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沉浸在空灵静美的云水禅心的音乐中,身心如沐山风的轻抚,林泉的洗濯,一种自然淡雅之美丝丝地清透心扉。此景,此情,淡泊宁远,深意幽幽。此时此刻,无欲无求,梵音清清。此意,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此心,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今 日 看 点 : 2007-03-02 ▲◆★●■
外电解密:布什有意与朝鲜和解 曾征询胡锦涛意见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3410_page0.html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3410_page0.html
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不能选择沉默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1476_page0.html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1476_page0.html
普京:俄新型战略导弹将证明反导系统毫无价值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4253_page0.html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4253_page0.html
美国新闻周刊:美军拥抱关岛 应付可能与中国的摊牌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6787_page0.html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6787_page0.html
中国著名专家:钓鱼岛对中国重大的战略意义!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6823_page0.html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6823_page0.html
华盛顿:中国修建青藏铁路真正动机解密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7477_page0.html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7477_page0.html
俄罗斯:“北京级”航母搭载J-10横空出世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7489_page0.html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7489_page0.html
俄 罗 斯 不 生 气 它 在 积 蓄 力 量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6&view=1&id=1564601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6&view=1&id=1564601
俄 罗 斯 要 建 第 五 代 反 导 系 统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5426473.html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5426473.html
外电解密:布什有意与朝鲜和解 曾征询胡锦涛意见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3410_page0.html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3410_page0.html
发表于: 2007-02-27:【外电报道】前美国副国务卿、现高盛集团副总裁罗伯特•佐利克27日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4月访问白宫时,美国总统布什曾就“给予朝鲜一个和平协定”征询过胡锦涛的意见,但也质疑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经济改革的决心。
佐利克当天在具有保守倾向的《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布什当时在同胡锦涛共进午餐时问:“金正日有没有可能沿袭邓小平的改革路线?”胡锦涛回应说:“尽管不很确定,但我认为金正日委员长也希望进行变革。”
胡锦涛随即反问道:“邓小平在1970年代末之所以能够‘冒险’实行改革开放,不也是因为外部安全条件允许吗?”他还表示:“如果金正日委员长也从外部接收到肯定性信号,他实行改革的可能性是否会更大?”
佐利克在文章中指出,布什在听取完胡锦涛的话后立即说:“我们提出和平协定如何?”分析指出,这显示出布什政府在当时即有意解决朝鲜核问题,但囿于金正日的改革决心并不明显,加之朝鲜方面随后又试射导弹,增加了美国的顾虑。
佐利克指出,目前,中国已敦促朝鲜改变对决姿态,正在发挥作为“负责任的股东”的作用,美国也在为提出可以替代1953年的《停战协定》的和平协定,并整理冷战“遗产”,克服朝鲜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日俄战争(1904至1905)及中日战争(1894至1995)所留下的痛苦“遗产”而努力。
佐利克还表示,实际上布什总统正像胡锦涛所希望的那样,正在为使朝鲜发生变革而营造友好的外部环境,并且正基于2月13日结束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达成的共同文件努力推动朝鲜半岛实现和平与和解以及东北亚未来安全机制建立。
根据共同文件的规定,朝鲜将分阶段封存和关闭宁边的核设施,以换取六方会谈其它五国(中美俄韩日)的重油援助,而美国也将在朝鲜启动弃核措施后的三十天内解冻朝鲜在澳门汇业银行的帐户,并将朝鲜从“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舆论认为,共同文件的达成,是布什政府在深陷伊拉克问题时在外交方面的一个重大收获。
另一方面,美国国务院26日已证实,六方会谈朝鲜代表团团长、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将于3月初访问美国同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希尔举行会谈。
麦考马克还表示,希尔同金桂冠的会谈有两个要点,一是根据共同文件成立美朝关系正常化工作组,二是通过工作组进行实质性磋商。分析指出,朝美代表的此次会谈可能会加速朝鲜弃核的步伐。
另据消息人士指出,目前有人正在研究美国高层人士对朝鲜进行“突袭式访问”的方案。也就是,如果朝鲜在未来两个月内能够诚实履行弃核的步骤并表现出完全弃核的决心时,美国国务卿赖斯或者布什总统的父亲、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就会对朝鲜进行“突袭式”的访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劳动党国防委员长金正日见面,双方很可能会讨论建立外交关系事宜。 ▲ 转自81.china.com
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不能选择沉默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1476_page0.html
发表于: 2007-02-27 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不能选择沉默。中国人从来不威胁别人,中国人也从来不怕别人的威胁!
“中国威胁论”是哪一年产生的?似乎鼓吹这一理论的那些人也不太说得清楚。有人说是因近年来中国增加军费开支、进行武器采购、研发先进装备产生的,于是“中国军力威胁”、“中国导弹威胁”、“中国海军威胁”、“中国太空威胁”、“中国潜艇威胁”、“中国激光威胁”、“中国军事不透明威胁”等等便大行其道。
“中国威胁论”并非根源于近期中国军力的发展,在更早的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威胁论”就出笼了。当时主要不像今天这样围绕中国军队的军费开支、武器装备大做文章,因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费开支实在太低、武器装备实在落后,实在无法就此做文章,于是意识形态就成为做文章的主要题目了:“红色中国”的“共产主义扩张威胁”:向朝鲜半岛的“扩张”,向印支半岛的“扩张”,整个东亚、东南亚到处都是行将倒塌的“多米诺骨牌”,需要美国大兵不远万里来亚洲到处“防堵”,而且说“防不胜防”。
其实这也不算资格最老的“中国威胁论”。在新中国成立的久远之前,19世纪后半期“中国威胁论”就出现了。当时美国掀起“排华浪潮”,白人种族主义者和劳工利益集团将大批涌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视为“劣等民族和落后文化的代表”、白人“饭碗”的抢夺者、对美国主流文化形成“威胁”,美国政府1882年、1884年先后通过《排华法案》。那个时刻正是中国日益衰落的时刻。衰落的中国依然对别人构成巨大“威胁”,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怪事:怎样解释你不是人家的“威胁”呢?
查看“中国威胁论”这部粗糙的历史就能基本明白:这不是语言所能够撇清的问题,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事情。看看今日世界,美国全球驻军,美国航空母舰全世界游弋,美国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一半,太空中的美国卫星比其他所有国家的卫星总和还多,美国海军宣布要控制16条海上战略通道-----大西洋7条:佛罗里达海峡、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好望角航线、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地中海2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印度洋2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太平洋5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朝鲜海峡、阿拉斯加湾北航线――囊括了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海峡和水道。冷战结束后美国进行的“外科手术式”军事打击行动不算,能够被称为“战争”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9•11”事件后布什总统说:“任何地区的任何国家现在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跟美国站在一起,或者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在追查任何涉案组织或国家时,美国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由此什么国家边界、什么国际法规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都不在美国眼里。即使如此,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家学者、新闻传媒、或是政治人物也不见有人站出来,大声诉说“美国威胁论”。
我们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复遭受列强入侵,不但多次被迫割地赔款,各个地区也被划成不同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国家安全长期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中。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这句话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百年心声。中国独立自主了,中国快速发展了,中国不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中国决心建设一支与国家地位相适应、与安全威胁相对应的武装力量了,就成“中国威胁”了吗?
2005年6月在新加坡召开亚洲安全会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联手指责中国,说看不出中国受到任何威胁,却在增加国防投入、发展军备,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造成威胁。两位先生如此健忘,仅仅三个多月前,他们还在一起搞“美日2+2会议”,宣布以台湾海峡安全为美日共同战略目标,这就没有对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形成威胁吗?如果哪两个国家以美国佛罗里达海峡安全为他们的共同战略目标,美国能不感受到威胁吗?还不用说美国至今对台售武,这难道不是国家关系中极其荒谬的事情:既宣布承认和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又在向对方某一地区出售武器,助长该地区的分裂倾向,还说是为了“军事平衡”,那么它是否也能够容忍别的国家到其内部去搞这样的“军事平衡”?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中国威胁论”。按照这种逻辑,你说你是和平鸽,在别人眼里仍然是威胁。
但我们仍然必须对别人说清楚,甚至需要非常耐心地说清楚。不是对“中国威胁论”的发起者――那些人头脑中的东西不是我们的道理能够说服的----而是针对旁观者和旁听者。毕竟世界舆论的主导权没有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毕竟谎言重复若干遍也有可能变成“真理”。毕竟我们必须适应这个世界----哪怕现存的秩序有多么不合理。
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主动,尤其当别人向我们身上泼污的时候,我们不能放弃话语权。这种时刻的沉默以对,不能称为韬光养晦。我们有发言的权力。我们有威胁的现状。我们有和平的传统。我们有和谐的追求。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威胁别人。我们中国人也从来不怕别人的威胁。
根本消除这种论调也许很难。也许我们长期要在这种论调的伴随中发展和成长。但绝对不能让它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前进步伐。这就是面对“中国威胁论”,我们应有的气度和格局。(金一南) ▲ 转自: 81.china
普京:俄新型战略导弹将证明反导系统毫无价值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4253_page0.html
发表于: 2007-02-27: 随着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动作逐步加快,俄罗斯的反应也逐渐走向强硬。上周四,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战略火箭兵手里有多种能有效克服美国导弹拦截系统的战略导弹。普京特别强调:“俄更先进的革命性武器很快就会出现,它将证明任何反导系统都是没有价值的。”
到底是什么样的武器能让普京这么有自信呢?俄罗斯《新闻时报》2月5日刊登题为“俄罗斯与美国开始新阶段的军备竞赛”的文章,专门分析普京总统所说的这种新的俄罗斯战略武器,称新武器将采用高超音速、中途弹道变轨飞行的新方式。各方对俄罗斯这种最新战略武器的猜测也越来越多。
◆新导弹不怕任何反导系统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当美国打算将其本土以外的首个反导基地放在东欧国家时,俄罗斯就已经有所反应了。2004年11月,普京突然向外界宣布,虽然面临军费紧张的困境,但俄军仍在研发一种全新的核导弹系统。这种系统之先进程度,使其他国家的相应装备难以望其项背。虽然外界对这种核导弹到底是什么样看法不一,但在客观上却给咄咄逼人的美国敲响了警钟。
上周四普京的回答,实际上呼应了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2005年发表的一番谈话。当时伊万诺夫向媒体透露,世界上将不存在能够摧毁俄罗斯最新研制的核导弹的反导防御系统。至于这种导弹究竟是不是众所周知的白杨-M导弹,伊万诺夫故意给外界留下一个悬念。如今,俄媒体把伊万诺夫与普京的谈话联系起来分析,断定俄军方会很快拥有性能在白杨-M之上的新式战略导弹,这也符合俄军武器开发“装备一代,发展一代”的传统。
◆新导弹更快 更灵活 更通用
虽然俄官方透露的新导弹信息少得可怜,但俄罗斯和西方防务评论界都对这种尚在襁褓中的战略导弹产生浓厚兴趣,并纷纷作出预测。
退休的俄核武器专家阿•斯特里坚科认为,既然官员们如此推崇新导弹的“革命性”,那么新导弹必然在俄战略导弹固有缺陷身上“大做文章”。俄战略导弹大多采用不易维护、毒性奇大的液体燃料,因为液体燃料能够提供更大的推进能量,使导弹可以承担更高的有效载荷。斯特里坚科预测新战略导弹会改用改良配方的固体燃料,后者在费用上更加经济,服役时间更长,而且更符合“联合作战”的需求。他指出,新导弹无需像以往那样保持过高的弹头载荷,因为新导弹的命中率将得到里程碑式的提高,传统的“用核爆炸威力弥补精度”的作法用不上了。
美国导弹防御专家罗伯特•诺里斯认为,新战略导弹要想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拦截,就必须减少导弹在“主动牵引”飞行阶段的高度和时间,导弹要在这一阶段实现底部助推火箭与弹头的分离,弹头依靠自身动力在预定轨道飞行,白杨-M和布拉瓦导弹在该阶段的飞行姿态仍显得有些呆板,速度也不快,容易遭到敌方激光武器乃至核武器的拦截。诺里斯估计,借助俄罗斯独一无二的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新导弹的飞行能力将提高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使“主动牵引”阶段的飞行速度超过白杨-M和布拉瓦导弹3-4倍,超过美国最先进的三叉戟D-5导弹1.5-2倍,但缺点是新导弹的起飞有效载荷又会损失20%-25%。
俄罗斯军事评论员马基延科强调,新导弹的太空变轨能力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可以根据预设指令,在高度和航向上进行大幅度机动,增加对方拦截的难度。他还援引俄防长伊万诺夫的话说,该导弹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安装陆基和海基通用战斗部,执行“灵巧核攻击”。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记者亨利•伊万诺夫称,去年普京总统签署了《2015国家武器计划》,这份极为系统的文件详细列出在研武器的型号和交付部队的大体日期,在“核威慑”一项中就出现了“引进具有革命性技术突破、可供跨军种使用的洲际导弹”的段落,因此这种新导弹极有可能在2015年之前面世。但俄专家卢西亚宁却认为,虽然战略火箭兵在《2015国家武器计划》中享有最高经费优先权,但考虑到白杨-M陆基洲际导弹生产进入高潮,而海基布拉瓦潜射核导弹试验却屡遭失败,俄罗斯核力量建设呈现出“陆快海慢”的不协调局面,如果新导弹这么早服役,显然不是俄军所能承受的。卢西亚宁预测新导弹大体会在2030-2040年间出现,届时会取代白杨或布拉瓦导弹中的任意一种。
◆美俄都在强调核优势
去年3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声称美国仅用一个波次的核打击就可完全摧毁俄罗斯所有核武器发射平台,使其没有还手之机。对此,俄军事专家予以反驳,他们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可笑,且不说美国核力量会遭到俄反导系统的迎头痛击,分布在广大国土上的俄军机动核导弹发射平台也不可能被完全消灭。
即使不考虑刚刚装备部队的白杨-M洲际导弹,俄罗斯实际部署的洲际导弹数量也有549枚,其中大多数是公路机动发射型,很难被预先锁定打击,这些陆基洲际导弹随时都能把美国毁灭好几次。正如俄罗斯防务专家卢西亚宁所说的:俄罗斯即便无法像冷战时期那样与美国展开全面对抗,但它不可能丧失自己在核领域的地位。美国以为用一张昂贵的“反导保护伞”可以作为自己为所欲为的“盾牌”,那肯定是痴心妄想,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拥有足够多的“核钻头”。▲
美国新闻周刊:美军拥抱关岛 应付可能与中国的摊牌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6787_page0.html
发表于: 2007-02-27:关岛是西太平洋上一个偏远小岛,最近却有不少感兴趣者接踵而至。最先是五角大楼的官僚和美军高级官员纷至沓来。几周后又来了日本的一个高级代表团。本周这个小岛将要迎接它最显赫的客人----美国副总统切尼。这个小岛为什么突然会引起如此关注?答案是:五角大楼已开始对该地区进行重大的军事调整,从美国的一些盟国撤出部队和装备,加强其在比较合意的地点的军事存在。排在首位的就是关岛。目前,美国在关岛的军队仅有数千人,但在10年之内将超过两万,相当于布什政府计划对伊拉克增兵的人数。相比之下,留在韩国的美军大约只有2.9万,而且这个数字估计还会大幅减少。
当全世界的注意力主要聚焦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困境时,五角大楼决策者正在悄悄地加强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他们希望这样能使他们自如地应付多种紧急情况----包括打击地区恐怖分子,以及可能与中国的摊牌。关岛使美军既接近于潜在的热点地区,又可避免在美国的本土作战。将军队调到关岛,也反映了五角大楼决定要使韩国和日本等地区盟友为其自身的安全负起更大的责任。关岛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的空军基地,也是往来于太平洋上的美军的一个小站。冷战结束后,五角大楼开始关闭岛上的一些设施。但是,后来发生了9•11事件,随后美军又在全球进行军事力量大规模调整。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开始提议“睡莲浮叶”战略:五角大楼不应依赖在德国和韩国的大规模常驻基地,而应创造一个快速反应出发点的全球网络,以对付不可预知的袭击。防务分析家理查德•哈洛伦说,关岛就是理想的“睡莲浮叶”,因为美国在那里的行动可以不需得到盟国的允准。
关岛已经成了华盛顿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全球反恐战争”的一个便利的基地。难怪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指挥官道格拉斯•欧文斯将该岛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然而,五角大楼在关岛加强兵力也许还有更大的目标。哈洛伦说:“这一转变更重要的战略原因可以概括为一个词----‘中国’。他们布什政府不想遏制中国,也遏制不了中国。他们想做的事,就是威慑中国。加强关岛的军事力量其实就是为了这一点。”美国兵力重组的性质加强了这一论点。华盛顿和东京已商定在2014年之前耗资100亿美元其中60%由日本政府支付,将8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从冲绳调到关岛。但是,这仅是更重大的加强力量的计划中最公开的部分。如果将所有的部分合在一起,那就意味着国防部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关岛的人口还要增加3.5万那里的人口目前仅有17万。
关岛已经有了美国一个重要的海军港口,还有美国一个最大的空军基地。9•11事件之后不久,大批B-52轰炸机开始重返安德森空军基地,进行正规的训练。现在,空军已开始准备部署空中加油机,还有最多为48架的战斗机,包括最先进的F-22“猛禽”隐形战斗机。安德森空军基地已经开始实施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完工之后将能容纳10架“全球鹰”式侦察机,它们可能最终要取代现部署在韩国的U-2侦察机。同时,海军也已将关岛的阿普拉港变成了两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基地,第三艘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到达。它还计划翻建一些码头,便于航空母舰停靠。同时,它还要把关岛变成新的近海战舰和“三叉戟”潜艇的基地。关岛现在已经驻有人数不详的海豹突击队士兵,而且其数目还可能增加。
然而,关岛的新能力不仅是为了应对低强度冲突。不久将部署到那里的攻击潜艇在对朝鲜或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菲律宾恐怖分子的对抗中可能派不上太大的用场。专家说,这些潜艇来到关岛显然是为了与中国之间可能因台湾海峡引起的海上对抗。同样,一些分析人士说,在关岛部署侦察机和加油机的计划反映了五角大楼的愿望----确保美国在不得不同中国交战时掌握空中优势。作为美国军事力量一个重要的地区基地和歇脚地,关岛的重要性似乎正显著加强。如果21世纪真像该地区的人所预料的那样成为太平洋国家的世纪----而且在该地区发生冲突----关岛将要习惯于成为重要新闻。▲ 转自81.china.com
中国著名专家:钓鱼岛对中国重大的战略意义!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6823_page0.html
发表于 2007-02-27: 中国著名海疆问题专家(主攻钓鱼岛、南海诸岛问题)、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研究员李国强 访谈: 美军欲进驻钓鱼岛,美日战略意图何在?
▲(海峡之声网站周启明)钓鱼列岛是一个面积总共不到7平方公里的小列岛,但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进入2003年以来,钓鱼岛问题更是成为中日关系中的焦点,先是日本《读卖新闻》在元旦时发布一则消息,说日本政府已经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国民签订了所谓正式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三个岛屿,租期从去年4月1日开始至今年3月31日止,而且,这种租借合同今后将长期维持下去。然后在一月下旬,就在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伊拉克的时候,从日美政治军事磋商会上又传来消息说,日本和美国已经就在钓鱼岛驻扎美军问题达成基本共识,在下一次的政治军事磋商中,双方将正式就这一问题进行技术上的商讨。
从钓鱼岛问题几年来的发展看,日本方面的动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而这一次,美国也一改以往坚持的“不承认任何一方‘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立场,公然与日本走到一起,而且一下就走到了在钓鱼岛驻军这一步,实在让众人惊讶。美日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如果美日达成正式协议,美国真在钓鱼岛驻军的话,对钓鱼岛问题的解决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海峡之声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著名海疆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专攻钓鱼岛和南海诸岛方向的权威李国强教授。
▲周启明(以下简称周):李教授,感谢你接受海峡之声的采访。钓鱼岛问题近几年来一直以来是一个热点问题,进入2003年更是如此,从元旦的时候日本《读卖新闻》批露了日本政府将从所谓的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国民手中租借钓鱼岛的消息,到3月底媒体又批露日美已初步达成了在钓鱼岛驻扎美军的共识,钓鱼岛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我们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依据是什么,请您先介绍一下。
◆李国强(以下简称李):好的。钓鱼岛,我们先从它的地理概念上来讲,钓鱼岛及其周围岛屿是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大约92海里的地方,它是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以及另外三个小岛礁组成的群岛,总面积是6.3平方公里。在这些岛屿当中,钓鱼岛的面积最大,4.3平方公里,海拔大约是362米。在这个岛上长期是无人居住的,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叫钓鱼岛,也叫钓鱼台,这个钓鱼台列岛也叫钓鱼岛列岛。那么钓鱼岛是钓鱼列岛当中的一个岛。钓鱼列岛被日本人称之为尖阁列岛。这是它的地理上的基本概念。
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应该说中国对钓鱼诸岛附近海域有不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根据我们历史研究,早在明朝初期的时候,钓鱼诸岛就明确成为中国的领土,中国史书上记载最早的据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史记是1403年,也就是明朝初年的史书中就有所记载,后来在明清两代都把钓鱼诸岛列入我国的海防管辖范围之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呢,它不是“无主地”。
在讲这个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从国际法角度来讲,来认证一个国土主权必须具备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就是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以及连续不断的进行行政管辖,这四个要素都要具备,才能确定领土。那么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到,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史书最早记载,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了钓鱼诸岛,也就是叫“钓鱼列岛”,这个我们有充分的史料依据。那么中国政府最早从明清开始就把它作为我国的海防管辖范围,也就是列入了行政管辖序列里面。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呢,日本是在1884年的时候开始涉及这个钓鱼岛的,这个比中国人发现并命名钓鱼岛要晚了至少350年到500年,从最基本的历史依据上来讲呢,我们讲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拥有充足的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关于这个问题有大量的史料,在这儿不能一一来罗列了,总之基本线索是非常清楚的。
▲周:从你的介绍来看,说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都是非常充分的,但从目前这个现状来看,钓鱼岛问题实质上是处在一个搁置的状态。钓鱼岛问题的来源是怎样的,当初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它的历史沿革下来为什么发展到今天这个状况,请介绍一下。
◆李:好的。钓鱼列岛刚才我们讲到,从明清来讲,完全处于中国的管辖范围,不是“无主地”。在1895年的时候,日本乘甲午战争中国清政府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三个月,窃取了这些岛屿,偷取了这些岛屿。为什么说是“偷”呢,因为它当时还没有经过与清政府签定相互的协议什么的这种方式,就悄悄地把这些岛屿划归了日本的冲绳县来管辖。到了1943年12月,中国、美国、英国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将占领中国的领土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重申了这一原则,1945年8月,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后宣布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它占领的中国领土包括钓鱼列岛全部归还给中国。但是在1951年9月份的时候,日本和美国片面地签订了一个旧金山和约,暂时将中国的钓鱼列岛连同日本的冲绳交给美国来托管。对这一事件,当时身兼外长的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申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国政府认为这是非法无效的,也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周:可不可以说,美国是这个时候开始介入到钓鱼岛问题中来的?
◆李:是的。到1971年6月份的时候,日本和美国又签订了归还冲绳协定,那么在归还冲绳协定中,钓鱼列岛这些岛屿也被划入了归退的地域,交给了日本,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1971年的12月30号发表申明,强烈遣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列岛划入了归还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这个申明之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当时做了一个表示,他说:“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也就是说,当时美国对钓鱼列岛的问题的态度,没有明确地说钓鱼列岛的主权归日本,它只是把这个施政权交给日本,这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当时作的一个解释。
▲周:它回避了主权这个问题。
◆李:是的。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人大常务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毗连区域法》,宣布了包括钓鱼列岛在内的领土属位于中国领海之内。
▲周:从你刚才介绍来看,日本单方面一直把钓鱼岛当作冲绳的一部分,他总是宣布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那么美国是在对日本战争结束后介入到钓鱼岛问题中来,然后它一直采取一种态度,就是回避了钓鱼岛的主权问题。那么,最近几年,钓鱼岛问题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因为日本在这个问题上频频地生出事端,你能分析一下这几年日本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生事呢?
◆李:据我个人的看法,日本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生出事端,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就是领土,这涉及到领土主权,那么首先我们从领土上来讲,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它对领土的追求或者是维护领土的主权,是任何国家要不断来做的一件事,无论是中国也好,日本也好,都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要维护领土主权。再一个原因,就钓鱼岛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一个国家,据专家推测,钓鱼岛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这个对日本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利益。第三个原因,从地理位置上来讲,钓鱼列岛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通过南海、台湾海峡,一直到日本的海上航线,是日本的生命线,所以对日本政府来讲,它要控制这条线,这是它的一个战略考虑。还有一个原因,改革开放的中国在世界上不断掘起,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速,而日本决不愿意自己的旁边有一个巨人出现,所有它不断的有一些问题来产生,成为阻碍中日关系发展当中比较大的问题。另外,在日本国内也有一个因素,就是不排除一些日本的政要官员为了党派的利益来利用钓鱼岛来生事,为自己的集团利益服务。
▲周:把它当着一张“政治牌”来打。
◆李:对。
▲周:这次美日初步达成美国在钓鱼驻军的共识,如果说美国真的是在钓鱼岛驻军的话,那么它是实际上改变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不支持任何一方‘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说法”这样一个公开立场,而且一下就走到驻军这一步,你认为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什么?日本跟美国达成这个协议,日本的目的又是什么?
◆李:早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就跟钓鱼岛发生了官方关系,1971年之后又把钓鱼岛归还给了日本,它在归还的当时,模糊了这个主权的概念,一直到1996年9月份的时候,美国政府发言人波恩斯就表示,美国政府既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列岛的主权和主张,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在2001年12月11日的时候,美国负责情报和调查事务的助理国务聊吴德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时表示,钓鱼岛一旦受到攻击,美国有可能对日本提供支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也就是说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立场上它的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我们又看到什么东西呢?就是刚才提到的军事磋商,我个人感觉美国试图再次说服日本加入到美国所实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也就是TMD计划,如果日本可以参加它这个TMD里边,美军就可以驻扎到钓鱼岛。
那么日本也有它的考虑,就是在钓鱼岛问题上要加大美国存在的因素,因为在与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争端里边有了美国因素,会加大日本的筹码。作为美国来讲,早在克林顿时期就有意和日本搞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实际上并不是现在布什政府才开始的,由于在当时引起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这个事情并没有开展得很顺利,在此之后,日本制定了开发钓鱼岛的计划,日本这些计划实际上得到了美国的暗中支持。日本有这个暗示,它也希望美国派军到钓鱼岛,这与现在美日之间的军事磋商有密切的关系。我个人来看,如果日本参加美在东亚的TMD计划的话,美军一定会入驻或插手到钓鱼岛问题当中来?驻军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钓鱼岛本身的问题,还有一个在更大的战略意义层面上的,是在东亚美日携手展开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这么一个战略意图,如果说美日这个交易成功了的话,对钓鱼岛问题的解决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我个人认为这个影响非常大。不过这里边有一个变数,对TMD计划,日本有它的一些考虑,除了讨价还价之外,作为日本它不能不考虑这么几个因素:一个是一旦发生战事,TMD能不能真正把日本保护起来,这个问题日本有一定的怀疑;再一个它不能不考虑国际环境、周边环境,日本毕竟是一个亚洲国家,它不会轻易与美国签署加入TMD的条约。就美国而言,作为一个区域外的大国美国原本与钓鱼岛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主权关系,没有领土上的任何关连,它现在要参与钓鱼岛问题上,或者派遣军队到钓鱼岛上,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对于整个亚洲的稳定都是不利的。它如果驻军钓鱼岛,对这个问题未来的解决,也会增加非常大的难度。
▲周:作为研究钓鱼岛问题的权威,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从现状来看,包括从钓鱼岛问题发展趋势上看,中国对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或者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好的选择呢?
◆李:我个人意见是这样的。中国政府历来坚持钓鱼岛列岛主权一直属于中国,一直在坚持这样一个立场。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国政府的一个政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邓小平先生在谈到钓鱼岛中日争端的时候就表示,为了维护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最好把钓鱼岛问题留给下一代去解决,在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的公告里边,两国就钓鱼岛争端达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并将这个精神写到联合声明当中。应该讲这是中国政府以及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确立了一个中性原则立场。从现在事态不断发展来看,大家都知道日本在钓鱼岛不断生事,在不断地制造麻烦,那么现在又打算与美国签署驻军协议。中国政府应该如何面对?我想我们历来是主张采取外交手段来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采取大的比较过激的行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特别在现在这个国际环境下,最好的方式还是从外交上入手,采取各种方式,给美国做工作,给日本做工作,要阻止美军驻军钓鱼岛,阻止美日达成这样的协议。
▲周:李教授,钓鱼岛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依据上看它是属于我国台湾省的,你觉得钓鱼岛问题的解决与台湾问题的解决,它有什么关系?
◆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在钓鱼岛问题上有同样的立场,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观点。两岸在这个问题上合作的渠道、合作的方式有很多,能够利用各自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多种国际场合来争取钓鱼岛问题合情合理的解决。
从中国著名的海疆问题专家李国强先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驻军钓鱼岛可以说是美日联手对付中国的一种战略尝试,日本借此在钓鱼岛问题加大与中国周旋的筹码,而美国换得日本对美国亚洲战略的支持,对中国来说,在当前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下,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恐怕还是最好的办法。▲
华盛顿:中国修建青藏铁路真正动机解密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7477_page0.html
发表于: 2007-02-28 记者: 木风 华盛顿2007年1月29日华盛顿:中国修建青藏铁路真正动机解密
中国为什么要不惜巨资修建青藏铁路呢?中国地质学家提供了答案,说铁路沿线发现大量矿藏,铺建这条铁路是北京开发青藏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定。
◆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
青藏铁路闻名于世是因为修建这条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壮举。它长近两千公里,位于平均海拔4千多米的高原之上,穿越的地理现象极为复杂,整个铁路修建工程的难度可称为全球之最。为了修建这条铁路,中国政府可以说是不惜余力,耗资37亿美元。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筑路工人和军人在艰苦危险的施工过程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外界一直不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要花这样巨大的代价来修建这条经济价值并不大的铁路呢?它的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
◆加快西藏跟大陆之间的整合
中国过去政府一直说,修建青藏铁路的唯一目的是推动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海外批评人士指出,只靠提供客运服务是不能够大幅度增加藏人的收入的。印度时报引用一些观察人士的看法说,北京修建这条铁路的理由主要是加快西藏跟大陆之间的整合,加强中国跟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的边界的军事力量,以应对边界意外和藏独势力的扩张。
◆达赖喇嘛的担心
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曾经多次表示,他担心中国修建这条铁路的目的是由于在西藏发现了巨大的自然资源。达赖喇嘛不无担心地指出,无度的开发将导致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达赖喇嘛的担心为中国的地质学家所证实。据中国新闻社报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上星期透露说,这条铁路的修建是国家开发青藏地区自然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青藏铁路沿线的发现
报导引述孟宪来的话说,从1999年以来进行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发现,青藏铁路沿线发现具有大型以上远景规模的铜、铁、铅锌矿产地16处,在青藏铁路沿线初步形成了五个有色金属矿集区,预测全区远景资源量铜超过2千万吨,铅锌1千万吨,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墨竹工卡县一个铜矿已经探获铜资源量789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成为中国仅次于德兴铜矿的第二大铜矿床。专家认为,青藏铁路沿线矿产资源勘察的突破和开发,对发挥青藏铁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约束意义重大。
◆再建三条青藏铁路支线
据印度时报报导,中国还计划将在10年内在西藏再修建三条青藏铁路的支线,一条是从拉萨到到林芝县,一条是从拉萨到日喀则,另一条是从日喀则到中印边界重镇亚东。这三条铁路建成以后,西藏的铁路总长度将超过2千公里。▲
俄罗斯:“北京级”航母搭载J-10横空出世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827489_page0.html
发表于: 2007-02-28: 俄罗斯苏霍伊对外发展局研究分析报告称(撰稿人:久加安东尼奥•卡烈钦科):目前,中国军方正在积极开发中国制造的航母。这艘航母被设定在46000-50000吨之间而目前来自中国国内消息显示,这个可能被称作“北京级”的航母中国军方希望可以搭载30-42架舰载机。
但是我们为中国可以提交的舰载机机种,按照中国的要求是Su33舰载战斗机。而采用这种战斗机,按照中国军方所需要的数量30架底线,那么我们至少需要中国首批建造一艘满载排水量50000-61000吨级航母。才能满足这个搭载数量。但是,中国首批建造的“北京”级航母依照现有资料分析,最大不会超过48000吨级。那么我们因此没有办法使他可以搭载超越30架战斗机的这个保守底线。
而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战斗机,他是轻型战斗机,采用了前鸭翼的三角边缘机翼布局。而该机起落结构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将来应用于舰载机的用途。因此该机起落结构设计的十分复合舰载机使用方式。歼10的翼展仅有Su33的70%。无需折叠机翼就可以搭载进入航母。歼10安装有大功率ZUH-31多普勒相控阵雷达,可以识别隐身4代目标。这与中国目前像我们提出的“要求改进SU33机载雷达”的意愿相互吻合。
歼10一次性可以挂载4枚中程导弹,2枚格斗导弹。最大作战半径航程1340公里。可以为中国海军空军目前装备的FB-7“飞豹”前线战斗/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支援。而这些功能Su33虽然可以全部实现,但是,如果在限制满载排水量的航母前提条件下,Su33的舰载数量将受到很大制约。而歼10最大起飞重量仅有18吨。因此,在同等航母条件下,歼10舰载数量可以是Su33的1倍。
中国在2005-2006年分别引进了7架 Su33。从乌克兰购买了1架T10K原型机。这些主要用来试验他的目前搭载在陆地上的模拟航母未来甲板。
中国歼10战斗机由于其设计前决条件,因此他可以很好的简便的转化为舰载海军型作战飞机。目前,中国在积极发展欧洲与西方形势的军事装备。中国为巴基斯坦制造的FJ17型战斗机,几乎应用了美国F16、18的多种全面特性。而歼10战斗机也是中国吸取西方技术自行研制的。这是中国寻求武器进口多元化的一种方式。
目前很明显,如果中国不打算修改扩充其首批航母满载排水量的最大限制。那么这无疑与对SU33舰载机首批进入中国的可能性打上问号。歼10因此很可能成为完全替代我们SU33舰载机的首批中国海军空军的舰载战斗机。目前,歼10在中国空军装备数量为50-100架。其中2架安装了中国产发动机。而中国引进我国的AN31F发动机主要应用于这种战斗机。随着中国WS10号发动机成功。中国在今后2-3年内将会采取全面换装这种发动机。使其歼10战斗机获得更加远距离作战半径。
为此,我们应该敦促中国在首批制造的航母总体设计结构上,作出必要地调整。希望中国可以建造至少1艘满载排水量50000-55000吨级的首批航母。这样我们的SU33舰载机可以按计划进入中国成为首批舰载机。因为在同等数量下,我们的Su33依旧是重型舰载机。而且目前他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一种重型舰载机。形成必要地数量化机群,可以更好的吸引中国人的注意力。
但是,目前中国正在与乌克兰协议购买用于航母的汽轮机动力系统。从搭配数量来分析,他们依旧保持要在首批建造1艘45000-48000吨级航母。这是目前确定无疑的问题。因此,Su33能够大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并不在于印度军方是否购买,而是这种战斗机是不是能够获得中国航母的有效搭载平台。 ▲
----美国-俄罗斯-事出有因
一时间美国与俄罗斯高级官员间口唇相讥颇为引人注目。其实事情并非仅仅是口唇,还有非常实际的具体动作——美国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离俄罗斯这么近!也就是说,美国的军事能力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对俄罗斯这么近又这么实际。然而,这些都是事出有因。
其实俄罗斯始终都没有放松警觉,而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时刻准备打仗的国家。这里说的“打仗”,不是说正在伊拉克进行的,也不是说可能将在伊朗发生的,而是指美国人特指的“战区”以外的地方。美国职业人士习惯上将本土以外的地方泛指为“战区”,这里指的就是所谓战区以外的地方。
美国新防长最近接着普京的话说:一次冷战已经足够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了,我们不妨看看美国在苏联解体后对前苏联地区和俄罗斯都做了什么?先是用一剂“休克疗法”的“偏方”代替了事先全部的承诺,事先的全部承诺在苏联解体后成了历史上面额最大的一张空头支票。接着是东扩、东扩、再东扩……,再接着还有“颜色革命”…… 原来承诺的“支票”不仅一项也没兑现,原来信誓旦旦绝不做的,却一项也没落下。
现在人们在说伊拉克泥潭的时候似乎忽略了由来已久的“同时进行两场战争”。当然,这里的“两场战争”现在并不是直接针对俄罗斯,但与俄罗斯并非毫无关系。在一系列东扩和颜色革命之后,美国现在这对俄罗斯更实际了。也就是说美国人为了维持单极霸权,将更为实际的针对俄罗斯。今后:美对俄将又说又做,以做为主;将最大程度的对俄压制,防止俄国力反弹;将即合作又压制,需要时合作,合作亦不会脱离压制。
现在的俄罗斯即不是苏联成立前的俄罗斯,也不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我曾说过,“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只有在基本将苏联的‘老本’消耗殆尽后,才有可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欧洲,……”(见<了解美国的问题(2点补充)>10:56 2005-3-22)。现在苏联的“老本”已经所剩无几,这意味着俄自苏联解体后,已经度过谷底正处于锐变前夕;意味着俄与前苏联地区国家、独联体国家及其他周边地缘关切国家的关系将面临重新定位;意味着俄国力构成将面临重新调整,……。更重要的是,俄基本将苏联的“老本”消耗殆尽后,重新树立和定位大国意识,已经摆脱了苏联后期及解体后遗留的诸多内外羁绊。
俄将首先以欧洲国家的姿态取得突破,以能源工具为先导展开重新崛起,新俄罗斯帝国的梦想将非常实际的重回俄罗斯。目前俄罗斯内外态势总体上有利于其锐变,俄锐变总体上也有利于国际态势向缓和和合理的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的国力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周边特别是独联体国家间的一系列关系复杂稠密,因此俄的锐变必然以消耗尽苏联“老底”为前提。普京已经为任后安排了充足周密的空间,预计其过程将不会出现过于意外的波折。只要不出现意外波折,俄将在军力、装备、周边及围绕与能源关系密切的国际热点展开持续的提升动作,预计这个过程将持续数年至十数年。对外俄将首先“修改”周边敏感关系,并必然涉及“修改”俄美关系。对内将首先恢复并改善军力、装备构成,其国内经济将面临又一轮“市场起动”和整合。
美俄相讥,原因不在俄罗斯而在美国。俄讲的是实话也是现实,做为大国俄已经没有余地,美国的目的则是将俄的大国梦想压制到最小范围,直至消除出现任何新帝国的任何可能。美希望的是大而无能(无做为)的大国伙伴,俄却已经度过谷底,不向前走就意味着后退,必须重新树立新帝国的梦想。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步步紧逼欺人过甚的。
美紧逼俄有两层含意,一层是当前态势,另一层是远期考虑。当前态势直接关系伊朗问题,此举看似压制俄罗斯,其实还有为下一步争取国际空间的意图。远期考虑则是一系列东扩后的必然步骤,最大程度的干扰俄“修改”周边关系特别是“修改”独联体国家关系的进程。
在说伊拉克泥潭的时候,我们不应忘了“同时进行两场战争”这个由来已久的说法,更不要忽略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超级大国最大的愿望就是维持唯一的地位!▲
[大将军王0407] 发表时间: 2007-02-15
[大将军王0407] 发表时间: 2007-02-15
---美国把反导系统建到俄的西大门/俄罗斯巨资打造三大杀手锏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美国特约记者 穆二青 欧 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田亚磊 柳玉鹏
2007年03月01日:“美国坚持在东欧多国部署反导系统,不断打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美关系达到近20年来最低水平。”26日俄罗斯《独立报》以“俄美两国关系从战略伙伴走向战略分歧”为题,这样总结了两国的关系。2月25日,俄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美国所谓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防御系统是为了对付伊朗和朝鲜的说法“毫无根据”。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美国特约记者 穆二青 欧 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田亚磊 柳玉鹏
2007年03月01日:“美国坚持在东欧多国部署反导系统,不断打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美关系达到近20年来最低水平。”26日俄罗斯《独立报》以“俄美两国关系从战略伙伴走向战略分歧”为题,这样总结了两国的关系。2月25日,俄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美国所谓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防御系统是为了对付伊朗和朝鲜的说法“毫无根据”。
拉夫罗夫25日在接受采访时说,美为反击假想中的威胁,没必要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因为来自伊朗或朝鲜的假想导弹“绝对是打到其他方向的”。他称,美前不久宣布将相关反导系统转移到同样靠近俄边境的阿留申群岛,这让俄边境周围“战略安全态势发生变化”。
确实,由于美军已在阿拉斯加的爱尔松空军基地、格里利堡空军基地以及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了反导系统中的拦截导弹,已锁定俄东大门,若此次成功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俄西大门也将被美军锁定。反导系统所属的强大雷达追踪装置可以发现4000公里内的洲际导弹目标,俄全境也因此处于美军的监视之下。越到导弹飞行后期,越难实施反制措施,击落对手导弹的最佳时机也就在其发射后最初的500公里内。对即将出现在欧洲的美反导系统,俄《独立报》著名军事记者格里高利耶夫的比喻一针见血:“逼向俄战略核力量喉咙的刀子”。
面对美国的紧逼,2月7日,时任俄防长、现任俄第一副总理的伊万诺夫宣布了一个耗资高达5万亿卢布的军队建设计划,其中特别关注战略核力量中用于对付美军反导系统的三大杀手锏——空军的图-160战机、战略火箭兵的白杨-M导弹、海军的北风级战略核潜艇。另据俄塔社26日报道,伊万诺夫已表示要建立本国的第五代导弹防御系统。他说,在2006年底“萨姆—400“导弹防御系统就已进入俄军的武器库,2007年它将进入战备值班状态。而新的第五代导弹防御系统将是全方位的,甚至包括太空武器系统。据悉,在27日的国防工业会议上将讨论新的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
2月17日,在亚美尼亚召开了独联体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会议。俄《红星报》和《独立军事评论》报道称,俄拟在海外建数个导弹防御基地,除已在白俄罗斯部署反导系统外,还将在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建反导基地,这被专家认为是应对美国的措施。
尽管外界不断渲染俄美双方的对峙,但俄25日要美“放心”,“不要担心第二次冷战爆发”。
在《华盛顿邮报》的言论栏,俄外长拉夫罗夫回应了美防长盖茨关于“一次冷战就够了”的言论。他写道:“的确是这样。我们不要宣布,也不要寻找借口宣布新的冷战。”“现在俄罗斯准备并愿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融入世界经济,如果莫斯科一有和华盛顿意见相左的地方就把俄罗斯当作敌对国家,这样做弊远大于利。”美国国务卿赖斯25日重申,无论美在欧洲建防御网还是北约东扩,俄都不应感到威胁。
不过,有分析说,美俄近日的风波根本不是冷战,只是一次小口角,普京对美国的批评反映了俄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对存留下来的唯一超级大国心存怨气。
俄《独立报》在分析俄美关系时认为,两国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互信,俄经常对美国的一些主张说不,“特别是涉及本国利益时”。俄美两国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双方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环球时报》 (2007-02-27 第02版)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悠悠网 www.topyl.com 发表日期:2007-03-01: 香港文汇报综合报导/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六次会议28日上午完成各项议程后在京闭会。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刘维明,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邓中华,及河南洛阳中泰集团董事长李义超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依法终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会后发表的公告,十届全国人大现在实有代表2,978人。
◆原广东副省长等3代表除名
刘维明为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侄,1938年10月出生,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代主席,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刘维明是中共第11、12、13届候补中央委员。
此外,会议表决通过了关於补充任命香港基本法委员会个别委员的名单,补充任命刘?强为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吴邦国向刘?强颁发了任命书。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案。会议也经过表决,决定批准中国、越南和老挝关於确定三国国界交界点的条约。
◆政协撤郑筱萸等4人资格
另悉,十届全国政协第十六次常委会於28日在京闭幕。大会决定撤销郑筱萸、邱晓华、李品三全国政协委员资格,同意何林祥辞去全国政协委员资格。
◆贾庆林吁加强作风队伍建设
政协主席贾庆林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切实加强政协作风建设和委员队伍建设。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政协机关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会议还通过表决方式决定了有关人事事项,决定郑万通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秘书长,杨崇汇等22人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副秘书长;决定增补王占为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广宪、李金明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锺起煌、桑结加为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被除名代表一览◆
原 职 被除名原因
刘维明 广东省副省长 涉嫌严重违纪
邓中华 湖南郴电国际公司董事长 涉嫌行贿罪
李义超 洛阳中泰集团董事长 涉嫌偷逃税1,400多万元。
◆被除名委员一览◆
原 职 被除名原因
郑筱萸 国家药监局局长 涉嫌严重违纪
邱晓华 国家统计局局长 涉嫌严重违纪、收贿、重婚罪等
李品三 宁夏商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何林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 涉嫌经济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