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二十一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今 日 看 点 : 2007-03-24 ▲◆★●■
中俄军火贸易为何停滞不前?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fid=JSHT&id=2566891
http://www.topyl.com/content.php?fid=JSHT&id=2566891
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将校阅演习部队
http://mil.qihoo.com/frame/q4613194,a0b8f9,s5_2.html
http://mil.qihoo.com/frame/q4613194,a0b8f9,s5_2.html
是什么令朝鲜奴颜讨好美国,恶毒攻击中国?
http://mil.qihoo.com/frame/q4476689,98a12e,.html
http://mil.qihoo.com/frame/q4476689,98a12e,.html
最完整揭密中国921工程、政治局常委决策全过程
http://bbs.qihoo.com/frame/q4577951,70e3a4,n3924_38492.html
http://bbs.qihoo.com/frame/q4577951,70e3a4,n3924_38492.html
美国高级智囊--中国武器现代化的黑幕
http://mil.qihoo.com/frame/q4584016,0dbc1f,s5_3.html
http://mil.qihoo.com/frame/q4584016,0dbc1f,s5_3.html
要说对华武器合作,法国是先河
http://mil.qihoo.com/frame/q4584016,0dbc1f,s5_3.html
http://mil.qihoo.com/frame/q4584016,0dbc1f,s5_3.html
介入台海 日本人可能有5招----(3个间接、2个直接)
http://mil.qihoo.com/frame/q4424280,d72bb5,s5_11.html
http://mil.qihoo.com/frame/q4424280,d72bb5,s5_11.html
海外看中国:中国宽体大飞机计划仍面临难题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2028/76059/78907/5493160.html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2028/76059/78907/5493160.html
海外看中国:西方炒作中国研发战略轰炸机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2028/76059/76404/5497558.html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2028/76059/76404/5497558.html
http://www.topyl.com 悠悠网 发表日期:2007-03-21: 美国之音记者白桦/由于遇到一系列问题,中国同俄罗斯之间的军火贸易面临停滞不前的困境。但有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开始建造航空母舰,俄罗斯将能获得新的来自中国的武器采购订单。
俄罗斯新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将在4月初访华商讨中俄联合军演事宜。但他访华是否能促使中俄恢复举行已经中断了一年半的两国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的会议,目前看来还是未知数。
◆ 中国不满俄罗斯违约
专门讨论军火交易问题的中俄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会议原计划去年9月在北京举行。但由于中国对俄罗斯不履行军售合同,推迟伊尔-76军事运输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交货期的做法不满,在中国的要求下,两国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的会议召开日期被无限期推迟,当时的俄国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的访华计划也被取消。
中国虽然继续保持俄罗斯主要军火买主的地位,但由于遇到一系列问题,中俄军火交易正面临停滞不前的困境。
◆ 中方:待遇不应低于印度
军备问题专家马基延科认为,除了继续采购较先进的S-300型防空导弹外,中国基本停止了向俄罗斯采购其它的成品武器装备。中国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购买飞机发动机、舰载防空导弹、以及对已经购买的俄制武器的升级换代上。除了不满意俄方不履行军售合同外,中国还对俄罗斯不愿意出售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耿耿于怀。中国军方曾提出,中国应该同印度享有同等待遇,俄罗斯应该象对待印度那样,也向中方出售先进武器装备。另外,中国还想获得用于对付航空母舰的X- 59型空对舰导弹等精确打击武器,以及雷达预警和侦察系统。但中国的这些要求都遭到了俄国军方的拒绝。
◆ 俄担心将来不满转售
军事评论家利多夫金认为,在对华军售决策时,俄罗斯主要着眼于未来。
他说:“俄罗斯的将军们、以及负责对华武器销售的领导人有着这样的认识。那就是,他们并不对俄罗斯现在向中国出售的这些武器感到担心,让他们担忧的是将来。比如过20年、30年之后,中国新的领导人完全可能对俄罗斯采取不友好的立场。”
俄罗斯媒体报导,在军火交易中,俄罗斯也对中国怀有不满。比如,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的枭龙式战斗机装备了从俄罗斯购买的发动机。但俄罗斯曾禁止中国在向第三国出售战斗机时装备俄制发动机。
◆ 航母商机
但专家们认为,中俄军火交易停滞不前的局面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在欧盟不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条件下,中国除了从俄罗斯购买武器装备外,没有其它选择。如果中国决定建造航空母舰,拥有航母建造和使用经验以及相应目的舰载武器装备的俄罗斯,将能因此获得来自中国的大型武器采购订单。
◆ 不向中国出售进攻性武器
另一方面,俄罗斯认为,目前对中国出售的这些武器装备暂时还不可能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军事评论家利多夫金分析说:“俄罗斯向中国出售的多功能战斗机,水面舰艇和潜艇,它可以把这些武器看成是进攻性武器,也可以看成是防御性武器。但无论如何,从这些武器的性能的数量上来看,目前都不至于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利多夫金说,在对华军售问题上,俄罗斯有一个底线,这一原则至今没有改变。他说:“我们原则上不向中国出售进攻性武器。特别象坦克、装甲战车和战术导弹这样的武器装备。”
俄罗斯媒体报导,俄罗斯前国防部长、目前是政府第一副总理的伊万诺夫表示,俄罗斯同印度可以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和巡航导弹,但同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仍然以销售成品武器装备为主。
俄国军方认为,如果中国获得类似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型战斗机,中国可能在战斗机上装备从欧洲买来的更先进的机载控制系统。俄国军方不能允许中国在战斗机上增添这些新的功能,而不告诉俄罗斯。 ▲
文章提供 于 2007-3-20: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歼10战斗机与美国的F—22、F—35相比,在技术水平上也相差一代。 中新社 发
中国科协负责人指出我四大学科领域远落后发达国家:
◆ 地质学研究“三多三少”
◆ 歼10战斗机技术水平相差一代
◆ 机械工程独立制造能力不足
◆ 冶金工程差距很大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 记者赵亚辉报道:在今天举行的“2007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近两年来,尽管我国学科发展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的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较弱,特别是在四大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在地质学方面,目前的研究工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证明西方学者提出的假说和理论的研究多,提出我国自己的假说和理论少;单一学科封闭式研究多,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模仿性研究多,独创性的成果少。
在机械工程领域,我国的高端数控装备和大型重载装备的独立制造能力不足,中档及以上数控系统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垄断。我国的精密化制造技术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阶段性差距,精密成形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
我国冶金工程技术的部分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空产品、航空技术和航空科研能力差距仍较大。即使是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歼10战斗机,与美国的F—22、F—35相比,在技术水平上也相差一代。我国利用空间进行的研究工作尚处在试验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来源: 人民日报 ▲
2007/03/20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提交国家杜马批准一项协议,此协议涉及联合军演期间临时在中国境内停留的俄罗斯军队以及临时在俄罗斯境内停留的中国军队的地位问题。
俄罗斯总统新闻局称,该协议分别于2005年8月6日和2005年8月8日在北京和莫斯科签署。该协议确定了军事演习期间临时在中国境内停留的俄罗斯军人的地位以及临时在俄罗斯境内停留的中国军人的地位。
该协议还确定了双方军队跨越两国国境的规则、武器与军事技术设备的运进和运出规则、资金保障规则、赔偿损失规则、征税规则、信息保密和信息交换规则。该协议旨在支持俄中武装力量保持高水平的战备状态,确保对国际安全新挑战和威胁做出相应反应。
中国与俄罗斯将于7月18日至25日在俄罗斯境内举行“和平任务-2007”联合军事演习。届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将亲自校阅部队。
中俄首次大规模军演是在2005年8月在山东半岛的“和平使命-2005”,双方在该次演习中出动了战略轰炸机、军舰、核潜艇以及登陆部队,当时中国方面由国防部长曹刚川及总参谋长梁光烈参加,当时还一度被国际社会视为有针对性的演习。
中俄首次大规模军演是在2005年8月在山东半岛的“和平使命-2005”,双方在该次演习中出动了战略轰炸机、军舰、核潜艇以及登陆部队,当时中国方面由国防部长曹刚川及总参谋长梁光烈参加,当时还一度被国际社会视为有针对性的演习。
报道称,今年在俄罗斯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将出动空降部队、坦克、炮兵等,同样以反恐为演习主轴,特别之处在于此次演习可能包括反制假想敌的核攻击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参演部队将配备自己研制的多种最新型武器装备,届时还将向俄罗斯和其他外国军事专家展示最新型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最引人关注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最新型战斗机歼-10也将在演习中亮相,这将是歼-10战斗机首次参加在中国境外举行的演习。
另据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介绍:“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发展稳定,中国依然是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有限对象。中俄军事交流密切,双方军队每年举行三十至三十五项活动,俄方帮助中国培训军事人才,目前在俄罗斯的各重点军事院校里有五百多名中国军事留学生。”
他还表示,不排除中方参与和俄罗斯方面一起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可能。目前双方还有一些在军事技术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细节需要磋商。▲
发表于: 2007.03.15: 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桂冠访问美国的行程十分保密,期间他对美国人士说了什么话,都不易被外界获知。而据 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金桂冠期间曾对美国人说,中国只是想利用朝鲜,并称中国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上影响力不大。
据韩国《朝鲜日报》引述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金桂冠在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和朝鲜社交协会(Korea Society)主办的欢迎午宴(3日)和讨论会(5日)等场合表示:“中国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美国不要为了解决核问题而过分对中国寄予期待。
金桂冠还说:“过去六年里,美国一直依赖中国解决核问题,但得到了什么结果?我们发射了导弹,也进行了核试验,我们想要做的事情都做了,但中国一件事也没能解决。”朝鲜于去年7月试射了“大浦洞”导弹,并于10月9日成功核爆,震惊国际社会。
对于金桂冠的上述发言,朝鲜问题专家指出,他的目的可以理解为“对美国人士强调举行美朝双边会谈的必要性”,因为朝鲜一直想对美国说的有关中国的话全都说出来了,它极力想要表达希望和美国直接会谈的意愿。▲
1986年10月,“863”计划正式启动。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主题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863”计划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开辟了道路。
“863计划”出台后,航天领域成立了两个专家组,一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代号863-204;二是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代号863-205。
1987年,在原国防科工委的组织下,组建了“863计划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会”和主题项目专家组,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总体方案和具体途径进行全面论证。
“863—204”专家组在1987年4月发布《关于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的招标通知,以招标方式选择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按要求各自论证载人航天方案。航天部、航空部、国家教委、中科院、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等系统60多家科研单位参加了这场大论证,仅航天部所属的单位就有一、三、五、八等四家研究院分别参加了投标。由于是科学界里的技术概念论证,没有太多的行政干预,所以这番讨论思想相当解放,视野相当开阔,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前所末有的。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各竞标单位提出了11种技术方案。“863—204”专家组筛选出6种方案,要求他们在1988年6月底前,完成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以便参加高层专家的评审。虽然1987年的方案距今已有18年之久,但是我们今天翻看它们,仍然不得不为我国科学家的大胆和卓识油生敬意。
★方案一: 航天部五院508所提出的载人飞船方案。这个方案看起来不那么时髦,似乎有些落伍。它用火箭把飞船发射升空,飞船靠降落个定点返回,类似苏联使用的联盟号飞船。论证方认为,飞船是一种经济、技术难度都不很大的运输器,在时间上能保证21世纪初期投入使用,经费上不会突破国家2000年前投资的总盘子。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很长时间内航天运输的规模不会很大,使用一次性飞船的投资效益比会比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好的多。飞船可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进行技术探路,空间站建成后还可作为太空救生艇,即使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研制成功,飞船也可以与其大小搭配,成为其有益的补充。
★方案二: 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它与方案三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接近,所不同的是轨道器不带主动力,返回时利用自身结构滑翔着陆。天骄一号借助运载火箭送入轨道,即可载人又可载货,可部分重复使用,研制周期15年,它是当时世界拥有航空技术实力的国家正在发展和准备发展的运输器。以法国为首的欧共体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力量,正在联合攻关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这种飞机以美国航天飞机为原型,缩比1/6研制。中国如完成此方案,可以为发展空天飞机和火箭飞机解决许多技术难题。
★方案三: 航天部上海航天局805所与航空部604所共同提出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它垂直起飞,水平降落,部分重复使用,轨道器带主动力可自主飞行。这个方案基本是以我国现有大型火箭为基础,虽有一定技术风险,但并非没有可能解决,预计到2008年可以试飞。
★方案四: 航天部北京11所提出的V-2两级火箭飞机的方案。它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如飞机一样水平着陆,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可完全重复使用。这个方案既有新型高空高速飞机的技术,又有新型氢、氧、烃火箭发动机技术,它需要先搞二个初级型,后搞最重要的轨道器部分,再搞全尺寸的火箭飞机,时间进度亦在2015年前后。
★方案五: 航空部601所提出的H-2空天飞机方案。它可以像飞机一样水平起飞和降落,使用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可完全重复使用。这是一种集航空、航天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方案,技术难点较多,特别是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在国外也是一个久攻不克的难关,英国曾经提出过这种方案,后来放弃了,所以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它符合瞄准世界前沿的战略思想,一旦2015年能获成功,则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可一步到位世界先进水平,或大大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方案六: 航空部611所对法国正在研究的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的综合分析,论证方认为法国搞的航天飞机在政治、经济、技术背景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其总体技术与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类似,是航天飞机诸方案中最省力、省时的方案。611所正在与国外开展航空技术方面的合作,可以一并引进国外的有关技术。
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专家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了评议会。
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专家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了评议会。
航天专家选取了五种方案进行深入论证和对比分析,分别是宇宙飞船、不带主动力的小型航天飞机、带主动力的航天飞机、两级火箭飞机和空天飞机。1988年7月20日至31日,上百位航天专家汇集哈尔滨,根据五种方案的主题报告,讨论决定最终“机型”。
专家们的主导意见是:航天飞机和火箭飞机虽然是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向,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和投资力度,尚不宜作为21世纪初的跟踪目标;带主动力的航天飞机要解决火箭发动机的重复使用问题,难度比较大;可供进一步研究比较的是多用途飞船方案和不带主动力的小型航天飞机方案。
在仔细研究了材料后,“机型”之争最后集中到两个方案:一是原航天部下属的上海八院和北京一院提交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二是北京五院提交的飞船计划。
在专家的评审表上,两个方案的得分非常接近,前者是83.69分,后者是84分。
此后,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飞船方案论证人员和航天飞机论证人员展开了长达3年的学术争论。
此后,“863—204”专家组于1989年7月完成了《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综合报告》。报告提出了由初级到高级两步走的途径:
★第—步,充分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的技术,以较少的经费和较短的周期(在2000年左右)研制出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多用途飞船,使得我国尽快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解决有无问题,满足初期空间应用的要求。
★第二步,在2015年左右研制出先进而经济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两级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以适应未来空间站大系统发展的需要。
1989年8月,国家航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衡高收到了航空航天部火箭技术研究院高技术论证组写来的一封信,信中的主要观点是“航天飞机方案”大大优于“多用途飞船方案”。
信中提到:载人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手段已经处于衰退阶段,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代表了国际航天发展潮流,中国的载人航天应当有一个高起点。搞飞船做一个扔一个,不但不能争光,还会给国家抹黑。
而载人飞船方案论证组认为,载人飞船既可搭乘航天员,又可向空间站运输物资,还能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用,且经费较低,更符合中国的国情。航天飞机无论是造价还是维修费用以及发射场建设都相当昂贵,中国此时还不具备航天飞机的生产工艺条件。
1989年,航空航天部党组专门委托庄逢甘、孙家栋两位专家主持召开飞船与小型航天飞机比较论证会。
论证会就在北京市阜成路8号的航天大院里进行。这是两种思想的第一次面对面的交锋。
航空航天部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高技术论证组组长李颐黎作为载人飞船方案的代言人,从技术可行性、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技术风险等方面将载人飞船方案与小型航天飞机方案作了比较。李颐黎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是钱学森当年讲授《星际航行概论》时带的四大弟子之一。
对于比较论证会,他显然是有备而来:“欧洲发展小型航天飞机凭借的是航空技术优势,而我国航空技术不具有优势。欧洲小型航天飞机这条路尚未走完,技术风险大、投资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的弊病就已暴露出来了。”“美国有钱,他们有4架航天飞机,每架回来后光检修就要半年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就得4亿5亿美元;俄罗斯也有3架航天飞机,其中一架飞过一次,另一架正准备飞,还有一架是做试验用的。因为没钱,现在也飞不起了。欧空局研制的‘赫尔墨斯号’小型航天飞机也是方案一变再变,进度一拖再拖,经费一加再加,盟国都不想干了,最后只好下马。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从国情出发,绝不能搞航天飞机!”
这次比较论证后,航空航天部系统内逐渐达成共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从载人飞船起步。
论证组首席专家屠善澄院士向钱学森汇报了飞船的论证情况。钱学森很认真地听取了屠善澄的汇报,并郑重地表示:“将来人上天这个事情,比民航飞机要复杂得多,没有国际合作是不行的,哪个国家自己也干不起。这是国家最高决策。在50年代要搞‘两弹’就是国家最高决策,那也不是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能定的,而是中央定的。”
屠善澄问:“假如人要上天,飞船作为第一步,您的意见怎么样呢?”
钱学森稍稍沉吟了一下:“假设要人上天,第一步可以是这样。如果说要搞载人,那么用简单办法走一段路,保持发言权,是可以的。”
虽然当时有许多??术基础和经济能力后,1990年5月,“863—2”专家委员会最终确定了“投资较小,风险也小,把握较大”的飞船方案,即利用我国现有的长征2E运载火箭发射一次性使用的宇宙飞船,作为突破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2010年或稍后再建成载人空间站大系统。
1991年1月30日,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航天高技术报告会”。这是对推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决策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
会议当天,刘纪原副部长刚从内蒙古指挥部调研回京。火车到站时,他对航空航天部计划司总工程师张宏显说:“到会场后,先不要留下来参加会议,你回部机关去,把我们写的《关于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建议》取来封好,送给参加会议的二炮副参谋长粟前明同志,什么话也不要说。”张宏显将封在牛皮纸口袋里的文件送给栗前明时,只说:“这是刘副部长让我送给您的。”“你告诉刘副部长,我一定送到。”粟前明回答。
张宏显清楚地记得,在《关于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建议》中,特别写到:上不上载人航天,是政治决策,不是纯科技问题,不是科技工作者能定的。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面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的、得来不易的航天国际地位得而复失的危险。恳请中央尽快决策。
1990年11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航空航天战略研究组,历经4年完成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系列研究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系列研究报告),呈送中央政治局及李鹏总理。《报告》提出了中国载人航天“不能不搞、不能大搞、飞船起步、平稳发展”的战略思想。
1990年11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航空航天战略研究组,历经4年完成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系列研究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系列研究报告),呈送中央政治局及李鹏总理。《报告》提出了中国载人航天“不能不搞、不能大搞、飞船起步、平稳发展”的战略思想。
1991年3月14日,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任新民接到了国务院秘书局的电话通知:李鹏总理3月15日下午3时至5时邀见任新民同志,同时还要听取了解飞船情况的同志汇报。
见面时,李鹏总理开门见山地说,今天主要是想听一听有关载人飞船方面的情况。
任新民首先分析了中国为什么要从多用途飞船起步。他说:“我国已具有研制飞船的技术基础和研制条件。我国航天员的环控生保技术,有一定的预先研究基础。运载火箭可靠性技术,可采用措施提高。在返回防热技术上,已有防热材料研究成果和返回式卫星的经验可借鉴。运行返回控制技术,有通信卫星和导弹控制技术为基础。计算机综合管理技术,我国已能利用多台计算机冗余技术,实现对飞船控制,这一点还需要通过工程研制掌握。至于飞船上升段应急救生技术,这个过去没有搞过,需要研究寻求解决的途径。”
载人航天项目专家组组长钱振业说:“中国的载人飞船可以用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经过提高可靠性的改进后进行飞船发射……”
李鹏:“我国要搞飞船工程需要多少投资?研制周期要多长?”
钱振业看了一下汇报提纲:“我国研制飞船的费用约30亿元。在保证投资及时到位的条件下,工程研制需要6-7年时间。”
李鹏总理笑笑说道:“钱是有困难。但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要搞载人航天,从飞船搞起,争取建国50周年载人飞船上天!”
5天后,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转来了对《航空航天重大情况(5)》报批件的批示,签收单位是航空航天部。批示上留下了一串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中央领导的批示下来后,航空航天部领导、部机关便着手研究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分工问题。工程论证进入了快车道。
1991年1月,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部又成立了由19位来自一院、五院、上海航天局、航天系统工程研究中心(710所)等单位的具有丰富经验的航天专家组成的载人航天联合论证组。
1991年4月初,航空航天部在北京北安河召开了讨论会,研究载人航天工程联合论证组在3个月时间里完成的《载人飞船工程实施方案》。讨论会由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我国空气动力学首席专家庄逢甘主持。
庄逢甘回忆道:“会议要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局三个总体单位,深入论证,进一步提出各自的实施方案,以便择优选用。半年后,三个总体单位分别提交了《载人飞船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我还记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的论证绿皮书厚达0.3米”。
从5月份起,航空航天部先后邀请了数批俄罗斯航天专家来华讲学,重点介绍俄罗斯在发展载人航天,特别是研制“联盟号”飞船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并派遣了20名年轻的技术人员到俄罗斯学习,为期两年。
6月,“863—2’专家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载人航天的意见》。主要内容是:“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的总体发展蓝图、发展方针、发展战略、任务目标和三个阶段的构想;载人飞船工程的四大任务和七个系统;工程的研制经费、进度和对组织实施的建议。
11月,航天一、五和八院这三个总体单位分别提交了各自的载人飞船设计方案。
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会召开第5次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我国载人航天问题。(注:这也是某些书上甚至包括参与“921工程”的一些专家认为“921”工程的命名来源于92年1月的原因)
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会召开第5次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我国载人航天问题。(注:这也是某些书上甚至包括参与“921工程”的一些专家认为“921”工程的命名来源于92年1月的原因)
“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考虑,立即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是必要的。我国发展载人航天,要从载人飞船起步。”中央专委第五次会议上给出的公允定论,赢得了此次会议最热烈最持久的一次掌声。这是无数航天人蕴藏在心间多少年的一种能量的释放。
会议决定,在“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和航空航天部过去论证的基础上,由原国防科工委组织各方面专家,进一步对载人飞船工程研制问题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棠早早来到了办公室。这一天,他的心情有些特别。今天,党组将召开动员会,由他宣布我国开展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落实中央决策进一步搞好载人飞船工程论证工作的决定》。
几天后,根据中央专委会的会议精神,航空航天部正式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论证评审组。组长是任新民,副组长是王大珩和屠善澄。成员有:王希季、庄逢甘、闵桂荣、张履谦、杨嘉墀、童铠、谢光选等院士。
1992年8月1日,李鹏主持中央专委第7次会议,听取航空航天部和国防科工委联合组成的论证组汇报。
就像在战场上面临大决战的前夕要立下“军令状”一样,每个到会的专委成员都在此次会议纪要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时专委成员之一迟浩田总长正在国外访问,他回来后补签。这份纪要不仅转到了江泽民那里,并立即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审议。
1992年8月25日,中央专委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呈上了《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在《请示》中,建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2002年前,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大约在2007年左右,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应用问题。
第一艘试验无人飞船要争取1998年、确保1999年首飞,即“争八保九”。
1992年9月21日,一个应该载入史册的日子。
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南海勤政殿听取原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的汇报,讨论审议《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
江泽民总书记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李瑞环五大常委参加。列席会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杨尚昆、薄一波、万里、刘华清、杨白冰、丁关根、温家宝。汇报人:丁衡高、林宗棠、刘纪原、王永志、王盛涛。
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首先汇报了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意见。他谈到了这项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强调了就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搞这项载人航天工程也是必要的。同时也谈到了“风险”,可能要花点冤枉钱的问题,并报告了所需经费的意见。
载人航天工程论证组组长,火箭专家王永志着重汇报了载人航天可行性论证的结果及权威专家们的意见。并回答了江泽民、李鹏等的提问。
汇报完后,江泽民问大家谁有补充。 当时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棠表态说:我们完全拥护中央专委的决定。
谈到中央专委,江泽民拿起了那份报中央的纪要,说:“你们几位都签字了。”并一一点签字的人名。
李鹏接着说:“对历史负责,都签字了,迟总长在国外待签。”接着江泽民请常委们发言。
李鹏先讲了话,他说这个事是我主持办的,载人航天,我们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不搞,很难再前进一步,这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项目,是众多领域的强项,接着他谈到了这个任务是培养航天人才的任务,没有这个任务,航天事业就不能很好地发展。他还谈到了这个任务预设的经费,说:“总的讲,我们过去花的是最少的,今后继续搞,钱也是最少的。”最后,他谈到开了几次专委会,最后一次专委意见一致,大家都签了字。
这时杨尚昆插话:“这个名单是个光荣榜,应肯定下来这是个光荣。我赞成。”
李鹏讲完后,薄老提了问题,王永志、丁衡高、林宗棠等作了回答。
李瑞环讲了4点意见。他言词中肯,情真意切。大意是:他赞成搞载人航天,一个国家没有看家的宝贝不行。他相信花点钱,全国人民是会支持的。他坚信这件事办好了,不断进行下去,就会大量培养新人。他深情地说:“聂帅逝世为什么这么多人震动,就因为他领着搞高科技有功,人们怀念他。”,“如果钱不够,奥运会不申办了也要办这个事”。他强调要死咬着这个任务不放,给这一批人予以生活保证。最后他又谈了组织形式,历史经验和向国外学习等问题。
杨尚昆强调了以大工程培养新人的意见。他说,老一辈搞了“两弹一星”,如果没有新的任务,我们的队伍无法完成新老交替,就会断档。
刘华清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乔石、温家宝、丁关根、薄一波、万里、姚依林等都表示赞成和拥护的意见。
江泽民最后作会议的总结发言。他的话铿锵有力,态度坚决,一锤定音。
他说:“这是个大事,大家同意,我完全同意,下决心搞这个东西……搞这个东西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
他强调说:“没有实际的东西培养不了接班人。这个事业要培养人才,使之后继有人,也是重要方面。”
最后,他建议这个事要“静静地、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去搞”,“多干、少说”,“只干、不说”,并建议抓好这个事的班子建设,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组织细一些。包括有希望的科学家,形成真正强有力的组织工作……
常委们从国家利益和凝聚民心的高度,肯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会议最后决定,要像当年抓“两弹一星”一样抓载人航天工程,有事可以直接向中央报告。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因为这次常委会是1992年9月21日召开的,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上马,江总书记又要求“静悄悄地搞”,所以便决定把这项工程叫做“921”。
按照江泽民的要求,中央专委组织了强有力的指挥班子,立下军令状,实行责任制,任命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总指挥、副总指挥;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等组织者。十多年了,组织指挥者因年龄等关系有的已经退下来,但他们仍然在做着顾问工作,而新一代组织指挥者传承好作风、朝气蓬勃。
中央领导指示,载人飞船工程是一项大型的保密工程,应贯彻“要静静地、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去搞”的原则,不报道、不宣传。因此,自1992年末,工程就在全国各有关单位中悄无声息地全面开展起来。
“921”会议以后,中央军委批准,在解放军的总装备部纳入编制,设立了“921”工程办公室。它作为“统一管理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门机构,对工程实施专项管理。” ▲
◆ 难怪老美急了,全欧洲都卖军火给中国,法国最“坏”
文章提交者:康剑煌 加贴在 环球风云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高级智囊--中国武器现代化的黑幕
同样是身位美国高级智囊的两位军事评论家,一位是华人。一位是地道美国人。2人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幕后黑手”一说面红耳赤。以下为部分内容:
美国纽约“奥斯维拉特”国际观察军事评论家约翰•安东尼博士美国现任华府对华高级战略分析家,其著作:《21世纪中国海军》。《关于美国武力对华策略报告》。《关于陆地对华作战研究报告》。
约翰•安东尼博士:这个黑手其实很简单,只要看看俄国,乌克兰每年对华出口多少武器技术装备,就可以。1994年,当时中国海军急需先进潜艇。而当时,俄国并未过多涉及对华武器出口问题。而乌克兰则主动接触中国,意图出售其手中的部分,前苏联核潜艇给中国。俄国刚刚品尝到,su27的利润。随即同意出售 877EFM型K的早期型号。俄国当时武器局对外宣称,中国一共采购7艘877EFM型(潜艇)。这些潜艇都是属于俄国海军“淘汰”产品。属于老旧废品级别,根本无法作战,又称由于贿赂某些中国军界高级人物,合同得以实现。
但是,这些谎言马上就被美国驻关岛情报机构揭穿。在运往中国的K877EFM潜艇上,仅仅是第一艘用于训练的是采用比较光明的手法,后面6艘都是用铅化布掩盖。这种金属布,可以很有效遮挡卫星的侦察,拍摄。所以根本看不到内部。
当时俄国海军现役的,封存的,877EFM一艘不少,那么这些所以退役的877何处而来?俄国此举一来不开罪美国人。二来不失去商业机会。
随即美联社直接逼问俄国武器对外局官员,他们却闭口不谈。但是所谓老旧,淘汰的877,何以一到中国海军手中,就在60天内列入编队服役。随即,日本在东中国海域,发现2艘877巡逻。根据照片推算来看,潜艇服役时间最多2个月。哪里来得退役?如果这是属于中国军备采购所谓黑幕,那么,前往俄国受训的第一批学员,培训期间,直到他们回国。
这么短暂时间要修复所谓“老旧”潜艇,那不是在说梦话?后面的学员因为东海,台海危机,1995年改为俄国军界代表直接本地训练。
再说“贿赂”。这个借口对于美国以及当时的北约,都是最佳借口。但是,俄国在1997年参加“北京第7届国际航空展览”时期,CNN记者讯问:为何俄国武器参展那么少?俄国武器外贸局官员称:中国同志不希望我们过多渲染。这些问题都可以听从北京安排,那么怎么能说俄国买的不是北芬兰湾试航基地新的877 潜艇呢?那里来得所谓:贿赂?
华府因此中断给俄国30亿美金的援助,作为惩戒。随即,1997年俄国恼怒,悍然将4艘636级即 AIP转子发动机水下净音型潜艇出售给中国。那时,北京也在秘密进行燃料电池计划。但是,俄国为了前期赚取美金,就在北京研发机构将要完毕总体试验前,把潜艇卖出去。随即中国自己宣称:研发燃料电池取得成功。因此,美CNIC调查时俄国武器外贸局称:636型高端燃料电池即AIP技术,当时对于中国已经不再有难度了,因此,不涉及美俄关于高端未开发武器对华出口限制的协议。但是,由于中国武器部门一贯闭口不谈,美国根本无法核实真伪。
但是AIP技术自97年以后,被北京大肆研发。其转子发动机也在不断扩展。此时华盛顿无奈。只得听之任之。目前,中国部署在东海,南海先进宋,II, III。元级潜艇都基本猎装完毕,辅助AIP系统。中国还在091A上试验使用了辅助转子发动机。这些对于美国盟国日本是有极大的威胁。这难道不是俄国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我可以说,我很了解中国。他们太具有智慧了。只是很多技术没有得到启发。一旦启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认为乌克兰,俄国就是中国武器现代化的黑手。
(这是当时被秘密拍摄北文斯克制造区为中国在建造的877,俄国为了掩盖,艇身涂有俄国海军标注。但是艇身新旧程度与当时俄国现役877决然不同)
黄宾(美国现任华人高级智囊):我并不想强调,很显然,俄国是机会主义者的话,那么欧洲就是,就是典型的奸商。现任德国那位高傲女总理,对于中德技术合作,闭口不谈。仅仅只是在中国主席面前敷衍2句民主、人权。而已。就是如此,德国随即遭到中国国内3次制裁。高速快车,北京段原属于德国。但是,就是因为此被主控权在法国的欧洲电气公司拿掉。原定于在湖东船厂3期合作项目,被法国替代。中国人所谓:看你闭嘴不闭嘴。此次伊朗问题,虽然法国,德国所谓开始就叫嚣“提交”,那么既然英,法,徳,北约三巨头都已经暗自决定,至少可以先期北约制裁吗!反正最终要国际制裁,先后本没什么好争议的。在则美国华府已经表示,要制裁。只要上述三者开个头,华府肯定会大力协助。再有俄国当时一直宣称同意美国建议。那么在如此“一致”形式下,何必在去理会北京说什么?直接以北约制裁,随即在欧洲议会提取制裁议案。然后在协商北京,逼迫北京就范。这不是很好吗?为何都不说话?▲
他是欧洲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开始对华合作的。
汤姆狲、国家宇航。AORN,达索。这些哪一个不是目前拼命对华出口技术?是呀,他们不买现成设备,这与俄国不同。但是,他们的手法更加恶劣,他们出售的技术合作。
技术!这才是中国人真的梦寐以求的东西。中国人讲求:手艺!
不看中成品,这是自古有知。戴姆勒•奔驰与中国北方重型车辆合作。铁马,中国汉马,612轮式底盘。那一样不是出自戴姆勒之手?荷兰是叫嚣反华武器禁运最凶,那么“守门员”难道真是以色列给的?以色列给的话,应该是成品才对。但是,10000发级速射技术何来?那个产品即中国2000近程系统。明显外观来自本土自行制造。绝非舶来品那么精致。以色列自身并不具备高速炮的能力,技术何来?( 2005年中美关于AIP,专家研讨会)
再则,1995年-1997年之间,法国为了在此赢得中国空军合同,多次邀请所谓“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参观“克莱蒙梭号”。既然名为参观,何必要把整个分析图纸拿出来,一一讲解给中国人?尤其对中国最感兴趣C11型蒸汽弹射器。早先的墨尔本号,获得老式弹射器,负载3G。不能满足大型涡扇战斗机的舰载弹射需求。只是用来弹射螺旋桨飞机。但是C11虽然比不上当时美国C13的弹射器。但是,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是足已了!那个所谓军事代表团,内部包含有几名中国军用船舶专家。!法国人明白,中国人不可能买他的“富庶”,克莱蒙梭这样的成品航母。但是,协助中国发展航母,对于他当时在欧洲举步为艰的阵风 M。是扩大销路最好时机。幻影2000,4000计划被俄国的su27,smk。所截断。法国人怎么甘心?
再说德国人。中国目前潜艇,舰艇柴油机都是出自陕西某地。但是这里是德国合作企业。中国坦克59-99型那一个不是装备演化的德国动力。意大利称中国有423mm,553mm。热导鱼雷技术,因此悍然将“白头324”技术以交流模式进入中国。英国马克尼GCE水平三位坐舱显示系统,与中国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合作,对外称:只用于对外出口的超7。原则称:不出售彩色显示屏。
但是,中国西部研究机构在1997年8月宣布自主开发成功军用彩色平显后,英国马上借口技术交流,将3位系统化彩色坐舱以及光点注入头盔系统,全部兜售给中国。当时依照中国人自己的实力,搞这个不成问题了。无非是多屏幕显示与单屏幕之间的列阵组合而已。但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就是“信奉舶来品”当时也是符合那时“进口货至上。国产垃圾”的综合国情理念。
其实真的禁止武器的,恐怕只有美国人自己。以色列在2000年,听说中国在开发自己的无人机,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功。马上,把4种无人机都抛给中国人“自由采购”。但是成都在1998年科技展上,就展示了中国人自己的“超级鹰” 。
中国人聪明,睿智,天下无人不知。对华武器出口,会做生意的,连民用,军品一起来。譬如大众。民用轿车。军品小型动力系统。这就是对华武器出口。中国人一来吸引外资。解决就业机会。二来学习先进的武器技术。反手提高民用产品。现在欧洲人大呼小叫喊:抵制中国倾销。当初你们在干吗?中国人自古:蓄以代发,等待时日。多么浅见道理。他耗费20年时间,采取只吸取,不吐纳的策略。一步一步蚕食国际技术市场。现在就好比寒武纪生物大爆炸一样,遍地开花。但是,中国人不是傻子呀!他是拿3000亿美金积累的买来技术,不还给你?以彼之道,还以彼深。中国人肯定明白。但是,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明白么?华府若不是那么多华人高参层层研究,克制。恐怕目前结局比欧洲好不来那里去。
到底谁是中国武器现代化幕后黑手?我个人看来,不是欧洲,也不是俄国。恰恰就是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中国人。他可以把欧洲AIP与俄国AIP结合。在辅助加以中子准核动力,研制开发目前最先进的AIP2+准核动力技术。他可以把俄国的MIGE33高级教练机技术与美国F16,相结合,研制自己的超7即枭龙。他可以把su27技术与以色列“幼狮”在在辅助法国阵风。自行研发歼10A。虽然,华府称其只具备F16---BLOCK60技术。但是风风火火把JZF拿掉,换上F22。保持超前打击。足可以说明,华府默认歼 10可以匹敌F14,15系列。至少使得这两种美国战机失去优势。
虽然华府对外心理战宣传上,必需打击中国人自豪感。譬如在日本的X纪元。不是报道很多关于K877是垃圾吗?为何美国国防部从来不睬纳他们的说法?因为他们说得是中文!是专门说给大陆人听得。听不懂的英文,才是说给美国人,欧洲人自己听得。但是,中国人翻译过去,就是《中国威胁论》。这就是美国新闻战术。
我们作为研究战略机构我估计,明天我就得走人了。中国人称:下岗!。我们提交的都是最真实可信的,研究报告。技术数据要及其合理,精确。丝毫不能带有任何偏激理论。甚至你可以对华府布什先生说:中国某个产品比我们先进。但是,内部绝对不能拿?的。绝非儿戏。▲
介入台海 日本人可能有5招----(3个间接2个直接)
http://mil.qihoo.com/frame/q4424280,d72bb5,s5_11.html
2007/03/13 作者:罗 刚 稿件来源:知识博览报:据日本媒体报道,2月下旬,日美将在冲绳地区举行以“西南诸岛有事”和“离岛防卫”为背景的联合军事演习。令人关注的是,在此次联合军演中,日本方面将专门派出两支针对中国的具有特种作战能力的部队。而在早前的报道中,华盛顿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评论,如果台海发生冲突,美国和日本是仅有的两个可能军事介入的国家。“对台湾问题,日本不会坐视不管”。由此看,未来的台海危机,日本介入已不是问题,关键是以何种方式介入。
从日本《2006年度防卫白皮书》、日美同盟战略走向及近年来日本单独组织或联合参与的针对性军演看,日本介入未来台海危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接介入,二是直接介入。而无论哪一种,都明显体现出了在日美的整体军事框架内,日本周边军事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 间接介入有三招
其中,间接介入显得更为突出。间接介入就是以支援、侧应或提供战时危机所需的一切行动为内容的方式。具体说来有三招:
◆ 一是情报共享介入。
目前,日本已具备了对台海地区进行超高空、空中、海面和海下目标不间断监视的实力。这些弥足珍贵的情报资料,现在与未来,都会成为日本介入台海危机的“幕后杀手”。 2003年1月,日本派遣陆上自卫队退役少将长野阳一到台北的日台交流协会,专门负责与台湾的军事情报交流。
目前看,可供日台情报共享的有两种。一是空天军事情报。为尽早摆脱美国在空间军事情报上对其的种种限制,台当局已将目光瞄向了日本。特别是今年是日本实施“三年太空计划”的第二年,今、明两年日本还要继续发射4颗间谍卫星,最后形成在轨6颗侦察卫星的事实,全面监视中国。而台湾军方也对日本利用间谍卫星24小时监控东海的情报信息表现出极大兴趣。第二种是海上情报共享。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十余艘性能先进、分工明确的海洋侦察船,再辅之以先进的航空侦察和数十个地面监测站,中国80%以上的沿海地区均置于其监控范围内。对在这一地区的日本情报搜集能力,台湾早就心仪已久。情报共享可以达到双方平时进行“定期交流”,危机时“实时提供”的目的。在其应对周边有事的预案中,向台提供军事情报是“有限介入”的最好选择。
◆ 二是“顾问指挥式”介入。
即危机时,因顾及国际影响,以“民间军事顾问”的身份介入台军作战指挥体系中,担当台军智囊团或间接参与指挥角色,形成“顾问式指挥”的介入模式。近年来,在台军进行的多次大规模军演中,日本军人的身影越来越多。从各方消息报道看,目前,台三军均已获得由日本提供的陆海空三军的指挥参谋教育课程资料。而日本防卫研究所、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以及日本战略研究论坛等日本自卫队的高级智囊机构,也在极力牵线搭桥,帮助那些退役、甚至是现役的将领在参与台军作战指挥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台军与大陆作战的模式、流程和战斗力水平,进一步补充和调整己方的对中国的军事战略部署。此外,也可以通过指挥网络联机的方式,实施远程“旁敲侧击”式的共享指挥控制。
◆ 三是“后方地域式”介入。
日本人心目中的“后方地域”,是指远离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相向而遇的危机冲突一线,即在后方提供支援、在侧翼遂行保障、在间隙中谋“渔翁之利”。日本前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司令川村纯彦就曾表示,中国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日本很可能以后方支持的方式从侧面协助美军。一种是“清障”,即为台军扫清周边水域的障碍。由于日本已积累了大量台湾周边海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加之“世界级”的反水雷战和反潜作战能力,即可以减轻台军对大陆布雷封锁的威胁,也可为台军提供适时的水下作战情报,最大限度地保障台军海上作战行动,保证台军在大陆强大的首轮攻击下,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或反击能力。第二种是“保障”。即在战时美军作战体制编成下,配合介入危机中美军作战,以后勤保障、搜索救护、海上船舶检查和财政援助等方式,遂行战时保障,缓解美、台双方初战时的战争压力,达成盟友的侧翼安全屏障。目前,日本国内的11个民用机场以及7个海港,均可向美军提供加油、医疗等“后勤支援”。此外,还可以向美军前沿基地及补给基地、港湾等薄弱环节提供安全保护。
上述三种介入,可以说是日本最愿意看到的方式。随着危机的加剧,日本还可能视情况提供武器装备,甚至技术人员的介入。这样做的好处是,成则与美国同享胜果,败则由美国承担责任。这或许是未来日本介入台海危机最重要的“捞果子”心态。
★ 不可忽视的直接介入
虽然从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兴师动众地介入台海危机可能性不大,但军事领域里的偶然性,使局部危机引发全局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进而导致日本直接介入,不能不令人关注。
在屡次被日本媒体曝光的“美日联合作战计划”中,日美两国对所谓的“台海有事”进行了大胆假设和极力渲染。日军设想,一旦美军强行介入,在中国攻击驻日美军基地的情况下,日本国土将受到现实威胁,日本有理由“自卫”,进而造成直接介入的局面。前美国防部长温伯格甚至在其《台海决战》一书中,形象地将日本介入台海,与美军进行并肩作战的情节纳入其中。现实情况看,日本直接介入的方式有两种。
◆ 一是火力介入。即利用中、远程导弹实施攻击。
据报道,目前日本正在加紧发展中远程导弹,而且中国已经在技术上被日本纳入其远程导弹的攻击范围。英国媒体评论称,此举就是在必要时对周边国家实施攻击。此外,其陆上自卫队西部军区已将辖属的炮兵团和岸舰导弹团合并,组建了1200人的炮兵队,目的就是实现对水际滩头的打击能力。台海水域将直接控制在这支导弹部队之下。特别是在其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后,不仅可以增加防御能力,还可以有效地用于进攻作战。此外,以日本航空自卫队实际能投入作战的320架战机的现有战力,其对任何一个周边国家发动攻击,都绰绰有余。
◆ 二是兵力介入。
早在2005年4月,日美在夏威夷举行审议官级会议上,双方的外交与防务部门便专门进行了如何利用新一轮军事部署做好干涉台海的准备讨论。为此,日本加速了针对台海冲突的战略部署。当时的日本防卫厅决定向距台湾宜兰最近的与那国、宫古和石垣岛三岛调遣陆上自卫队,建立租用航空基地,以先岛群岛作为涉足台海地区的“桥头堡”。并将西部军直属步兵团和执行城市反恐作战和反游击作战的“政经中枢师”(第1师)部分部队内定为执行应对台海危机的特殊部队,这支部队还包括日本第1混成团、西南航空混成团以及第101空降旅。近年来,这些特殊部队动作频频,频繁举行以登陆、空降、支援、特种作战为内容的“离岛军演”。特别是去年1月在美日联合举行“离岛夺回演习”中首次亮相的“离岛特种部队”,更是以深入孤岛,实施特种作战为背景,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 中国造大飞机仍有难题
2007年03月21日: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网站3月18日文章:中国的宽体飞机计划面临许多障碍。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积累了不少西方航空技术,但它在今后15年内建造宽体商用飞机的计划在技术、商业和政治上仍面临诸多难题。
中国航空企业早就有为西方飞机制造商生产零部件的丰富经验。现在,中国正在进行新的尝试:天津一家生产A320系列型号飞机的合资企业将复制空中客车公司最先进的窄体飞机装配线。与此同时,中国公司一直负责设计波音787梦想飞机的零部件,对碳纤维技术已经相当了解。
但复制的装配线、复杂的零部件设计与研制可靠而高效的宽体飞机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宽体飞机可是要以高价卖给眼光挑剔的国际航空公司的管理人员的。中国航空界在得不到大量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完成这一任务,这是人们质疑拟议中的中国宽体飞机能否推向市场的第一个原因。
然而,财政补贴将激怒美国。美国无疑会根据中国对世贸组织作出的自由贸易承诺指出这种补贴的违法性。
中国选择建造宽体飞机的时机不成熟还有技术上的原因。787梦想飞机和空客A350XWB型飞机在结构和系统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意味着有远大抱负的中国宽体飞机制造商现在必须把目标定得更高。
中国宽体飞机计划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要赢得可靠供应商的声誉。中国必须消除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在售后服务方面给航空业界留下的坏印象。ARJ-21新型支线客机可能为中国人做到这一点提供了机会,但迄今为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立项研制的这种飞机还没有卖给过外国航空公司。
◆ 中国人想靠自己的翅膀飞翔
美联社上海3月19日电:中国领导人已经批准制造大型商用飞机的项目,这是政府对挑战波音和空客公司计划给予的重大支持。
据报道,上月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报道没有说明启动这个项目的具体时间表,但中国某航空工业公司的一位高级官员上周说,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前开始制造大型飞机。
中国已把大型飞机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并定下目标,在2010年前完成大型飞机的设计工作,并打算自行生产飞机引擎。
中国计划于明年试飞其首次自行研制的ARJ-21支线飞机。它还正在寻求将ARJ-21飞机打入海外市场。
从现在到2025年,估计中国需要购买两千多架新飞机,中国政府因此加速推动研制大型飞机的计划,以确保中国自己的公司能占据市场。
一般来说,大型飞机的标准是约200座或200座以上,有效载荷100吨以上。ARJ-21估计可运载70到110名乘客。
◆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19日文章:
中国计划建立一个制造大型客机的股份公司,向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支配地位发起正面挑战。
中国是波音和空客在全球最大的目标市场之一。根据空客公司最新的预测,在2006年到2025年间,中国在飞机需求的数量和金额方面将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市场。
中国作出这一决策是有其飞机制造行业50年来积累的专业技术为后盾的。
声明没有透露研制大型飞机的公司的具体情况及其资金来源,也没有说明公司建立的时间表。
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共同垄断着大型客机市场。这两家飞机制造商估计,在今后20年里,大型客机市场的价值约为2.6万亿美元。
中国要研制出可与空客和波音全面竞争的完整系列大型客机,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美国和欧洲的航空业非常重视这种长期挑战,尤其是因为中国可以利用国内航空公司潜在的巨大需求的支持。
国际飞机租赁金融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上周说,在政府和公司掌握的技术的支持下,中国和俄罗斯15年内都可能研制出能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单通道系列客机一比高下的飞机。国际飞机租赁金融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两家飞机租赁公司之一。
他说,没有理由说,除了波音和空客公司,别的公司就不能进入这一行业。
中国从未隐瞒它想成为航空航天行业的一支主要力量的雄心。一些外国公司通过销售进入了日益有利可图的中国市场。中国要求这些外国公司在中国制造零部件并转让技术。
去年10月,空客公司与中国当局签署了一项在中国天津建一个飞机组装厂的框架协议。☆
◆ 法国《解放报》3月16日文章:
中国人想靠自己的翅膀飞翔。为了不再依赖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中国计划制造自己的大型飞机。
中国民航市场发展迅速,运输量猛增,中国人对乘坐波音和空客飞机已感到厌烦,即使这些飞机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人正是将希望建立在这些伙伴关系和随之而来的技术转让上。2004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继波音公司之后在中国开设了一家工厂。空中客车公司也率先将空客A320装配生产线落户天津。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已在制造一种有百个座位的ARJ-21型客机,这种飞机吸收了国外技术,可望于明年试飞。
制造大飞机的计划已列入“十一五”规划。中国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影响将关乎民族自豪感和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的大订单。届时,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产品销路将可能受阻。 ★
----报道全是猜测、前后说法矛盾
2007年03月22日特约记者: 闻新芳/李士奇:自去年中国歼-10战机“横空出世”后,越来越多的美英媒体和专家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空军。最近,他们把关注重点聚焦在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力量上。他们炒作说,中国正在研发远程战略轰炸机。这种逆当前潮流的冷战思维,无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07年03月22日特约记者: 闻新芳/李士奇:自去年中国歼-10战机“横空出世”后,越来越多的美英媒体和专家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空军。最近,他们把关注重点聚焦在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力量上。他们炒作说,中国正在研发远程战略轰炸机。这种逆当前潮流的冷战思维,无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美军事评论家称中国将造战略轰炸机
美国《航空》杂志日前刊登美国军事评论家科洛菲尔撰写的文章认为,中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将会如同歼-10一样“横空出世”。
科洛菲尔声称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中国具备了造大型机的基础与决心。他透露,中国早就具有一定的大型运输机设计能力。他说,早期的能力是在模仿苏联运输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没有太多的更新化设计。但最新的运-10不一样,它是中国自行研发的首批涡轮喷气双发运输机,设计性能介于波音707-727之间。
另外,中国的大型飞机计划目前至少有3个项目在运作中。中国要造大型机的决心已经在日前得到证实。中国官方公开表示,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造出大型机来。
科洛菲尔的第二个依据是,中国空军目前“已经获得”12架俄罗斯的图-22E3“逆火”轰炸机,他们试图通过对此的研究,来发展自己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不过,科洛菲尔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在近期内达到真正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水平,因为俄罗斯的图-22载荷能力,远比图-160或者美国的B-1B型轰炸机要小。
美国军事智囊机构“事实与研究”早在去年年底就透露说:“中国1993年年中的时候就希望购买俄图-22M型战略轰炸机,以期能替代老旧些的‘轰-6’。由于图-22M的不加油航程就达4000公里,所以该项军购非常引人关注。因为一旦中国空军拥有该型机,那么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均在其绝对控制之下。不过,这一采购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 《简氏防务》周刊称中国“战斧”导弹已面世
无独有偶,今年1月31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战略空军。不过,它报道的是中国空军的空射巡航导弹。
据该刊披露,中国已经开始空射巡航导弹的试验,甚至已经正式装备部队。《简氏防务》周刊称,中国的轰-6K在6个机翼下都有武器挂点,每个挂点上有一枚空射巡航导弹。
从导弹的外型来看,与美国的BGM-109空射型“战斧”巡航导弹如出一辙,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的空射巡航导弹具有跟美国“战斧”一样的隐形功能。
对此,《简氏防务》周刊无中生有地分析说:“中国这种先进的空地巡航导弹应该源于美国的导弹技术,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期间,美国用‘战斧’袭击阿富汗塔利班的时候,有几十枚落在巴基斯坦境内没有爆炸,可能是巴基斯坦给了中国……”
分析人士指出,美英媒体和专家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凭空猜测,有的听起来十分可笑,而且前后自相矛盾。有军事观察家批驳说,这些专家说,中国买了俄罗斯图-22M,但图-22M的生产线早已经停产,中国怎么可能找到零部件呢?因此,所谓中国空军已获得大批图-22M的说法令人怀疑其动机。这种逆当前潮流的冷战思维,无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俄战略轰炸机比拼美国反导系统
战略轰炸机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带核弹,也能带常规炸弹;既可以近距离投放核炸弹,又可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既可做战略进攻武器使用,在必要时也遂行战术轰炸任务。
西方炒作中国研制战略轰炸机,还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最近新闻不断有关。日前,俄罗斯战略空军司令宣布,俄罗斯今年将再装备两架改进型的图-160轰炸机。
俄罗斯部分高级将领此前公开声称,俄罗斯远程航空兵的战机有能力摧毁美国计划部署在波兰及捷克的反导系统。俄罗斯战略空军司令随后宣布,今年年内俄罗斯远程航空兵将进行10次巡航导弹发射,并参加上合组织的“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
目前的战略轰炸机,只有美俄法三国有。其中,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力量可谓首屈一指。美国战略空军装备有B-1B、B-2A、B-52战略轰炸机184架,其中B-2A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
为了应付未来的战争,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全新的武器——超高音速轰炸机,巡航速度在5-7马赫。它可以直接从美国本土起飞,打击距美国2万公里之内的任何目标,这更使美国巩固了其全球威慑力量。
苏联曾经拥有一支可与美国一争高下的战略空军力量,在性能上与美国空军装备相当。到苏联解体时,苏军共装备了177架战略轰炸机。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遗产,但在战略空军方面的损失却是相当大的。
目前,俄罗斯共有78架战略轰炸机,其中图-95MC6型34架、图-95MC16型30架,图-160型14架。其中图-160型是俄空军现役轰炸机中惟一无需空中加油就可对美国本土实施攻击的轰炸机,被北约称之为“海盗旗”(Blackjack)。该机最大燃油载量为17.1万公斤,最大载弹量4万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作战飞机。
◆ 新闻链接:战略轰炸机战场显威风
世界上第一种战略轰炸机是德国在一战时研发的“哥塔”G。1917年5月25日,德国人用23架“哥塔”重型轰炸机首次空袭了英国本土,其中17架往伦敦市扔下共计4000公斤的炸弹,造成162人死亡,432人受伤。虽然其威力与二战和当今的轰炸机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满目疮痍、瓦砾满城的景象,还是给英国人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冲击。由于“哥塔”飞机此后频频“造访”伦敦,处于惊恐中的伦敦主妇们竟将“哥塔”一词常挂在口头,成为一种战时特殊的“日常用语”。
此后,战略轰炸机便成为大国争夺国际霸权的必要工具,在二次大战和冷战期间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英国曾对德国实行了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在1942年8月之前,目标是石油、飞机工业及大城市。
1942年5月30日、6月1日和25日,英国分别出动千架飞机对科隆、埃森和不来梅实施集中轰炸,其中对德国工业重镇科隆空袭时,一次就动用1046架飞机,投弹1455吨,严重打击了德军的后勤资源,直接导致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节节败退。 ★ 《世界新闻报》20007年3月20日 (热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