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防部长:俄罗斯也是“邪恶轴心”国 | (回到Blog入口) | 解放军高层首度回应自造航母话题 »

巴基斯坦向美国承诺不让中国接近F-16战机

今 日 看 点 : 2007-02-16 ▲◆★●■
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祝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美情报机构报告:布什的伊拉克民主梦不可能实现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664849_page0.html
美国为什么害怕普京发动新冷战?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7&view=1&id=1550913
《台湾战后控制》引起高层重视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568/20070213/13939262.html
早于“乒乓外交”10多年的“熊猫外交”
http://news.phoenixtv.com/history/1/200702/0213_335_76466.shtml#
巴基斯坦向美国承诺不让中国接近F-16战机
http://news.phoenixtv.com/mil/3/200702/0214_341_76850.shtml
中国国防力量与国家责任:没有力量就负不起责任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5401285.html
美国杂志载文分析: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核威慑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5401235.html
胡锦涛力引军力踏入新阶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部署超级雷达重达5万吨 严重威胁俄核潜艇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7967.htm
澳专家称中国有能力仿制KH55导弹威胁NMD系统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7982.htm

美情报机构报告:布什的伊拉克民主梦不可能实现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htmls/2007/2/1011/7664849_page0.html
    2月13日电: 综合媒体报道,美国16家情报机构联合撰写的研究报告警告称,美国已经不再可能赢得伊拉克战争。
  这份关于伊拉克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称,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的稳定的自由民主社会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美国一些主流媒体将全美情报机构做出的这一集体结论解读为(美国)承认伊战失败。
  《国家情报评估》指出,伊拉克的安全完全崩溃后将出三种恶果。
    ▲第一种情况,伊拉克象当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样分裂为库尔德人、什叶派和逊尼派三个国家。
    ▲第二种情况,伊拉克出现一个强势的什叶派领导人,使国家免遭分裂的恶运,但是那样的话这个国家不可能建立自由民主。
▲第三种情况,伊拉克的法律和秩序完全破裂,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伊拉克的邻国,特别是土耳其和伊朗会介入该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为什么害怕普京发动新冷战?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7&view=1&id=1550913
     发表时间:2007-02-13 看美国政治高官和美国媒体的反应,对普京的发脾气相当低调克制,真还是有点害怕普京发动新冷战似的。本来是发动旧冷战的始作俑者,美国突然间发现自己的两翼已经架空,不得不有点怕怕。
    美国新国防部长盖茨的本能回应是,一次冷战已经足够了。但是普京并不是这么想,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代价牺牲最大,成果全部被美国抢走,还落得一个被美国的自由世界包围的困苦处境,吃第二回苦。后来又被闹个解体,连吃三茬苦。美国现在还逼人太甚,美国一直以为世界和从前永远一样,又把导弹部署到别人家门口。另一方面,美国的消费主义和军国主义经济畸形发展,搞到最后也必然和其他工业国家的盟国发生强烈矛盾对立了,给自己挖了坟墓。
    仔细回顾一下二战后的历史,美国发了战争财,得天独厚,获得了几百年才有一次的天时地利的专制称霸的机会。为着称霸世界,当时的美国如果不发动冷战围堵中国和苏联,那是傻瓜。
    现在的美国如果再发动对中国和俄国的新冷战,也是傻瓜。布什搞了5年的反恐主义,还没有讲清楚到底谁是恐怖主义。美国只能打杀本拉登和萨达姆,对伊朗和朝鲜仍然是投鼠忌器,还不如当年搞冷战时期那样敢直接向一个或两个大国叫阵
    普京反守为攻,以美国之道,反制美国,普天欢庆,发动新冷战的条件反而可能慢慢成熟了。不但是在洲际导弹方面,俄国作为能源的大输出国之一,相对于美国这个能源最大的进口国,是唯一有本钱发动新冷战的大国。俄国要彻底击败美国或解体美国,同样的也只能用冷战方式。
    事情很简单,如果再发生新的冷战,无论是美国又再发动的,或者这回反而是俄国采取主动的话,美国还能像当年那样获得许多“强大”的盟国的全心全意的支持?例如波兰,例如土耳其,也能发挥像上次冷战时期的日本和德国那样给美国足够的民用经济的后方支持吗?有了足够的民用经济后盾,美国的民主自由的橱窗也才能亮出来。
    如果普京发动新冷战,从前给美国出力的盟国,如日法英德意,完全可能反过来学习二战初期的美国。不一定支持俄国,只要对美国口头支持,阳奉阴违,就够美国好受。欧洲各强其实也不需要管北约的什么攻守联盟,就是袖手旁观,观看俄国和美国的新冷战。因为北约只管热战,美国又不敢和俄国打热战,美国的工业国家盟国又需要俄国的能源供应,也有理由旁观冷战中的美国第一次在孤军奋战,而不是左右逢源。
    日德已经不需要再通过效劳美国而才有可能再发展他们在二战中被打烂的经济,英法对于美国曾经狡猾地抢走他们的殖民地势力范围不会这么快忘记。旧怨未忘,美国独占中东石油的新恨还正旺,因此美国在俄国发动的新冷战的持续对抗下将变成孤家寡人的可能性很大。别看其他工业国家口头上也随和美国的民主自由口号,到了关键时刻先看美国出洋相。
    普京的新冷战具体要怎样打,谁也不知道。但是,只要发生这样的局面,从前曾经为美国效劳的主要工业国家已经不再和美国死心塌地站在一起,新冷战一开场,美国已经是首先败了一半。▲

《台湾战后控制》引起高层重视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568/20070213/13939262.html
---中国将军研究台湾战后控制 引起高层重视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二日电: (包国俊 郭瑞宏 陶社兰)怎样让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为现实军事实践服务?从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历代战略研究十八年的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少将研究员于汝波,提出“古为今用、史为略用、论从史出”,为历代军事思想研究拓展了空间。
  
  记者在军事科学院采访时了解到,在于汝波的一百多部学术著作和论文中,有一半的研究成果是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的。
  
  近年来,中国的和平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于汝波在对外学术交流特别是借组织召开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的机会,积极宣传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
  
  于汝波敏于时务,用自己的学识与经验静观局势,积极为决策部门建言献策。作为中国著名的《孙子兵法》研究专家,于汝波以其撰写的《孙子兵法研究史》、《孙子学文献提要》等理论专著,奠定了他在当今国际孙子兵法研究界的学术地位。《孙子兵法》“火攻篇”曰:“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古往今来,历代诸家都认为“修其功”是对作战勇士给予奖赏。而于汝波结合伊拉克战后美国部队的状况,从战略的高度解释了孙子思想,提出“修其功”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战略层面巩固胜利成果。这个观点在二00四年召开的第六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引起与会者共鸣。进而,他又结合新时期中国军事斗争准备实践,运用这一新的学术思想,研究完成了《台湾战后控制》,引起高层重视。(完) ▲

早于“乒乓外交”10多年的“熊猫外交”
http://news.phoenixtv.com/history/1/200702/0213_335_76466.shtml#
---“熊猫外交”秘密往事:早于“乒乓外交”10多年
    2007年02月13日: 不久前外交部最新解密的第二批档案显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西方关系尚未打开时,“熊猫外交”就已经开始……
◆这样的请求可谓“大胆”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都分别先后两次致信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一对大熊猫”。
    据北京园林局1956年的文件,北京动物园当时只有3只雌熊猫,其中2只已经预定送给前苏联。更重要的是,时值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政治压迫,此时中国答应美方的要求,几乎不可能。但中国外交部出于增进中美人民友好交流的考虑,数度斟酌后,通知对方,“原则上可以交换”,但需要“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并领取交换的动物”。坚持直接交换而不通过第三方,是中方当时的唯一要求。
    尽管美国动物园求之若渴,但美国国务院仍“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大熊猫最终没能在当时突破国家关系的藩篱走出去。
    除了美国,当时英国、荷兰等也向中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1959年,联邦德国哈诺佛州动物园园长克洛斯•缪勒多次来信,甚至提出了希望亲自来华捕捉2只活熊猫和3只活羚羊并以外汇购买。但中方以“皆属稀有的珍贵动物且不易捕捉”等理由婉拒。
◆尼克松夫人的惊喜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赠送美国,这是1949年以后,大熊猫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国家。
“玲玲和兴兴被送到美国,那可是熊猫外交史上最轰动的一件大事。”时任外交部美澳司(今美大司)美国处处长、亲身参与尼克松访华中方筹备工作的丁原洪回忆往事说:“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尼克松的一个宴会上,把熊猫牌香烟递给尼克松夫人,问她:‘喜欢吗?’尼克松夫人说:‘不吸烟。’周总理就指着烟盒上的熊猫图说:‘喜欢这个吗?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也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人民。’尼克松夫人一听,惊喜地对尼克松叫道:‘天哪!你听到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中国熊猫到过哪里
    1957年,平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只作为国家礼物送出的大熊猫来到前苏联,1959年,安安又作为配偶送到苏联。
    与尼克松带走大熊猫同年,中国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大熊猫兰兰和康康,当时中国与日本已开始“邦交正常化”。随着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渐趋缓和,1973年,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法国获赠一对大熊猫燕燕和黎黎。1974年,送联邦德国一对大熊猫天天和宝宝,又送给英国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
    当时的人民日报记载了当年熊猫出使到一国时,那万人空巷的场面,许多大熊猫都得到“国家元首的待遇”。如大熊猫宝宝运抵西德时,受到了红地毯的接待;兰兰和康康的座机一进入日本领空,就有一个战斗机编队的护航……
    据外交部解密档案显示,只有一次大熊猫未作为友好象征走出国门:1958年,奥地利一个经营动物的商人海尼•德默以3只长颈鹿、2只犀牛等动物,与北京动物园换得1只雌性大熊猫,后来被伦敦动物园花了1.2万英镑买去,并取名姬姬。
    1957年到1982年,我国先后将23只大熊猫分别赠送给前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联邦德国等9个国家。自1985年以后,中国政府没有再向外国赠送大熊猫。(《解放日报》7.20) ▲

巴基斯坦向美国承诺不让中国接近F-16战机
http://news.phoenixtv.com/mil/3/200702/0214_341_76850.shtml
    2007年02月14日: 巴基斯坦日前与美国签署了一份购买AIM120 AMRAM主动雷达诱导空对空导弹的合同,在美方的要求下,巴基斯坦承诺不让中国人接近所有的美制武器和F-16战机。由于中国歼-10战机服役以来,就被不断拿来与美制F-16对比,美国此举无疑是不想让中国摸清F-16的战力。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引述巴基斯坦权威消息人士指出,这批美国售往巴基斯坦的空对空导弹,是配合已经在去年11月签署的购买18架新型F-16 Block52战斗机而购买。
    消息人士又称,美国就这项军购向巴基斯坦提出十分苛刻的条件,包括要求巴基斯坦承诺不得让中国人接近所有的美国武器和F-16 Block52,美方军事观察小组定期对巴基斯坦空军的F-16和AMRAMM进行核查。根据巴基斯坦军方消息来源说,为保证提高巴基斯坦空军的自卫能力,他们只能向美方作出相应的保证。
    中国自主生产的歼-10自亮相以来,一直被拿来与美制F-16作对比。汉和防务评论总编平可夫早前分析:歼-10在研制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标准都是立足于赶超美制F-16战斗机的。经过综合评估,歼-10战斗机在机动性、发动机推力方面已经领先F-16战斗机。在武器装备方面,这两种飞机基本上装备了同一代空对空作战武器,歼-10已经开始换装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因此,在空战中,歼-10与F-16战斗机在武器技术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机动性能的发挥将会起决定性作用。
    另外,汉和防务还指出,在刚刚结束的印度航空展上,美国直接向印度投标最新型F-16Block60 和F-18E/F战斗机,印度飞行员毫无保留地在印度的领空直接驾驶了最新型F-16 和F-18。同时,俄罗斯米格集团在印度展出了最为新式的米格-35战斗机。▲

中国国防力量与国家责任:没有力量就负不起责任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5401285.html
    2007年02月15日陈虎: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一句话:“希望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责任”到底有多大?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件容易事,但相关的事例却比比皆是:当全球范围的恐怖主义危害显现时,会有人强烈要求中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当因为天灾人祸出现灾难时,国际社会需要中国站出来,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当亚洲乃至世界发生危机时,人们需要中国积极发挥影响力,化解危机……
  与国际责任相比,中国需要承担的内部责任更大。保证13亿多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着更多的问题――能源安全、信息安全、贸易安全……甚至就连最基本的国家统一问题,都亟待解决。虽说是内部责任,但毕竟中国人口占了世界近四分之一,它所面对的任何全局性问题,都可以说是全球问题。
  ◆如此看来,中国的责任可谓大矣。
  没有力量就负不起责任,要负的责任越大,需要的力量也越大。这里所说的力量,包括国防力量在内。然而,当中国的国防建设迈出步伐,取得进步的时候,总会出现一阵鼓噪,对中国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横加指责。
  有人说,中国的国防科技近年来进步太快,并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殊不知,中国国防科技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现有低水平的基础之上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缺课太多,差距太大。要补课,速度总会比正常快,否则缺的课永远也补不上。许多国防科技的进步,在中国是迈进了一大步,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则是人家几十年前就已经有过的东西,人家却要大惊小怪。
  有人说中国的国防不够透明。其实,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情报信息就等于力量,军力越强,获取对方信息的能力越强,释放信息的余地就越大;反之,军力越弱,需要保密的程度也就越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国防信息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要求别人把自己的国防信息完全单向透明,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实际上,就中国国防而言,透明度的增速,早已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项指标的增速。
  还有人说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打破了地区的力量平衡。平衡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状态。就像当今世界这样,某些国家一国的军费几乎相当于其余所有国家军费之和;一国的军力可以同时向几个国家和地区发出战争威胁;你能说它处于一种力量平衡的状态吗?适度做出努力,改变这种状态,确实是打破了原有的状态,但却有助于建立更加均衡的平衡。
  回过头来,看看经常对中国发展国防力量指手画脚的声音究竟来自何方。你会发现,它们恰恰来自于那些要求中国“负责任”的呼声最高的国家;来自于那些引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的国家;来自于军事力量超强,军事部署遍及全球的国家。当有人已经开始装备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却对中国研制成功第三代战斗机大惊小怪甚至批评指责时,人们就应该更多地想一想,这种大惊小怪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居心。(作者: 陈虎为《世界军事》杂志执行总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2-15 第01版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美国杂志载文分析: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核威慑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5401235.html
    2007年02月15日: 美国《中国安全》季刊2007年第一期文章,原题:美国的核霸主地位和中国核威慑的将来 随着冷战的结束,昔日大国之间的战略核平衡发生急剧变化。一方面,俄罗斯的核武库规模大大缩小,中国的核武库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美国多年来持续提升其核打击能力。这导致了一个美国充当核霸主的时代的到来。
  笔者认为,美国不断提升核打击能力将迫使中国设法改变其核力量的软肋;如果美中卷入重大危机或常规战争,两国间冲突的危险程度将大为升级。
  不过,有人不赞同上述看法。他们认为,中国不担心美国核打击能力的增长。他们说,中国的战略家信奉“最小化核威慑”原则,即强大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在经历首次核打击后是否拥有核报复能力。据这些人士称,中国也相信有限的核报复能力虽然易受攻击,但足以维持某种有效的核威慑力,因而中国不会通过扩充核武库来对美国的核优势作出反应。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指出中国在整个冷战期间都保持小规模的核武库,即便当时超级大国竞相推出新的核打击武器系统。
  确实,中国在冷战期间维持着小规模的核武库。但是,当时的中国比今天要穷,其经济实力不允许它扩充核力量。而且,中国当时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苏联而非美国。苏联的核武器显然比美国的粗糙得多,而且其致命性远远不及今天美国的核武库。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美国核霸主地位的反应,将受到更广阔的战略背景的制约。冷战时期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只是个小角色。相比之下,当今中国即将变为“超级大国”,并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如果中国在世界政治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增强,它与美国的关系很可能会恶化,届时形势会迫使中国提高其核威慑力。
  因而,笔者认为,美国改进核武的做法将加大对中国的压力,迫使它改变其核武库的软肋。而且,如果美中变成现实的对手,这种压力会不断加大。
  一些人士还认为,对有关美中间爆发危机而可能引发核战争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他们说,北京不会在危机期间采取出格行动,比如威胁使用核武器,这将招致美国先发制人的核攻击。而且,北京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但是,我们很难将北京不动用核武器来对付美国的设想,建立在中国作出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之上,尤其是当中国因台湾问题而与美国爆发常规战争时。如果中国威胁或开始用核武器对付美国,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危机抱乐观看法呢?如果中国的核威胁意味着它会立即对美国发动核攻击,那么美国应在中国发动核打击之前先发制人。事实上,与这些人士的看法相反,美中间危机可能引发的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它可能导致谁也不愿看到的核战争。
  此外,中国的学者提出有关“核禁忌”的说法,称核武器只是“纸老虎”。但是,中国显然不会将国家安全付诸核禁忌的约束力。中国也不可能寄希望于美国对使用核武器的道德顾虑。在面对作为最高目标的国家安全挑战时,核禁忌往往是脆弱的。▲(作者基尔•利伯、达里尔•普雷斯,汪析译)《环球时报》 (2007-02-13 第06版)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胡锦涛力引军力踏入新阶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月14日电/美国《世界日报》2月13日载文《胡锦涛力引军力踏入新阶段》,摘要如下:
  近期以来,中国大陆国防领域新鲜事不断,有发射陆基导弹成功摧毁老化的气象卫星,有自研自制的“歼-10”战机的成军和解密,有军方正式发言具备航空母舰制造能力等等。中共军事领域的这些动作,引起国际间较广泛关注。
  中共在国防领域的这些动作,是深思熟虑之下,精心部署的动作。新型战机的成军,是显示共军已拥有第三代战机,在力图迈向航空强国;飞弹击卫星,是显示中国大陆有太空反击能力,正在迈向太空大国;至于航空母舰,制造的前期准备早已展开,甚至下水的日期已作规划。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国防能力,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共领导层为何在此时此际,来展示自己的国防实力呢?在“中国威胁论”阴影未除,“大国崛起”争议又起之下,中共为何要有这一系列动作呢?说到根子上,其实是中国大陆军力发展要跨入一个新阶段的表现,也是中共军队进入一个新时期的表现。
  先说中国大陆军力发展如何跨入新阶段。改革开放近29年,由邓小平时代的要军队“忍耐”,到江泽民时代要求国防建设“服从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到胡锦涛手里,风向已为之一转。按胡锦涛及其班子的看法,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大提升,既有条件、又有必要加强中国大陆的国防实力。用北京军事战略专家的说法,是解放军正在实现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能型的跃升,用胡锦涛的话来说,是国防建设走上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之路。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国防建设,中共军队的建设,要开始“跃升”了。这一跃升,胡锦涛为之定位,是要军队“完成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用军事专家的话说,是为国家统一、大国崛起建立强大的国防后盾。
  再说中共军队如何跨入新时期。中共军队目前正进入的新时期,是按胡锦涛提出的“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时期,是按胡锦涛要求“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和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时期,是当中国大陆安全利益已扩展到一系列非传统领域之际,国防能力和军队战斗力全面提升的时期。于此,胡锦涛主持军队事务以来,从严治军,暗整军队的软、懒、散、贪四弊;一手大增粮饷,大力更换装备;一手修调编制;一手部署“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也就主要是对台独作战准备。军队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也就进入全面提升阶段。
  我们可以预计,胡锦涛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时,就是中共十七大这一重要政治时刻到来之际。胡锦涛对中共军队的整治和改造要初步完成,中共军队将重登“强军”时代。这一切有关军力的变化,其实就是中共十七大的政治棋盘中,中国大陆全面崛起的战略棋盘中,必然浮现的路数。▲

美部署超级雷达重达5万吨 严重威胁俄核潜艇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7967.htm
   悠悠网 www.topyl.com 发表日期:2007-02-15 
   ◆部署巨无霸雷达阵 建造“太平洋反导墙”
    “我们已准备好应对俄国导弹从任何方向的攻击了。”这是2月8日美国《星条旗报》的头条标题,庆祝海基X波段移动式导弹预警雷达在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水域部署完毕。该雷达将支持位于阿拉斯加及加利福尼亚的陆基导弹拦截系统,为美国建造起一堵“太平洋反导墙”,试图抵消俄罗斯部署在远东方向的战略导弹的威胁。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海基X波段雷达有可能利用其强大的探测能力,限制俄核潜艇发挥水下导弹发射的突然性,从而拉大美俄核军力之间的差距。
    这座海基X波段雷达无疑是雷达中的“巨无霸”,系统总重达到5万吨,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相当。整个系统架设在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上。整个雷达平台长约120米,宽约70 米,从海面到雷达顶部有80多米。美国军方称,海基X波段雷达能够探测跟踪4000公里外的目标,“连一个棒球大小的物体也不会放过”。
    虽然从原理上讲,海基X波段只能发现在空中飞行的目标,但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员弗拉基米尔•沃克金担心,海基X波段雷达的部署同样威胁到俄罗斯核潜艇的生存,尤其是俄潜艇从水下发射洲际导弹后,能否再像以前那样全身而退就不那么有保证了。
    沃克金认为,海基X波段雷达完全可以运用与炮兵侦察雷达相似的“反推弹道”原理,在相对小的水域范围锁定潜伏的核潜艇目标。海基X波段雷达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潜艇水下发射的洲际导弹轨迹,由于洲际导弹从跃出水面到飞出大气层的这段飞行轨迹相对呆板,海基X波段雷达操作人员完全可以通过弧形弹道轨迹演算,进行洲际导弹发射起点的反推,从而发现潜艇的大致方位。沃克金认为,一旦美俄真的闹到核大战的地步,核潜艇在水下不可能每次只发射一枚洲际导弹,而是会采取连续发射的方式,在特定水域进行3-5枚导弹的快速发射,这一过程更加限制了俄潜艇的机动能力。即便是俄潜艇只发射一枚导弹就撤退,但按照潜艇水下航速每小时普遍不超过25节的标准计算,海基X波段雷达仍可以在十几秒钟内划定大致30-40海里的可疑海区,供美军反潜兵力实施打击。
    不过,也有俄罗斯专家对海基X波段雷达的威慑效应不以为然,称沃克金等人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俄中央流体物理研究学院第4研究所(俄国内核武器发展与应用研究的权威机构)专家瓦西姆•科兹姆林认为,海基X波段雷达的反潜手段属于“借力打力”的间接方式,它首先要等到导弹飞出水面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运算,这意味着在核战争的背景下,俄潜艇先成功完成了“把导弹打出去”的任务,就战略层面而言,这已经达到俄军方的目标,至于后面潜艇会不会遭到猎杀就并不重要了。▲

澳专家称中国有能力仿制KH55导弹威胁NMD系统(一)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7982.htm
   悠悠网    www.topyl.com   发表日期:2007-02-15 
  编者按: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耗费巨资筹建的战略防御体系,它既是美国未来获得不对称军事优势的关键,更是一道构筑美利坚民族心理安全感的屏障。对于任何有可能威胁到NDM系统的武器,美国军方和相关研究机构都高度重视。本文编译自澳大利亚著名防务专家卡洛-库普博士发表于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的文章。作者认为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Kh一55超远程巡航导弹,拥有了绕开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威胁美国的能力。本刊发表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澳]卡洛•库普 原著  胡锦洋 戴艳丽 成敏 编译
  2006年7月1日,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披露,俄罗斯国防部指责乌克兰政府偷偷的向中国和伊朗提供了12枚装备核战斗部的空射巡航导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乌克兰进出口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普洛格拉什公司于2000-2001年间向中国和伊朗各提供了6枚Kh-55空射核巡航导弹这笔交易是通过一家设在塞浦路斯的中介公司进行的,俄罗斯已经掌握该公司的名称和交易的金额,但考虑到俄罗斯方面仍在调查之中,所以不便透露细节。俄罗斯国防部认为这是前苏联瓦解后独联体境内唯一一起违反导弹技术控制条约的事件。
  恰在此事发生前一周,6月22日,澳大利亚防务专家卡洛•库普博士在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发表文章,声称中国已经购买了Kh一55/AS一15巡航导弹。卡洛.库普博士认为Kh一55巡航导弹的战略意义不能低估。因为,在当今世界上,除美国AGM一86B型空射巡航导弹(ALCM)和BGM一109B型“战斧”之外,Kh一55SM是最有能力执行全球任务的战略巡航导弹。它也是目前俄罗斯空中核威慑力量的支柱。
  ◆Kh一55型巡航导弹的没计及其能力
  Kh一55系列巡航导弹研制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前苏联彩虹设计局在1968年奉命研制一种远程亚音速空射核巡航导弹。最初,彩虹设计局打算为这种导弹开发地形跟踪制导系统,以便用于对地攻击,但前苏联当局认为地形跟踪系统技术风险太大,因此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彩虹设计局不得已继续研制反舰型导弹,命名为Kh一55。虽然彩虹设计局一开始并没能成功地让苏联领导人信服关于巡航导弹概念的价值,但当众所周知的美国AGM一86空射巡航导弹计划在苏联被更多人了解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20世纪70年代末期,前苏联发现美国正致力于开发使用地形跟踪导航系统的巡航导弹,便将研制具备类似能力的对地攻击型Kh一55导弹列为优先项目。前苏联还提出研制使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陨星”导弹,飞行速度为马赫数2.0,射程达到5000公里。该型导弹明显是在分析和评估美国道格拉斯公司“闪电”导弹后着手研制的。不幸的是,尽管“陨星”计划雄心勃勃,但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大都以失败告终,整个项目只得下马。此时,彩虹设计局提出的对地攻击型Kh一55导弹项目获得前苏联当局批准。该导弹的首次试射在1978年完成,1981年投产,1983年正式服役。由于Kh一55导弹与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十分相似,所以被谑称为“战斧斯基”。其明显不同于“战斧”之处在于Kh一55所使用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吊装在弹体后部下方。此外,“战斧”巡航导弹采用四片尾部控制翼,呈稳定面十字交叉形,而Kh一55型巡航导弹只采用三片较大的稳定尾翼。这种设计方法在美国新型的RGM/UGM一109E型“战斧”Block IV导弹后开始采用。从弹体的尾部来看,不对称是”战斧“不同于Kh一55的最大区别。
  Kh一55导弹的翼展为3米,弹长6米,全重1.5吨,巡航飞行速度940公里/小时,最大射程2500公里。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系统用于中段制导,导弹接近目标区域时,启动地形跟踪系统用于末段攻击,圆概率误差150米。
  Kh一55型巡航导弹此后衍生了一系列的改进或变型产品。第一代的Kh-55在1984年服役时,曾出现三个不同型号:空射型的Kh一55/AS一15A,以图一95MS战略轰炸机为携载平台(挂装在MKU一6—5型旋转发射器上);潜射型RKV一500A/SS—N一21,装备俄海军671型维克托级潜艇、945型塞拉级潜艇~H971型阿库拉级潜艇,可水下发射;陆基型RK一55/SSC—X一4,以MAZ一543M(MAZ一7310)型导弹车作为机动平台,每辆车可装载6枚该型导弹。
  空射型Kh-55导弹经过改进发展出了Kh-550K型导弹。1987年,这种导弹也被性能更先进的Kh-55SM/AS-15B所取代。Kh一55SM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射程和打击范围,这是通过增加一对机翼形油箱实现的。挂载油箱后,导弹的发射重量增加至1700公斤,但在射程上也从25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并可携带20万吨当量核弹头。出于种种意图和目标的考虑,最新的Kh一55SM导弹重量更大,射程更远,与美军的BGM一109B“战斧”巡航导弹很接近。(未完待续)  ▲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February 16, 2007 07:41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美国防部长:俄罗斯也是“邪恶轴心”国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解放军高层首度回应自造航母话题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