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生活总是错敲了谬误的门(14)水无色无味?只有蒸馏水才是完全透明和无味的。无论是饮用水,还是海水,因为含有盐离子成分而使其具有了淡淡的蓝色。此外,因为二氧化碳的存在而让水有了清凉和略甜的味道。
今 日 看 点 : 2008-01-10 ▲◆★●■
全球军事调动都在掌握中
http://topyl.com/view.php?fid=JSHT&id=2689986
中国各大行业人均工资差距最大已接近6倍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509
中央政研室称金融领域正考虑建立大部门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1/0109_17_357841.shtml
2007年十大国际军事新闻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2007ztpdd/2007sdgjjsxw/index.htm
美联邦调查局女翻译揭露——美腐败高官偷卖核武机密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8-01/08/content_2025132.htm
历史研究报告奥运前出炉/中日双方草案已经提交讨论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8-01/08/content_2025140.htm
解放军:陆军发展全域机动 空军转向进攻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08/0748480150.html
预告基廷访华 国防部新闻办公室低调亮相
http://www.stnn.cc/china/200801/t20080109_709268.html
美媒称:中国网络战攻防战力 世界独一无二
全球军事调动都在掌握中
http://topyl.com/view.php?fid=JSHT&id=2689986
http://www.topyl.com Top娱乐网 2008-01-07: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很有钱的国家,可也是一个大国,拥有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卫星侦察能力。迄今,中国共研制成功3个型号的侦察卫星,如美国企图军事干预中国台湾问题等内政,它会发现,它在全球的军事调动都在中国侦察卫星的掌握中。
中国军事专家周贯五撰文认为,中国自从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后,就把研制发展应用卫星作为空间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针。到一九九七年底,中国已发射了自行研制的四十颗卫星,其中返回式侦察卫星十七颗,气象卫星八颗、通信广播卫星三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十二颗。空间技术在国防、经济应用方面逐步扩大,取得重大效益,在增强国防实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返回式侦察卫星的重要性。早在一九六五年制定中国卫星系列规划时,就把返回式侦察卫星确定为中国卫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点,并于一九七五年获得首次飞行试验和返回成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国家。
这一成就重要性在于: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战略侦察手段,可以为中国的战略导弹确定目标,并能监视他国的军事部署和调动情况,还能检查中国自己军事目标的伪装情况,军事上的价值无法替代。在政治上,侦察卫星帮助中国确立了大国地位。当今即使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尚无这类卫星。
中国新型返回式侦察卫星,重三千多千克,其中可回收部分有效载荷的重量和容积,分别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三和百分之十五,密封舱容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点三。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中国已连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三颗。与第一代中国侦察卫星相比,中国第二代卫星的轨道寿命、卫星照片的分辨率、胶片的装片量,以及胶片的有效利用率都有大幅度增加。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该型号卫星一次飞行提供的情报数量要比第一代侦察卫星高出十三倍以上,这是巨大的飞跃。中国侦察卫星上的恒星相机是用来精确测定卫星及地面目标的位置的。目前,中国的恒星相机摄星能力,从最初四等星可测提高到七等星可测,可测星的数量从十颗左右提高到近二百颗,这是大的进步,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航天照相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水平,显示中国已经能够极精确地测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可以为战略武器指示目标。?
在台湾危机中,美国航空母舰的位置必然在中国侦察卫星的掌握中。
中国拥有大量远程反舰导弹和潜艇。如果用侦察卫星指挥他们在近海进行协调一致的饱和攻击,那么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台湾海军都难以抵挡。中国目前在巩固和提高光学侦察技术的同时,也已开展了雷达对地(海)侦察技术的研究,以实现中国全天时和全天候的空间对地侦察,中国雷达侦察卫星投入使用后,中国的卫星侦察将不再受天气限制,熟悉军事人士会知道,10年前才投入使用的美国"长曲棍球"雷达侦察卫星具备一定的探地能力。据说它能发现地下5米深度的目标。中国早就开始了探地雷达的研制,中国具备探地能力的雷达侦察卫星投入使用将比美国晚10年以上,但它的探地能力将比其前辈一一 美国"长曲棍球"卫星强。台湾军方自以为神秘的佳山地下要塞和其它地下工事,将像玻璃缸中的金鱼。
正由于侦察卫星在军事方面性能重要,近期美国出现了垄断航天侦察的企图。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七日,美国进行了一次激光打卫星的试验。目前美国因技术限制,尚无击毁别国卫星的能力,但它发射的激光束可对光学侦察卫星的光学部件造成伤害。中国不会参与空间军备竞赛,但中国在高能激光方面已具水平,虽然不具备击毁卫星的能力,但破坏光学侦察卫星的能力还是有的,这将足以威慑别国对中国侦察卫星的干扰和非法激光攻击。▲
中国各大行业人均工资差距最大已接近6倍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509
东方网 于 2008-1-7作者: 熊剑锋: 2006年,全国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的“农业”人均工资之比高达4.69倍,全国这一比值最大的省份已经接近6倍。
一项对1978年~2006年所有行业收入的研究表明,自2002年以后,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这一结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的研究者对1978年~2006年十几个大行业的人均实际工资的概率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收入分配的格局已经从“单峰”分布向“双峰”转变,即从大多数人的收入分布在平均收入水平附近,转变到一部分人集中在较高的收入水平,另外一部分人集中在较低的收入水平附近,并且形成了稳定的格局。
数据显示,1978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6个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最低的“社会服务业”人均工资之比仅为2.17倍;2006年,全国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的“农业”人均工资之比高达4.69 倍,全国这一比值最大的省份已经接近6倍。
● 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
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以1993年为界,中国各行业的收入分配在此前后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特点。
在1978年到1992年间,行业工资分布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十几个大行业的实际平均工资始终呈现出“单峰”分布的格局,行业收入分配没有发生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行业工资收入的集中程度显著提高,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反而有一定的缩小。
顾严表示,主要原因是当时正是我国改革重点向城镇转移之际,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各行业的积极性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各行业的实际工资收入增长提速,行业间收入差距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
具体到各个行业来看,“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建筑业”三个大行业在1979~1982年间稳居行业平均工资排名前三位,这三个行业的工资增长率也位居前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行业工资增速的相对位次发生了下降;原先工资水平较低的“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实现了工资水平的加速上涨。
而前述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工资增长率12%~13%,但其增长率排名仅为倒数第六、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二;1979年工资排名居倒数第一、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三位的“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和“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实现了16%、24%和15%的名义工资年均增长,增长率分居第三、第一和第二位。
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从1997年起,行业工资收入差距拉大。
● 两极分化趋势加强
顾严表示,从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看,“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工资水平迅猛提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到了缩小行业差距的作用。
但是,这些行业在工资收入跃居各行业领先水平以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了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动力源。“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资增速的上涨加剧了行业差距的扩大。
顾严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以后,行业收入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2002年以来,工资收入排名前4位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实现了12%、20%、15%、和16%的年均工资增长;除工资收入第一位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其他三个高收入行业的工资增长率显著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
而收入水平位于倒数第一位的“农林牧渔业”仅实现了9%的工资年均增长,排名倒数二、三位的“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工资年均增长率不及12%。
到2006年,两极分化的趋势进一步更强了,顾严表示,尤其是在平均实际工资8000~1万元(2006年名义工资3万至4万元)左右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收入较为集中的“矮峰”,很有可能成为加剧行业收入两极分化的重要力量。
在处于这个“矮峰”位置的有四个行业,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金融业”具有垄断性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则是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新兴行业。▲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中央政研室称金融领域正考虑建立大部门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1/0109_17_357841.shtml
2008年01月09日 新京报 2007年结束之际,尽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将整合的消息被否认,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仍表示,金融领域正在考虑建立一个大部门。
不仅是金融领域,有迹象表明,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的“大部门制”概念将成为2008中国改革重点。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门体制无疑能降低行政成本,有效避免政出多门。
★ “大部门”的大期待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目前共有组成部门28个,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而同样的统计数字英国法国都是18个,美国15个,日本则只有1府12省厅。虽说部门数量并非衡量政府管理优劣的惟一依据,但汪玉凯认为,机构职能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问题是现实中不争的事实。
举例来讲:中国是民航总局管空运,交通部管水路公路,铁道部管铁路,而美国的运输部则统管海陆空运输;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大体涵盖中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而一个美联储,则涵盖中国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央行的功能,这些均体现了“大运输”、“大农业”和“大金融”的概念。
2004年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之时,就有舆论认为,“有利益时大家抢,负责任时大家推”,事件背后是管理缺位。汪玉凯指出,这种现象并未改变。实行大部门制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要求。
★ “大部门”的大设想
怎样设置“大部门”?这是必须通盘考量的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熊文钊教授是较早呼吁“大部门”体制的学者之一,他提出,部门设置一方面要考虑专业事务由专业部门管理,同时要考虑关联业务由大部门集中管理,以避免部门间相互扯皮。
根据这一原则,熊文钊认为应形成大部门体制的普遍化。例如:实行包括农林牧副渔和农田水利综合管理的“大农业”模式;整合民航、公路、铁路、航运以及管道运输形成“大交通”模式;整合社会救助、保险、优抚、福利等的“大社保”模式等。
能源关系经济大局,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方方面面,目前处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电监会多头监管的状态。虽然2005年成立了国务院能源办公室,但实际办事机构仍是仅有30多人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只是一个司局级单位,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公司却都是部级或副部级建制。能源部呼之欲出,却又犹抱琵琶,这无疑是今年值得关注的看点之一。
★ “大部门”的大考验
尽管大部门制有国外成功经验,但立足中国国情,建立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这需要未雨绸缪。
汪玉凯认为,过去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导致政府运行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甚至部门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但大部门制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对一个超级部门进行监督恐怕更难。他建议,进行部门设置时既要考虑部门之间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同时大部门内部也要考虑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对分离。
“仅仅为了大部门而设置大部门,注定要失败。”在汪玉凯看来,实行大部门制只是改革全局棋中的布局,因为大部门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最终必然涉及党政、人大等系统,从中国国情出发,必需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对接。
另外,成立一个新部门容易,难就难在撤掉一些部门,拿掉哪个部门都不会乐意。汪玉凯认为,大部门制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选择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服务对象广泛,舆论呼声比较大的部门着手,比如能源、金融以及交通领域,然后逐步扩大。
作为十七大报告的起草人之一,郑新立去年底曾透露,实行大部制的具体方案正在研究。汪玉凯预测,今年3月新一届政府班子架构,就会看到大部门体制的思路。▲ 本报记者 郭少峰
2007年十大国际军事新闻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2007ztpdd/2007sdgjjsxw/index.htm
★ 一、上海合作组织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
8月9日至17日,上海合作组织全体成员国武装力量在中国乌鲁木齐和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举行了该组织成立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联合演习——“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 二、联合国首次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部署维和部队
11月24日,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先遣分队135名官兵抵达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这是联合国部署到该地区的首支维和部队。
★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首次访问日本
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首次访日。
★ 四、朝鲜关闭宁边核设施并开始去功能化工作
7月14日,朝鲜正式关闭宁边核设施。按照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发表的《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的规定,朝鲜将在12月31日前完成对宁边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以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的去功能化。
★ 五、俄军恢复战略轰炸机例行巡逻
俄罗斯在决定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以及与其相关的国际协议后,于8月17日恢复了已经中断15年的战略轰炸机例行空中巡逻。
★ 六、驻伊美军年死亡人数创伊战以来新高
截至12月1日,美军今年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已超过850人,是伊战开始以来美军伤亡最多的一年。
★ 七、美军正式组建非洲司令部
10月1日,美军非洲司令部正式成立并开始部分运作。这是埃及和美国的伞兵11月8日在“明星07”多国演习中实施空降。
★ 八、日本从印度洋撤回自卫队舰艇
11月1日,因《反恐特别措施法》到期,日本宣布撤回部署在印度洋的海上自卫队舰艇。
★ 九、土耳其越境打击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工人党武装
10月17日,土耳其议会通过了政府提交的采取越境军事行动打击活跃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动议。
★ 十、伊朗扣押15名英军水兵
3月23日,伊朗军舰在波斯湾以非法入侵其水域为由扣押了15名英国水兵。13天后,伊朗宣布放人,“水兵事件”得以平息。▲
美联邦调查局女翻译揭露——美腐败高官偷卖核武机密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8-01/08/content_2025132.htm
2008-01-08 本报主笔 邱永峥: 谁帮巴基斯坦造出了原子弹?谁让卡扎菲差点拥有核武器?谁在支持以色列的核武器计划?按西方国家的一贯指责,是苏联、俄罗斯和中国“扩散核技术的结果”。然而,令西方国家尴尬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女翻译西贝尔•埃德蒙兹1月6日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揭露说,正是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腐败高官大卖核武器机密,结果才让其他国家拥有了核武器。
● 女翻译怒揭“惊天秘密”
37岁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土耳其语翻译西贝尔•埃德蒙兹,曾在联邦调查局华盛顿办公室工作了大半年,其间听过数百盘敏感电话的监听记录,从而得以接触到“惊天秘密”。
2007年12月,埃德蒙兹主动找上《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倾述了她所知道的一切。这位能讲一口流利土耳其语和法尔西语(也称波斯语)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是9•11恐怖袭击发生后被联邦调查局聘用的。在短短半年工作时间里,她发现外国情报机构成功地打入美国的敏感军事和民用核武器机构,拉拢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高官下水,大肆窃取美国的核武器机密,然后在世界范围内向“感兴趣的客户”高价叫卖。
发现这一惊人内幕后,埃德蒙兹向上司报告,并向美国国会和9•11委员会提供相关证据,数次参加相关的听证会。但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但没有看到相关部门采取任何行动,反而把自己的工作莫名其妙给丢了。
怒不可遏的埃德蒙兹决定找媒体曝光真相。
● 多名军政高官被外国特工收买
埃德蒙兹告诉记者说,在她听过的秘密录音带中,一位国务院的知名高官被土耳其驻华盛顿特工收买。
埃德蒙兹说:“他把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绝密情报交给土耳其特工,以换取金钱、地位和政治回报。”
在其中一次通话中,那名国务院高官要求土耳其外交官给1.5万美元的现金,并将装有现金的袋子丢在双方指定的秘密地点——华盛顿“美藉土耳其人委员会”院内某处,而他本人则提供核武器秘密情报。埃德蒙兹说:“我至少听过3次类似的情况,这说明他们之间这么干的次数肯定比我们知道得多。”
土耳其特工取得核武器情报后,立即与巴基斯坦驻华盛顿的特工联系,比如说巴基斯坦驻华盛顿的武官处,而武官处获得情报后立即转交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马苏德•艾哈迈德。至关重要的核武器情报最后肯定是落入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阿卜杜拉•汗的手中。
埃德蒙兹还透露说,除了土耳其外,以色列也在做类似的事,比如说在负责核武器技术的美国军事和学术研究机构里安插“鼹鼠”。这些“鼹鼠”主要是外国留学生。按理,他们不能进入像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这样的核科研机构工作,因为他们很难获保密许可证,但在那名美国高官的帮助下,这些外国留学生如愿以偿。因此,美国每个月都要发生数起核情报被外国情报人员窃走的事件,用埃德蒙兹的话说:“外国特工几乎从美国的每个核机构那里都偷过核武器情报。”
除了国务院这名高官外,五角大楼的多名高级官员也暗中相助土耳其和以色列的特工。埃德蒙兹说:“土耳其或者以色列的特工们开列了一份五角大楼‘可用者名单’,专门挑出那些在经济上有巨大压力,或者特别好色的官员,将其视为‘发展对象 ’,还详细研究他们在五角大楼里可以接触到的机密。事实上,他们成功了,一些五角大楼的高官被拉下水,如果联邦调查局敢公开他们的情况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一些赫赫有名的官员成了外国特工的帮手!”
埃德蒙兹点出了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五角大楼前资深情报专家劳伦斯•弗兰克林,他于2006年因涉嫌向以色列外交官提供绝密情报而被判监禁,而“他只是其中一个小角色”。
● 多部门袒护核武情报走私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监听土耳其外交官电话得知,一旦获得核武器的秘密之后,这些土耳其特工们并不是把情报交给本国发展核武器,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买家,谁出的价码最高,就卖给谁。
埃德蒙兹说:“他们复印了好多份核武器情报,然后安排专门的特工寻找买家。比如说联邦调查局就曾监听到一名土耳其特工与两名沙特商人安排在底特律会面,然后将从美国亚拉巴马州美国空军基地窃取的核武情报卖给他们。我亲耳听到其中那名土耳其特工说‘我们有一个包裹,想卖25万美元。’”
令埃德蒙兹感到困惑的是,尽管联调局早就发现并且密切监视这个大卖核武器情报的网络,可却一直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我发现的真相触目惊心,可联调局只要一开始调查,就有好几个政府部门在做袒护工作。”
最令埃德蒙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她偶然发现一名同事(一名巴基斯坦驻美外交官的女儿)跟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关系非常密切之后,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可没想到,她本人却于2002年3月被联调局解聘了,理由是“胡言乱语”。此后,埃德蒙兹四处投诉,可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理会她,直到2006年才有美国总监察长办公室受理了她的投诉。然而,总监察长办公室告诉她说,由于她所说的涉及“国家机密”,因此“不许乱说”。此后,美国国会数度召开听证会听取埃德蒙兹的申诉,可却没有任何进展。
此后到2007年间,埃德蒙兹一直在为召开公开听证会做努力,美国司法部终于于去年年底表示,埃德蒙兹可以“部分讲述”她的遭遇。
对于埃德蒙兹所述问题的真实性,美国中情局相关消息人士向英国记者证实,土耳其人确实有偷窃美国核武器情报,并与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分享的事,“他们不是用于自己发展核武器,而是用于买卖。据我所知,土耳其人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国际核武器黑市上的大玩家!” ▲
历史研究报告奥运前出炉/中日双方草案已经提交讨论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8-01/08/content_2025140.htm
2008-01-08本报特约记者 隽宁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1月5日、6日两天,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第三次会议在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双方各有25人出席。在“古代和中近代史”与“近现代史”两个小组会上,双方分别提交了报告草案,并开始交换意见,计划在今年夏天前将两份草案汇总,形成中日双方达成一致认识的历史研究报告。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两国民众对共同历史研究的成果有着更多的期待。两国学者认为,这也是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
日方首席委员东京大学的北冈伸一教授在会议开始时致词说:“今年正值北京奥运之年,学术交流(和奥运一样)也能促进竞争和友好,我们期待在奥运之前向世人展示一份好的报告。”表明了要在奥运之前弥合双方在历史认识上的鸿沟,汇总出共同报告的决心。
去年4月北冈伸一曾经对媒体记者说,对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不是很乐观。不过这次,北冈伸一似乎比他刚开始接受这个工作时要乐观一些。
据报道,两国历史学者都认识到,对于两国间关于历史问题认识的差异,历史学者有责任、有必要从中日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结合近代两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并从亚洲乃至世界的国际历史背景出发,进行深入研究、说明和解释。
温家宝总理2007年12月底与来访的福田康夫首相会谈时指出,维护和加强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东北亚乃至亚洲的和平与发展。福田首相也表示有责任和义务去正视历史长河中的不幸时期,并传给子孙后代。
中方认为,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是构筑中日间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双方委员应本着《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的精神,通过共同研究,交换意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中日间历史认识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6年10月胡锦涛主席和安倍晋三前首相,为消除在历史问题上中日间存在的隔阂,共同商议决定召开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会议。根据计划,今年6月将召开第四次会议,并发表共同研究报告。▲
解放军:陆军发展全域机动 空军转向进攻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08/0748480150.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国际展望》杂志
● 大跨越
编者按:2007年是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随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新式军装配发三军,解放军在迈向机械化信息化的道路上实现了阶段性突破。向来关注解放军现代化建没的西方媒体借机掀起了新一轮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他们不仅继续对解放军正常的装备现代化进行夸大报道,还对中国政府于2006年底公布的旨在加大军事透明度的国防白皮书进行歪曲解读。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供广大有兴趣的读者参考。编辑部综述
《简氏防务周刊》(以下简称《简防》)是西方权威军事期刊,多年来,《简防》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进入2007年,《简防》对中国的报道一改此前对以装备动态为主的报道形式,刊发了提莫西•胡撰写的对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报道。该报道极具煽动性,它将中国正常的国防现代化称之为“大跃进”式的扩军。报道称,2006—2007年,中国一大批新式国产武器相继亮相。这批新式武器的性能与解放军现有装备相比至少要领先一代。其中包括歼一10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WS一10涡扇发动机和弹道反卫星武器。这些新式武器,特别是反卫星武器系统,验证了中国军用高科技的非凡实力。《简防》还危言耸听的声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不安。
有着美国空军背景的《空军》杂志更是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与所谓的中国“扩张”联系在•起。为《空军》杂志撰文的理查德•哈罗兰声称,中国希望能够拥有压倒性的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实力,使亚洲各国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首先得到中国的肯定,这实际就是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重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逐步打造出了一支世界级的军队。
● ◎新版《国防白皮书》
2006年12月,中国最新版的国防皮书比以往更为明确的规划出了中国未来的战略目标。白皮书指出,世界正由美国一超主导的单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军事投入,加快研发高新武器装备,抢占新的军事制高点”,而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白皮书直言不讳地称,“美国加快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推进军事一体化”,而且“日本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行使集体自卫权,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
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美国国防部认为,在此思想指导下,解放军的军事发展重点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空军的目标是“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海军的目标是“逐步增大近海作战的防御纵深”;陆军的目标是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并以远程机动作战、快速打击和特种作战为重点。
● ◎动因一一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
2006年,中国新版国防白皮书指出,“台湾当局实行激进‘台独’路线,加紧通过推动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泣’,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复杂严峻。”西方主流媒体由此认为,周边安全环境历来是中国国家战略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简防》对中国国防白皮书做了进一步解读,他们认为,中国当前的军力建设重点基本都集中在了台湾,必要时中国会动用武力来粉碎台湾任何形式的 “台独”举动。对于中国会使用何种模式武力攻台。《简防》认为,导弹攻击结合海军封锁是中国武力攻台最有可能采用的模式。空中打击和两栖登陆是对台作战的第二阶段。《简防》同时也认为解放军武力攻台将很有可能成为引发中美冲突的导火索。原因是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规定,美国有义务“保卫”台湾。美国虽然对其台海作战计划秘而不宣,但美军部署在关岛的重型轰炸机和潜艇,冲绳的各类战机,以及西太平洋的航母在台海爆发危机时最有可能首先做出反应。
尽管中国目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台湾,但中国也在努力强化其空中和海上力量投送能力,将其军事活动范围进一步向“蓝色防线”扩展,以深入到目前美国海、空军所控制的太平洋海域。
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声称,中国一再抱怨,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等国都企图“遏制中国”,因此为了打破包围圈,中国正在逐步扩大其防卫范围。中国的防线正由以往的“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推进。这些防线都是中国战略规划中的概念性目标。中国正试图获得足够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将美军挡在防线之外。
● ◎全域机动陆军
西方防务观察家认为,尽管解放军陆军现代化建设的脚步相对缓慢,但一条行之有效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已经浮出水面。《简防》指出,解放军陆军已经制定了双轨发展战略,即在有限提升机械化部队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同时,重点组建一支机动能力更强的网络化部队。
《简防》特约评论员提莫西•胡称,自从2000年以来,解放军只采购了约200辆99式主战坦克,这证明,目前解放军陆军发展重心并没有放在维持一支规模庞大但缺乏机动力的重装机械化部队上。
解放军目前正在扩建14个师级或旅级快速反应部队,使其能够快速反应能力和更强大的远程投送能力,其中包括3个空降师、2个两栖步兵师、2个海军陆战旅和7个特种作战大队。为了确保快速反应部队具备足够的火力,解放军也大量购买了A一100和WS一2等多管火箭发射系统,有效射程可达100— 200公里。提莫西•胡为证明他的观点还援引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解放军地面部队已由“地区防卫向跨地区机动作战”的方向转变,着力提升“空地一体化作战、远程机动作战、快速打击和特种作战”能力。
2006年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兵力已由160万下降到140万,裁军对象包括150个军级单位。解放军地面部队的作战结构也三经历了大幅度调整,集团军数量由21个下降到18个,师级单位也由40个减少到37个(包括25个步兵师和12个装甲兵/炮兵师)。
美国国防部预计,解放军陆军装备有7000辆坦克和1 1000门火炮。《简防》则估计解放军陆军目前拥有59个步兵、装甲兵和炮兵旅,还有2个海军陆战旅。解放军地面部队的30%,约40万兵力都部署在南京、济南和广州军区,这三大军区主要负责对台应急作战任务。美国国防部2006年的报告指出,解放军自从2005年起又向这三大军区增派了2.5万人以及 200辆坦克和2300门火炮。除此之外,这三大军区还享受武器升级的优先待遇。
《简防》认为,由于陆军高层已经将建军重点转向提升部队在某些特殊领域(如特种作战部队,两栖作战部队和陆航部队)的战斗力。因此,解放军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升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能力,其中包括建立了三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地面部队的演习和训练任务基本也都集中在强化两栖作战训练以及提升一体化作战能力上。自2000年伊始,解放军每年都要举行两场规模庞大的两栖登陆作战演习,其中多次演习在福建近海的东山岛进行,演习多以滩头攻击任务为主。除此之外,解放军也已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几个其他岛屿建立了三军联合登陆演习场。几乎所有的针对眭训练都是在特意组建的联合战术训练中心里进行的。解放军希望这些训练中心能够使用真枪实弹并提高模拟战场环境的真实性。中国自从70年代末以来没有经历过一场战争,因此提高训练水平,对于提升专业化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 ◎进攻型空军
鉴于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特殊地位,西方对解放军空军的关注由来已久。或许因为空军是最具技术含量的兵种,因此,西方媒体在报道解放军空军现代化建设方面始终集中在技术领域,并以此揣测解放军空军的发展方向。《简防》在对中国公布的新版国防白皮书进行解读后认为随着中国航空工业推出一批新一代战斗机、侦察机和预警机,解放军空军向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这些新式飞机将使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
而美国《空军》杂志也援引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指出:一大批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的退役,为解放军空军平稳地装备第四代战斗机铺平了道路。并且解放军已将战斗机、100个地空导弹荩地和16000门防空火炮有效整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囊括陆、海、空、天的四维防空网。“解放军防空部队已由以往对军事、工业和政治等核心目标的定点防御,逐步发展成新型攻防作战一体化的防空体系”,而且“其打击目标已超出了中国的领空范围,能有效打击敌方基地(包括航母)和后勤补给,进而削弱敌方的空战实力。”
2007年初亮相的歼一10依旧是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简防》为歼一10下的评语是新一代中国国产战斗机的顶尖之作,性能可与美国F—16升级型媲美。《简防》的专家团认为歼一10在未来20年时间里将会是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战机,也将成为解放军军购计划的重点。它将与200多架苏-27/歼一 11、100架苏一30MKK多用途战斗机以及歼一8II一起构成解放军空军的核心力量。美国国防情报局显然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估计,解放军空军未来所需的歼一10战斗机数量将达到1200架。
对于解放军空军装备的大量俄制战机,《简防》的专家认为,中国近年引进的苏一30多功能战斗机经过两次加油,其作战半径可达2100多英里,不仅完全具备对关岛、印度洋进行空中打击的实力,而且还能有效对南中国海实施空中监视。它的服役对于中国建立一支进攻型的空军具有重大意义。
对一支肩负进攻任务的空军而言,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构成的支援力量必不可少。《简防》指出,中国的空中预警机研制进展极为迅速。“空警一2000”预警机不仅具备空中早期预警控制功能,而且还可执行情报搜集和海上监视任务;在战略运输机方面,2005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购买34架伊尔一76MD重型运输机和4架伊尔一78加油机的协议,使得解放军的运输机队(现有18架伊尔一76MD)又得到了进一步扩充。
《简防》专家提莫西-胡还认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研发部门正在加紧研制J-X战斗机。沈飞已率先提出了方案,并且已经通过风洞测试。J-X是一种装有两台WS一10发动机的隐形战斗机,也是中国“十一五”国防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J-X战斗机研制计划一上马,便获得了军方和政府高层的全力支持。而由于俄罗斯一直比较热心于让中国参与其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因此也将从俄罗斯的技术援助中受益斐浅。▲ (未完待续)
预告基廷访华 国防部新闻办公室低调亮相
http://www.stnn.cc/china/200801/t20080109_709268.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星岛网2008-01-09讯】国防部新闻事务办公室日前透过新华社向外界发布的第一份新闻通报指出,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一行将于本月13至16日访华。这条消息意味着国防部新闻办公室正式开始运作。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曾表示,为了提高中国军队的透明度,国防部即将组建新闻发言机构。不过,新华社当天的报道没有进一步披露国防部新闻事务办公室的负责人情况。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国防部在一份新闻通报中说,在华期间,基廷将访问北京、上海和广州。中国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广州军区和外交部有关领导人将分别会见他,就两国两军关系、台湾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交换意见。
此外,基廷还将参观解放军有关部队和院校,并与军事科学院研究人员进行座谈。中国国防部正与美国就访问具体安排作最后协商。
通报说,中国对发展中美两军关系持积极态度,希望通过此访问进一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沟通,促进合作,推动两军关系在新的一年中稳定发展。这是基廷2007年3月就任太平洋总部司令以来第二次访华。此前,他曾于2007年5月访华,访问了北京和南京。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去年12月透露,国防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准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当时表示,2008年,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将肯定与公众见面。
对于新闻发言人的职业风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人蔡武曾指出:“第一要给他充分的授权;第二要给他能够掌握充分信息的机会;第三如果讲错话了,也不要苛求他。发言人是作为一个部门或一级政府的发言人,它是公职,不是他的个人行为,所以要求他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非常强烈的职业忠诚。”
蔡武说,迄今为止,在上百位新闻发言人中,还没有出现一位因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错话,或者是说话不当而受到处罚、责罚的,从来没有出现过。当然,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美媒称:中国网络战攻防战力 世界独一无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8年1月8日电/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据美国环球战略网1月6日报道,十年前,中国国防部建立了“网络部队”,起初那只是一个研究中国抵御互联网攻击的能力研究组织。
不久,研究方向涉及到其他国家防御网络攻击的能力,尤其是美国、日本和韩国,它们都是大量应用互联网的国家。
如今,中国的网络部队继续增强。
一支非常规民间队伍加入到中国网络部队,他们就是“红客联盟”(RHU),他们是成千上万的爱国程序师和网络工程师,他们支援祖国的方式就是,攻击那些威胁或伤害中国的国家。
“红客联盟”是自发发展起来的,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掌控措施,没有使之由志愿组织发展成为另一个“官僚”式机构。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开始实施“金盾工程”(也称“中国大型防火墙”),通过该工程,公安部门配备的3万警员掌管全国的互联网用户。过去十年中,共有超过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这项努力中去。
中国此举让国外情报组织处于困难的境地,美国联邦调查局不得不从黑客那里寻求支援,以便“穿透金盾”,找到新的“通道”。
不只是情报组织在寻去新的适应方式,“中国大型防火墙”也是如此。
网络战组织将“大型防火墙”视为主要防护武器,对于通过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做法,中国还有更好的应对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识别敌对方的“通道”,幷做出处理。一些美国网络战官员提出建立类似中国“金盾”的设想,幷只用于军事目的。
但由于隐私问题,西方要建立类似中国的“大型防火墙”非常困难。
建立了“金盾”,中国可以在互联网上释放蠕虫和病毒,获取利益,自己却不会收到感染。
因此,中国的网络战能力是很可怕的,网络部队或许只有几千人,却可以组织发动一场网络战争。
拥有网络部队和“金盾”的中国,可以在拥有巨大防护力的同时,发起一场骇人的攻击,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拥有类似中国的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