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喝水的17个误区 7、记住利水食物
所谓利水食物是指能增加身体水分排泄的食物,如西瓜、咖啡、茶等含有利尿成分,能促进肾脏尿液的形成;还有粗粮、蔬菜水果等含有膳食纤维,能在肠道结合大量水分,增加粪便的重量;辛辣刺激的成分能促进体表毛细血管的舒张,让人大汗淋漓、体表水分流失。 补也好、利也好,都是达到身体水分平衡的手段。
今 日 看 点 : 2007-12-12 ▲◆★●■
解放军划台海防空识别区 陈水扁求美国干涉
http://www.milchina.com/Get/ping/12101712361.htm
台独是剂毒药,台湾军人不能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商务部长警告美国不要得寸进尺
http://www.singtaonet.com/china/200712/t20071211_689255.html
布什以“亲爱的委员长先生”跟金正日套近乎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2077
美国忧惧什么?要保台湾新领导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共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须分段而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情况变了,中国空手迎美国
http://www.singtaonet.com/pol_op/200712/t20071211_689598.html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7年10大事件
http://news.sina.com.cn/w/2007-12-12/014713061044s.shtml
为何越拍桌子矿难越多?
http://www.singtaonet.com/life_op/200712/t20071211_688988.html
中国称与伊朗的石油协议和其他政府无关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hina-298220071211
解放军划台海防空识别区 陈水扁求美国干涉
http://www.milchina.com/Get/ping/12101712361.htm
中军网 www.milchina.com 2007-12-10: 陈水扁向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法雷欧马加维告状,说北京拟在台湾海峡划定防空识别区,并开辟海峡民航新航线,是对台海现状的破坏与改变,望美日能共同关注。
防空识别区Air Defence Identification Zone(ADIZ)和飞航情报区Flight Information Zone(FIZ)有时重迭,是容易混淆的两回事。防空识别区是二次大战后由美军太平洋总部制订,规范盟国之间空防的分界,是与美国及其盟国相邻的国家如苏俄、北韩和中国并无相关的法定文件。因二战结束时美军在亚太地区空中力量超强,空中秩序也由美国单方面制订,今天虽然周边空军有所发展,但要变更沿袭六十年的亚太防空识别区也很难。飞航情报区则是国际民航总署(CIIA)划定的民用飞行器飞行航线的管制区域;由各国协商制定。
就东海而言,由于美军战后划定钓鱼岛列屿的黄尾屿、赤尾屿作专用靶场,将该空域定为禁航区,一九七二年归还琉球列岛给日本时,日本接收了美军的防空识别区,把钓鱼岛列屿全部纳入日本领空防卫范围。虽然钓鱼岛列屿空域除赤尾屿外都归台北飞航情报区管辖,但日本自卫队把钓鱼岛列入视同领空的级别,随时出动军机监视,驱离他国军用航空器。台湾因领空受挤压,北部飞行巡逻训练的困难可想而知了。连中国解放军到钓鱼岛作宣示主权的巡逻,也有日本媒体报道受自卫队战机的拦截,仅2005年就有一百多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东海上的春晓油田也被划在日本防空识别区内。
自从中美建交后,美军不再负责台湾海峡的防空识别区海空巡逻,随着中国的歼--8Ⅱ和苏--27等新式军机服役,解放军巡逻范围扩大,台湾不断报道共军逼近海峡中线,甚至用雷达锁定台军机的状况。台军沿用美军概念,认为海峡属于台湾防空识别区,范围接近大陆沿岸,但台军越来越缺乏战力难以维护,只好求美日插手。▲
台独是剂毒药,台湾军人不能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0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瞭望新闻周刊》刊登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主任王卫星的文章称,在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本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真诚愿望,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目前,两岸关系处于“台独”势力冒险高危期。胡总书记的呼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出了新思路、展示了新前景。对此,两岸军人共同负有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 台湾军队不要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力
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发表“新闻公报”,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6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出席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代表时,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中共十七大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首次写入党的正式文件,得到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岛内广大民众和许多政党领袖认识到:“坚持和平,互惠双赢”才是两岸应走的道路。和解、和睦、和平、合作、融合,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台海和平,才有利于两岸的长期稳定。这是在新形势下两岸推动 “结束敌对状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非常良好的开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既需要两岸各政党的努力和推动,也需要两岸人民的支持和促进,更需要两岸军队的协力维护和共同捍卫。历史上,驻防在台湾地区的这支军队,在反对国家分裂、捍卫中国主权、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一直具有爱国传统。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它也始终是岛内“台独”势力难以逾越的最大障碍。
然而,陈水扁始终想把台湾军队变成“以武拒统”的工具。利用军人对“保家卫土”职责的忠诚,为一己之私利和一党之私利,欺骗和诱导台湾军队官兵为其“台独”野心服务,不断加速台军内部改造。以意识形态划线,破坏军队伦理,对高级将领大换血;用高压手段在军中推行“去中国化”运动,取消反“台独”教育;向官兵灌输“台独”理念,把“保卫台湾,保卫国土”等同于保卫“台独”;变相保留保防监视制度,对官兵进行法西斯式的跟踪监控;渲染“大陆军事威胁”,推动巨额军购案,把台湾人民的血汗钱填入军备竞赛的无底洞;以安全为借口,阻挠岛内工商业界要求早日实现两岸“三通”;加强与美日军事联系,邀请其军事人员参加军演,拖美日下水;制定所谓“决战境外”和“先发制人、先制攻击”的“双先战略”,把大陆重要城市和三峡大坝等列为重点攻击目标,等等。
凡此种种,都是在竭力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破坏台湾地区军人的传统价值观,破坏台湾地区军人的形象和荣誉,使台湾地区军队成为“台独”的替罪羊。
★ 两岸军人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
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军人应该把握这个大局,肩负起民族大义。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两岸人民的台湾,大陆是两岸人民的大陆。同样,大陆军人是中国军人,台湾军人也是中国军人。长期以来,虽然两岸还处于对峙状态,两岸军方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分歧,但在根本上双方一直有着许多共同的基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
两岸军人的价值观应该建立在民族大义之上。维护台海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也是两岸军人的共同责任。过去两岸军队一直站在反“台独” 斗争的同一条战线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图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岸军人在反对把台湾“划峡而治”的斗争中,相互默契。以后,在保卫祖国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钓鱼岛等岛屿主权问题上,两岸军人血浓于水的感情得到充分体现。1988年3月,大陆海军舰队在南沙赤瓜礁海区反击作战,台湾“海军”支持解放军保卫领海领土行动。后来在捍卫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两岸海军再次默契配合。即使今天,两岸依然分别在南中国海的一些岛礁上驻扎军队,共同行使和维护主权。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动两岸建立军事互信,共谋台海长久和平,为改善两岸军事关系多办实事。目前,围绕“和平发展”这个主题,两岸交流已经在政党、经贸、文化、体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广泛展开,军事问题也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领域。大陆在2004年“517”声明和2005年4月、5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领导人会谈公报中,均提出了“促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的主张。两岸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快举行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谈判。但遗憾的是,由于陈水扁和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大力推动“台独”冒险活动,两岸军事交流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对峙日益加深。
★ 两岸军人应携手合作遏制“台独”
作为军队,对安全的追求无可非议。但应看到,安全不能依靠军购,也不能依靠军事同盟;否则,势必陷入“安全困境”,带来更多更大的不安全感。长久的安全依靠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通过对话增加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安全。
当前对台海地区的安全威胁来自“台独”。大陆的军事准备不是针对台湾民众,而是针对“台独”势力。面对共同的敌人,两岸军人应该摈弃前嫌,携起手来,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保卫和平。当前最迫切的责任就是共同反对和阻止“台湾法理独立”。“台独”意味着国家灾难。“台独”势力如果玩火,把台海地区拖入战争,首先是两岸军人兵戎相见。从维护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稳定的大局来说,两岸军人应该一起合作反对“台独”。
“台独”是一场骗局,它是野心家和利益集团玩弄政治的阴谋,也是政客对军人的蛊惑,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机企图分裂国家,更将遭到爱好和平的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谴责。单从不上当受骗的角度出发,台湾军人也应该和我们携手反对“台独”。
“台独”是剂毒药,台湾军人不能吃。为“台独”而战,对台湾军人来说,是一场没有丝毫胜利希望的战争。为没有希望的战争流血捐躯是愚蠢的。从理智的态度出发,两岸军人也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遏制战争的源头,反对“台独”。
维护台海和平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台海的稳定能带来区域的稳定,台海的和平能促进世界的和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不希望这里发生战事。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老百姓有一句话:两个拥抱着的人是很难打架的。在关系到台海和平问题上,我们期盼两岸人民早日实现和平拥抱,“海峡中线”能早日消失,“和谐两岸”能早日建立。对两岸军人来说,用酒杯在餐桌上相互碰撞,比用枪炮在战场上相互瞄准好。因此,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拐点上,两岸军人的枪杆子要用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台湾地区的军人应该成为反对分裂祖国的重要力量,决不能为那些分裂国家的野心家所利用,走到民族大义的对立面上去。
让分裂与战争成为过去,将和平与发展变为现实,共推两岸走向一个和平发展、幸福祥和的新时代,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民的愿望。▲
中国商务部长警告美国不要得寸进尺
http://www.singtaonet.com/china/200712/t20071211_689255.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星岛网2007-12-11讯】在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召开前夕,商务部副部长陈德铭警告美国,不要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过于苛刻,他又预料美国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将会随明年总统大选而升级。
《中国日报》报道,尽管中美双方准备为两国的贸易、率和保护知识产权展开艰巨的谈判,但两国均强调打击保护主义符合共同利益。陈德铭称,美国应该透过平等对话解决与中国的摩擦,而不该将问题政治化,“我们必须避开非理性和单方面互相谴责。
一连两天的第三次中美战略对话12日在北京开幕,由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长保尔森主持会议。而第十八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也在北京开锣,双方将深入讨论中美经贸关系,并将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备忘录。
在中美经济对话召开前,中美两国高官已对关注的焦点问题各自表述,除了陈德铭的表态外,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则促请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和改善产品安全。
美国卫生部长莱维特将与中国签订产品安全备忘录,以确保自中国进口的产品,包括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材等,符合美国的安全标准。另据外电引述美方官员指出,中国开放旅游市场,亦将是商贸联委会的讨论重点。
至于已经抵达北京的古铁雷斯则表示,“中美两国必须携手打击正在冒起的保护主义情绪。开放是两国未来关系的主轴。保持继续开放绝不容易,但是必需。”有报道指出,美方还将在商贸联委会讨论中国的“反垄断法”和“政府采购协议”等。
虽然古铁雷斯清楚阐明对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满和希望人民币加快升值,但他主要还是集中在产品安全和知识产权上。他说,“中国是全球生产假药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美国商务部资料,中美贸易逆差去年高达2330亿美元。
有分析认为,中美高层对于贸易差额问题都心中有数,知道这一问题不可能短期内解决。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日前便表示,今年以来中国涉外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更为突出。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5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提高42%。他指出,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保持比较大的顺差是国民经济综合运行的结果,短期内这种局面不能从根本上扭转。
据悉,从2001到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总额顺差由522亿美元上升到2599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由3%上升到10%。外汇储备增长方面,2007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14336亿美元,而2001年底外汇储备余额仅1656亿美元,不到六年时间增长了7.7倍。▲
布什以“亲爱的委员长先生”跟金正日套近乎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2077
文章提供 于 2007-12-10: 布什“密信外交”玄机重重:布什罕见给金正日致亲笔信,而朝鲜更是高调主动透露,这一来一往“密信外交”的背后玄机重重
从“暴君”到“亲爱的委员长”,布什对金正日的称呼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更让人觉得玄机重重的是,首先透露美国总统布什给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写亲笔信消息的,并不是惯于主动的美国官方,也不是消息灵通的美国媒体,而是一向低调的朝鲜中央通讯社。
12月6日,朝鲜中央通讯社透露,来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将布什的亲笔信交给了朝鲜外相朴义春。但是朝鲜中央通讯社并没有透露布什亲笔信的内容。
★ 布什要朝鲜解释三大疑点
朝鲜发布的这则消息让西方媒体大吃一惊。随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德罗证实了这一消息。
但美国当天的证实并不能满足媒体记者的胃口。约翰德罗只是表示,布什在信中要求朝鲜必须履行它所披露所有核计划细节的承诺。为弱化布什写亲笔信的影响,约翰德罗还强调,布什同时也向中国、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四国领导人发了信。
在媒体记者的追问下,美国白宫女发言人“挤牙膏”般地透露说,布什亲笔信用的是带有“白宫”字样的信纸,而且抬头是“亲爱的委员长先生”。约翰德罗解释说,这是因为金正日担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美联社和《纽约时报》依据在白宫超发达的人脉,居然“挖”到了信中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容。据它们透露,布什在信中还提出,朝鲜方面需要解释说明三大疑点:
▲ 一,朝鲜到底有多少武器级的核材料;
▲ 二、朝鲜到底有多少弹头;
▲ 三,朝鲜有没有把核武器技术或核材料传授给别的国家,如果有的话,是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传授给别的国家的。
《纽约时报》还透露,布什在信中还提出,如果朝鲜完全公开并拆除其核设施,朝鲜半岛实现了无核化,那么美国就将考虑两国建立正常关系,并解除对朝鲜实施的制裁。
布什以“亲爱的委员长先生”跟金正日套近乎
★ 对朝立场转变:没有180度也有150
对于布什给金正日写亲笔信这一非比寻常的举动,媒体和分析家们表现出了的极大兴趣。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布什对朝鲜立场发生重大转变。众所周知,布什就任总统以来,对朝鲜的言辞可谓苛刻有加。如布什在2002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我憎恶金正日”。布什在2002年国情咨文讲话中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后来甚至称金正日是“暴君”,如今称呼却变成了“亲爱的委员长先生”。美国智库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专家德雷克•米切尔认为,这封信表明,布什对朝鲜的立场虽然没有发生180度转弯,但至少也转了 150度。
也有分析人士并不这么乐观,认为布什只是采取了一种友好的姿态,但并不能掩饰其对朝鲜弃核进程的担忧。因为现在朝美双方还存在不小的分歧。
★ “密信外交”背后玄机
布什罕见致亲笔信给金正日,而朝鲜更是高调主动透露,这一来一往“密信外交”的背后玄机重重。
布什亲笔信“热情洋溢”,但其内容立场依然坚定,这让国内保守派难以指责其向朝鲜“献媚”。何况,布什在给金正日写信的同时,也给其他四国领导人致信,这更加冲淡了此次“密信外交”引起风波的可能性。布什给金正日写信也是一种“善意”,表明布什把朝鲜视为国际社会一员,也满足了朝鲜希望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愿望。▲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美国忧惧什么?要保台湾新领导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1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评论员 锺维平)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昨天与陈水扁见面,到底要说一些什么?颇令外界好奇。待至话题谈出来之后,可以发现薄瑞光所谈的内容有一段特别有意思,就是强调要确保新“总统”能有新的机会处理台湾的各种挑战。这样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话,非常不同一般的话。
中国评论通讯社报道,薄瑞光说,明年5月台湾有新“总统”产生,新“总统”将有新的机会处理台湾面临的区域挑战,其中包括两岸关系,新“总统”同时会延续前任“总统”的工作,形成新的方案,不管是谁成为新“总统”,都必须能下决定,解决和处理台湾的重大议题。薄瑞光指出,台海议题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台湾的政治人物和政府、中国政府、美国政府等,都必须营造良好环境,确保所言所行让台湾新“总统”产生时,新“总统”能有新的机会处理台湾的各种挑战。过去几个月,美方发表的评论和看法,都是为确保台湾新“总统”保持这样的新的机会,他期待能够跟陈水扁深入就这些议题交换意见。
细细琢磨,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薄瑞光的话至少有四重含义:
▲ 第一、台湾的未来4年,要交给新的领导人。
言下之意,陈水扁必须确实承担选举责任,保证选举正常进行,不可以制造动乱以影响选举,更不可以试图采取非正常手段来延续陈水扁自己的权力。在此,无论马英九或谢长廷赢,美国要保的是正常的选举秩序。
▲ 第二、新“总统”必须能下决定处理台湾的重大议题,也就是台湾新的领导人要有机会执政的意思。
这其实是冲着陈水扁来的狠话。也就是说,美国担心选举之后,如果马英九、国民党赢,陈水扁可能会采取“戒严”等极端手段,拒绝交出政权,造成重大的政治动荡。在此,美国有专门替马英九说话的意涵。
▲ 第三、新的领导人必须有自己的处理两岸关系的权力。
新“总统”将有新的机会处理台湾面临的区域挑战,其中包括两岸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谢长廷当选,陈水扁不可以继续控制主导僵硬的两岸关系的政策,必须交权。在此,薄瑞光的这层意思,更像是在为谢长廷说话。
▲ 第四、新的领导人必须能够处理好两岸关系、美台关系。
这就是薄瑞光从另一角度说的:台海议题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台湾的政治人物和政府、中国政府、美国政府等,都必须营造良好环境,确保所言所行让台湾新“总统”产生时,新“总统”能有新的机会处理台湾的各种挑战。在此,美国要求陈水扁不破坏供马英九或者谢长廷施展作为的政治环境。
或许有完全不同的解释,不管怎样说,薄瑞光在这么一个场合大谈未来的新领导人的权力问题,绝不可能是信口开河、胡乱扯扯、更不可能是漫不经心的侃大山。对于这一次的会谈,扁政府采取“全都录、全开放”的方式公开会见过程,也就是说,全台湾的人民都在看,薄瑞光不可能不好好准备,不能不逐句逐字地表述美国的主张与意图。
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昨天说,陈水扁现在回锅当民进党主席,基于操盘地位,党权、政权一把抓,他深感忧心的是,“不管马、谢哪个人赢了,明年 520政权能不能和平移转?陈水扁会不带任何威胁条件转移政权吗”?也许外界觉得他多虑,但很不幸的是,他的多虑经常证明是对的,他希望马英九、谢长廷能提高警觉,人民也能有所警惕。
很明显,美国政府也与施明德一样,抱有共同的担心。要不然薄瑞光为什么会扯出新领导人的议题、话题来呢?如果一切顺利,新的领导人选出来后,自然而然会履行其职责,美国何须多此一举?美国需要啰嗦什么?薄瑞光之所以叨唠,表明了美国对陈水扁掌控当前的选举不放心、对陈水扁在未来仍可能操纵政局不安心。
很明显,敏感的陈水扁对于薄瑞光这一段突兀的话是极为反感的,他冷冷地说:明年台湾的“新总统”会对台湾人民、美国政府和朋友怎么讲,“我不知道”,无法下指导棋,也不可能影响新“总统”。
短短的一句话,陈水扁就堵塞了薄瑞光指责与提醒,言下之意:一,我没有妨碍新领导人的产生。二,我不可能对新领导人指手划脚。三,新领导人也不会听我的。但是,不管如何,美国人的话陈水扁一定听得懂,如果听得懂,陈水扁一定是寒心的。
▲ 一,美国已经在切割陈水扁,在遏制陈水扁。在此最敏感时刻,薄瑞光大谈新领导人,言下之意还不清楚吗?有新必有旧,新是未来,旧是过去。美国在提醒陈水扁,你的政治生命倒计时已经开始,不要不知道。陈水扁会寒心。
▲ 二,美国的注意力已经放在了马英九与谢长廷身上,因为美国的利益放在了这两个人身上。永远与有用的人打交道,这是美国的逻辑。美国没有朋友概念,只有利益概念,如果发现陈水扁已经不能确保美国在台利益,不能确保美国优先利益的时候,美国可以立即翻脸的。陈水扁不能不寒心。
▲ 三,美国已经认定陈水扁是新领导人产生的阻力,是需要警告的对象,陈水扁一定会认为这对他来说是不公的。因为他以为自己是西方民主价值的维护者,是自由的斗士,是制衡大陆的棋子。对于这样的超越未来的作用,美国人视而不见,行将弃而不用。陈水扁能不寒心吗?▲
中共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须分段而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0: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美国《世界日报》12月9日载文《中共政府机构大改革须分段而行》,摘要如下:
有关设立能源部的消息,在北京已是几起几落。围绕重设这个部门,以及与之有关的“能源法”的修订,近期情况稍见明朗,能源部的设立,已进入机构编制和职能的调研,显示设部主张已经获胜。
能源部如得以设立,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其预示着中国大陆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将在明年3月大换届时铺开;也预示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将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去除现在机构重重迭迭、职责不清的毛病,采取“大部门有效管理体制”。
能源部的设立,有多方面理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能源管理制存在严重缺陷。能源管理体制至少涉及石油、煤炭、电力三大领域。一方面是高高在上,难以管好;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上,上面有一个国务院总理挂帅的国家能源办,但管理的实体是在国家发改委内设的能源局,能源局下设的能源处,处内10个人,管着中国大陆的能源。另一方面,能源管理又多头幷举。如说石油和煤炭的管理,已分而散之,则电力管理十分严密,有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三大部门在管,上面还有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统筹。这样一来,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好。
类似能源领域的问题,在多个领域都存在。长期以来管不好的食品安全领域,就是因为有卫生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多头管理,至今职责不清。而文化领域,不算中共中央宣传部,还有五、六个平行部门如文化部、广电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文物局等等。
不算林林总总、党政交叉的上百个各种临时机构,以国务院论,在办公厅和一个特设机构之外,还有28个组成部门、18个直属机构、4个办事机构、11个国家局、14个直属事业机构。这些部门,或多或少都有职责的交叉。
在过去四年多,不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各类专项行动,都轰轰烈烈,动辄八、九个部门,甚至十多个部门“联合下文”、“联袂行动”,看上去各部门都积极性甚高,实际是一轰而起,互相推诿,谁都不负责。宏观调控多方失利,根子在此。
中共领导层不是不知问题之大,已决定利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机,加以解决。此前,中央早就悄悄设立了一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联席会议”,展开改革方案的研究和设计。而能源部或国家能源委的设计,正是有关方案中的一环。
在中共十七大上,已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发展民主政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提出了“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也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而改革的总体目标,被定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据参与制定改革方案专家的意见,按中共十七大定下的原则和目标,最能解决现存问题,又能较快达致改革目标的,就是所谓“大部制”。具体来说,就是按理顺职责,优化结构的要求加以整合后,实施职责一致、高效有力的大部门体制。
真的要实施大部制,意味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1998年朱熔基痛下决心,实施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虽饱受抵制和拖延,但基本达到 “拆庙送神”的目的。近10年过去,问题再度回潮甚至泛滥,而这次改革,要下定的决心和将付出的努力,不下于10年之前。今天中国大陆,除中央与地方、大型国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已形成庞大的利益团体,机构大分拆、重组,势将因利益分配,带来强大的反弹。这种重大的改革,知易行难,可能要各个击破,分段而行。▲
情况变了,中国空手迎美国
http://www.singtaonet.com/pol_op/200712/t20071211_689598.html
来源:美国《华盛顿邮报》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如果说美国在中美高层外交会晤前可期待什么东西,那就是礼物。在2006年底,在和财政部长鲍尔森进行的第一次战略经济对话以前,中国对美国的压力作出让步,让人民币升值。在5月,在第二次会晤之前,中国采购美国24个州约值326亿美元的产品。
第三轮经济对话将于12日开始,人们对中国的善意姿态(其行动的象征意义)有很多期望。到目前为止,什么也没有。
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隶属中国商务部)的研究员梅新育(Mei Xinyu)表示,美国每天都对中国指指点点,中国怎么可能还愿意购买。
美国代表团这次受到的冷遇显示,自鲍尔森和中国副总理吴仪一年前高调发起对话以来,多少事情已经发生改变。
从那以来,两国一直从事关于食品和产品安全的全球公共关系战。美国指责中国出口有毒的宠物食品,含铅玩具以及会爆炸的轮胎。中国作出回应,宣扬美国出口有问题的肉类和坚果,以及最近查出含有违禁添加剂的、必须“毁灭”的薯片。
鲍尔森在电话访问中表示,设立论坛是为了讨论长期的经济问题,也是为了让两国关系在紧张时期平稳过渡。
鲍尔森表示,为此,食品安全将是本轮战略经济对话的“头号议程问题”。“食品安全、产品安全、贸易诚信——在我们准备就绪的时候,那些没有成为关注点……在5月,这些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自此以后它变得越加重要。”
预计在11日下午,两国将签署药物和医疗器械及食品安全谅解备忘录。这些文件为两国的安全监察机构和海关官员提供协作框架。
本周将要讨论的其他关键话题将是能源和环境、双边投资以及财政改革。两国在人民币问题上仍然陷于僵局。美国认为人民币被认为低估,在帮助中国出口商的同时损害他们的美国对手。尽管美国希望改革来得快些,但中国人想要缓慢的重估,认为急剧的改变将危及经济。
鲍尔森表示,“经济民族主义在两国都有明显表现;贸易保护主义在两国都很明显。多数公司、行业欢迎任何领域的竞争,除了他们自己的。因此我认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公司将积极游说,给外国竞争竖起壁垒。根据我的判断,那些壁垒只会损害中国人民。”
在过去,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用钱来说服别人的战略显然奏效。但两国之间的紧张意味着这轮不大可能有大礼。
1993年,就在克林顿总统准备决定是否延长中国作为低关税的优惠贸易伙伴的地位之时,中国购买了近10亿美元产品。两周后,中国往欧洲派出另一采购团,再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设备、技术和材料。信息是清楚的:中国可以在其他地方花钱。
更最近,中国大力宣扬采购美国公司大竞争者的产品。在11月,法国总统萨尔科奇访华,中国宣布它将和法国签署价值300亿美元的商业协议,最大宗的采购就是以大约174亿美元购买空中巴士公司160架商用客机,这可能已经推动这家欧洲飞机制造商今年的商用机订单超过美国波音公司的。
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Shi Yinhong)表示,中国炫耀在美购买力的行为可能收敛有另外的原因。“中国不缺钱,但采购活动的效力在逐渐缩小。”他认为中国不愿意被视为试图收买朋友。(作者 Ariana Eunjung Cha)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7年10大事件
http://news.sina.com.cn/w/2007-12-12/014713061044s.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金羊网-新快报: 又到岁末,2007年仍是不甘寂寞的一年,国际上好戏连番上演,小报丑闻比比皆是,公关危机遍地开花。要么是未得到公正报道的政治骚乱,要么是被过度渲染的政治笑话。全世界的人都替穆沙拉夫捏了一把汗,为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疯狂,还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早逝的生命深感惋惜。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07年度十大新闻,巴基斯坦政局变化成为头号新闻。
★ 1 巴基斯坦政局变化
巴基斯坦政局一年来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总统穆沙拉夫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伊斯兰极端分子占据红色清真寺与政府发生暴力冲突;西方政府要求穆沙拉夫与前总理贝•布托达成权力分享协议;极端分子发动多起自杀式爆炸活动。穆沙拉夫11月11日下令巴基斯坦进入紧急状态,此后他放弃了军职,并承诺于明年1月8日举行选举。
编辑点评:穆沙拉夫放弃军职,谁将掌管巴基斯坦核武库?
★ 2 美国次贷危机
房地产泡沫终于破裂,次贷危机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慢慢地发生,今年夏天的次贷的坏账率比去年提高了93%。美国经营次贷的最大一家金融机构“新世纪金融”于四月申请破产,主要股指因此大跌,布什政府宣布将利率冻结五年以帮助那些无力偿还贷款的购房者。
编辑点评:余波犹在,全球关注。
★ 3 缅甸发生游行示威
自今年8月以来,缅甸各地陆续爆发大规模的僧侣示威抗议游行。参与示威的僧侣由断绝与军政府关系着手,开始试图切断军政府在佛国缅甸的统治基础。这场危机来源于军方统治机构“国家和平发展委员会”(SPDC)取消了对民众的燃料补贴。
编辑点评:美国管得也太宽了!
★ 4 哈利•波特系列末部出版
罗琳7月21日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本《哈利波特与致命圣灵》,这本书在美国开售后的24小时内售出了830万本,儿童和成人整夜排队以购买此书,并在第二天花整个晚上的时间阅读此书。评论家对罗琳的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编辑点评:魔法天才从此告别世界舞台?
★ 5 驻伊美军高官遭抨击
在任命彼特雷乌斯将军为驻伊美军的最高指挥官后,布什总统宣布了向伊拉克增派2万部队的决定。参众两院的民主党人批评了这一决定。9月份返回华盛顿述职的彼特雷乌斯正面临着尖锐的问题。但由于最近驻伊美军伤亡减少,伊拉克战争已不是媒体最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伊战议题在明年总统选举中的重要性看法不一。
编者点评:伊战问题再难掀起更大波澜。
★ 6 美泰玩具被召回
8月初,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美泰公司宣布召回部分中国生产的玩具,其理由是玩具的涂料中铅含量超标。事件随即被国外媒体和舆论渲染,矛头直指中国玩具生产企业。这对中国玩具和“中国制造”的声誉带来了严重影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用数据证明,中国的玩具绝大多数是符合进口国家的安全标准的。
编辑点评:公道自在人心,事实胜于雄辩。
★ 7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
韩裔学生赵承熙4月16日7时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宿舍内枪杀了两名学生。他9时45分返回校园,走进教学楼枪杀师生,27名学生、5名教授被他开枪打死,他本人随后自杀。“愤怒的孤独者”赵承熙合法地购买了作案用的枪支,这引发了有关枪支控制、精神疾病、校园安全的辩论。
编辑点评:枪支不禁,美国校园惨案难止。
★ 8 干细胞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日本和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两个科学家小组于11月宣布,他们发明了让人类皮肤细胞核像胚胎干细胞一样运作的方法,他们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这一成果有望使胚胎干细胞研究避开一直以来面临的制造或者摧毁胚胎的伦理争议,从而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
编辑点评:人类的又一大福音。
★ 9 美职业棒球“本垒打王”遭起诉
43岁的旧金山巨人队队员邦兹在与华盛顿国民队的比赛中击出个人生涯第756记本垒打,刷新了美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纪录,成为新一代“本垒打王”。他随后陷入使用兴奋剂的传闻之中。11月,联邦检察官以涉嫌作伪证和妨碍司法公正对他进行了起诉。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30年徒刑。他已表示不认罪。
编辑点评:无风不起浪,邦兹这回是铁定要栽了。
★ 10 iPhone 掀起抢购潮
乔布斯1月9日高调推出了i-Phone,当集电话、iPod、PDA、照相机和计算机于一体的iPhone于6月29日上市后,顾客们排长队抢购首批20万部iPhone。苹果公司在iPhone 上市两个月后宣布降价200美元,这引发了客户的反感,苹果公司随后宣布给先前购买iPhone的顾客提供100美元。iPhone已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发明。
编辑点评:用“趋之若骛”来形容抢购iPhone的情景一点也不为过。▲
为何越拍桌子矿难越多?
http://www.singtaonet.com/life_op/200712/t20071211_688988.html
红网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什么六证齐全?我看是五毒俱全。”9日上午,洪洞“12•5”事故国务院调查组成立大会上,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拍着桌子说。(见12月10日《新京报》)
在我印象中,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拍桌子已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你上网仔细搜索,每次重大矿难之后,李大局长都是一个习惯性动作——猛拍桌子,似乎除了拍桌子,就想不出什么治理矿难的高招,只是每次拍完了桌子,矿难未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灾情越来越重。
不是我睁着眼睛说瞎话,随口我就能举出两例,去年11月25日、26日,黑龙江鸡西、云南曲靖、山西临汾两天发生3起特大煤矿安全事故,死亡78人。联系到10月下旬以来不断发生的矿难,作为中国主管安全生产的最高官员,李局长不可能不发火,自然桌子又被拍得咚咚响。再说今年吧,5月27日,李毅中在山西左云县“5•18”特大透水事故调查组成立会议上,怒斥该矿虽然各种证照都有,但在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火工品管理、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实际上是“五毒俱全”。说到激动处,李毅中又一个劲地拍桌子。
对于李局长拍桌子我们已经产生了视觉疲劳,可拍完了桌子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矿难还不是照样发生?在如何根治矿难问题上,我们能理解李局长的难处,除了发脾气、拍桌子,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面对矿难,他只能疲于奔命。就此次发生这么严重的矿难来说,山西省代省长孟学农只不过代表山西省政府向国务院做了检讨;而直接责任人临汾市市长李天太呢,也只是起身表示:愿意接受组织给予的任何处分。你看,如此轻描淡写的表态,不出意外,又是象征性地接受内部处理,事后还不是毫发未损,照样做官?你李大局长即使把桌子拍通了,也震慑不了不作为的官员;纵有再大能耐,恐怕杜绝不了矿难。
那么,根治矿难,除了拍桌子,真的就无能为力吗?显然不是。杜绝矿难靠什么,有人说杜绝无序开采,规范矿山开采行为;也有人说实施经济制裁,课以高额罚款;还有人说强化民主,将工会权力真正还给矿工自己。应当说,这些举措都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我看还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哪次矿难不是人祸所为呀,可见,惟有重典,以玩忽职守追究某些官员的行政乃至法律责任,矿难频发势头才能有效遏制。否则,桌子拍的越响,矿难频率越高。,
令人欣慰的是,最高检渎职检察厅杨书文、喻中升两位检察员将介入此次矿难调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矿难背后的黑幕被揭开,遇难矿工及其家属会迎来舒张正义那一天。我同样相信,只要出重拳、下猛药,李毅中局长终有不用喊嗓子、拍桌子的那一天,只是迟早问题。(作者:李忠卿) ▲
中国称与伊朗的石油协议和其他政府无关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hina-298220071211
路透北京2007年12月11日电---在美国就中石化(0386.HK: 行情)在伊朗开发大型油田的项目表达不满之後,中国予以了相当强硬的回应,称与伊朗的石油协定不关任何其他政府的事。
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精炼商和石化产品生产商。它于周末与伊朗签署协议,将投资20亿美元开采伊朗亚达瓦兰油田。
协议的签署正值西方国家在向伊朗施压,威胁将针对其核计划施加更多制裁之际。华盛顿对中石化和伊朗的协议迅速地表示了不满。
“这是一家中国公司与伊朗在能源领域制定的商业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合作遵循了平等和双边互惠的原则。”
“既然作为商业合作,一个政府是没有必要,而且不应该做什麽评论,甚至诋毁交易的。”
中石化与伊朗的这一交易及其引发的两国口角凸显了中美在伊朗问题上的紧张关系。北京将中东国家视为其主要的石油供应国和出口贸易市场。
“与伊朗签定的新的大型合同,特别是涉及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投资,的确会破坏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要求伊朗停止核项目的国际努力,”美国国务院发言人Jessica Simon此前表示。
自从本月初美国国家情报评估(NIE)发表的一篇报告称伊朗似乎已在四年前中止核武器项目之後,中国的态度就开始暧昧不明。
中国外交官员一再呼吁就伊朗问题进行商谈,这在北京是否会行使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同意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之上打了个问号。
华盛顿及其支持者宣称,伊朗拥有铀浓缩技术使其存在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但伊朗表示,发展铀浓缩项目是为了和平发电目的,符合自身国际权利。
伊朗是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中国对伊朗的出口也在迅速上升。在今年的前10个月,中国对伊朗出口额达到5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8.4%。
尽管如此,北京还是不愿在伊朗问题上冒与美国起正面冲突的危险。在之前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中,中国也仅是寻求缓冲,而非直接表达了反对。(完)▲ 翻译:胡昱 发稿: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