班牙裔人到我们国家,那么设想一下,只有当整个西半球的人和非洲一半的人生活在美国境内,我们才像中国一样拥有拥挤的贫富人口。

  当有人试图说服你中国有朝一日将控制这个世界时,请记住一件事:中国将未富先老,这是世界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不具有侵略性。

  ★ 第八个理由、因为中国的变迁折射了美国的诸多过去:不仅有好的,也充斥着坏的和丑陋的。

  你也许会说,共产党统治的中国文明与我们国家毫不相似。但是,中国真正的“共产主义”时期在其5000年历史中只有数十年,剩下的是对市场的社会倾向(比如,中国人一向好赌)和与全球贸易联系的历史时期(别忘了往昔的丝绸之路),再加上对家庭关系的注重和不同信仰之间自由竞争的深刻精神历史。所以我们所谈论的这个国家绝不是来自另一个星球。

  当前的中国有点类似于大约1880年的“正在崛起的美国”。一旦你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把自己定位在过去100多年美国自身崛起之路的某个位置。

  ★ 第七个理由、因为中国迅速而深入地融入制造业,这意味着中国商品渗透进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带来一些风险。

  全球化往往通过解开全球供应链而使贸易融为一体。通过打破这些链条,全球化将生产和装配环节分散于那些能提供廉价劳动力的经济。中国巧妙地把自身加入这些链条的长长名单中,成为玩具、手机、CD播放器、电脑和汽车配件等最终装配地。

  自然,中国深入美国市场引发了产品安全问题。任何像中国这样增长迅速的经济都会渗入世界的角角落落。但要认识到,中国会通过丑闻得到教训,就像过去100年里美国所做的那样。

  ★ 第六个理由、因为中国对资源的需求正在深刻而反常地改变全球市场。

  中国爆炸性的经济增长迫使它从世界各地寻求资源。正如中国问题观察家詹姆斯•金奇在《中国撼动世界》一书中指出的:“中国的自然条件极度不平衡。”中国人口太多,但几乎一切资源都缺乏。因而,中国做到全球“工厂车间”的惟一途径,是成为从水泥和铜矿到石油和天然气等一切商品的头号进口国。

  ★ 第五个理由、因为“拥抱熊猫派”与“敲打熊猫派”之间的辩论如火如荼。

  我是一个“熊猫拥抱者”,这派人认为尽管中国有不当行为,但它应被美国视为潜在盟友而非当然威胁。作为一名经济决定论者(我在哈佛大学教马克思主义),我相信经济最终会改变政治,而非通过其他方式。

  “熊猫敲打者”则认为中国早该以与拥抱市场和全球化一致的方式做出政治改变。他们认为,如果北京的统治精英成功做到牢牢掌控政治权力,那可能会形成一种“专制的资本主义”模式,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着另一种对抗性模式的挑战。如果这样,美国必须警惕这个现实,并开始抗击中国在世界挥舞“软实力”的举动。

  最令我担忧的是,目前进行的这场辩论有可能引发一场危机,并且决定性地把公众舆论转向支持“敲打派”立场,从而使得美国在今后对中国实施经济报复或与之军事对抗。

  ★ 第四个理由、因为随着中国扩大其基础设施,对于那些努力应对脆弱环境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中国可能是一个好的或坏的榜样。

  美国企业面临一个关键决定:一头扎进中国充满活力的市场,或者与即将到来的创新浪潮失之交臂。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基础设施发展。

  在当今中国,基础设施的扩张如火如荼,并且今后数十年还将如此。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就建造了大约5万英里高速公路——相当于我们的洲际公路系统。

  但如果中国一味复制我们的资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它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将无穷无尽。当然,中国人对此并非一无所知。毕竟,他们生活在那里。所以,我敢打赌,中国人会变得聪明起来。不是因为他们想要这样,而是他们不得不这样。

  ★ 第三个理由、中国造就了非洲许多地方的繁荣。

  全球化如今对最传统社会都带来了冲击。无怪乎这一进程引发了许多文化反弹,一些是以跨国恐怖主义的形式出现的——就像911事件一样。

  高度网络化的中国人在全球化的所有前线准时出现。现在有超过100万中国人在非洲闯荡,进行我所说的“先发制人”的国家建设活动。

  但中国需要我们的帮助。当中国越来越依赖来自不稳定地区的资源时,这个国家必须仰赖美国军事力量提供安全保证。如果美国不能独自维持全球安全,而中国也无法凭一己之力取代我们,那么两国的战略联盟就迫在眉睫了。

  ★ 第二个理由、因为中国将是我们今后最重要盟友而非最大敌人。

  美国安全部门的许多人都急于把中国视为不可避免的长期威胁。为什么?部分原因在于习惯使然,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在冷战时期度过职业生涯,难以想像一个没有超级大国对抗的世界。

  对于那些需要填这个缺口的人来说,中国无疑是最佳目标,中国军力扩充使得这些“鹰派”振振有词:美国必须购买和维持一个庞大的高技术军力,以应对与中国人的潜在大规模战争。

  我的看法是:中国的军力扩充不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美国在19世纪最后数十年成为全球经济大国时也是这样做的,这与我们今天在中国看到的是一样的。

  ★ 第一个理由、因为不到5年时间,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会出现。

  中国将经历新一代领导人更迭,这将深深影响今后10年它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这一代领导人渴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积极角色,美国应对此加以利用。美国如何跟中国新兴精英打交道,将决定21世纪最重要双边关系的长远走向。

  这种关系目前最令人生畏的一方面是,美国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远超过政治和军事关系。把美国和中国绑在一起,全球化才不会脱轨。若两国分道扬镳,那将引发不可接受的危险。(文/托马斯•巴内特[美])

  (注:托马斯•巴内特(Thomas P.M.Barnett)为美国著名战略思想家和防务专家,哈佛大学博士并在那里教授过马克思主义。曾担任美国国防部战略规划研究员,现在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作者来过中国,自称“拥抱熊猫派”,2006年曾在北大做过演讲。)▲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April 17, 2008 06:48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西藏事件是华盛顿策划的“颜色革命”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胡锦涛郭伯雄相继视察军区 或调整军事战略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