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理名言 (三)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 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 我们都在轮回中;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今 日 看 点 : 2007-03-31 ▲◆★●■
一旦台海开战,要打就要打出一个改变现状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SSTT&id=2568860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SSTT&id=2568860
台湾:一个烂党、一个乱党;一个无能、一个无耻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DBXW&id=2568811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DBXW&id=2568811
王金平4月登陆会见胡锦涛 两岸关系可望重现曙光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DBXW&id=2568827
http://topyl.com/content.php?fid=DBXW&id=2568827
凤凰卫视:独家解读王金平下月登陆4大悬疑
http://news.phoenixtv.com/opinion/200703/0328_23_94652.shtml
http://news.phoenixtv.com/opinion/200703/0328_23_94652.shtml
美国华裔工程师被指控向中国提供潜艇情报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8850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8850
美国情报机构:解放军具备水下核打击能力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7/03/xmrb070328b.html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7/03/xmrb070328b.html
美国拟在亚洲6国部署全球鹰 中国遭包围监视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2/569/20070327/14010003.html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2/569/20070327/14010003.html
http://www.topyl.com 悠悠网 发表日期:2007-03-28:台独必打,这是大陆的共识,国际社会对此也开始有所认识。打有不同的打法,在和萨苏商榷关于打而不登的问题时已经有所讨论,这里不再重复。但是登上去了,如何守住台湾,如何治理台湾,前文没有讨论,坊间也一直有所争论。最常见的例子是现在伊拉克的乱象。如果打下了台湾而台湾变成了伊拉克,这当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见到的。但是,把台湾比作伊拉克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台湾不是伊拉克。
◆ 在军事上,解放军一旦登上台湾岛,必然面临台军残余和抵抗力量的抵抗。
◆ 在军事上,解放军一旦登上台湾岛,必然面临台军残余和抵抗力量的抵抗。
这不可怕。不成建制的抵抗在战斗规模、烈度和效果上都有限,可能受到的外界支援也有限。比如说,美日再支援,不可能弄出几个中队的F-16或几个营的M1坦克,甚至不可能弄出几个炮兵营来。这就决定了清缴作战基本上是步兵作战。解放军在现代化的进程上有很多地方需要赶上外军的地方,但解放军的步兵拿到世界任何角落都是响当当的。不光质量高,而且数量充足。解放军(包括武警)不会遇到美军在伊拉克“添油战术”、敌人越打越多的情况。在雷霆之势摧毁台湾正规军有组织的抵抗后,解放军的雷霆不光会继续,而且会在各个角落继续,直至摧毁抵抗力量的有组织抵抗。解放军在越北的山区可以清缴掉残余的越军和民兵,在台湾的山区也可以做到。
◆ 在台湾城市中的清缴作战会复杂一些。
这是一个半军事、半政治的作战行动,单存军事手段将不能达到全部作战目的。这就牵扯到“台湾不是伊拉克”的第二个方面:文化和地理。台湾是一个好地方,适宜人们安家乐业。台湾又是一个使用中文、和大陆在文化和习俗上大体相同的地方,从大陆向台湾大量移民、稀释台独人口是一个完全可行的办法。在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叛乱和武装抵抗的人和家庭,强制内迁到大陆内地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不是流放到边远的地方,而是安插到人口密集的内地,让他们淹没在大陆的人口之中,消化在另类的人民战争之中。这不但稀释了台独人口在台湾的存在,也把他们连根从台独的土壤中拔出来。具体实施时有很多政治因素要考虑,但这些都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然而,这种人口置换在伊拉克是不可想象的。
◆ 解放军占领台湾后,台独在物质上可以得到外界的有限支援。
但在人力上很难得到外界的实质性的支援。很难想象美国人或日本人或任何别的什么人会组织一支几千、上万人的志愿军到台湾和解放军打游击。即使有这样的愚顽之徒,语言、文化、习俗、种族方面的差别使他们像沙滩上的鱼一样,很难生存。这和伊拉克的情况又有本质的差别。
◆ 台独本身的抵抗可以解决,美日军事干涉的威胁依然存在
即使美日在解放军登岛行动期间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美日依然可以在解放军登岛之后继续攻击登岛部队和补给船队。然而,这种情况对美日的困难不比对解放军的困难校
◆ 日军的情况比较有意思
日本陆军在台湾反登陆的可能基本可以不予考虑。日本海军基本上是反潜、护航型的,日本空军基本上是国土防空型的。由于装备上和美军的通用性,日本舰艇和飞机混编入美军作战序列是可能的,但单独或作为主要力量挑战解放军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不予考虑,所以对美日军事干涉的考虑基本上就是对以美军为主的军事干涉的考虑。
◆ 要打就要打出一个改变现状
对于大陆来说,一旦台海开战,要打就要打出一个改变现状,否则就打得莫名其妙。对于大陆来说,这个打出来的改变了的现状很清楚:台湾和大陆的武力统一,一国一制。对于美军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但问题变成:要打出一个什么样的改变的现状。打回现在的不统非独的现状肯定得不偿失,最好的前景当然是大陆的“共党暴政”轰然倒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分崩离析,亲美政权纷纷涌现。但促成这样一个前景并不简单,这要求要把解放军在军事上打垮,把共产党在政治上打垮,把中国在经济上打垮。这是一场全面战争,不是局部战争,里面的因素太多、太复杂,美国是否下得了这样的决心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不是这篇小小的文章所能说明的。
从战略层面上说,如果解放军已经登岛,美军最彻底的反击手段是在台湾反登陆。问题是解放军要是登岛作战,就不会是七八条枪、十几个人的小打小闹。只要朝鲜半岛的局势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在韩国的第二步兵师就很难自由调动。以冲绳的第三海军陆战队师、夏威夷的第25轻步兵师再加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的兵力就和解放军重型部队在台湾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不大,最可能的还是海空打击。问题是海空打击的目的是什么?
美军海空打击的目的可以有三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决定了不同的战争烈度:
▲ 1、削弱解放军登岛部队的作战实力,支援台独的抵抗行动
▲ 2、迫使解放军从台湾岛撤出
▲ 3、摧毁解放军登岛部队,诱发连锁反应,导致大陆崩溃
以削弱解放军登岛部队作战实力、支援台独的抵抗行动的打击烈度基本上是战术级的,打击对象局限在岛上的解放军部队和设施,以及补给船队。这个选项的问题在于效果十分不确定。从历史上看,解放军有极强的韧性,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作战行动。在极端情况下,登岛部队在生活需要上可以就地取材,大大延长坚持的时间。由于对手是零星抵抗力量,解放军的步兵作战的消耗比面对正规军的机动作战要小得多,燃料和弹药的消耗和登岛作战初期不可相提并论。即使依靠断断续续的补给,解放军也可以长期坚持。要坚持到登岛部队消耗到不足以抵挡美军有限力量的反登陆,那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了。但是在另一方面,美军要取得实际效果,很难将打击目标局限在岛上的部队和海上的补给船队,但一旦战火扩大到大陆本土,战争的性质就变了。时间上的拖延,也将使美军自己的损失增加,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样打下去,还不如将战斗升级,缩短时间。
以迫使解放军从台湾撤军的作战烈度就要大得多。这将要求美国以比两次伊拉克战争都要高得多的烈度和长得多的时间,对台湾集中轰炸。以消灭解放军登岛部队为目的的作战烈度当然要更高。这两种情况都大大超过美军在朝鲜战争以来最大的作战行动,甚至说朝鲜战争以来所有战争行动的总合也不为过。这是世界大战了。
解放军的反击能力和决心是中国和伊拉克在军事上最大的差别。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很难想象解放军会被动挨打,而不对美军海外基地、海空力量进行有效的反击。这种反击一旦展开,很难想象中美双方有能力控制冲突的升级。换句话说,美国一旦军事干涉台海作战,很难不做向全面战争(包括核大战)升级的准备。如果美国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做了那么大的准备,为什么要等到解放军登岛之后才反应呢?甚至为什么不在解放军进攻台湾之前就先发制人呢?让解放军在台湾作战中消耗力量固然是一个主意,但利用台湾作为前进基地、主动打击解放军何尝不是一个更好的主意呢?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御。如果美国执意要用战争打垮中国,等解放军进攻台湾而丧失最好的前进基地再作被动反应,远不如夺过主动权,首先把战争引到中国。但如果中美冲突到了这个地步,那已经全然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了,已经远远超过台湾作战的问题了。
从战术层面上说,除了用巡航导弹攻击沿海和内陆目标外,美国海军的核攻击潜艇在台湾海峡的作为有限。台湾海峡的水深不大,不利于核潜艇活动。只要在台湾海峡两端布上反潜水雷线,就可以大大增加美国核潜艇的活动风险,约束其行动自由。水面舰艇进入台湾海峡截击补给船队的情况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对美国舰队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http://www.topyl.com 悠悠网 发表日期:2007-03-28:过去一个星期,台湾政局仍然乏善可陈,大家还是在为了年底的“立委”选举,及明年的大选进行合纵连横,仍在尔虞我诈的恶斗之中。先是吕秀莲大爆内幕,接着陈水扁上场,说是有人在去年的倒扁及司法起诉过程中多次请辞。有人对号入座,有人赶快澄清,有人则是事不关己,好整以暇的隔山观虎斗。让人真是见识到了民进党好斗的特质。
再说国民党。大家还是在为了党主席的选举相互放话,为搓合马英九和王金平之间的谁配谁问题忙的焦头烂额。有人说是公亲变成事主,有人说是媒人想当新娘。为了年底选举有人落泪,有人勃然大怒,有人硬闯中常会,大骂不公。反正大家各有歪理,同样是谁也不服谁。政治人物舍我其谁的自大特色,让人看的一清二楚,反正大家都没有团队精神。
或许这就是政治的本质。在台湾,蓝绿两大阵营都有内忧外患,蓝军无能、绿军无耻应是社会共识。
◆ 先骂民进党
过去一个多月来,它先是要把中正机场、中钢、中船、中油、中正纪念堂改名,然后又要拆蒋铜像,拆中正纪念堂围墙,撤慈湖陵寝宪兵,最近又提出所谓的“第二共和宪草”,接着又搞去国语化,还要淡化故宫博物馆的中国文物馆藏来源,更扯的是还要把樱花钩吻鲑改名为台湾鲑。种种作为不一而足,无非是要全面的去中国化。
其实就像台湾政论节目新闻夜总会,主持人李艳秋和出席评论人讨论的结果,从上面的事情可以看出,民进党就专会搞过去式的东西,目的是要挑起民众的悲情,和对过去的不满,然后以此做为施政无能的障眼法。一个没有未来,没有愿景的政党,一个不会施政,只会利用悲情的政府,能把台湾带到哪里去?这才是台湾民众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 再来骂骂国民党
丢了政权已经七年,到今天还没有洗面革心,还在搞宫廷政治、密室政治,还是高来高去的讲些不关痛养、不得民心、不解民膜的空话,不能、没有卷起袖子,穿起草鞋,卧薪尝胆,苦干实干。谈论述,没有论述的能力;说宣传,也敌不过民进党的刁钻胡扯;谈青年干部,也看不到接班梯队。这样的国民党要能让人感动,愿意为其付出,也还真不容易。
两个例子。无耻的民进党敢于挑动、碰触敏感的族群、省籍问题,建构、强化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几乎成了民进党的专利,但国民党到今天都还不晓得透过其所掌握的“立法院”多数席位,来制定族群平等,或防制破坏族群和谐的相关条例,立法严惩所有政党或政治人物发表挑拨族群和谐的相关言论和动作。真不知国民党是吃啥长大的?
另外,国民党吃了319枪击案的大亏,转眼已经将近4年,以民进党精于选举的能耐及无耻的径看来,谁也不能保证2008不会再有什么花招出现。但这些年来,蓝军干了些什么?有没有考虑过至少尝试透过立法的方式,来遏止可能的贱招,详细规定在某些天灾、人祸或意外的情况下,必须停止选举。国民党什么也没做。这样的反对党还想夺回政权?省省吧!
台湾人民有够可怜。一个烂党,一个乱党,一个无能,一个无耻。真不知大家还要受罪到何时才能喘一口气,真是有够倒霉。▲
http://www.topyl.com 悠悠网 发表日期:2007-03-28:中国时报何博文、萧旭岑报导/两岸关系可望重现九三年辜汪会谈以来的难得曙光。权威管道透露,在极可能获得台方陆委会、海基会等公权力机关授权下,立法院长王金平将於四月前往中国大陆访问,会见中共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沟通两岸银行业务开放、货运包机等数项重大实质民生经济议题。
据指出,王金平此行很可能在与对岸会谈后签订协议,包括「两岸货运包机」、「金融银行业务开放」两大部分,对两岸经贸交流而言,是极大的突破。
◆ 扁指示相关单位全力配合
相关党政高层透露,陈水扁总统对王金平计画赴大陆访问一事「几乎全盘掌握」,不仅没表达任何反对意见,还指示国安局、陆委会等相关单位全力配合。美方外交管道也获得讯息,对王的大陆行持乐观其成的正面态度。
不同於前年的连胡会、宋胡会,这次王金平有「最高民意机关领导人」的官方色彩,又可望获得行政部门充分授权,正式与对岸最高领导人面谈实质议题,其「破冰」意义绝不亚於九三年辜汪会达成的「两岸文书验证」、「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等事务性协议。
据透露,因王金平具现任立法院长身分,若成行并见到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绝非只是「沟通」,应已到签署协议阶段。但双方会谈仅限重大经贸议题,无涉「撤飞弹」或签署「和平协议」等高敏感政治问题,遑论统独议题,纯粹为解决两岸经贸困难。
对此,王金平本人日前也低调证实,赴大陆访问确已到了「要去,马上就可以去」的成熟阶段。据了解,王与我行政部门,和对岸高层间接针对洽谈议题的沟通,也都有具体回应与进展。
王金平强调,「为了台湾人民,去大陆,就不能空手而回。」一定要能对两岸实质交流与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具体贡献」,才有意义。因此,对王此行来说,行政部门的授权背书意义非常重要。
◆ 无立委随行谈好立即返台
据透露,王金平此行应不会有其他立委随行,重点是要将协议内容谈好,在蓝绿僵持的台湾政坛中,替两岸创造新的利多后就回台,避免节外生枝。目前规划,此行除了会见中共领导高层并与台商座谈外,重头戏是王金平将回福建同安祭祖。
权威消息指出,王金平计画与大陆签订的协议,包括开放银行业务及货运包机等,事先都是经过与国安局、陆委会、海基会等机关单位审慎会商研议后所提出,是台湾现阶段最需求的项目。
根据相关单位评估,以货运包机为例,包括两岸电子零件及其他制造业原物料、成品货物的运送需求,事实上已经超过客运包机许多,长期忽视的结果,让厂商成本增加不少;至於开放两岸银行业务、甚至设点,也是基於金融机构承作两岸金融业务高成长需求孔急。
◆ 王若能达共识具加分作用
绿营为了争宠深绿选票,四大天王互揭疮疤;而蓝营也即将陷入党内初选诡谲的内斗风暴。王金平选择此刻另辟道路,摆脱政治泥淖缠斗出访大陆,若真能达成部分共识,对他自己及两岸关系都意义深远。
王金平此次出访若能得到政府认可、甚或授权,对两岸关系、王金平个人而言都是加分。以两岸来说,回顾官方授权进行的高层沟通,从九三年辜汪会以后近乎停摆,但两岸间经贸、文化互动交流不仅未曾因此间断,反而日益频繁。「官方冷、民间热」的不正常发展,衍生出了相当多的困扰与民怨都亟待解决。
连战两年前登陆,象徵国共内战历史划下休止符,在两岸间曾引起极大旋风,至今未歇。但毕竟缺乏公权力授权为奥援,许多立意良善的「国共两党共识」,至今都还难以具体落实为政策。
而执政党则是因不愿弹性承认九二共识,导致对岸无法接受由绿营人士出面谈判,让两岸关系停滞甚至倒退,政府只能宛如鸵鸟般地任由经贸交流问题摆烂,台商叫苦连天。
蓝营天王马英九又因顾虑总统大选,其出生背景易遭绿营「扣红帽」,即使关心两岸,也始终不敢贸然往返,无法有效实质突破。
因此,对王金平来说,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形同提供了台籍背景、又与蓝绿阵营互信、互动良好的他,一个在两岸议题上充分挥?的舞台;加上国会议长的制高点,象徵代表两千三百万民意的意义更不容轻忽。
从二○○八年角逐大位的立场观察,未来王金平能将在国会调和鼎鼐、沟通协调的专长发挥在两岸上,对他而言,不仅是适才适所,更大幅提升在总统大选中的政治能量。
王金平的理念与民进党不同。他认为两岸关系不能局限於狭隘的本土意识,而「自我鸵鸟化」;对远在对岸打拚的台商,台湾更应给予关怀协助其生存,并尝试与对岸建立健全制度化的回流机制,「这样心也才会真正向着台湾,而非蒙着眼任其自生自灭。」
因此,王金平此次若能获得台湾公权力授权背书、层峰默许下,与对岸签订的协议,一切均摊在阳光下,不仅协议能具体落实为政策,更不至沦为废纸一张;当然,被扣上「私通中共」或「出卖台湾」高帽的隐忧也降到最低。
◆ 破冰之旅「美国因素」为重要推手
王金平将访问中国大陆,牵动国内外政局,还有不为人知的「美国因素」。美国认为陈水扁总统七年多来都无法掌握国会多数,作为台湾的领导人,在国会却是跛鸭,只能频靠语出惊人出牌引起关注,让美国忧虑。
早在二○○五年十二月底,王金平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就表示,他曾主动建议陈总统应调整两岸政策,更请命「如果国家有需要,要我代表台湾前往大陆去接触访问、协商谈判,我很乐意接受这项任务。」当时,相关运作、安排已经开始。
王金平此次得以破冰固然是陈水扁着眼於二○○八年大选形势,有意拉抬王金平声势,使王能与马英九声势并驾齐驱,但美国的表态其实更为关键。
二○○六年三月,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就曾公开呼吁王金平,盼能「担任两岸破冰推手,尽早促使两岸恢复对谈」。
机密管道透露,王金平日前曾透过正式外交管道,当面告知美方有意在四月间访问大陆的动向。美方高层官员除了对王尊重美方立场,没有让美方感到「状况外」表达感谢之外,更对王大陆行表达乐见其成的态度。
美方官员更对王金平转达白宫讯息指出,美国政府对陈水扁日前在没有知会情况下,就抛出「四要一没有」,感到非常不快;对扁在任期最后一年这样「出牌」,美方官员直言,「这是个人特质问题!」但是美国在意的是,陈水扁在国会已经是「跛鸭」,却还硬要「出牌」,美方对两岸关系再这一年是否风平浪静,感到非常忧心。
◆ 美方官员还特别询问王金平是否有意参选总统,王金平给予肯定答覆
为了铺陈大陆行,王金平也费尽心思,这阵子还一连串接受在中国大陆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包括亚洲周刊、香港文汇报、香港凤凰电视台的专访。
据了解,大陆对王金平原本只有一项疑虑,就是「李登辉因素」。但这点已由李登辉亲自突破;李登辉日前路线大转弯,修正两岸经贸理念,还表态希望访问大陆,确实已达到某种程度的融冰效果。
近来,王金平更在不少公开场合直言,台湾必须务实面对两岸,避免经济被边缘化。相关人士透露,王金平参选总统的政见锁定「两岸和平、经济发展、族群融合、朝野和谐」为主轴,其中两岸和平、经济发展是王最重视的。王认为,台湾经济要发展,两岸关系一定要改善、要突破,「将饼做大,台湾才有持续发展的机会」。▲
2007年03月28日:
◆ 悬疑一:王金平4月登陆能否成行?
阮次山先生说,在政坛打拼多年的王金平,政治策略非常高明,而且他对竞选台湾“总统、副总统”一直满怀期望。所以,他希望通过访问大陆获得政治加分,而且已经多次表示希望访问大陆。阮先生说,王金平是台湾原住民,要赢得选举,他需要酝酿他的政治资源,他的政治资源是现在台湾人都希望两岸关系能够有比较良好的发展。过去陈水扁在两岸关系上一直是停滞不前的,甚至是在后退,尤其是陈水扁最近发表了“四要一不”的谈话以后。
王金平看到连战过去在访问两岸受到大陆的礼遇以后,回到台湾让他的声望达到高峰。这种情况下,他深深感受到,如果国民党内部跟马英九的竞争当中,如果添加一点大陆的因素,大陆的筹码的话,他会赢过马英九,这是非常高明的做法。因为马英九是外省人,如果他跟大陆过分接近的话,会变成“卖台湾”,这个思想模式马英九不敢跨越一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王金平能够跨越一步,他会有非常高的加分作用。所以,王金平4月一定会出访。
◆ 悬疑二:王金平能获得陈水扁授权吗?
阮次山先生指出,对于外界传言,王金平登陆会获得陈水扁的授权,这种可能性不大,即使有授权,以陈水扁反复的性格,也有可能随时收回。因为陈水扁跟他属于不同政党,陈水扁授权给他自己内部的人都非常反复,更何况让他授权给国民党人。
阮先生说,外面传说陈水扁授权他去,在这个问题上面他本人也是是躲躲闪闪的,一直认为他去是以台湾“最高立法机构”的负责人出去的。实际上,据消息人士透露,他登陆主要是谈民生问题,不会谈及政治问题。所谓民生问题就是包机、货运,这些问题,他如果没有授权,就跟连战一样谈出来没有效果的,所以他或多或少会有所授权。
阮先生说,王金平不愿意明确是否会登陆,因为他也不知道大陆方面对他获得授权登陆,将作如何反应。如果大陆反应积极,给他一点筹码的话,他回台湾可以跟马英九有得拼了。所以他酝酿了很久,一直不愿意曝光,一方面也要看看最近的反应怎么样,他前后放出空气到现在台湾民间的反应还不错,所以我相信他四月中五月中旬会去的。
◆ 悬疑三:王金平登陆能见中共高层吗?
对于外界传闻王金平登陆将会见中共高层领导人,阮先生表示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大陆和美国都是乐于看见这种良性互动的。大陆只是担心,不要卷入岛内政治纷争,以及王金平来是带着什么样的善意,你来了以后我给你怎样的筹码,给到什么程度。此外,大陆方面可能要考虑给筹码给王金平,对马英九影响如何,他跟马英九对大陆来讲哪一个人有利于两岸关系,这个都要做平衡的考虑。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大陆可能还在琢磨给他什么样的待遇,然后同时也放出一点空气,让马英九知道北京的态度。
◆ 悬疑四:登陆意义能与“汪辜会谈”比肩吗?
对于有报道引述权威分析指出,不同于前年的胡连会、胡宋会,这次王金平有“最高民意机关领导人”的“官方”色彩,又可望获得行政部门充分授权,正式与大陆最高领导人面谈实质议题,其“破冰”意义绝不亚于九三年辜汪会达成的“两岸文书验证”、“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等事务性协议。
阮次山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有点夸大其词,因为汪辜会谈是双方隔了那么久以后,第一次获得官方授权的正式会谈。而王金平的“立法院院长”的身份就不够,而他获得的授权也一定很有限。即使他有部分授权,陈水扁看王金平访问大陆签署了协议,得到了很多政治筹码,可能就回来以后推三阻四,一概不承认,这个授权,他可以用他行政的命令委托你,你授权回来我不实施,你拿他没有办法,所以不可能像汪辜会谈那样意义重大,不太可能。▲
文章提供 于 2007-3-27:美国华裔工程师麦大志明天将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面控,罪名是向中国提供美国海军潜艇敏感技术的情报。
麦大志(Chi Mak)被控在2005年10月与四名亲属企图把机密潜艇的情报带出美国。他也被控在美国充当中国代理人和作伪证。
他的两名亲属当天在洛杉矶机场准备登机飞往香港,突然被特工逮捕。根据司法部的文件,这两人有一张抄录美国潜艇加密敏感数据的光碟,藏在一套学习英语的光碟中。麦大志跟着落网。
▲在北极地区停靠的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
他和包括弟弟麦大宏在内的这四名亲属,明天将在圣安娜面控,预定5月受审,并将有陪审团听审。
他没有正式被控间谍罪,因为被缴获光碟的数据不是官方认为属于机密的数据。检控官指数据与武器技术有关,而麦大志没有事先申请出口准证。
◆ 三年前开始被监视
麦大志(66岁)生于广州,是归化的美国公民,在美国一家承接海军一些合同的公司担任工程师。联邦特工在2004年初开始调查他,用视听机监视他及其家庭。
▲美国海军第三艘海狼级核攻击潜艇进行海试
麦大志否认有罪,辩方律师罗纳德•凯形容当事人的操守“清白”,涉案的所有数据可以在公开会议上取得,不能当成机密情报。
本案不是间谍案件,但控方诉状让人对扑朔迷离的谍网有另一番的看法,也揭露了中国“特务”使用“红花”、“秋兰”和“冬菊”等代码的做法。
检控官说,当局搜查麦大志的住家时,也缴获他企图索寻美国军事技术的“希望得到物件的名单”,包括导弹防卫和鱼雷系统的情报。
▲美军弗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SSN775号进行海试
本案发生之际,刚好碰到美国日益担忧中国谍报机关的活动。
国家反谍执行署新署长布伦纳本月初在《华盛顿时报》的报道中,表示中国间谍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间谍,竭力刺探先进技术。他说:“其中以泄露到中国的技术,更是异常严重的问题。”来源: 新文化报 ▲
2007年03月26日: 中国宣布自行研制大飞机后,有关俄罗斯想参与中国大飞机计划的消息引起了各方关注。据俄罗斯《导报》报道,自中国有意自行研制大飞机以来,俄罗斯航空业领导人表示希望参与中国的项目,并且已经在同中国人谈判。
以伊尔-96客机为基础
具体计划是以伊尔-96客机为基础,研制容纳270-350名乘客的新型飞机。其实俄新社早在2005年9月就报道过俄罗斯伊柳申航空联合公司建议与中国合作研发MC21客机的消息,当时俄方还建议飞机在中国生产,计划到2012年取代俄现有的图-154客机。
中国政府是否与俄罗斯或其它国家合作制造大飞机,目前未对外宣布。不过,航空业内人士王钟强认为,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他说,俄罗斯民用航空如今辉煌不再,一方面因为世界燃油价格居高不下,俄旧式大飞机已无法与现代化、省油的大飞机竞争;另一方面,俄罗斯现在售后服务不到位,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做到盈亏平衡,而目前中国潜在的市场容量相当大,如跟中国合作,提高售后服务就有了相应基础。因为引进外国飞机对俄民族航空业打击巨大,俄又缺少自行研发的资金与技术。
据《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今年以来在俄已经发生10起空难,俄制飞机的未来非常悲观,而要摆脱困境,与外国合作必不可少。这其中,中国就是一个选择。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少时就看红楼,那时侯阅读的目的非常之简单:就是为了能在里面找到一种自己向往的生活和人格。一直很喜欢《红楼梦》里的女孩子,觉得真是美得让人绝望,自己恐怕一辈子拼尽了全力也无法到达她们那样的生活艺术高度。但对于贾宝玉却不是非常喜欢。怎么说呢?就觉得他只是身边的那么一个普通人,平凡普通而又略有些神经质。
其实仔细想想,恐怕现在的女孩子真的没有哪位愿意嫁给这样的男人,跟这样的人过日子该多累啊!不操心经济事业,只一心要过神仙日子,没准儿婚后还得让你来养活他哪! 最重要的是这个男人的性取向极不明朗,不论男女,只要有副好皮相,他都要尽收床里。
其实说白了,他也许只是床上床下要比别的男人温柔些罢了,其他的还真没什么特别,没准儿将来也会和贾赦贾琏是一路货色。其实贾宝玉的一生充斥着性和色情,哪怕他对女孩子再温柔也掩饰不了这样的事实。而他的一生中,不光有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纯女人,更有无数的男人!
其实说白了,他也许只是床上床下要比别的男人温柔些罢了,其他的还真没什么特别,没准儿将来也会和贾赦贾琏是一路货色。其实贾宝玉的一生充斥着性和色情,哪怕他对女孩子再温柔也掩饰不了这样的事实。而他的一生中,不光有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纯女人,更有无数的男人!
◆ 宝玉的第一个同性恋人是秦钟
秦钟是宝玉同性的初恋。秦钟这个小伙子不简单。年纪轻轻,想法挺多。在学堂里不好好念书,倒去泡小厮,姐姐死了去送殡,还在庙里跟小尼姑搞上了床。这个孩子是个典型的性早熟。应该是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病态而且妖冶的美丽。
认识秦钟之前,贾宝玉其实还蛮纯洁的,就算跟袭人有过肉体接触,那也是偷偷摸摸,心惊胆战的。可秦钟的出现为他打开了一扇奇异的同性恋之门,算是他同性恋爱的启蒙者。所以现在的家长们一定要谨记:孩子身边的朋友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问题,交友真的要交良友才行!别像王夫人,光想着肃清宝玉身边的女性狐狸精,而忘记了有些男人也是狐狸精,也一样会勾引人的!不过,从后文来看,宝玉对这位初恋情人显然感情颇深,一直念念不忘。
◆ 第二个同性恋人当然是蒋玉菡
又一个美男子。宝玉对于这个蒋玉菡应该算得上倾慕已久。放在今天,蒋玉菡应该算是影视界的当红小生。影视演员业余时间陪陪大款们吃吃饭喝喝茶娱乐娱乐,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宝玉和蒋玉菡在认识的当天应该就发生了性关系。不然又怎么会好端端地互赠腰带(汗巾子)?两个人都到了解裤腰带的地步了,还能硬撑什么清白?不过,宝玉跟他显然更多地是逢场作戏,不然不会明知道他还被众多男人包养而毫不吃醋。看来,不论古今,款爷们对于娱乐明星的感情真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发泄完了,感情也就完了,各取所需才是真的!
◆ 第三个同性恋人应该是柳湘莲
贾宝玉跟柳湘莲的感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同性恋爱而已。应该讲他们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同性恋人——秦钟(注:具体论述请见本人其他相关红学论作)。而秦钟的死,令这两人都不胜感伤,他们二人是在承受了悲痛打击下成长起来的一对。
这三个男人,对于宝玉的影响应该都是巨大的。秦钟对于宝玉来讲是跟林黛玉有异曲同工的意味。同是刻骨铭心的初恋,同样终生难以忘怀。而蒋玉菡则好比袭人,也非常重要,只是更多地体现在肉体上,而非精神上。至于柳湘莲,则更像日后的宝钗或湘云,虽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确实可以弥补情感上的伤痛。 贾宝玉的一生,纯粹是一个男人的一生。既有初恋,也有情人,还有老婆。做男人做成他这样应该知足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女人的悲爱,但至少应该算是男人的幸运吧! ▲
(新加坡)新明日报 (2007-03-28):(综合电)美国情报机构报告指出,解放军日前在中国近海某海域测试研制已久的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二型”。据悉,这款导弹射程达到1万1000公里以上,标志着中国将真正具备二次水下核打击能力。
该报告指出,由陆基洲际弹道导弹DF-31改进发展而成的“巨浪二型”导弹射程超过1万1000公里,可携带至少三或六枚核弹头执行核打击任务。
报告又称,“巨浪二型”导弹其实早已在092G型核潜艇上试验成功,但因效果仍未完善,因此近日改在094核潜艇上进行试验,以达到“艇弹匹配”的最佳效果,同时解放军又试验了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制导以提高打击准确度。据悉,五艘094核潜艇将驻泊于海南的新海军基地。
美国情报机构的报告预计,经过“艇弹匹配”试验后,中国配备“巨浪二型”导弹的094核潜艇最快可在今年夏季担负正式的战备值班任务,届时中国将真正具备二次水下核打击能力。 ▲
2007-03-27 09:51:01 新文化报: 新文化网3月27日报道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官保罗•赫斯特将军日前透露,美国空军正准备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部署“全球鹰”的计划,目前正在与这六个国家进行对话。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就将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合作使用RQ-4“全球鹰”高高空长航时信息无人机执行ISR(情报/监视/侦察)任务这一问题,美国空军正与该地区的数个国家展开对话。按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官保罗•赫斯特将军的说法,到2009年之前,美国空军将在完成在太平洋关岛上的安德森基地部署“全球鹰”所需的建设和准备工作,首批将部署两架该型机,然后在2013年左右增加到7架到10架。
按保罗•赫斯特的说法,美国空军正在开展对话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可能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讨论的重点是“全球鹰”,但也包括MQ-1/RQ-1“捕食者”中空长航时/战术无人机和执行ISR任务的近太空浮空器。
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目前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全球鹰”计划于1995年启动。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是“全球鹰”在美军组织下的部署和评估阶段。根据经费的情况,各种需求按优先顺序的在各个批次中得到满足。到第二个生产循环,即“全球鹰”BLOCK 10批次,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全球鹰”具有了完整的作战能力。
“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计划是为了满足空中防御侦察办公室向联合力量指挥部提供远程侦察能力的需要而设计的。“全球鹰”具有从敌占区域昼夜全天候不间断提供数据和反应的能力,只要军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启动。
“全球鹰”机身长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飞重量11622千克。翼展和波音747相近,因此“全球鹰”是一种巨大的无人机。“全球鹰”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可达25945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56千米的范围内活动,可在目标区上空18288米处停留24小时。
“全球鹰”可同时携带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传感器工作在0.4到0.8微米波段,红外传感器在3.6到5微米波段。光电系统包括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和一个柯达数字式电耦合器件。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一个X波段、600MHZ、3.5千瓦峰值的活动目标指示器。该雷达获取的条幅式侦察照片可精确到1米,定点侦察照片可精确到0.30米。对以每小时20到200千米行驶的地面移动目标,可精确到7千米。
一次任务飞行中,“全球鹰”既可进行大范围雷达搜索,又 可提供7.4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光电/红外图像,目标定位的圆误差概率最小可达20米。装有1.2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能穿透云雨等障碍,能连续的监视运动的目标。 ▲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就将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合作使用RQ-4“全球鹰”高高空长航时信息无人机执行ISR(情报/监视/侦察)任务这一问题,美国空军正与该地区的数个国家展开对话。按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官保罗•赫斯特将军的说法,到2009年之前,美国空军将在完成在太平洋关岛上的安德森基地部署“全球鹰”所需的建设和准备工作,首批将部署两架该型机,然后在2013年左右增加到7架到10架。
按保罗•赫斯特的说法,美国空军正在开展对话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可能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讨论的重点是“全球鹰”,但也包括MQ-1/RQ-1“捕食者”中空长航时/战术无人机和执行ISR任务的近太空浮空器。
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目前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全球鹰”计划于1995年启动。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是“全球鹰”在美军组织下的部署和评估阶段。根据经费的情况,各种需求按优先顺序的在各个批次中得到满足。到第二个生产循环,即“全球鹰”BLOCK 10批次,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全球鹰”具有了完整的作战能力。
“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计划是为了满足空中防御侦察办公室向联合力量指挥部提供远程侦察能力的需要而设计的。“全球鹰”具有从敌占区域昼夜全天候不间断提供数据和反应的能力,只要军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启动。
“全球鹰”机身长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飞重量11622千克。翼展和波音747相近,因此“全球鹰”是一种巨大的无人机。“全球鹰”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可达25945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56千米的范围内活动,可在目标区上空18288米处停留24小时。
“全球鹰”可同时携带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传感器工作在0.4到0.8微米波段,红外传感器在3.6到5微米波段。光电系统包括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和一个柯达数字式电耦合器件。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一个X波段、600MHZ、3.5千瓦峰值的活动目标指示器。该雷达获取的条幅式侦察照片可精确到1米,定点侦察照片可精确到0.30米。对以每小时20到200千米行驶的地面移动目标,可精确到7千米。
一次任务飞行中,“全球鹰”既可进行大范围雷达搜索,又 可提供7.4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光电/红外图像,目标定位的圆误差概率最小可达20米。装有1.2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能穿透云雨等障碍,能连续的监视运动的目标。 ▲
2007-03-28 中国国防报: 巴顿与艾森豪威尔都是二战时期著名的美军将领。两人从1919年秋天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26年后,1945年8月两人最终走向了决裂。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巴顿年长艾森豪威尔5岁。他们是在1919年秋天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后,在米德堡任第304轻型坦克旅旅长,而艾森豪威尔也在此地担任一个坦克营营长。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讲,巴顿已是一个众人皆知、令他羡慕的英雄。两人在米德堡的相遇极大地改变了艾森豪威尔以后的发展道路。通过巴顿,艾森豪威尔得以结识了许多军界要人,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巴顿始终关怀着这位小兄弟。可以说,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成长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亲密友谊一直持续到1942年年底。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从巴顿的下级扶摇直上变成了巴顿的直接领导,不再需要巴顿的影响和提携了。同时艾森豪威尔也逐渐感到,这位对政治麻木的老友可能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
他们之间第一个不和谐音符出现在1943年上半年。当时北非战场的作战已接近尾声。巴顿感到不再需要亲自坐镇于此,于是准备把军长职务移交给他的副手,自己则返回摩洛哥着手策划和准备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这种移交从军事上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政治上却容易给艾森豪威尔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艾森豪威尔立即给巴顿致电“不要凭一时的冲动说话和办事”,强令巴顿坚守在北非战场,直至北非战事结束。而此时,艾森豪威尔想起了战前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将军给巴顿的评语:“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虽然巴顿视此为极大的赞扬,但艾森豪威尔却感到危机四伏。舍弃巴顿、重用一直为他充当耳目的布莱德雷的想法从此占据了他的大脑。
1943年8月10日,巴顿在视察西西里岛美军第93后方医院时发现,一名士兵因害怕战场上的枪炮声而装病住院。因战事不顺心情大受影响的巴顿勃然大怒,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指着这名士兵骂道:“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你是集团军的耻辱。”并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此事很快传回美国国内。美国各种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议会也指责美国陆军部用人不当。此事对艾森豪威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一向行事不顾后果的巴顿将会给他带来更多麻烦,会给他在政界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由于战争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顿,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尔在与巴顿的关系上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当欧洲登陆战迫在眉睫之时,巴顿的大嘴巴又惹祸了。巴顿讲道:“统治世界是英国和美国在战后的既定目标,当然这也是苏联的目标。”这些话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并险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体。艾森豪威尔对此事同样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时还需要利用巴顿的名气佯攻加来,巴顿必然会被一脚踢回国内。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艾森豪威尔需要顺从、听话的布莱德雷的同时,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而巴顿是他此时唯一的选择。
但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间的友谊已远非从前。艾森豪威尔已开始重用巴顿原来的副手、现任上司布莱德雷。因此,就出现了在随后进攻法国与德国本土的作战中,巴顿的功劳几次被算在了布莱德雷的头上,为布莱德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盟军诺曼底的登陆集团中,布莱德雷被任命为主攻集群第12集团军司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只被派去佯攻加来。而艾森豪威尔为提拔布莱德雷,甚至不顾巴顿的感情,公然将巴顿下辖的法国第2装甲师强行划给了布莱德雷,使布莱德雷能够以巴黎解放者的身份载入史册,而为解放巴黎创造出关键战机的巴顿则留下了终身遗憾。
1945年8月,巴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掉进一个记者设计的“语言陷阱”,称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与德国的纳粹党没有什么区别。一语即出,令世界为之哗然,而不再需要战将的艾森豪威尔再不想原谅巴顿的胡言乱语。他撤了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的头衔,让他回国去了。艾森豪威尔为不使他的“好友”“过分”难堪,给了他一个第15集团军(负责编写战史的“架子军”)司令的头衔。愤怒之余的巴顿拒绝了这一任命。从此,这两个名将之间的关系彻底走向决裂。(梁贵明 姜志峰) ▲
巴顿年长艾森豪威尔5岁。他们是在1919年秋天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后,在米德堡任第304轻型坦克旅旅长,而艾森豪威尔也在此地担任一个坦克营营长。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讲,巴顿已是一个众人皆知、令他羡慕的英雄。两人在米德堡的相遇极大地改变了艾森豪威尔以后的发展道路。通过巴顿,艾森豪威尔得以结识了许多军界要人,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巴顿始终关怀着这位小兄弟。可以说,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成长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亲密友谊一直持续到1942年年底。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从巴顿的下级扶摇直上变成了巴顿的直接领导,不再需要巴顿的影响和提携了。同时艾森豪威尔也逐渐感到,这位对政治麻木的老友可能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
他们之间第一个不和谐音符出现在1943年上半年。当时北非战场的作战已接近尾声。巴顿感到不再需要亲自坐镇于此,于是准备把军长职务移交给他的副手,自己则返回摩洛哥着手策划和准备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这种移交从军事上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政治上却容易给艾森豪威尔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艾森豪威尔立即给巴顿致电“不要凭一时的冲动说话和办事”,强令巴顿坚守在北非战场,直至北非战事结束。而此时,艾森豪威尔想起了战前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将军给巴顿的评语:“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虽然巴顿视此为极大的赞扬,但艾森豪威尔却感到危机四伏。舍弃巴顿、重用一直为他充当耳目的布莱德雷的想法从此占据了他的大脑。
1943年8月10日,巴顿在视察西西里岛美军第93后方医院时发现,一名士兵因害怕战场上的枪炮声而装病住院。因战事不顺心情大受影响的巴顿勃然大怒,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指着这名士兵骂道:“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你是集团军的耻辱。”并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此事很快传回美国国内。美国各种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议会也指责美国陆军部用人不当。此事对艾森豪威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一向行事不顾后果的巴顿将会给他带来更多麻烦,会给他在政界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由于战争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顿,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尔在与巴顿的关系上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当欧洲登陆战迫在眉睫之时,巴顿的大嘴巴又惹祸了。巴顿讲道:“统治世界是英国和美国在战后的既定目标,当然这也是苏联的目标。”这些话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并险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体。艾森豪威尔对此事同样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时还需要利用巴顿的名气佯攻加来,巴顿必然会被一脚踢回国内。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艾森豪威尔需要顺从、听话的布莱德雷的同时,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而巴顿是他此时唯一的选择。
但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间的友谊已远非从前。艾森豪威尔已开始重用巴顿原来的副手、现任上司布莱德雷。因此,就出现了在随后进攻法国与德国本土的作战中,巴顿的功劳几次被算在了布莱德雷的头上,为布莱德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盟军诺曼底的登陆集团中,布莱德雷被任命为主攻集群第12集团军司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只被派去佯攻加来。而艾森豪威尔为提拔布莱德雷,甚至不顾巴顿的感情,公然将巴顿下辖的法国第2装甲师强行划给了布莱德雷,使布莱德雷能够以巴黎解放者的身份载入史册,而为解放巴黎创造出关键战机的巴顿则留下了终身遗憾。
1945年8月,巴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掉进一个记者设计的“语言陷阱”,称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与德国的纳粹党没有什么区别。一语即出,令世界为之哗然,而不再需要战将的艾森豪威尔再不想原谅巴顿的胡言乱语。他撤了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的头衔,让他回国去了。艾森豪威尔为不使他的“好友”“过分”难堪,给了他一个第15集团军(负责编写战史的“架子军”)司令的头衔。愤怒之余的巴顿拒绝了这一任命。从此,这两个名将之间的关系彻底走向决裂。(梁贵明 姜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