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现代人误读的五句著名诗词之三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这个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对此,宋代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 ·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莹雪丛说下》中说:“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世率以为警联。然落霞者,飞蛾也,即非云霞之霞,土人呼为霞蛾。至若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 “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零散的飞蛾被孤单的野鸭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
今 日 看 点 : 2007-12-03 ▲◆★●■
美国最先进核潜艇进驻韩国
http://news.ifeng.com/mil/1/200712/1201_339_317947.shtml
美军GPS系统进行最大规模升级 要压倒中国和欧洲
http://news.ifeng.com/mil/3/200712/1202_341_318358.shtml
学习时报:衡量政府责任的五个方面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712/1202_23_318406_2.shtml
中国欲搞“大部门” 前提须是小政府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712/1202_23_318406.shtml
美提出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的条件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6600780.html
百万白俄横穿西伯利亚被冻毙 500吨黄金被扔弃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71130/14513604.html
俄罗斯近八千核弹处于战备状态 随时能够瞄准美国
http://times.voc.com.cn/Article/200711/20071130911435972800.html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信息战”构想还处于探索阶段
http://topyl.com/view.php?fid=WLWZ&id=2679503
“小鹰号”航母自由通过台湾海峡是一种示威
http://blog.ifeng.com/html/73/604773-1186182.html
小鹰号事件中美各自战略造势
美国最先进核潜艇“康涅狄克”号进驻韩国
http://news.ifeng.com/mil/1/200712/1201_339_317947.shtml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SSN-22“康涅狄克”号停靠韩国的釜山龙湖洞海军基地码头
2007年12月01日 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据韩国《朝鲜日报》26日报道,美军号称世界最强的海狼级核潜艇二号舰“康涅狄克”号21日突然来到西太平洋地区,并停靠到韩国的釜山龙湖洞海军基地码头。据报道,该潜艇将在码头停靠8天,进行补给和维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海狼级是美军为取代现有的攻击型主力核潜艇“洛杉矶”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的最新型潜艇。它的攻击能力和水中作战等性能比“洛杉矶”级更出众,被视为世界最强的攻击型核潜艇。过去“洛杉矶”级核潜艇为补给和维修多次在韩国国内军港停靠,但海狼级进入韩国国内尚属首次,所以受到关注。
军事观察人士认为,“康涅狄克”号属于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突然出现在太平洋舰队潜艇经常出没的朝鲜半岛令人费解。另据韩国媒体引述来自匿名人士的话称,“有传言说,‘康涅狄克’号明年初将归属太平洋舰队,可能与此有关。”
预定28日离开釜山基地的“康涅狄克”号为何不停靠在镇海等不显眼的海军基地,而停靠在很多人都能看到的龙湖洞基地,引起众说纷纭。
韩国军方有关人士说:“可能是考虑到对长期水中生活感到厌倦的乘务员的旅游等休息条件,也可能是要向朝鲜和中国表示什么。”
美国海狼级潜艇于1989年开始首艇建造,1998年开始装备美海军。海狼级潜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它艇长107.6米,宽12.9米,水下排水量9317吨,造价高达30亿美元。
★ 海狼级潜艇具有以下特点:
▲ 第一,适应多用途、多种区域作战。可执行包括北极冰下海区的作战任务。
▲ 第二,隐形性能高。该级潜艇采用喷水推进,艇体表面敷设消音瓦,各种升降装置采用了反雷达波的迷彩涂层以及其他先进的隔振降噪措施,隐形性能极为突出。其推进系统和螺旋桨噪声仅为改进型“洛杉矶”级的十分之一,是第一代“洛杉矶”级的七十分之一。
▲ 第三,作战效能高。海狼级潜艇的武器装载量极大。通常装备有12枚“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若干枚反舰巡航导弹以及MK-48重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等,总备弹量达五十枚,为现役“洛杉矶”级武器装载量的两倍。
▲ 第四,光电设备先进。该级核潜艇装备了目前最先进的N/BSY-2型综合作战系统,从而使其战斗性能超过以往任何一种攻击型潜艇。另外,“康涅狄克”号的特种部队渗透能力、通过监听通信收集情报的能力也都很出众。▲
美军GPS系统进行最大规模升级 要压倒中国和欧洲
http://news.ifeng.com/mil/3/200712/1202_341_318358.shtml
GPS在美军战争机器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美国称中国研制出GPS杀手 令美制导炸弹失去作用
2007年12月02日 中青在线: 法国媒体11月27日报道,为确保美国在全球定位系统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超越欧洲和中国联手的“伽利略计划”,美军决定对GPS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升级。升级后的美军第三代全球定位系统传输量是现行的500倍,而抗干扰能力将翻番。军事观察家认为,此举将引爆新一轮的GPS全面竞争,而这场竞争也关系到普通人的生活。
★ 急推第三代GPS叫板“伽利略”
上周,欧盟议会正式拍板:向因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的“伽利略计划”注资24亿欧元,以实现2013年“伽利略计划”全面投入使用的目标。据有关官员透露,“伽利略计划”提供的全球定位系统服务将以“更精确、更可靠”的优势,超过美国现有的GPS。
“伽利略计划”的这一最新举措令美国大受刺激,美国空军GPS联队司令戴维•迈登11月27日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正式决定启动第三代GPS计划,这将为我们的军事和民间用户提供更适时、更精确、更可靠、更能抗干扰的定位和导航服务。”他说, “第三代GPS第一阶段将于2013年年底前部署到位,而整个第三代GPS网络最终由32颗新型卫星组成。一旦部署完成,其性能至少不亚于欧洲与中国合作的‘伽利略计划’。”
★ 传输量增500倍抗干扰能力翻番
美军第三代GPS究竟强在哪里呢?
据美国全球安全组织一名国防分析家表示,美国的第三代GPS与现行的GPS系统相比,有3个特点:
▲ 首先是、第三代GPS传输能力是现在GPS的500倍,而抗干扰能力也较现在的GPS翻番,这意味着GPS的数据和音像传输速度大增,用户享受的“适时服务”也更加完善,且GPS遭干扰中断的风险也将大减。
▲ 其次是、第三代GPS的精确性将有极大提高。据美国军方透露,第三代GPS将让所有的用户,比如说空中的飞行员和地面的驾驶员能够精确定位地球上任何一个点,且精确度达1米,而此前美国GPS的精确度只有数米。
▲ 第三是、为民间开放更大的使用空间,按美国五角大楼的设想,第三代GPS将新开放两个民用频段——1227.60 MHz和1176.45 MHz,好让民间用户更方便使用GPS。
★ 能掌握全球核试的风吹草动
美国如此急切推出第三代GPS系统的目的,就是全面超越欧洲与中国合作研发的“伽利略计划”,确保美国在GPS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美国五角大楼的多名官员直言不讳地说,抢着部署第三代GPS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完成布什总统制定的目标,即确保第三代GPS仍能成为“世界标准”。
布什总统要求第三代GPS既要与美国的联邦无线导航计划相容,也要与当今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兼容。此外,还要与美军“核爆探测系统”相联。借助先进的电子测量装置,通过捕捉核爆炸激发的电磁脉冲、光脉冲、空气冲击波、次声波和地震波等信息,可确定有关核爆炸参数,而与美军的新型GPS系统相连,全球任何地域进行核试验,都会立即被监控,其精确地点和爆炸参数会迅速传到美军决策层,从而能掌握全球核试的任何风吹草动。
美国从去年开始对“已显老化”的GPS技术进行更新,改善了卫星信号,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以及定位精度。但真正刺激美国急着抛出第三代GPS的是欧洲与中国合作的“伽利略计划”。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于2007年底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2013年全面运转,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
该系统将为欧盟成员国和中国的公路、铁路、空中和海洋运输甚至徒步旅行者,提供精度为1米的定位导航服务,从而将打破美国独霸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格局。
由于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美国的GPS系统,欧洲人认为这并不安全。为了建立欧洲自己控制的民用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欧洲人决定实施“伽利略”计划,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3年9月18日,欧盟和中国草签了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的协议。2004年10月9日,双方又签署了此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因而引发美国媒体发出美国可能击毁“伽利略”卫星的报道。
可见,此项目不但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也深具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
正是由于“伽利略计划”的军事与民用战略意义,美国才会如此急迫。据GPS首位制造商美国的洛•马公司发言人史蒂夫•塔图曼介绍,美国空军会在2008年年初向美国军工企业下达生产制造合同,而美国空军也透露说,除了洛•马公司外,还将地面基地和天线的合同分别交给诺•格公司和雷声公司。▲
学习时报:衡量政府责任的五个方面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712/1202_23_318406_2.shtml
2007年12月02日 南方网
在当代责任政府的理论与实践中,衡量政府责任完善程度的维度主要有五个:可控性、服从度、问责性、回应性、透明度。
★ 可控性 ★
可控性是政府责任分析的起点。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最好地保证政府官员负责任。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受控制的责任政府这一理念。政府责任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政府机关向代表机关和民选官员负责,并最终向人民负责,从而确保人民、代表机关和民选官员对政府的控制。行政机关及行政官员应该忠实地执行代表机关与民选官员制订的公共政策,政府不应背离代表机关与民选官员的政策宗旨,如果政府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产生失误,失去了代表的信任,就要承担政治责任。此外,政府责任的重要目标就是控制政府机关的行为,防止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肯尼思•F•沃伦认为: “滥用裁量权是所有不负责任的行政行为产生的根源”。一些公共管理学者将责任等同于控制,如Klitgaard提出的公式:C=M+D-A,即——
腐败(Corruption)等于垄断(Monopoly)加自由裁量权(Discretion)减责任(Accountability)。
为了保证责任的可控性,需要以立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以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以确保政府行政符合人民的意愿,有效防止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立法机关保证政府责任实现的政治手段有:质询,国政调查权,听证会,弹劾,不信任案,等等。以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是确保行政机关可控性的又一重要手段,因行政机关的行为而使其法定权利受到影响或损害的人,均有权要求司法审查。
★ 服从度 ★
确保政府服从法律、规则与规范的主要手段有外部控制手段与内部控制手段两种。外部控制手段即客观责任,是指法令规章以及上级交付的客观应尽的义务责任。内部控制手段即主观责任,是指忠诚、良心以及认同,它是行政者自己本身对责任的感受。来自于议会的外部控制是民主政体中确保行政责任的手段。但是,仅有行政官员对议会的回应责任是不够的,同时须要求行政官员符合伦理准则的要求,有效运用专业知识,符合职业道德。伦理是公共行政人员对其行为的一种“自我责任”,或一种内部控制的形式。这种内部控制需要通过要求公共行政人员遵循一系列外部标准才能得以实施。这就要求确立相应的伦理责任制度。如英国有《文官法典》,加拿大有《利益冲突章程》、日本有《国家公务员伦理法》与《国家公务员伦理规程》等等。
★ 问责性 ★
问责性标准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应承担他们行为的法律义务。问责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及其官员因为违法或失职而受到惩罚,承担民事或刑事法律义务。二是政府及其官员要就其工作的绩效与结果承担责任。绩效责任通过制订一系列的绩效指标,把政府的整体责任巧妙地转化为政治官员和公务员的个体责任,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政府责任意味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违法行使职权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当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对其违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时,政府责任便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必须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重作、损害赔偿;公务员因违法失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必须受到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政府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内容。当政府机关的行为侵害人民权利时,应像其他法人组织一样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当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国家赔偿法,政府赔偿的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行政领域。
同时,政府还必须承担绩效责任,要就自己工作的结果向相应机关承担结果责任。绩效责任机制包括绩效审计、绩效报告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等。如1983年,英国颁布《国家审计法》,首次从法律的角度表述了绩效审计。英国1997年颁布的《地方政府法》规定,地方政府必须实行最佳绩效评价制度,各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绩效评估工作,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及固定的程序。1993年7月,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规定“每个机构应提交年度绩效规划和报告”,财政预算与政府部门绩效挂钩。
★ 回应性 ★
责任机制在民主政治中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回应。公共行政人员要对公民负责,洞察、理解和权衡他们的喜好、要求和其他利益。政府经常要回应消费者、监督组织、新闻媒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与信仰,要满足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公民、监督组织、新闻媒体和其它社会团体的期望也是责任的标准。
确立公共管理部门顾客导向的机制,关键是用法令的形式来落实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如美国克林顿总统于 1993年发布第12862号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设定顾客服务标准,而且服务标准必须向企业典范看齐。1997年,美国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汇集联邦各机构所制定的“服务标准”,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本政府服务标准手册——《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的标准》。
★ 透明度 ★
透明度要求政府要公开披露其行政及其绩效的事实。政府要向议会公开自己的一切行为,要经常性地向议会报告工作,服从于议会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与询问。政府要经常性地披露关于自己工作绩效的标准与信息。政府要对其裁决与决定、执行的政策与措施尽到程序上的说明责任;行政决定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使各利益群体都有公平参与行政决定程序的机会。政府信息与政府活动向公众、媒体、利益集团或者其他社会团体公开。
行政机关的首长要对立法机关承担说明责任,就重大工作向议会报告。议会可以采用询问、质询、国政调查等方式,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
促进信息自由和政府行政公开是确保行政责任实现的重要途径。瑞典是世界上首创信息公开立法的国家。B• 盖伊•彼得斯认为,“在采取公开作为控制策略方面,瑞典的行政体系最负盛名。瑞典公共官员被描绘成在‘金鱼缸’里工作,因为他们的工作几乎完全对公众监督开放。……这种制度旨在使行政制度和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对人民负责”。(李军鹏) ▲ 文本来源:学习时报
中国欲搞“大部门” 前提须是小政府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712/1202_23_318406.shtml
2007年12月02日 南方网 : 原题:“大部门”的前提是小政府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有报道称,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列入中央重要议事日程,“大部门制”构想也被普遍认为是下一轮政府改革的新起点、新突破口。但是,政府改革的关键并不在于部委是大是小,而是政府职能是大是小。
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的数目确实较多。日本中央政府只有11个部,美国联邦政府有15个部,中国则有28个部委。但是,政府部委数目较多,不是因为政府愿意设立这么多部门。事实上,政府隔若干年就会进行一次机构改革,并且大多以精简机构为主要目标。经过几番精简,部委数目确实已经大幅度减少,但仍然远远多于其他国家。
原因并不复杂:政府管理了太多事务。目前的政府架构延续自计划体制时代,在那种体制下,政府完全控制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直接管理着大量企业、事业单位,并要负责这些单位的生产及其员工的生活。政府为了有效地行使自己庞大的职能,必然在纵向上增加政府层级,比如,介于省和县之间的地区一级就不断被坐实、做大。在横向上的表现就是设立众多部门。政府不得不针对所有行业设立主管部门,中央政府曾经设立过四五十个部委,光是工业领域就设立了十几个部委,商业贸易领域也有多个部委。
可见,政府机构臃肿,源于政府职能广泛而庞大。要缩减部委数量,建立““大部门制””,仅仅把几个职能接近的部委合并,或者把现有部委打散重组再设,根本无济于事。历史就曾经出现过被撤销的部委复生的事情,因为,职能未减,而几个职能合并到一个部委,必然导致管理控制链条拉长以致出现混乱,部委死而复生就是自然而然的。
★ 从主管到监管:政府真正变身之道
因此,“大部门制”看起来确实整齐优美,但“大部门制”有一个相当苛刻的前提:行政当局的职能必须相当小,即必须是有限政府。计划体制下的国家部委数量总是最多,各部委看起来相当专业、琐碎。那时的部委是相关行业之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management)部门。相反,所有实行“大部门制”的社会,市场和社会、文化自治较为发达,其行政当局的权力范围是有限的,各个部委对其所管理的领域只是按照明确授权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supervision)和规制(regulation)。
目前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职权介于这两者之间,部委数量自然也就介于两者之间。大部分部门还承担着明显的主管职能,比如,信息产业部就是各大电信公司及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主管部门,教育部直接经营管理着若干大学,卫生部也直接、间接管理着大量医院。这样的部是该领域企事业单位的家长,必须就其经营业绩对上级承担责任。从宏观角度看,只有多设立一些部委,各部委才能够管得过来。
把现在的二十多个部委缩减到十几个,也许并不困难。但这些经过重组合并之后的大部要能够正常运转而不出现反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政府必须毫不犹豫地放弃直接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精神等事务的广泛而庞大的权力,让各个部委从计划经济意义上的主管部门转向法治范畴内的监管部门。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政府管理模式,只有那些承担着监管、规制职能的大部才不会有管不过来的感受。
可以说,“大部门制”与建立服务型政府无关。“大部门制”的制度前提是政府不再直接经营企业,不再直接经营文化、社会、精神事业,政府从这些领域中退出,仅仅扮演市场、社会自治以及学术、教育、专业自治的监管者、仲裁者的角色。如果各部委仍然充当相关领域的“主管部门”,那么,把原来的小部委合并成大部委,必然会出现管不过来的烦恼,要么导致该领域的混乱,要么被迫重新分家吃饭。
因此,政府体制改革的正确顺序应当是首先进行行政管理模式变革,政府把权力还给市场主体,还给社会,大幅度缩减政府所行使的不必要的权力,这些权力目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市场的正常发育,阻碍了社会自治的健全发展。在政府调整了自己的职能之后,撤销、重组、合并部委,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首先变革政府机构的设置,也未尝不可,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逼迫各部委调整、缩减自己的职能、权力。不过,这也需要改革方案设计者超越机构改革层次,更多考虑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让本轮机构改革不只是简单地精简机构,而是真正地精简政府权力。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美提出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的条件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6600780.html
人民网2007年12月2日讯 卡塔尔通讯社报道说,美国政府已经正式提出了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黑名单中删除的条件。目前朝鲜方面还没有对次做出正式表态。
报道说,据美国官方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为了加速有关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美国正式提出从支持恐怖主义黑名单中把朝鲜铲除的三个条件:
▲ (一)、朝鲜必须公布拥有的浓缩铀的具体数量;进行浓缩铀计划的全部活动情况;
▲ (二)、朝鲜核技术是否扩散到了其他国家,如伊朗和叙利亚等。
▲ (三)、美国还要求朝鲜必须在今年底前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一旦朝鲜满足了要求,就将从美国确定的支持恐怖主义的黑名单中删除,而且将取消对朝鲜的贸易制裁和限制。
报道说,1987年大韩航空客机爆炸事件的第二年,美国把朝鲜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今年4月30日,美国国务院发布《2006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再次将朝鲜列入“恐怖主义支援国”名单。报告介绍说:“朝鲜保护着参与1970年‘喷气式客机(日本民航客机)劫机事件’的4名日本‘赤军’特工。日本政府一直要求朝鲜对2002年送还日本的5名被朝绑架者等被认为是遭朝鲜政府机构绑架的12名日本人的下落进行解释。”
卡塔尔通讯社指出,一旦从黑名单中被删除,朝鲜有望重新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接纳。此外,对军民双重用途产品出口朝鲜的控制也将被解除。但到目前为止,朝鲜官方还没有对美国的表态发表正式声明。(安国章)▲
百万白俄横穿西伯利亚被冻毙 500吨黄金被扔弃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71130/14513604.html
2007-11-30 四川在线:跟随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还伴随着75万反对布尔什维克、留恋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27万;此外,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共有20余万人。其实,这120多万浩浩荡荡的逃亡队伍中,还藏有一个惊人的秘密———当时价值5亿美元的500吨金块。
俄国十月革命后,原沙皇俄国舰队司令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纠集沙俄军队的残部,组织反革命武装,在英国的援助下,在鄂木斯克成立了独立政府。没过多久,1919年11月,鄂木斯克即被红军攻占。为了保存实力,高尔察克决定率部横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逃往太平洋沿岸,在那里寻求日本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
跟随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还伴随着75万反对布尔什维克、留恋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27万;此外,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共有 20余万人。其实,这120多万浩浩荡荡的逃亡队伍中,还藏有一个惊人的秘密———当时价值5亿美元的500吨金块,这是沙皇拨给高尔察克的军费,分装在 28辆武装押运车中。
鄂木斯克的冬天平均气温为零下22℃。125万大军在高尔察克的带领下踏上了6000公里之遥的征途,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对于生活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来说并不稀罕,可是谁也没想到,刚刚走了几天,气温就从出发时的零下30℃陡然降到了零下60℃。距鄂木斯克以东1000多公里的托木斯克小城———这场灾难开始的地方,是当年地球上最冷的城镇。
凛冽的寒风吼叫着,暴风雪像拉锯一般刺在身上,给有史以来罕见的大迁移人群带来了难以形容的苦难。没过多久,无边无际的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冻僵的人、丢弃的雪橇、冻死的马匹,连同死尸和四周永远也下不完的雪,铺满了西伯利亚的道路。
从1919年11月13日到第二年2月,三个月时间,一场难以置信的奇寒引发的人类悲剧,一天也不间断地演变成了连续剧。装着金块的28辆武装押运车的燃料完全用光了,迫不得已,他们只好把金块换到马拉雪橇上。但是,极度的寒冷使得拉雪橇的西伯利亚良种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这批从沙皇俄国继承来的巨额财宝,不得不扔在西伯利亚的荒野上。这500吨金块的下落没有人知晓,至今仍是一个历史谜团。
然而,行军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人们就像移动中的僵尸,只有一双脚还在一左一右交替地挪蹭。雪越下越大,整个宇宙仿佛是一个被雪片密封起来的巨大包裹。起初,指挥者声嘶力竭地喊着“不许睡觉”用以激励人们。可是后来,连他们自己也被睡神引诱过去了。
大迁移的队伍每天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减员。百年不遇的西伯利亚严寒,变成残酷至极的苦难,残忍地折磨着人们。雪像发疯似的,越下越猛,仅仅在尼古拉埃夫斯克市附近的一个夜晚就冻死20万人。
到1920年2月底,队伍已从原先的125万人减少到25万人。这些人经过千难万苦,总算从鄂木斯克来到了2000公里外的贝加尔湖畔。但是,为了最后的安全,必须横穿贝加尔湖。80公里宽的湖面,结了3米厚的冰,25万活着的人们开始横穿冰面。
湖面冰层闪闪发光,就像光溜溜的舞池的地板一样。冻得结结实实的贝加尔湖面,冷到了极点。温度降到零下69℃,猛烈的暴风雪吼叫着好像要冻透受难者的骨髓。在这种地方就是穿熊皮、裹海豹皮也毫无用处,极度的寒冷只不过使熊皮在身上起到冰面具一样的作用。
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冻死。完全想象不出的景象在冻结的贝加尔湖面上出现了:一个将军的妻子要在冰上分娩,却没有一个可以过去帮忙的人,人们步伐沉重,脸上毫无表情地从她面前走过。将军用自己的身体挡出一道隔墙,原本为的是不让人看到妻子分娩的样子,可他真的像一面墙一样一动不动地冻僵了。将军的妻子和就要出世的孩子一起冻死了,不多一会儿,所有的人都冻死了。
…… 暴风雪终于平息下来,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四周。一切都过去了。悲伤、痛苦、叹息、低语、憎恨、愤慨,一切都同25万灵魂一起消失了。贝加尔湖上的25万具尸体在第二年夏天湖面解冻以前,一直那样躺在那里。坚冰解冻的时候,这个可怕的、惨不忍睹的场面,静静地从视野中消失,沉入了深深的湖底。(据《青年博览》2007年第11期胡连荣/文)▲
俄罗斯近八千核弹处于战备状态 随时能够瞄准美国
http://times.voc.com.cn/Article/200711/20071130911435972800.html
2007年11月30日 环球时报: 近日,在俄罗斯武装力量高级领导人会议上,普京表示,提高战略核力量的战备水平已成为俄罗斯“巩固国防的重要任务之一”。普京要求战略核力量应处于能够快速并有效回击任何侵略者的状态。那么,俄战略核力量到底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进行战备的?
★ 俄战略核力量究竟多厉害
俄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战略核力量建设。目前,俄罗斯核武库中的弹头约为17000枚,处于战备状态的有7800枚,其中4400枚为战略弹头。在综合国力无法与美国和北约抗衡的情况下,战略核力量已成为俄罗斯支撑其大国地位、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后一张王牌。
俄罗斯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和远程轰炸机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截至2007年10月,俄战略火箭兵共装备SS-18、SS-19、SS-25、SS-27等四种型号洲际弹道导弹489枚、共1788颗核弹头。这些洲际导弹共装备13个导弹师。军事专家指出,俄陆基洲际导弹的射程均在1万公里以上,从技术上讲可以覆盖整个欧洲和北美地区。俄海军战略核潜艇共有13艘,这些核潜艇共装备173枚潜射导弹、可携带609颗核弹头。目前,这些核潜艇分别部署在俄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由于战略核潜艇具有行动隐蔽、快速机动、生存能力强等特点,俄军一直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俄空军远程航空兵共装备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78架,这些飞机可携带872枚射程达3000 公里的AS-15巡航导弹。据报道,图-160战略轰炸机全部部署在俄欧洲地区,图-95MS战略轰炸机分别部署在俄欧洲和亚洲地区。
军事专家认为,同苏联相比,俄罗斯战略核武库已明显缩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借这些核导弹,俄罗斯不但可以毁灭美国和北约,也可以毁灭整个地球。
★ 俄随时能将核弹瞄准美国
目前,俄战略火箭兵所属13个导弹师绝大多数属于常备值班师。每天,该军种都有 1.2万人在战斗岗位上值班。前几年,根据俄美两国达成的导弹互不瞄准协议,俄军导弹已不再瞄准美国。军事专家认为,这一动作的战略与政治意义大于技术意义,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想重新调整导弹瞄准的目标瞬间就可完成。美国决定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后,俄军将领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俄军的核弹将重新瞄准北约国家。这就意味着,俄军随时可以将核弹重新瞄准美国的战略目标。
冷战时期,苏军的战略核潜艇经常在加勒比海海域巡航,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冷战结束后,俄战略核潜艇一度中止了在大洋的巡游。2003年以来,为对抗美国战略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的活动,俄战略核潜艇恢复了战略巡航任务。如今,这些核潜艇经常出没在巴伦支外海等广大海域,密切监视着美国核潜艇的动向。
今年8月7日,普京宣布重新恢复俄中断了15年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例行战斗值班飞行。从那以后,北约国家的飞行员就失去了以往的悠闲,经常要从机场上紧急起飞,去跟踪俄军的战略轰炸机。
★ 启动核武器不容易
一些专家认为,虽然普京提高了俄核战备的等级,但这更多是一种政治和外交上的威慑,使用核武,甚至意外擦枪走火都并不容易。俄军规定,除战备值班部队外,战略导弹、核潜艇和远程轰炸机不携带核弹头。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发射核弹的程序也十分复杂。其中核密码制度就是十分可靠的制度,核武器系统密码分别由总统和国防部长各保存一份。俄罗斯的核武器发射采取“双重核按钮制度”,即每一级都有两组密码,只有当两组密码准确无误地拼在一起,逐级传达命令,核导弹才能最终发射出去。当最高当局作出发动核打击决定时,总统身边的特别专家小组将协助他译出平时存放在黑色提箱内的密码。与此同时,作为军方最高领导人的国防部长也必须译出由他保管的指令密码。总统和国防部长分别通过不同的通讯网,将这两组不同的密码传送到总参作战部电脑控制中心,经过运算形成一组有12位数字的第三套预发密码,再由特种通讯系统通过特殊频率传递给巡航中的核潜艇指挥官和导弹发射基地,指挥官再按照程序输入密码,完成操作。
俄罗斯核武器自身也采用“准许动用链接”技术。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它要求核武器的使用者必须输入正确密码,再启动核武器,才能引爆。如果密码不对,则核弹的保险不会打开。这样的核弹即便从万米高空坠落都无法引发核爆炸。如果输入的密码连着数次不正确,那么核弹的许多开关都会自动损毁。(特约记者 顾小清 宋夏)▲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信息战”构想还处于探索阶段
http://topyl.com/view.php?fid=WLWZ&id=2679503
http://www.topyl.com Top娱乐网 2007-12-01: 美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指称中国利用互联网从事间谍活动。北京当局予以否认。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信息战”构想还处于探索阶段。
总部设在美国的电脑软件安全公司迈克菲星期四发表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当局利用互联网从事间谍活动,并且处于新的“网络冷战”最前沿。报告说,调查显示,目前世界上有大约120个国家从事网络间谍活动,中国在这个领域展现出最强的攻击性。迈克菲公司的报告还说,在过去一年期间,中国电脑黑客曾被指责入侵了美国、德国、印度等国政府部门的电脑网络。
★ *北京立即否认*
针对迈克菲公司的指责,北京当局立即予以否认,并声称中国的电脑网络也深受国外电脑黑客侵袭之害。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没有说明这些电脑黑客是来自哪些国家。北京方面今年严辞反驳有关中国电脑黑客入侵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电脑网络的说法,表示这种说法不但毫无根据,而且反映了“冷战思维”。
迈克菲公司的报告说,从中国官方媒体的有关报导推断,北京实际上承认了官方在网络间谍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报告援引美国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詹姆斯.马尔瓦农的话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政治军事目的而使用电脑网络攻击手段的国家。
★ *美国会促保护网络*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早些时候报导说,中国军方的电脑黑客成功地侵入美国国防部的网络系统。美国国会的一个咨询委员会表示,中国的间谍活动对美国技术领域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并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美国工业机密和电脑网络。对于金融时报的报导和美国国会的说法,中国照例予以否认和反驳。
一些专家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非常关注“信息战”的前景,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日本的中国研究中心的杨中美认为,尽管中国军队正努力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然而毕竟刚刚起步,还远远不足以在信息领域和美国进行正面较量,现在美国方面指责中国从事网络入侵活动,主要是为了先声制人。
★ *杨中美:先声制人*
杨中美说:“美国可能是为了先声制人,感到了将来某种程度的威胁,所以预先摆出这种阵势来。如果中国以弱势地位挑战强者,我认为是不明智的。如果有的话,也是个别的、特殊性的,这样的可能性会有,不能排除。”
杨中美认为,随着各国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战所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敢贸然发动信息战,以免遭到反击。他说:“每个国家都会面临对方打击的可能性,这样双方都遭到破坏和损失的可能性就相当大,而双方都经受不起这样的损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各国都掌握了攻击手段,就像大家都掌握了核武器就不会发生核大战一样,爆发大规模网络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
“小鹰号”航母自由通过台湾海峡是一种示威
http://blog.ifeng.com/html/73/604773-1186182.html
2007-12-01 文/不谈国事【原创】: 有消息报道说,美国的“小鹰号”航空母舰被中国拒绝进入香港之后,返向日本基地之际,途中经过台湾海峡。直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做出回应。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自由”穿越中国内海,尽管属于“无公害”通过,却实在是有一种挑战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味道。
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机,虽然过去十多年了,但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的台湾地区以所谓的总统大选搞台湾独立的非法活动,同时美国派遣两艘航空母舰“横”于台湾海峡,对台湾进行“庇护”,曾导致局势一度紧张。
记得当初,中国从乌克兰买回一艘废弃的航空母舰,在经过黑海海峡过程中曾经遭到土耳其以诸多理由加以的“限制”,甚至要求中国提供国家担保,属于“无公害”范畴。最终,中国通过外交途径得以解决。
对此,台湾海峡属于中国内海,任何国家的舰队进行“无公害”通过时,有必要向中国打招呼,认定为正常运作范畴或无公害之后方可通过,否则,便是对中国主权的挑衅和示威。
此次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是自一九九六年“自由”通过台湾海峡后首次“大摇大摆”通过,是否因为停靠香港被拒,心存不满,以此表示“发泄”尚未得知,不过,中国今后应该加强对台湾海峡的管制,以避此类事情免再次发生。
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原定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进入香港欢度“感恩节”,遭到中国拒绝,之后中国曾出于人道考虑改变了决定,之后,“小鹰”号航空母舰群并未进入香港,转而“决定”途径台湾海峡去日本。▲
小鹰号事件中美各自战略造势
http://blog.ifeng.com/html/66/1046666-1185244.html
2007-11-30:「小鹰」号航母突然被中国方面拒绝入港,与美最近宣布对台湾军售、中国海空军刚刚结束的大规模战略造势密不可分。「不要盲动!」中美大规模战略造势和「小鹰」号的举动就是向对方表达明确的政治信号。
原定十一月二十二日到访香港的「小鹰」号航空母舰,稍前突然遭中国方面拒绝入港。时间正值台湾一月基层选举关键时刻,「小鹰」号抵达香港,对北京明显有「表态」的意图。从一九九九年「两国论」提出之后,每当台湾海峡有事时,美国航母便以极快速度出现在香港。尤其是「小鹰」号的出现,与其他航母到达香港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二零零四年三月六日在台湾总统大选和「导弹公投」最为敏感的时刻,「小鹰」号到达香港!而这一次,美国海军的消息来源声称「小鹰」号访港是之前已经规划的事情,并非突然到访,而北京在最后一刻突然取消。美方表达了非常明确的「不快」立场。
为何如此?仔细分析北京的立场,其原因有达赖在美国国会授勋、受到布什接见、对台军售等等。笔者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十一月五日刚刚结束对中国访问之后,美行政当局即刻宣布对台湾出售三套价值九点三亿美元的「爱国者Ⅱ型」地对空导弹改良型技术。
▲ 首先,宣布的时机在北京看来,极为敏感。北京认为在明年三月台湾总统大选,入联公投之前,这样的决定将向台湾传达错误的政治讯号,北京无法接受。
▲ 其次,改良的「爱国者Ⅱ」技术主要针对弹道导弹拦截的需要,中方认为这有损於战略稳定,对於这样的军售,北京一贯敏感。
▲ 再有,在中美高层军事交流刚刚结束之际,作出类似决定,不太符合东方式的思考方式,大有被「出卖」的感觉,北京面子上无法接受。至於说到达赖的因素,北京已经越来越神经质地看待「藏独」和「台独」两个危机可能同时迸发的危险。但是作者不认为是这次取消「小鹰」访港的主要原因。因为纵观过去十年来的中美关系交往史可以看出,在邓小平「减少摩擦」的战略指导思想之下,北京一向认为中美出现的政治摩擦,就以政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在安全保障领域的?围内加以控制,经济摩擦就以经济的方式加以解决。西藏问题从来没有从军事战略交往方面困扰中美关系,日本也在近日接纳了达赖,但是中国海军的一六七号导弹驱逐舰本周却按计划访问日本。
那麽为何北京又在最后一刻同意「小鹰」号入港?而美国自己又拒绝了呢?大国关系有时形同男女关系,无时无刻不体现争夺「交往主导权」的争斗。「小鹰」号已经到达了香港海域、北京也通过早前的「拒绝入港」圆满地表达了各自的战略关切态度。那麽还有什麽理由把关系持续僵下去?「不是你说来就来的!主动权在我们!」北京的整个举动无外乎就是希望表达如此意见。而华盛顿的最终决定也是向北京传达如下信号:不是你让进港就进港的,我不高兴,不去了!随后「小鹰」号返回日本,之前也并未出现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说明「小鹰」号这次并非路过香港,而是为台海局势专程而来!
★ 台湾海峡外松内紧
事实上,从今年一月开始,笔者就不断警告台湾海峡正处於冷战结束以来高度「外松内紧」的状况,「小鹰」号的出现与中国海空军刚刚结束的大规模战略造势密不可分。今年以来,中美日几乎每个月都在调整部署,造势威慑!整个夏天,最为精锐的F22隐形战斗机首次到达冲绳;日本航空自卫队历史上首次派遣F15J到阿拉斯加进行战训。在中国方面包括094型战略导弹核潜水舰等大批新式武器彻底公开。该有的家当几乎已经全部公开!
就在「小鹰」号到达香港海域的同时,中国空军在华南、华东实施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空军转场演习,将近万人不得不因为民航飞机误点而滞留机场。同时在南京、广州战区实施大规模转场演习动向值得高度注意。其目的在於演练战区空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加拿大汉和资讯中心的分析认为从包括上海、广州在内的九个机场出现航空管制,而且时间从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的时间判断,最为精锐的第二、三、一八、二八、一四、二九歼击机师、轰炸一零师都倾巢出动。集中如此庞大的航空兵力,没有相当程度的空中协调指挥,依靠传统的苏式地面指令是非常难以贯彻「协同作战」的战略意图,因此中国网友在上海、南京、无锡上空看終J2000预警机就不足为奇了,表明这次演练是演习依靠空中预警机实施两个战区的数据链空中情报传输、协同进行歼击-轰炸、歼击-歼击混合作战的演习。除此之外,中共十七大换下了一批南京、广州战区的一线指挥员,而通过这样的大规模协同作战联系,试图在於让新的指挥人员熟悉状况。
在「小鹰」号进入香港海域、中国空军大规模转场演习的前数日,十一月中旬,中国海军也开始加大了对美实施海上战略造势的力度。海军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实施了大规模的海上联合作战演习。演习过程中,出动了168号「中华现代」052B型导弹驱逐舰、一艘「956EM」导弹驱逐舰,不那麽清晰的图片显示应该是属於东海舰队的136或者138号舰、至少一艘054型导弹护卫舰、二艘以上的053H3型导弹护卫舰、三艘以上的022型小水线导弹快艇。这一阵营应该属於中国海军现有的「精兵利器」,集中运用的作战原则得到发挥。东海舰队、南海舰队的联合作战规模正在扩大之中。新一代的舰船普遍装备了被作者称作Clink11的战术数据链,因此舰队协同作战的规模在提升之中。演习进行了实弹发射。052B型导弹驱逐舰发射了俄式Still-1型舰对空导弹、 956EM型导弹驱逐舰发射了3M-80E型舰对舰导弹。此外还发射了若干YJ8-3型舰对舰导弹,饱和攻击的意图意在打击一个敌舰队作战群甚至航母舰队。近年来中国海空军实弹演习的数量明显增多,一切立足於实战,这是为何仅仅3M-80E型舰对舰导弹就进口了多达五百发的原因。Still-1舰对空导弹也进口了相当的数量。
★ 新型导弹进入福建前线
七月,中国空军当月从俄罗斯获得了新型S300-PMU2地对空导弹,射程二百公里。一共三十二部发射器同月正式转交中国。与此同时,汉和资讯中心科学技术局公布了同月对福建前线卫星图片实施解读的报告,报告首次透露在距离台湾海峡最近的福建惠安机场,发现了最新修建的S300地对空导弹阵地,二部导弹发射器和一部64N6E系列相控阵雷达部署在这一阵地上,高清晰度的侦察卫星图片清晰可见。同报告分析认为最新型的S300-PMU2极有可能已进入福建前线!这种射程二百公里的俄式地对空导弹有能力贯彻「攻势防空」的战术思想,对台海中线台湾一侧的战斗机发动攻击。
九月出版的《汉和每日情报摘要》透露:中国军队正在基层学习中央军委的最新指示,号召全军务必在今年年底之前作好预防台独势力出现最坏情势的准备。同报告具体列举了二零零五年以来,中国从乌克兰、俄罗斯进口大量航空弹药的详细数字,报告声称仅仅从乌克兰进口R27系列空对空导弹,进口总数达到一千四百枚。这_??ㄔ]括从俄罗斯进口同类弹药的数量。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军队正在为一场可能的小摊牌作好军事上的最终准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明年三月台湾总统大选之前,美国航母是否还会进入香港的动向值得关注。「小鹰」号即将在二零零八年由「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取代。「小鹰」号访问香港的意图可能是检验台海有事时驻日美军快速支援的能力。「不要盲动!」美中上述大规模战略造势和「小鹰」号的举动就是向对方表达明确的政治信号。
台海局势极端复杂,北京的确焦头烂额。明年的「入联公投」已经走上不归之路,北京的重话已经说出,直到最近国台办的高级官员还在重复声称「入联公投就是法理台独」!因此到时是动手还是不动?面对「入联公投」,如果毫无动作,北京会被认为是「纸老虎」。
如果这样,现在就可以预测,明年三月无论民进党、国民党谁当选,奥运会之前台独、「中华民国独立」的修宪步伐将会大踏步向前迈进。在入联公投之前选择军事行动或者经济制裁手段,等於帮助民进党助选,选择入联公投之后展开军事行动或者经济制裁,又等於像回应李登辉当年访美那样,「马后炮」而已。因此现阶段,北京不得不进行更大规模的战略造势。美日也不得不因此有所回应。▲
我国近30年来海平面上升9厘米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6600624.html
----天津沿岸上升最快,沿海增温速度明显高于全球
2007年12月02日《北京晨报》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到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还将比2000年上升13至22厘米……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了近期海洋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
研究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20厘米,上海次之,为12厘米,辽宁、山东、浙江都超过了10厘米,福建、广东较低,为5到6厘米。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天津沿岸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上升较快,福建和广东沿岸上升较缓。根据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与2000年相比,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3到22厘米。
此外,我国近海海冰也呈逐渐消融的趋势: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渤海海冰等级平均为3级,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气候变化,渤海海冰冰情偏轻,冰级变为年均2级,并且结冰面积减少了20%。1990年以后,渤海冰期从120天缩短为80天,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一。初步分析,渤海海冰减少与中国近海海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
研究显示,根据我国沿海16个海洋台站的海温资料分析表明,在最近43年(1963至2006年),我国沿海年平均海温大约上升了0.7°C。冬季增暖更显著,升幅达1.0°C。沿海增暖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增暖。(记者 王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