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公司加紧腐蚀中国官员之十大腐败行为 | (回到Blog入口) | 世界最大垮坝惨剧:1975年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1-2) »

金正日访问中国大使馆用意何在?

二十四孝之七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今 日 看 点 : 2007-03-10 ▲◆★●■
为防携家小叛逃 朝只准驻外人员带一个孩子出国
http://www.zaobao.com/gj/gj070307_504.html
军事专家指香港承受台湾新导弹能力较低
http://news.phoenixtv.com/taiwan/3/200703/0307_353_85047.shtml
美日印将举行联合军演 分析家称意在遏止中国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3/08/content_5815431.htm
西 方 真 的 不 了 解 中 国
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9/5449449.html
德国《世界报》记者评述关于中国将来的10个问题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5449450.html
美 国 究 竟 会 不 会 打 伊 朗 ?
http://www.zaobao.com/yl/tx070308_501.html

 
    本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朴胜俊 (2007.03.06):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5日发自平壤的报道说,北韩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4日携军队、党、外交部干部访问中国驻平壤大使馆,与刘晓明大使等中国大使馆职员共度中国元宵佳节。
 
    金正日已是第二次访问中国大使馆。7年前的2000年,金正日也在同一时间3月5日突然访问中国驻平壤大使馆,从晚7时到午夜停留了近5个小时。国家首脑访问外国驻本国公馆,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当时金正日访问中国大使馆,标志着1992年韩中建交后8年来较为疏远的北、中关系转换方向。第二年2001年金正日经由上海访问北京,会见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改善北、中关系创造了转机。
 
    这次金正日访问中国大使馆,是为了向中国表示谢意。核问题导致北韩陷入国际孤立和巨大压力之中,但是六方会谈通过《2.13共同文件》,为北、美关系创造了转机,而且中国在寻找这一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金正日的此次访问,将成为恢复自去年10月实施核试验后冷却的北、中关系,并进一步巩固传统的伙伴关系的契机。
 
    当天陪同金正日访问中国驻北韩大使馆的军队干部有人民军金正阁、玄海哲、金明国、金成圭大将和崔福一上将,劳动党干部有中央书记金基南、中央第一部部长李容哲、国防委员长参赞金阳建、中央副部长卢倍权、黄炳瑞、池在龙、朴京善,外务省干部有第一副相姜锡柱和金荣一副相。
 
    据《人民日报》报道,金正日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致以节日祝贺,刘晓明向金正日转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问候。
 
    最近,北韩方面在平壤接连为中国大使馆职员举行宴会,上月18日劳动党国防委员会曾邀请中国大使馆职员共进晚餐。上月7日,朝鲜劳动党国际部邀请中国大使馆职员,在高丽酒店举行了新春招待会。而且在1月23日,北韩外务省将中国大使馆职员邀请到高坊山饭店举行了新年招待会。▲

为防携家小叛逃 朝只准驻外人员带一个孩子出国
http://www.zaobao.com/gj/gj070307_504.html
  (首尔法新电)朝鲜对驻外外交官和商人下达新命令,他们只能带一个孩子出国公干和经商。据说,朝鲜在海外的官员和商人必须在三月中旬把五岁以上的超额孩子送回国。
  韩国《中央日报》昨天引述平壤方面的消息说,朝鲜政府上月14日发出新命令,要海外的朝鲜外交官和商人在30天内将孩子送回国。
  韩通社引述熟悉朝鲜事务的官员的话说,“朝鲜政府相信,这些官员和商人带着一家大小在外,他们叛逃的可能性比其他人来得大。”
  《中央日报》报道也说,这显然是为了阻止有人变节叛逃,特别是朝鲜正致力改善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1990年代前苏联垮台时,朝鲜也曾下令海外的朝鲜学生回国。
  据了解,目前随父母在海外生活的朝鲜儿童大约有3000个,他们分布在50多个国家,按命令他们都要回国。
  平壤消息说,朝劳动党“最近指示海外人员把子女送回,住在中国和欧洲的外交官正忙着送孩子回平壤”。消息还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平壤好学校手忙脚乱,好多人争着把孩子送进来。▲

英 媒 :中 国 军 队 目 光 超 越 台 海
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wxmkl/archives/2007/703401.html
    西部凤凰 发表于 2007-3-6:阻止台湾宣布“独立”仍然是规模达230万之众的中国军队的优先事项。北京视这个岛屿为中国领土,誓言若有必要将动用武力使之与祖国统一。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北京精简军队和提升装备,其目光超越台海,投向攸关其国家利益的世界其他重要地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助理李鹏(音)说:“台湾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现在甚至算不上一个大的部分。”
    例如,中国在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货物和石油运输上有着越来越深的经济利害关系。一些分析人士说,中国渴望在该地区树立权威,尤其是当潜在的对手日本和印度加强军备之际。
    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中国军队一部分过于臃肿,装备陈旧,但军事预算的增长以及透明度的欠缺引发了别国,尤其是美国的担忧。中国对此加以反驳,称其边界线漫长,有责任捍卫领土完整,提高军费和进行军事现代化是自然之举。中国还表示,大多数开支用于改善军人的工资福利待遇。
    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的军队今后将变得更强大、更灵活,并对美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军队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驻台北的《防务新闻》周刊亚洲主任温德尔•明尼克说:“不论华盛顿对北京是否友好,中国将继续推进多项军事计划,以提高其不对称作战能力。”
    卡内基基金会中国项目专家迈克尔•斯温认为,中国将继续取得“可推进其在国界之外的军事存在的能力”。北京传统上以陆军为主导的军队建设正逐步将重心移向海军和空军,“这是一项有条不紊、全面提升常规军力的努力,定将使他们在国界之外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斯温说。▲

刀叉外交饭桌之外下工夫(一)
http://news.phoenixtv.com/history/1/200703/0307_335_84726.shtml
◆中国国宴变迁:从50桌变成7桌 每人标准30元(图)2007年03月07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在送别晚宴上,尼克松正试着握筷子时,周恩来总理来到他的面前。
◆一般不请陪客 分餐减少浪费
    40多年来,中国国宴的变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节约外事财政开支,国宴从50桌变成7桌;很多时候宴席食谱只是三菜一汤或两菜一汤;而时下国宴的时间也比原来缩短了一半多。
◆不讲排场,从50多桌减到7桌
    在中国,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为来访国宾举行正式欢迎宴会,或者每年国庆时国务院总理举行的招待会,都称国宴。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以后,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正式宴会通常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从1965年我调入外交部礼宾司工作至退休,亲历了国宴的变迁。
    国宴通常在国宾抵京当晚或次日晚上6点30分或7点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宴会通常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还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夫妇,外交团等占宴席20多桌,加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
    当时,在通常情况下,宴席上冷菜6道,热菜4道。每位客人面前,各摆大中小杯3个,里面斟满茅台酒以及其他名牌葡萄酒等。另外,桌子上还摆放着橘子水、矿泉水等。每次宴席,宾主双方都发表讲话,同时还要将讲话稿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
    数年后,参照多数国家的做法,国宴做了改革。欢迎国宾的宴会不再邀请外交团出席,宴席规模几乎缩小了一半。随后又经几次调整,欢迎国宴的规模缩小至今天的规格。
    目前的国宴通常为7桌或8桌。如果国宾随行人员少,宾主出席者不超过50人,宴席则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如今的国宴通常只邀请国宾随行人员30至50人出席。同时邀请来访国驻华使节,以及该使馆的少数主要外交官。中方除非特别需要,其他陪客一律不请。这样的改革既符合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外交实践,又切实做到了不讲排场,节约外事财政开支。
◆四菜一汤,人均标准从30元到200元
    据我所知,目前的国宴,每人每餐标准不得超过200元(不含酒水)。宴席食谱为四菜一汤或三菜一汤。1984年开始,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对国宴的改革做了明确规定,国宴的标准是:总书记、国家主席、委员长、总理、军委主席、政协主席举办的宴会,每位宾客的用餐标准为50元至60元,如果宴请少数重要外宾,则在80元以内掌握开支。一般宴会,每位宾客标准为30元至40元。同时规定,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如茅台、汾酒等,根据客人的习惯上酒水,如啤酒、葡萄酒或其他饮料。所述规定,执行多年,直至新标准实施。
    国宴四菜一汤的标准是周恩来总理生前确定的。1984年11月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再次确定,宴请来访外宾的次数不宜过多,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目前领导人宴请国宾,有的只用三菜一汤,或两菜一汤。这种做法既节省经费、物资,又节约时间、人力。眼下国宴时间为1小时15分钟。而过去的国宴则通常要花两三个小时。
◆注重礼仪,菜单也要赏心悦目
    我国有“礼仪之邦”之称,尚礼好客,注重礼尚往来。近年来,中国国宴非常重视营造既隆重又亲切的氛围,以主动热情友好、周到细致,有的放矢、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好礼仪工作,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宴会前后,宾主入席时取消奏两国国歌;宾主双方在席间不发表正式讲话,或致辞、祝酒;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席间乐,曲目单包括来访国著名乐曲;宴会期间或宴会后安排歌舞、文艺节目助兴;镶嵌国徽的菜单和曲目单由中方礼宾官事先安排精心制作,让客人赏心悦目。
    国宴要严格按对方提供的礼宾顺序名单排列席位,并事先通知出席者。工作人员还要精心制作座位卡。卡片用两种文字写成,方便客人入座,座位卡名字的中文在上,外文在下,如外宾姓名过长,中文只写姓氏和职务,外文则写其全名和尊称。
    中国国宴实行分餐制,这样做,既减少浪费又卫生方便,也利于服务员实行规范化的服务;宴会的进餐具为筷子,如果来访宾客不方便,则用宴席上的备用刀叉。(作者为外交笔会副会长、前礼宾司参赞)▲
◆“国嘴”介绍宾客 主推本地特产
    笔者在外交部礼宾司任职多年,曾亲历不少外国国宴。从中深深体会到,饮食文化同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各国领导人互访中,东道国非常注重以特色菜肴招待宾客。以国家烹饪艺术的独特优势,开展刀叉外交。
◆美国:杯盘镶嵌国徽
美国总统在白宫内举行国宴,宴会厅最多只能容纳130名客人。宴会上也只上一两个热菜,但宴会的特色全在菜肴之外。记者云集,宴会似乎成为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演出。在“全副武装”的豪华盛宴上,红地毯铺开,镶嵌美国国徽的盘、碗、茶杯闪亮。
白宫面点厨师精心为来访国宾制作甜点,当然设计的点心图案多与来访国地理有关,沙漠、山脉、河流、国花之类。此外,感恩节的火鸡通常被称为美国国菜,在美国国宴上也常出现。
◆俄罗斯:“国嘴”介绍宾客
俄罗斯的国宴通常以传统的俄式菜肴招待客人,琳琅满目的面包、上等鲟鱼子酱、伏特加酒等缺一不可。
俄罗斯的国宴十分注重介绍宾客这个环节。俄方有3个人专门负责在国宴上介绍宾主姓名的“宣名官”。199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方从全国广播员中挑选出水平最高的,在国宴上介绍女王。“国嘴”上了国宴,宾客都交口称赞。
◆法国:加菜需总统审批
法国菜在西方很负盛名,它的最大特色是精致、高雅和浪漫。法国国宴除甜食、咖啡外,通常规定只上三道菜。“巴黎牛排油炸土豆丝”被誉为这个美食大国的国菜,每次都会被端上国宴台面。
1987年11月,李先念主席访问法国,密特朗总统在爱丽舍宫宴会大厅举行欢迎宴会。当晚法国外交部礼宾官告诉中国驻法国使馆:按照法国的做法,国宴上规定只能上两个热菜。密特朗总统本人看完欢迎李主席的国宴菜单后,亲自增加一道奶油鱼汤,使宴会变得更加丰盛,更具法国特色。增添一道汤,必须由总统亲自阅批,让我深感法国刀叉外交的细致。
◆墨西哥:玉米卷裹着蝗虫馅
墨西哥盛产玉米,墨西哥的国宴也是一盘盘玉米美食。他们用玉米面烤出的薄饼称为“托尔蒂亚”,用玉米卷裹着鸡丝、沙拉、洋葱、辣椒等;下油锅炸过的玉米卷称“达科”,最高档的“达科”是用蝗虫做馅的。“蓬索”是用玉米粒加鱼、肉熬成的鲜汤。另外,在墨西哥,食用仙人掌有着久远的历史,用它做成的大菜也是墨西哥国宴上的一道主菜。
◆朝鲜:狗和泡菜是主角
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金日成主席设“全狗午宴”款待。“全狗午宴”的冷盘和热菜均从狗的身上做文章:狗头肉、狗蹄子、红烧狗肉、清炖狗肉、狗肉汤等等。烹饪方法不同,每道菜香而不腻,美味可口。另外,看似不起眼的泡菜在朝鲜的国宴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朝鲜泡菜既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也上得国宴的殿堂。
◆马里:烤骆驼妙趣横生
非洲烤骆驼是马里外交部招待外国使节的国菜。烤骆驼上席的时候特别有趣。
骆驼被掏空内脏,一只烤全羊置于骆驼腹中,一只烤鸡又含于全羊腹中,那只烤鸡腹中又藏着一只烤鹌鹑,鹌鹑腹中还含着一个鸡蛋。当客人解读烤骆驼的奥妙时,就好像在猜一道妙趣横生的连环谜题,主人的热情与幽默都在不言之中。▲

军事专家指香港承受台湾新导弹能力较低
http://news.phoenixtv.com/taiwan/3/200703/0307_353_85047.shtml
    2007年03月07日: 媒体报道台湾军方自行研制的“雄风二E”型巡航导弹射程达一千公里,足以覆盖香港、深圳和上海等城市。军事专家指出,解放军驻港部队并没有直接部署防空武器,香港被台湾用巡航导弹袭击承受能力,比上海等城市都要低。
    台湾媒体六日报道,“雄风二E”导弹射程涵盖大陆沿海主要大城市。这个消息过去一两年曾反覆出现。
    澳门国际军事学会会长黄东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台湾发展巡航导弹已有一定时间,相关技术已颇为成熟,但目前生产能力仍有限,不能抗衡大陆数以千计的导弹攻势,战略阻吓力其实并不高。
    他指出,“雄风二E”的射程虽覆盖香港,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相信台军不会贸然用这种导弹来袭港,但随战事的变化,也不能完全抹煞这个可能性。而据他所知,香港范围内并没有直接部署防空武器,主要是靠深圳与广州两地的防空导弹系统网络覆盖保护。
    黄东说:“台军若真的发动第一梯次的导弹攻击,香港可能没法抵御,无论有没有死人,主要是心理恐慌。比起上海等城市遇袭,香港的承受能力低很多。” ▲

美日印将举行联合军演 分析家称意在遏止中国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3/08/content_5815431.htm
    2007年03月08日环球时报: 据日本媒体5日报道,日本、美国、印度三国将在4月上旬在日本近海的太平洋洋面上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三国首次联合军演,目的是利用印度舰船来访的契机,实施日美印军方情报通讯系统等方面的训练,建立各方的信赖关系。由于此次军演的时间和参加方都颇受关注,有日本媒体分析认为,目的还在于遏制国防经费连续19年以两位数增长的中国。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美印的联合演习预定在4月上旬于神奈川县南方太平洋上若干海域进行,时间预定为一个星期。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派出护卫舰和预警直升机参加本次演习。
    本次联合演习,据报道将以密码解读等通讯训练和救灾训练为主。参加演习的三个国家未来的兴趣,还着眼于将其扩展到洋上油料补给、取缔非法入侵船只等方面。促成印度加入美、英、澳等国实施的“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构想”(PSI)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也是此次军演的目的之一。
    《印度防务》称,鉴于太平洋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海啸,三国考虑以确保海上安全为主要目的进行演习。《日本经济新闻》则认为,美日印合作的背景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化。报道称,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军力量的强化,其在太平洋和东海的活动十分活跃,还曾经发生过中国核动力潜艇进入日本领海的事件。因此,日美一直在试图吸引与中国国境毗连的“民主化”国家印度,共同强化东亚地区安全保障机制。《福井新闻》则称,具有同盟关系的日本和美国,通过与印度进行共同训练以示三国之间关系的强化。其目的就是为了牵制在军事方面急剧抬头的中国。日美印的共同训练也可以看成是日本强化日美印澳四国关系的一环。
    今年以来,美日强化军事同盟关系的动作不断,继美国F-22“猛禽”战斗机入驻冲绳、“里根”号核航母抵达长崎后,美日一年多达几十次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联合军演也逐渐拉开2007年的大幕。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三国4月军演之前,驻日美军和日本航空自卫队6日在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筑城基地(位于福冈县行桥市等地)举行日美联合演习。据报道,美军嘉手纳基地下属的5架F-15战斗机已飞往筑城基地。
    报道说,按计划,此次联合训练将于8日结束,美军5架和空自4架F-15战斗机将在北九州市北部、长崎岛五岛列岛周边及四国南侧海域进行空中作战演习。这是自2002年以来,日美再度使用筑城基地进行联合战斗演习。(《环球时报》) ▲

西 方 真 的 不 了 解 中 国
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9/5449449.html
  2007年03月08日: 美国《新闻周刊》3月12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中国的天没有坍塌 多年以来,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一直在思考:什么会使金融市场感到恐慌。战争、政变、物价飞涨、能源消耗、失控的房地产市场等因素似乎都没能做到。上周,我们得出了一个答案:中国。上海股票市场大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神经过敏。这反映出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同时也揭示了围绕着“中央帝国”的迷惑和不解。
  上海股市和中国总体经济之间几乎毫无联系。它并没承担起股票市场在美英所扮演的角色。过去若干年中,中国股市不断下跌,而中国经济却蓬勃发展。
  我们真的不了解中国,现在可能该是承认这一点的时候了。中国不符合我们对于一个国家如何实现增长的最基本的常识。秘鲁学者赫南多•德•索托曾令人信服地说过,财产权利的清晰和稳固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中国却是个例外,这个人类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拥有一个极不清晰、极其脆弱的财产权利体系;艾伦•格林斯潘曾说过,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关键。而中国是个例外,其法律体系不协调,执法不规则;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各地兜售的“华盛顿共识”认为,不能自由浮动的汇率体系会导致经济严重变形。中国拒绝了这一建议,却繁荣发展。中国是一个大谜团。
  这种悖论在政治领域更加突出。在研究了中国的政治体系后,学者们确信它不会长久。但是,中国的现政权几十年来却一直使关于其解体的预测落空。我们认为,中国人不喜欢他们的政府,但民意调查却给出相反的结果:80%的中国人支持现在的政治体系、81%的人对现政府持满意态度。也许被调查者没说实话,但这些数字在几次不同的调查中是一致的,而中国人也常表达对腐败、环境退化等的不满。公民对政府的感觉是由文化、历史和感情态度等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复杂混合体。美国人不理解这一点的原因是美国的民族主义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
  有关北京政府脆弱不堪、不堪一击的说法很多,批评论调也极具才智。但是,考虑到中国面临的众多挑战,北京政府多年来都能讲究技巧地一一处理。它总能解决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推迟其他一些问题,躲开另一些。中国领导人成功地使2亿农民从农村迁到城市,并解决了国有企业倒闭引起的大规模下岗问题;周期性地放缓经济以防经济过热;为历史上最大、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建立计划,控制了高速增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满。举措并不完美,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很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可能会对现状满意。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中国几乎每十年就要经历一次混乱。但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享受着稳定和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最快速度的经济增长,中国在世界建立了一个全新而闪耀的形象。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或许也会为此感到自豪。▲
 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伊文译《环球时报》(2007-03-06 第06版)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德国《世界报》记者评述关于中国将来的10个问题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5449450.html
 
    2007年03月08日: 德国《世界报》3月4日文章,原题:关于中国将来的10个问题 欧盟视中国为“战略伙伴”,而对美国来说,中国是经济和军事上的竞争对手。今天,没人能预测这个亚洲大国的未来。记者在此斗胆谈谈中国的风险和潜力。
  ◆ 1.中国崛起会引发与西方的战争吗?
  不会。中国的崛起没有令这个世界变得更反复无常。尽管中国的安全政治政策缺乏透明度,但其宣称的“和平发展”是可信的。爆发大规模冲突对中国来说得不偿失。战争会吓跑投资者,使经济增长停止。中国需要稳定的环境。北京娴熟地运用外交手腕,不需武力就有效地实现了其外交政治利益。
  ◆ 2.中国会再次爆发大的政治动荡吗?
  不大可能。大规模示威或政治动荡几乎不可能发生。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对根本的制度变革没兴趣,他们是中国经济繁荣的获益者。
  ◆ 3.中国会成为(西方式)民主国家吗?
  暂时不会。依照其领导人的说法,中国将保持目前的社会主义制度至少100年。专家们设想了另一种可能:领导层启动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经济发展推动公民提出政治参与权利要求。但促成这种发展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
  ◆ 4.中国会崩溃吗?
  不会。确实,中国面临重重问题,贫富差距在拉大,人口未富先老,腐败吞噬着国民经济。但是,经济成功确保了政府的合法性和社会的稳定。
  ◆ 5.欧洲有必要害怕中国的经济奇迹吗?
  有必要。中国经济崛起对欧洲既是福音又是威胁。中国购买我们的产品,但卖给我们更多的产品。对数百万中国人来说,这意味着就业和摆脱贫困的机会。西方本来无法在低工资领域与中国竞争,远东的服务业和创新也在迎头赶上。欧盟委员会预测,到2010年,中国科研投资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将高于欧盟。
  ◆ 6.中国对能源的渴求会导致战争吗?
  不会。飞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逐年扩大,但不必担忧中国的能源渴求会使西方资源告危。截至2005年底,中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石油生产不到1%。这一比重在今后数年也不大可能改变。因争夺资源而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极小。中国致力于采取务实做法解决与西方的能源分歧,并与欧美或日本合作节能或开发可再生能源。
  ◆ 7.中国会用武力收复台湾吗?
  暂时不会。只要台湾不宣布“独立”,北京就不会寻求改变现状。北京希望通过“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其手上握有的王牌是这个岛屿在经济上日益依赖中国大陆。
  ◆ 8.中国的环境污染对世界是威胁吗?
  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破坏了本国环境,也给世界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中国是世界头号二氧化硫排放国,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二。但不可忘记:有义务减少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是西方。美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吨,德国为10吨,而中国只有3吨。
  ◆ 9.中国失去对互联网时代的舆论控制了吗?
  否。互联网对中国的审查者来说是个挑战,但用于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软硬件也被大量使用。而且中国政府认识到,互联网能为己所用,不仅可以在国内担当重要的宣传作用,而且是增加中国文化在海外影响的利器。
  ◆ 10.中国会面临一场金融危机吗?
  不会。就在不久前,中国的银行坏账比例还高达40%。问题现在依然存在,但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已大大降低。银行将坏账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兼并和私有化使许多国有企业变得赢利。此外,中国的高储蓄率确保了银行的资金流通。拥有世界最大外汇储备也是中国金融安全的一大保障。▲
 作者基尔斯滕•文克,汪析译《环球时报》 (2007-03-06 第06版)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我国为什么截不断贪官外逃之路?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5&view=1&id=1653639
    [海滴] 发表时间:2007-03-02: 我国的贪官外逃后,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人性’为借口、长期滞留不予遣返成了老大难问题。
    其实,资本主义国家‘反对腐败’就是‘反对贪污’的说法是个虚假的障眼法——当贪官把我们国家的钱大量送给他们、支援他们的资本主义社会建设时,他们会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保护这些外逃贪官的安全以事实证明他们并不反对贪官和贪污行为。
    贪官,在我国腐败问题中应该是排在第二位的人物;因为即使腐败分子成了群体、成了势力集团、掌握了一部分权力,只要我们的大局在政治方向、路线上是坚定、正确的,总会能够彻底铲除这些蛀虫‘人才’;
    但是,如果在政治方向和路线方面出了问题,那可就没有人管他们、谁铲除谁就很难说了。
    贪官也确实可恶:贪赃枉法、权钱交易、买官卖官、见钱眼开、损公肥己、行贿受贿;把人民和国家的血汗钱,居为己有;用国家和人民的权力换钱花。
贪官们拿国家和人民的钱使用,就跟拿自己的钱一样方便: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想什么时候拿,就什么时候拿、想干什么用就干什么用;而且,可以随心所欲的把脏款任意流到任何一个国家,然后从容出逃。
    贪官外逃后,我们大张旗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跨国去缉拿归案、利用外交关系去谈判,收效却不怎么样。
   
    贪官任意贪污、挥霍公款而且截不断贪官外逃之路,说明我们肯定是在那里出了纰漏。
比如:
 
    在选拔人才方面,肯定是出了大问题;那么多德才具备、愿意为民请命为国效力刚正不阿的正派人才不用,为什么偏用这些没有正气的贪官?他们好像除了会拍、溜、给上司捞取好处、会出卖国家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制造环境污染、大搞官商勾结、虚假政绩提升GDP外,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特色。
    如果选拔官员的人和部门是正派的、能够为国为民选拔贤才、不是为个人选拔奴才、扩张私人势力,如果他们不是伪冒假劣的伯乐,我们还会有那么多的贪官出现吗!
    外逃贪官的上司、领导管理、教育、执行规章制度、纪律方面,肯定也出了问题:放弃了对下级的管理、监督、教育和领导责任;成天用公款拼命的消费、和下级吃喝玩乐、勾勾搭搭拉拉扯扯成了哥们弟兄、门生恩师;
他们即便和被他们重用的下级外逃贪官不是同谋,最起码,也是严重失职渎职不称职;
    监督方面,肯定也出了问题:外逃贪官贪得无厌、生活腐化堕落、为所欲为到了极点,那么多监督部门成天都在忙什么?竟一点也没有发觉问题?是不是被钞票当住了双眼?
    群众监督,肯定也成了空白 ,真正心知肚明的,当然还是贪官旁边的群众——他们什么都清楚只是不说而已——因为说了没用。
    向谁投诉有用?谁能认真接受投诉?谁又能敢于处理人民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
    官员公款出国考察、旅游、赌博成风、也给了贪官外逃太多的方便和机会、也是贪官能够顺利外逃的原因之一。
    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偷渡而是通过正常手续、大摇大摆从国门出去的;这样以来,‘把门’的职能部门和官员不能不承担失职、渎职或者有意放走贪官之嫌。
    更可怕的是:贪官顺利外逃现象也说明腐败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各个部门和角落。
    归根结底,还是个用人、管人问题:腐败分子不能用、他们干什么什么不成、管什么什么管不了;到危险的时候还能把他们的头头换钱花:他们喜欢选拔重用外逃贪官、给外逃贪官制造贪污和外逃的条件和机会、不能尽职尽责而且还没有责任。
    对待贪官外逃,应该防患于未然,在贪官没有外逃时就应该把好国门、加强领导管理教育、严格执行纪律、加强财务管理使贪官不能贪不敢贪贪不成;
    跟人有病一样:平时多费点劲,做好预防工作;比到了病入膏肓,再瞎忙活,可能要强、省事的多。
    当然,在贪官外逃事件发生后,‘亡羊补牢’也还是来得及:那就是追查贪官所以能够外逃的责任、严格处理责任者、接受教训防止贪官外逃事件再次发生。▲

美 国 究 竟 会 不 会 打 伊 朗 ?
http://www.zaobao.com/yl/tx070308_501.html
  仔细分析美国和伊朗之间在最近三年以来的外交角力,两国不但互相斗智、斗耐力,也在走钢索。
  对美国来说,国际社会一度传言,问题不在于美国是否打伊朗,而是何时打,怎么打的问题,若依此逻辑,美国也就必需思考,一旦开打,后果会如何。
  就伊朗而言,发展核能的立场是不能改变、软化的,但对来自美国的武力攻击的可能性,也不能不考虑。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之下不惜一战,和美国这场角力要拗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可而止,找机会下台?据我个人对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亲身会晤观察,此人粗中有细,绝非狂妄之徒,他面对国内外压力,心中有一把精细的算盘,无论对付国内教士挂帅的政治体制或美国忽软忽硬的外交手段,他都胸有成竹。
  虽然,从西方国家的观点去看,有些棋步,兵走险招,但他的耐力与手段似乎又坚韧无比。譬如,联合国安理会1737决议案限伊朗在2月21日前放弃浓缩铀计划,否则面临进一步制裁,内贾德却仍在2月22日声言决不放弃核计划。由美国主导的2月26日柏林六方会谈中仍讨论安理会下一步对伊朗如何制裁时,美国国务卿赖斯却在2月27日宣布,要与伊朗、叙利亚会谈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方案,这项发展对内贾德来说,形同所面临的高压环境暂时减压,他的坚持似乎并未白费气力。  
◆ 一切为了石油
  从冷战时期到现在,美国对两伊(伊朗及伊拉克)这两个波斯湾大国,即具一个政策底线,不能容许“两伊”中任何一国独大。因此,1979年伊朗教士革命前,美国支持巴拉维政权抵制苏联支持的伊拉克政权。伊朗革命后,美国又支持萨达姆攻打伊朗,双方历经八年的交战,打了个平手,但两败俱伤,任何一方都无力独霸。美国政府这种制衡“两伊”政策的目的,众所周知:一切为石油。“两伊”的石油贮量达全球一半,两国中任何一国独强,都对邻近的油产丰盛的中东国家具有威胁,并能进而控制全球油源,美国当然要防止“两伊”在中东及波斯湾地区强大。
  从布什政府的立场去分析,布什的伊朗政策既具“承先”的因素,也有其“与时俱进”的考虑:
      *保护美国已能控制的油源国,沙地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支持以色列现况;防止以色列受邻国攻击;
  *促进中东民主化进程;向中东外销美国式民主,布什打伊拉克,迫使埃及与沙地进行民主选举即是一例;
  *防止伊朗及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扩张;以及
  *防止中东地区反美情绪扩大导致美国影响力式微。
  明白上述道理,我们就不难了解,布什政府在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后,何以不肯草率从伊拉克撤军,因为此时此刻,在伊拉克面临内战之际,美军如撤走,必把“两伊”地区及阿拉伯半岛的战略优势拱手让给伊朗。
  从伊朗执政的教士体系及内贾德的考虑去看,伊朗在核问题上之所以不能让步,原因在于:
  *伊朗的油贮量日渐减少,不能不未雨绸缪,若发展核能,就不必把浓缩铀的来源寄望于他国,以免受人制约;
  •维护自我发展的独立主权,并在区域性影响力的发展中,寻求不断强大的空间与机会。
◆ 担心恐怖分子
  由此可见,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布什在2002年宣布伊朗为邪恶三轴心国家之一,对伊朗教士政权以“敌国”视之,虽然明知道伊朗即使有能力发展核技术,要制成雏型核武至少还要五年的时间,何况要发展可运用的投掷技术,更非一年半载可以实现。据华府消息人士向笔者表示,由于对伊朗现任政府缺乏信心,美国对伊朗发展核技术的担心不全在于伊朗拥有核武后对以色列及中东地区可能构成的威胁,而在于:一旦能制造核武,伊朗可能运用此技术,无节制的交由国际恐怖分子使用,破坏了核不扩散条约的约束。这种忧虑也普遍存在于欧盟乃至于中国、俄罗斯等国政府心中,对朝鲜拥有核武的忧虑,基本上也源于此。
  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去分析,伊朗所提出的几个条件几乎是很说得过去的,譬如:
  一、由于布什宣称伊朗为邪恶国家之一,美国既已攻击了其中之一的伊拉克,目前必须承诺不打伊朗;
  二、今后继续容许伊朗和平发展核能;
  三、保障伊朗今后在经济、国家安全发展的条件,即取消制裁措施;
  四、美国归还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所扣而不还的190亿美元(这笔款项是巴拉维王朝当年已支付的军购款项)。
  两相对照,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政策矛盾,和冷战时代美、苏对峙时的裁军谈判主要障碍,其实如出一辙:皆出于彼此缺乏互信。
  由于布什在2003年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糊涂战,至今在伊拉克不知如何撤军,2006年,美国选民利用中期选举,明显的投了对他的不信任票。因此,是否要打伊朗,美国国会两院的反对程度,可能是布什必须慎重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众所周知,美国即使决定打伊朗,必将不会发动地面攻击,而可能是针对伊朗核设施及军事设施进行空中轰炸及导弹攻击。问题是:
  *某些伊朗设施深筑于地下,轰炸不见得能摧毁;
  *攻击发生后,伊朗可能对美国本土,海外美国设施进行各种防不胜防的报复性的攻击;
  *伊朗可能对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
  *伊朗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造成波斯湾油源外出受阻;
  *发动空袭伊朗有可能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反而巩固了现在的伊朗政权;
  *美国军方尚无攻击伊朗的充分条件;
  *伊朗乱局将导致全球油价上涨,不利全球经济;
  *伊朗军力远超过伊拉克,两伊战争期间,即使缺乏攻击性经验,但事实证明其防卫能力绝强,否则当年难以抵抗有美国支持的萨达姆的攻击,再加上民众的“反侵略”士气,打伊朗的后果将远超过伊拉克之战。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及美国《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曾先后披露,美国政府已拟就了空袭伊朗的方案,BBC甚至透露,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美军中区指挥部已奉令拟好作业方案,这些披露并非空穴来风。
◆ 考虑空袭伊朗
  事实上,据英国一家战争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的友人告诉笔者,过去三个月,布什曾认真考虑过对伊朗进行空袭,而且,为了减少国家及民间舆论的阻力,美国曾想说服让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攻击。虽然美国和以色列并未签定军事同盟,但是,按两国在1975年,1998年等历次签订的备忘录,美国可以协助以色列免受外国攻击的承诺为由,对伊朗进行空中攻击,这样就可避开挑起战端的指责,但是,以色列的奥尔默特政府断然拒绝此建议,因为,战争的源头若来自以色列,以色列等于向全球伊斯兰国家宣战,后患无穷。
  上述英国学者也曾向笔者透露,美国与伊朗虽然在表面上并无官方往来,但是并不缺乏台底的沟通管道,伊朗方面也曾坦率的透过管道警告过美国,一旦遭遇空袭,伊朗将全面报复的决心。
  因此,赖斯国务卿在2月27日宣布“接受”伊朗参与伊拉克问题会谈,以及伊朗首席核问题談判代表拉利贾尼在获知此事后表示:“只要有利于伊拉克的行动伊朗都积极参与”这种反应,即可充分证实,双方其实在台底已先达成默契,否则,若由赖斯单方面宣布而伊朗断然拒绝,美国何以在国际间维持其霸主颜面。
  从冷战时代以来,美国对苏联,对中国,乃至于对越南,对被视为敌对的国家,都采取一贯战略,先是从对峙中运作孤立、围堵策略,待情况改变则进行和解与接触(engagement)行动。过去几个月,美国对伊朗也采取这种两手策略,一方面试图运作联合国制裁,施加国际压力,甚至放出要武力攻击的空气,在“精神”上恫吓伊朗;另一方面,在时机成熟时,来个务实性大转弯,向伊朗递出橄榄枝,双管齐下,目的在于务实的解决问题,解除火药信管。毕竟,国与国之间只存在国家利益,并无永久的敌人也无永久的朋友。  
◆ 难有具体成果
 据笔者判断,赖斯所提议的伊拉克问题会谈,必难谈出具体成果。美国,伊朗,叙利亚在会谈过后,可能将对立依旧,倒是美国与伊朗恢复在2003年双方高阶会晤后首次高官面对面交往,虽然说象征性意义多过实质,而且双方约定不谈核问题,只涉及伊拉克问题,但已具破冰之效。
  若读者还要追问:美国到底会否打伊朗,笔者要回答:可能性只存在于下列三种状况。
  一、伊朗进行核武试验,触及国际红线;
  二、有明显证据显示伊朗政府的确支持伊拉克反对力量,导致美国难以收拾伊拉克乱局。
  三、伊朗主动攻击以色列。
  除此之外,美国很难挥军攻打伊朗,因为攻击的后果实在难料也难收拾残局。▲
    ★作者: 阮次山是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
  针对伊朗,美国最愿意的当然是“外科手术”式的作战方式;但伊朗的抵抗,却有可能会使战争演变成“空中战争”,甚至是“全面战争”
  ★ 本刊特约/远林
  ◆近期,美国攻打伊朗的风声又起。
  美国和欧洲国家一直公开表示,绝对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阻止核计划,有军事和非军事两种行动方式。针对伊朗的非军事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主要是以国际制裁的手段,迫使伊朗完全放弃核计划。
  军事行动大体有“外科手术”“空中战争”和“全面战争”三种选择方式。其中“外科手术”属于军事冲突范畴,“空中战争”属于有限战争,二者均属于自我克制的“有限”军事行动,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可以解决当前最迫切的政治问题;特征是代价小,成果大。国际上普遍认为美国和以色列的首选应该是“外科手术”和“空中战争”。
  长期以来,美国在对伊朗动武问题上显得异常谨慎,不像解决伊拉克时那么“潇洒”。这证明预期攻击有难度。最近美国当局更公开否认将对伊朗动武,但战争的危险随时存在。
  ◆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
  伊朗内贾德总统的前任采取完全合作的政策,开放了核设施让西方核查,所以伊朗核设施的主要部分,美国和以色列了解得一清二楚。纳坦兹的核设施、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施和阿拉克的重水反应堆是三处重点目标,如果这3处核设施被摧毁,伊朗的核计划将遭到致命打击。
  历史上,以色列曾秘密突然地发动“外科手术”式小规模精确打击,以几颗普通炸弹炸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极大地延缓了伊拉克的核计划,让萨达姆最后来不及研制出核弹对付入侵美军。现在,以色列已经多次公开威胁要炸毁伊朗的核设施。如果在美国的情报支持和电子干扰掩护下,以色列摧毁伊朗核设施,延缓其核计划还是可能的。
  不过以色列是一个微型军事强国,远程战机数量毕竟有限,更无美军那样的战斧巡航导弹和隐身战机。刚刚向美国订购的能穿透坚固掩体的制导炸弹似乎还没有全部交货,而伊朗核设施的规模和坚固程度都远远超过伊拉克,以色列要想一次常规攻击便将其根除,难度很大。
  最近俄罗斯向伊朗交付了一批道尔-M1防空导弹系统,这是一种低空高效的防空武器,可以拦截入侵者的巡航导弹或杰达姆制导炸弹。以色列的飞航式核导弹技术水平自然不及美国,道尔导弹应该也可以拦截。在道尔导弹部署到核设施周围后,以色列想用一波攻击便根除伊朗核设施,就越发困难了。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远远超出了伊朗防空系统能够应付的能力。如果美国突然大规模轰炸伊朗核设施,只用能穿透坚固掩体的常规精确制导弹药,就可以将其主要部分摧毁;伊朗即使有个别秘密核设施漏网,也难在十年内生产出可用的核武器。
  如果美国和以色列的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成功,他们就可以用相对很小的代价,达到强行粉碎伊朗核计划的政治目标。
  ◆科索沃战争式空中战争
  很快,在海湾附近将有美军两个航母大队和其他战舰,以及能够发动巡航导弹攻击的核潜艇;在伊朗西面伊拉克境内约有15万美军地面部队;在伊朗东面阿富汗约有2万美军;在海湾国家和中亚地区的美海空军基地也驻有相当数量的战机。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足够发动一场“外科手术”式战争,但发动一场“空中战争”,力量略显单薄,更不足以发动一场伊拉克战争式全面战争。不过,目前美军仍在继续加强该地区的攻击力量。
  如果伊朗在遭到攻击后实施报复性反击——比如以色列或美国多波次大规模攻击伊朗核设施,处于绝对劣势的伊朗空军敢于冒死拦截,那么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就会升级成科索沃战争那样大规模的空中战争。
  近年来,伊朗一直在竭尽所能地加强军事防卫力量,特别是海空军和远程导弹,但和以色列和美国相比,装备仍有巨大的差距。例如伊朗新展示的国产战斗机,以国际标准看来是很落后的。伊朗从俄罗斯等国新购进的防空武器,如果正确使用,即使在美军强大的电子干扰下,也完全能够击落美军先进战机,但命中率要比厂家提供的、无干扰情况下的数据低得多。
  美国和以色列的情报表明,伊朗军队如果敢于像“人肉炸弹”那样拼命一搏,即使伊朗最后损失全部武器,那么以色列就要准备损失多达1/4的战机和飞行员,美国就要准备损失1/40的战机和飞行员。如此结局,可能严重动摇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的统治地位,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和美国将可能放弃战争企图。
  ◆伊拉克式的全面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有漫长的边界。如果美国发动大规模的空中战争,伊朗-伊拉克边界恐怕难以平静;另一方面,历史上,战争期间伊朗曾攻击和封锁过霍尔木茨海峡重要的国际油船航路。如果受到猛烈攻击的伊朗故技重演,美国就不得不把战争扩大到地面和海上,最终很可能扩大为伊拉克式的全面战争。
  美军先进战机原先的设计思想主要是应对正规战,用最先进的电子战装备严密保卫自己,同时远距离发射导弹击毁对方战机或装甲车辆,这样战机一般不会遭到反击。所以美军的F-16等战机没有装甲,F-15E和A-10战机,以及最先进的AH-64D武装直升机只是局部有薄薄的装甲。
  然而面对恐怖式袭击或者民众的抵抗,战场格局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先进的电子战“盔甲”根本无用,远战优势也荡然无存。如果被攻击目标有胆量与美战机和武装直升机迎面对射,此时命中率将达到最高值。最近,伊拉克武装分子用落后武器几天之内连续击落4架美机就是一个证明。
  越战期间,美机的速度和机动性远远超出了二战高炮的瞄准具刻度,根本不可能正常瞄准射击美机。但地面高炮部队与发动攻击的美机迎面对射,获得了极高的命中率,同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实践也已经一再证明,用50年前设计的步枪、机枪和反坦克火箭确实可以大量击落美军最先进的F-16等战机和AH-64武装直升机。只是不知道伊朗军队的勇气是像伊拉克和阿富汗武装,还是更像萨达姆的正规军。
  伊朗陆军近期展示过许多新型坦克、火炮和反坦克导弹,然而和美军1对1作战,他们根本不是美国陆军的对手。伊朗海军还引进了许多新型导弹艇和微型潜艇,以及先进的导弹、鱼雷,作战能力有很大提高,在海湾这样的近海作战,也对伊朗有利。
  一般认为,除非伊朗国内生变,否则向伊朗发动伊拉克战争式的全面战争,美国目前恐怕难下这个决心。
  ◆伊朗的抵抗能力
  如今伊朗已经具备能够打到以色列首都以及美军中东军事基地的“流星系列”和“扎尔扎尔”弹道导弹等远程反击手段,可能还有从伊拉克军队缴获的化学武器。但在近几年内伊朗尚无用核武器及远程导弹威胁美国本土的能力。目前,美国和以色列以及在中东地区的盟国部署了“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可以拦截伊朗实施报复的弹道导弹和战机,但总会有一部分导弹和战机突破拦截。
  如果以色列和美国用武力给伊朗“动手术”,以色列就有可能会招致可怕的报复。在目前,美国和以色列要给世界表演一次漂亮的“外科手术”有极大风险。美国和以色列如果把战争扩大成为科索沃战争式空中战争,那么伊朗大规模报复以色列城市的可能性更将大幅度上升,而美国很难在第一波攻击中消灭全部伊朗远程导弹。
  2006年11月20日,伊朗革命卫队司令叶哈亚强调:“伊朗的战略是防御性的,但我们一旦遭受到侵略和军事袭击,我们的军事行动就绝不仅限于伊朗边界以内……伊朗有能力对任何侵略者进行还击,即便是远离伊朗边境2000公里也要对敌人进行反击。”《海湾报》称:“叶哈亚所说的是,伊朗有能力对以色列进行打击。” ★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March 10, 2007 06:51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跨国公司加紧腐蚀中国官员之十大腐败行为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世界最大垮坝惨剧:1975年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1-2)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