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 : 2006-12-05▲◆
(01) ★ 台湾空军黑狼隐形战机计划意外曝光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4004
(02) ★ 海外看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发展战略 ★
http://www.milchina.com/Get/wenzhang/095848705.htm
(03) ★ 解放军负责一线对台作战将领升官 ★
http://www.milchina.com/Get/cn/085642475.htm
(04) ★ 中央权威媒体狠批地方“一把手”变“一霸手”★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612/1201_17_41930.shtml
(05) ★ 记者延边探密 报道了鲜为人知的内情 ★
http://www.onmoon.com/news/2006/12/02/56786.html
(06) ★ 代号为“獾作战“的刺杀金日成行动计划 ★
http://www.onmoon.com/news/2006/12/02/56792.html
(07) ★ 前朝高干:斩断与中国关系 金正日必垮台 ★
http://www.onmoon.com/news/2006/12/03/56861.html
(08) ★ 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的历史原因 ★
http://bbs14.xilu.com/CGI/junshi/emas/253329.html
(09) ★ 美国记者披露基地间谍渗入中情局内幕 ★
http://news.phoenixtv.com/world/200612/1203_16_42819.shtml
(10) ★ 俄罗斯称5个核大国未降低核威慑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6/5111477.html
(01) ★ 台湾空军黑狼隐形战机计划意外曝光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4004
文章提供 于 2006-12-1 文章作者: 邱永峥: 台湾空军11月27日让其最新改良型IDF“经国”号(也称“翔升”)战机首次公开试飞。不过,媒体对台军这款自称“性能可比美军F-16”的战机并不感兴趣,倒是意外地发现了代号“黑狼计划”的台军隐形战机。
台隐形战机意外“走光” “黑狼”露容面11月27日,获邀观摩改良型“经国”号战机的台湾记者们,对“性能直逼美军F-16”的说辞毫无兴趣。就在记者们百无聊赖
之际看“经国”号战机试飞时,边上一架全身绿色涂装,看似不起眼的AT-3教练机,令精于军事的记者们眼睛一亮。它就是传闻已久的台军最高机密“黑狼计划”的实验平台。这架AT-3上的绿色涂料便是具有吸收雷达波功能的隐形涂层。可能是意识到记者们的兴趣点有变,基地的空军人员立即拿防护罩将AT-3罩了起来,但它的“真身”却被记者的摄像镜头逮了个正着。
虽说这是外界首度见识台湾空军隐形战机真容,但“黑狼计划”倒不算新鲜。早在2003年2月,香港《东方日报》称,台军将开始实施新一轮隐形武器开发计划。该计划名为“黑狼计划”,目标是在2008年前将台军的飞机、舰船、陆军重型装备和地面重要目标隐形化。该计划由台湾汉翔公司执行,预计最少投入20亿新台币(约5亿元人民币),计划的核心部分是一种介电性吸收雷达波涂料的开发。与传统的磁性隐形涂料相比,该涂料具有重量轻、化学稳定性好、耐热性强及吸波频宽大等优点。台军计划在技术成熟后,为作战飞机、“基德”舰、M-60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和飞机掩体、油库、指挥所等重要地面目标进行涂装。台军宣称,“到2008年,台军的飞机、舰船,包括陆军重型装备和地面目标,都将让大陆摸不清方向”。
偷学美国技术闹了不少笑话“黑狼计划”的总设计师是一名从美国返台的工程学与应用力学博士,此人曾参与美国B-2、F-117等隐形战机涂料的研发工作。他的到来,让台军隐形武器研发部门欣喜若狂。
但“黑狼计划”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有知情者称,台空军将一架AT-3喷气式教练机,作为试验平台试飞了40多次。据称,使用这种涂料喷涂全机身后,战机被侦测到的时间将延后44秒。也有空军人员私下透露,在测试时这架AT-3的雷达反射波,比起没有涂隐形涂料的同型机少了一半,让战机更不容易被敌方雷达锁定。
然而,一退役的台湾空军高级军官却讲了真话:军方曾试图将这种涂料喷在IDF战机上,但是一开始就以失败收场。因为“国防部”官员前往视察时,飞行员竟然当着长官的面,很夸张地徒手就把涂料像撕纸片般的扯下来,因此该计划在当年停止,此后又断断续续进行。
无独有偶,就在“黑狼”意外曝光的同时,台军方秘密完成了代号为“青云”的油气弹试爆,这是被国际上称为“穷人核弹”的可怕武器,“国防部”已经准备在下年度编列预算进行生产。油气弹是一种非常廉价、致命而残忍的武器,当它爆炸时,弹头里面的易燃物质如环氧乙烷,在刹那间会耗尽爆炸范围之内的氧气,人畜全都会在瞬间缺氧而死,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强的常规武器。这种技术现
在外界传言,认为同样是台湾军方从美国那里“非正常取到的”。
那么,台军的这些国防技术怎么大都是“非法获得”的呢?专家分析说,一是暗中进行军事技术转让;二是以学术交流为名进行军火交易。
◆“军事对抗大陆毫无意义”
对于台湾当局巨额军购和研发,《台湾新生报》11月21日发表社论,认为与大陆军事对抗“毫无意义”。
《台湾新生报》报道称,如果纯从军事角度而论,台湾的安全策略,不外两种思路,一是所谓“决战境外”的攻势战略;另一则是“防卫固守”的守势战略。由于两岸军事实力存在巨大差距,打一个比喻来说,台湾有如娇弱的小白兔,而对岸则是巨无霸一样的大象。现实的是:当小白兔与大象对抗时,无论采用攻势或守势,最后只会得到“败亡”的惟一结果。
面对大陆的明显优势,台湾当局无论采取攻势或守势战略,均不足以确保台湾安全。只要台湾执政当局别再乱喊“台独”口号,不搞“台独”,大陆决不会武力攻台,而所谓“台独”,只是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中青在线
(02) ★ 海外看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发展战略 ★
http://www.milchina.com/Get/wenzhang/095848705.htm
THE PLA NAVY'S DEVELOPING STRATEGY 原作:(美)伯纳德•D•科尔 编译:(中)邢蓬宇
2006年11月29日人民网军事频道:【编者按】本文编译自美国著名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最新一期的《中国问题简报》,原作者为伯纳德•D•科尔(Bernard D. Cole)。他是美国研究中国海军问题的著名学者,著有《海上长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海军》一书。编译者邢蓬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文章中提出了“台湾问题解决后中国海军发展的战略问题”,这种提法在国际上研究中国海军发展的文章中尚属首次出现。一方面说明中国海军的发展已经充分引起了外国军事专家的关注,走向远洋的海上力量已初具雏形;另一方面也说明崛起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国际公认的事实。在部分外国学者看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战略困局的“台湾问题”已经无法阻挡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才会提出“台湾问题解决后中国海军发展的战略问题”这一前瞻性的命题。
人民网军事频道登载此文并附英文原文,并不表示着赞同或证实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现代化的中国海军
解放军海军还对其规模相对较小的核潜艇部队进行升级,5艘老式的汉级核动力潜艇正在接受现代化改装,而且将来该级潜艇很可能被093型核动力潜艇取代。目前已有1艘093型核潜艇投入使用,此外至少还有1艘已经下水。中国过去在部署弹道导弹核潜艇方面所遭受的挫折将随着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目前正在建造中)的部署而彻底改变。目前至少已有1艘094型潜艇下水,该型潜艇最后的生产数量仍未可知,但至少在3艘以上。
中国潜艇部队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计划就是为常规动力潜艇配备先进的“不依赖空气的潜艇推动系统”(AIP)。一套AIP系统能使常规动力潜艇在水下潜航时间长达40天(低速状态),而不用像以往那样每四天左右就必须上浮充电。该技术对于增强常规动力潜艇部队的威慑能力十分重要,同时还能避免发展核动力潜艇所需的巨额军费。
中国海军在着力发展潜艇部队的同时,也对其水面舰艇部队进行现代化升级。目前,解放军的主力水面舰艇部队由大约24艘相对先进的导弹护卫舰和驱逐舰组成,它们均装备有先进的动力系统和舰对舰导弹系统。但是这些水面舰艇的弱点也很明显——“防空和反潜能力不足”。直到2004年,解放军海军才开始使用三艘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旅洋级驱逐舰,分别为Luyang I、 Luyang II 和 Luzhou。解放军似乎想通过部署该级驱逐舰以增强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这种能力使舰船不但能为自身提供防空能力,还可以为整个编队提供防空能力。未来,无论是应对美国海军的特遣舰队还是为进攻台湾的船队提供护航,“区域防空能力”对于舰队的海上作战都至关重要。依旧存在的弱点
过去5年中,北京为其雄心勃勃的海军现代化计划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然而,即便是在输送各种部队横渡台湾海峡遂行登陆作战方面,这些投资目前还没能使海军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得到彻底的提升。解放军海军的另一个弱点是在“水雷战”方面。中国海军相对老式的扫雷艇也就是在最近才开始使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水雷捕获与清除系统。相对而言,中国海军的布雷能力更令人感到畏惧,这在未来针对台湾的海上作战中将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中国海军航空兵依旧是海军诸多领域中实力最弱的一环。然而,对于解放军而言这并不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中国大陆在靠近台湾海峡的一面有许多空军的机场,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之间的协调也日渐增强。因此,这就很好理解中国海军在提升它的舰载直升机能力的同时,它的岸基战斗机和空中攻击平台发展依旧受限。此外,中国海军的空中反潜和侦察能力也是相当薄弱的一环,而且目前该领域也得不到空军的支持。
◆一个新的海洋战略?
北京正在制定一个新的海洋战略以指导未来海军的运用。1949年海军成立后,它被赋予的主要任务就是“独立或与陆军、空军一起,遏制和抵御来自海上的武装入侵,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保障国家行使海上权力”。
尽管上述任务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始终是中国海军的主要使命,但是2004年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承认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尽管中国传统上比较重视地面部队,白皮书中却指出“人民解放军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谋求作战力量结构协调发展,提高夺取制海权、制空权以及战略反击能力。”
在海军方面,2004版的国防白皮书反复阐述了海军的责任“海军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任务”它还进一步强调遂行近海作战的重要性,“海军扩大近海防御作战空间和防御纵深,加强、完善海战场建设,增强在近海遂行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白皮书还进一步指出“……突出海上作战兵力特别是两栖作战兵力建设。加快更新海军武器装备,重点发展新型作战舰艇,以及多种专用飞机和配套装备,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参加诸军兵种联合演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
上述任务对于现代海军而言并非特别,但是对于解放军海军而言却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首要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台湾。中国海军过去15年间,尤其是自从1995-1996间的台海危机后的现代化进程,十分明显地是为了将来有可能因为台湾地位问题而导致的武装冲突做准备,武装冲突的主战场很可能是在海上。
对于目前正在制定的海军战略而言,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台湾之后”将如何?也就是说,在台湾问题解决后,指导中国海军运用的将是什么?一个很可能的战略就是强调传统的制海权,以是否能保护国家海洋利益作为评估海军能力的标准。
去年中国重申了对东海的主权声明,在此之后日本就成为仅次于台湾的重点关注的目标。而对日本的关注与对海上交通线的保护密切相关,每年中国从海外大量进口的能源主要通过海路运抵中国。对解放军海军而言,海上交通线(无论是近岸、区域性、区域内、全球)的保护还是一个软肋。如果北京将新的海洋战略聚焦于海上交通线的保护,那么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北京需要为该战略寻找一个合适的对手,目前的海盗和恐怖事件并不是恰当的理由;其次,目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海军能够确保各国在公海的自由航行,如果北京将目前主要对滨海地区的关注转到对海上交通线的保护上,这就意味着北京对现有的海上秩序失去信心;最后,中国需要改变经济发展的重点,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海军建设上,使其足以保护主要通往西亚、南亚海区和中东的海上交通线。一战和二战中保护北大西洋海上交通线的历史实践证明,要达到对海上交通线的保护与控制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北京在着手制定一个大规模的海军扩充计划前,应该先解决为实现该目标而必须优先发展的经济、工业、国防项目。
另一个影响中国海洋战略的因素是其悠久的主要作为大陆国家的历史传统。尽管拥有14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和5000多个岛屿,中国对于国家安全威胁的判断长久以来始终集中在陆上而非海洋。进一步说,解放军内部目前还是由陆军占据支配地位,只有当来自海洋方向的对中国国家利益造成巨大冲击的威胁得以确定时,海军的地位才会得到提升。尽管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海洋利益对于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巨大作用,但是以保护海上交通线尤其是保护海上能源通道为重点的海洋战略还没有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过程起到支配性作用。目前海军的现代化也主要得益于不断增加的国防费用,而并不是海军装备的采购在整个军事采购中已经成为重点。
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海军目前已经具备执行许多保护国家海上利益的任务,包括应对可能出现的台海危机。虽然中国海军会对美国海军有可能的军事干涉感到愤怒,但是无论是在东海还是在从印度洋到中东的海上交通线上,以中国海军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对美国、日本,甚至是印度海军造成根本性的威胁。因此,中国的海洋战略只处于一个发展过程当中。然而一旦该战略得到确定,那么就为台湾问题解决后,中国海军的发展指明方向,包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公海上进行扩张。★
(03) ★ 解放军负责一线对台作战将领升官 ★
http://www.milchina.com/Get/cn/085642475.htm
中军网 www.milchina.com 2006-12-3 台湾中国时报一月十六日报导说,解放军自去年底以来进行高级将领人事调动,其中一大特色是负责一线对台作战任务的少壮派将领获重用。
据香港文汇报和成报报导,获重用的将领多为来自解放军基层的将官,他们被提升进入四总部或海、空军总部。其中来自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以及南京军区的将领格外引人注意,这些单位负责第一线的台海作战任务。
例如,五十五岁的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兼政委刘成军升任空军总部副司令员,刘成军准备接替待退的空军副司令员李永德〈六十四岁〉。按中共军方规定,大军区正职六十五岁届龄退休,副职最高年限为六十三岁。
由于解放军海军地位上升,海军将领也进入负责全军作战的总参谋部。例如,东海舰队上海基地司令许纪文〈五十四岁〉少将已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这波人事变动中,由海军将领出任统领三军的总参作战部负责人,在解放军中尚属首例。
报导说,对于一些曾经负责一线对台任务的将领获重用,香港媒体及大陆媒体多影射是因应未来可能爆发的「对台作战」需要,但也有较客观的评论,即「应视为军方高层对未来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部署」。 ▲
(04) ★ 中央权威媒体狠批地方“一把手”变“一霸手”★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612/1201_17_41930.shtml
中新网11月30日电/2006年12月01日: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狠批地方“一把手”变“一霸手”的现象。文章强调,只有创新体制,才能遏制党内腐败,才能确保党的生命力与战斗力。
◆创新体制才能遏制腐败
最近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揭示出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问题之一:制度缺漏监管不力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
此次上海社保资金数十亿被“大手笔”地挪用,正是与制度管理不健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每个人的社保基金都由当地的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代为管理。各级管理中心的归口管理单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该中心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直属事业单位,各地管理中心目前大都也为事业单位编制。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管理中心却承担相当多的行政职能,与政府有着千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这种“泛行政化”的制度设计,在没有法人资产和独立的经济利益约束下,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的会计审计、资讯披露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社保资金常常会被当作“准”政府资金支配使用。从上海社保资金被挪用的案情看,正是由于制度缺位,导致官员能够轻易地与“红顶商人”勾结,可以投资高速公路,甚至进军电气市场。在这整个过程中,公众对社保资金的流向是不知情的。社保资金被秘密拆借,联结起灰色资金链条,并由此搭建起权钱交易的桥梁。虽然在监管体系方面,地方的财政、税务、银行、审计、工会等多个部门都参与管理,实际操作往往造成“五龙治水”、职责不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我他互不得罪”的心态比较普遍,带来的后果是管理部门很多,而发挥作用的很少。
◆问题之二:干部掌握的权力过大并且能够为所欲为。
我国的各级领导官员,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责,掌握着各种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尤其是“一把手”。一些“一把手”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往往凌驾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头上,讨论决策重大问题喜欢“一言堂”,把不同意见视作闹不团结;有的“一把手”甚至蜕变成“一霸手”,对同事或下级搞依附关系、猫鼠关系,同事或下级不能在会议上与“一把手”持不同意见。
◆问题之三:监督惩处体制失灵导致腐败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这么多年来,党内腐败分子“前腐后继”、“不怕牺牲”,与监督不严、查办不力、监督惩处体制失灵密切相关。在我国,现在作为监督的主要职能机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的是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对同级党委、政府进行监督。从实践中看,这样的监督体制存在很大弊端:
▲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实际上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单方领导,许多问题都由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和解决。这在客观上大大削弱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在这样的体制下,对同级党委、政府实施监督,是难以落实和奏效的。
▲二是这种体制不能使纪检监察机关独立行使权力。本该自身决定和实施的事情,还须经当地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而颠倒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尤其是在查处同级党政领导违法违纪时,这无异于是将监督“内幕”告诉被监督者,让其做好逃避监督的对策。
▲三是这种体制,使纪检监察干部不能超脱自己所处的环境,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办案中心存疑虑,瞻左顾右,思前想后,不能充分行使职权。在对违纪者处理中更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
因此,处理上打折扣的事在所难免。这样的监督体制,实际上使层层的一把手和领导干部无法得到监督。各级一把手以及主要干部成了“特殊党员”,处于“虚监”、“失监”的状态。
针对以上问题,现在关键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出有力地制约权力、消除腐败的措施。我们认为:首先,必须严格实行政务、党务公开。这几年,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实行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2000年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更明确指出,要在党内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制度。阳光是清除腐败的清洁剂,彻底实行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强化公开性透明度,把政务党务置于广大群众的雪亮眼睛之下,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如社保资金挪用这样的权力滥用又岂能得逞。其次,加强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列宁早就主张,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体制上是隶属于党的代表大会之下与各级党委并行的机构,应该保持监督的独立性。应推行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垂直领导体制。再次,加强党的廉政制度建设。“党要管党”,不但要从思想上管,还要从体制机制上去管。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从源头上防止和消除腐败的根本保证。事实证明,实现“党要管好党”需要“体制创新”,运用有效的体制去制约监督权力。只有创新体制,才能遏制党内腐败,才能确保党的生命力与战斗力,才能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先进性。▲
(05) ★ 记者延边探密 报道了鲜为人知的内情 ★
http://www.onmoon.com/news/2006/12/02/56786.html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 2006-12-02 |: 中朝边境又到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图门江又成了朝鲜难民偷渡中国的捷径。每日镜报和南德意志报驻中国记者分别前往中国延边,采访了专为朝鲜人偷渡架桥铺路的蛇头,报道了鲜为人知的内情。德国之声编译如下。
每日镜报这样描写了朝鲜难民的逃难生涯:“90年代中期,朝鲜第一次发生饥荒时,首批难民来到中国。此后,1300公里长的边界成了朝鲜人唯一可行的逃亡路线。据中国内部文件说,1995年以来,共有40多万朝鲜人逃到中国,许多人只是为了吃顿饱饭,然后返回,另一些人在中国黑了下来,在蛇头的帮助下经过蜿蜒的小路、取道第三国,到达韩国。
“这是一条有生命危险的道路。被朝鲜边防士兵抓到,有可能被枪毙。到了中国的难民也始终担惊受怕,最怕被中国当局发现后送回朝鲜。想逃往韩国的人受到的惩罚最重,朝鲜秘密警察把他们的近亲-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抓走,整个家族被送进劳改营。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与死刑相差无几。”
记者在延边还会见了一名姓金的朝鲜族中国人,此人专做帮助朝鲜难民偷渡的生意:“过去,姓金的夜里用手电向河对岸发信号,现在他给朝鲜人中国手机。当难民夜间偷越边界时,金某人带着衣服在汽车里等着。他不透露能挣多少钱,只是说,偷渡一名朝鲜男人,边防士兵要收五百元买路钱。女人价格翻番,延边人很喜欢朝鲜新娘。姓金的说,朝鲜完蛋了,五年前他去朝鲜时,看到那里的人饿死在街头,死尸用卡车拉走,一拉就是几十个。现在虽然供应形势有所好转,但老百姓都绝望了。”
南德意志报记者描写了一名30岁的朝鲜妇女偷越边界的经过。在蛇头那里,记者还会见了偷越边境、到中国捞“外快”的朝鲜边防军人。所谓“外快”,只是吃喝一顿,外加一些御寒衣物而已:
“这天晚上,蛇头又有朝鲜客人,这次不是难民,而是朝鲜边防军官。他与一名战友偷偷趟水越过界河,看望中国的蛇头朋友。蛇头说,他要为他的边防部队搞50套棉毛衫裤。朝鲜也许是一个核大国,但却不能使边防士兵穿上暖和的服装。
“蛇头给朝鲜军官倒上一杯青岛啤酒,把葵花籽推给他。这名军官是蛇头在朝鲜的最重要联络人之一,所以蛇头给他买了手机,并为他支付费用。如果有一批难民要过河,他就在朝鲜给蛇头打电话。他从未与外国记者交谈过,由于害怕和神经紧张,他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他说,‘慈父领袖在时,我们生活很好,现在敬爱领袖掌权,生活艰难了’。他还要回到金正日的王国,显然不能提出更多的批评。” ▲
(06) ★ 代号为“獾作战“的刺杀金日成行动计划 ★
http://www.onmoon.com/news/2006/12/02/56792.html
◆真实的事件又是怎样呢?
20世纪60年代末,南北朝鲜之间局势紧张,双方都展开了疯狂的间谍与刺杀行动。1968年,南北朝鲜的紧张对峙达到沸点,北朝鲜在军队里成立了一个31人的敢死队,派他们前往韩国汉城刺杀总统朴正熙。1968年1月21日深夜,你一定会喜欢31名敢死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重重防御的非军事区,经过五天艰难的山中跋涉,直逼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就在敢死队员即将发动袭击之际,被总统府的军警察觉,双方发生激烈枪战,五名敢死队员当场被打死,二人被俘,后来逃走的24人除一人侥幸活了下来,其余的均相继被韩国军警人员击毙。韩国一名当地警察局局长也在这场枪战中死亡。这次青瓦台袭击事件震动韩国上下,要求报复北朝鲜的呼声不断高涨。
恰恰就在青瓦台袭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又发生了北朝鲜在元山海域扣押美国“普韦布洛”号电子侦察船,朝鲜半岛局势一时呈引爆状态。
韩国终于下定决心组建一支专门袭击北朝鲜的特种部队,人数和北朝鲜敢死队一样同为31人。原计划让这支部队去捣毁北朝鲜特种部队的据点,但经过仔细权衡,最终将任务定位于暗杀金日成。韩国中央情报局制订了详细周密的暗杀方案,由空军负责招募并训练特种队员和实施暗杀任务。这就是外界鲜为人知的代号为“獾作战”的暗杀金日成行动计划。接受特种训练的敢死队员将乘热气球飞到平壤金日成宫殿的上空,用降落伞降落地面后,实施暗杀行动。当时,金日成宫殿的构造和周围地形早已被驻冲绳的美国空军SR-71高空侦察机拍摄下来,交给了韩国中央情报局。
行动极端机密,空军把训练地点选在几乎荒无人烟的实尾岛。他们派人把岛上仅有的一户人家撵走,并派以金淳雄队长为首的空军特种作战部队在岛上建造了各种营训设施。1968年4月下旬,31名敢死队员抵达实尾岛。大部分敢死队员都是些肇事逃亡的卡车司机,汉城车站的黄牛贩子,冒牌和尚,流浪歌手,诈骗犯,酒鬼,马戏团团长,落魄的拳击运动员,睡在隧道里无家可归者等等流氓地痞式的人物,虽称不上是罪大恶极的犯人,但也是让警察极为头痛的难缠家伙。除此之外,另有5名队员是遭绑架的普通韩国人。
这群有前科的敢死队员被称为“训练兵”,而负责教育训练和海岛守备的另外30名空军特种部队官兵则称为“基干兵”。这支特种部队别称“684北派部队”但名义上隶属于空军2325部队第209分队,由金淳雄担任队长。
一开始,训练兵和基干兵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和误解,但在此后长达三年的体能和军事训练中,他们同抱着为国家效忠的心态,终于弥补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实尾岛接受了近7个月的魔鬼训练后,他们乘坐军舰被偷偷转移到离北朝鲜极为接近的白翎岛,等待出击命令。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也就是1969年3月前后,他们接到了终止作战的命令。当时,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缓和趋势,南北双方正在酝酿进行分裂以来的首次南北红十字会谈,并最终于1972年7月签署了《南北和平共同声明》。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为避免引起局势恶化,决定停止暗杀金日成的计划。
◆孤注一掷的“实尾岛”叛乱
尽管对停止暗杀的命令极端愤怒和不满,敢死队员也只得重新返回实尾岛,继续他们的训练。但是,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返回实尾岛不久,岛上的供给就基本中断了,每天的伙食质量越来越差,仅以面食充饥。冬天用来取暖的燃料也无以为继。实尾岛渐渐成为了被人遗忘的荒凉小岛。两名敢死队员不堪忍受非人待遇,逃到了相邻的一座小岛上,但后因强奸民女而被处以极刑。由于营养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而训练却仍然那么苛刻,5名队员相继在训练中死亡。你一定会喜欢剩下的24名队员则在绝望和孤寂中艰难地守侯,渴望有一天能重新得到国家召唤和重用,摆脱这种让人生不如死的尴尬境地。
因为只有极少数干部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所以中央情报局和空军高层直到1971年才开始讨论这支部队的存废问题。新上任的空军参谋长在听说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之后,立即下令解散这支部队。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 让这些敢死队员保守秘密。最后,为保险起见,韩国当局做出了“毁掉一切痕迹”的指示。
虽然这个指示并没有明确说明要“杀死全部队员”,但忍耐已达极限的敢死队员还是被激怒了。回想自己近四年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残酷折磨,没有休假,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任何娱乐,没有女人安慰,有的只是隐姓埋名,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地狱般的日日夜夜,而现在当国家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就把他们一脚踢开,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政策和利益的牺牲品。于是一场暴动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971年8月23日凌晨5点20分,趁着在营地站岗的基干兵上厕所的空当,训练兵突然袭击了基干兵的宿舍,这些基干兵因前天晚上喝了很多白酒 ,仍在熟睡之中。训练兵用铁锤照着金淳雄队长的脑袋猛砸下去,金当场被打死。训练兵旋即又捣毁了通讯室。在这场和基干兵的争斗中,训练兵方面死一人,基干兵死12人,其他18人,有的因临时外出有事,有的则因躲在粪坑和岩石洞穴里而幸免于难。
在早晨空无一人的静寂中,训练兵们血洗了实尾岛。紧接着剩下的23名训练兵跳上了相邻的舞衣岛上渔民的渔船,直奔仁川码头。在仁川登陆后,他们又相继劫持了数辆公共汽车,一路不断换乘来到汉城的入口永登浦区。在相继杀死12位普通市民和警察后,他们冲入街树路,准备向汉城进发,与中央政府进行直接谈判。但是由于受到军队的阻止,双方发生激烈枪战,到下午两点四十分,大部分训练兵走投无路引弹自爆。现场的公共汽车里发现了15名训练兵和3名乘客的尸体,另有4人逃走,后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针对这次叛乱,韩国政府一开始对外宣布是遭到一伙身份不明武装分子的袭击,企图把这次叛乱说成是北朝鲜游击组织所为。但也许是怕引起北朝鲜的反弹,不到三个小时又改口说是“空军特种部队发生叛乱”。因为无法向外界公开承认是暗杀金日成的秘密部队发生了叛乱,所以韩国国防部长和空军参谋总长只好代为受过,“引咎辞职”。
◆小队长时隔32年重返实尾岛
实尾岛暴动发生的前一天,金邦一小队长和金淳雄队长一起到仁川出公差,因私事当晚就睡在亲戚家里,未随金淳雄回到岛上,免遭劫难。事隔32年重新回到实尾岛的金邦一看到眼前成群结队的游客们,不禁生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谁能想到面前这个喧闹的旅游者天堂在32年前曾经是多么地荒凉和凄清,谁又能想象那里曾经发生过多么触目惊心的杀戮?但是,金小队长还是一眼就找出了当年进行爆破训练时留下的弹坑痕迹和基干兵躲藏的营区厕所遗迹。
金小队长在接受《月刊朝鲜》的采访时表示,实际训练要比电影里的残酷许多倍,为了锻炼队员的胆量,强迫他们喝浸泡有死人骨头的白酒;在突破障碍物训练中如果落在后面,就会有人在背后朝他们开枪射击等等。现在,金小队长是实尾岛战友会的会长。他每年都要组织实尾岛幸存者到岛上访问,不只是怀念那些在暴动中遇难的基干兵,也为怀念那些有前科的孤注一掷的训练兵,缅怀他们曾经共同度过的那些摸爬滚打的艰难岁月。 ▲
(07) ★ 前朝高干:斩断与中国关系 金正日必垮台 ★
http://www.onmoon.com/news/2006/12/03/56861.html
新闻来源:中央社 | 2006-12-03 | (综合讯)中央社消息,投奔韩国的前朝鲜劳动党书记黄长烨在首尔强调,促使朝鲜金正日政权崩溃垮台的唯一途径,就是致力斩断中国与朝鲜的同盟关系。
曾是朝鲜“主体思想”倡议理论家的朝鲜劳动党国际事务书记黄长烨,于一九九七年利用前往日本推介“主体思想”的机会,取道北京返回平壤之前,投奔了韩国驻北京总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经韩国和中国当局的磋商折冲,在维护朝鲜面子的情况下,借道菲律宾辗转投奔韩国。
黄长烨表示,当斩断中国与朝鲜的同盟关系时,朝鲜的军方有可能揭竿而起,届时,即使没有外部人口流入,也可能将民主主义传播至朝鲜境内。
他并强调,美国和中国应该携手合作,协助朝鲜引进中国式的改革开放体制,只要中国和朝鲜维系着同盟关系,金正日政权就不会改革开放。
同时,黄长烨指责说,目前(韩国藉由金刚山旅游和开城工业园区)对朝鲜进行的现钞援助,并不能使朝鲜居民实质受惠,将会悉数流进金正日的手中,对朝鲜进行的援助,不仅不会改变朝鲜的经济体制,反而会加强金正日的独裁统治。
黄长烨表示,朝鲜的终极目标是占领韩国,完成朝鲜半岛的赤化统一,他们正利用亲北反美势力来离间美国和韩国,因此,比朝鲜核武器更为厉害的是韩国内部的亲北反美势力。▲
(08) ★ 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的历史原因 ★
http://bbs14.xilu.com/CGI/junshi/emas/253329.html
2006/11/26 军事-东方军事快讯:印巴历史上发生过3次战争,第一、第二次印巴战争是因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47-1949, 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1966。 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1966,导致了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分裂出去, 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中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除了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飞机,坦克大炮外, 毛主席几乎决定派兵增援巴基斯坦, 挽救了巴基斯坦,帮巴基斯坦保住了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7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 除了做外交和道义上的对巴基斯坦支持外,以无力对巴基斯坦做军事上的支持, 导致巴基斯坦失败,失去东巴基斯坦。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能保住自己当前的领土完整和对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 是与中国的支持紧密联系的, 巴基斯坦人民都知道着一点, 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从上到下对中国都心怀感激,对中国友好这是中巴友好的原因, 我们中国人民要爱惜保护中巴友好, 因为这对我们抗衡印度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在下面将陆续转录杨公素关于印巴第2和第3次战争的回忆,可以看出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出马处理巴基斯坦总统求援的经过:
以下为转载:
1963年,外交部调我回北京,担任第一亚洲司副司长,当时的司长是章文晋。不久,章文晋调出当大使,由副司长张彤任司长。第一亚 洲司主管社会主义国家外的亚洲国家的外交事务,第二亚洲司则主管社会主义国家蒙古、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的外交事务。当时同我国建交的除社会主义国家 外,亚洲与我建交国家最多,又多是邻国,因此事务很多。
1964年出了两件事。一是正当我们原子弹第一次爆炸成功时,赫鲁晓夫下台了。那时中苏关系因与赫鲁晓夫反华而走下坡路,他的下台和我核试验成 功成为鲜明的对照。我们高兴得很,适逢章文晋动身出国,于是张彤、我同章文晋三人到江西餐厅痛饮一番,以示庆祝。我从来喝酒很克制,这次却几乎醉倒。第二 件事就是“四清”。从60年代初起,党中央、毛主席就提出要进行农村社教运动,清理农村中的四不清问题,这是当时极为重要的运动。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在桃园 村搞“四清”,创造了“桃园经验”。刘少奇很重视这个“桃园经验”,叫王光美做报告讲述“桃园经验”的内容及意义。这个报告只有副部长以上的干部才能听, 外交部则受到特别照顾,司长也可以去听。当时有一种说法,没有去农村搞过“四清”的干部,将来不能当部长及中央委员。1963年张彤当了司长后积极地要去 参加四清运动,把全司的工作交我负责。我们同他开玩笑说他要当中央委员了。
从1963年夏季起我就担负起第一亚洲司全司的工作。当时遇到几件重大国际事件。首先是苏加诺发起一个新兴力量运动会,以对抗那时的奥运会。他 邀请新兴力量国家即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参加。而一切主要具体事务如邀请参赛国家等,则先由我国外交部通过内部协商决定;各国运动员队伍去印尼的旅费, 需要帮助时也由我国出,运动会则由印尼办。当时的一切运动用具,甚至连印尼运动员的用具都是由我国制作的。为这件事,我同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忙了好一阵 子。中国体育代表团兼政府代表团团长是贺龙元帅,我们又向他汇报请示过几次。
◆巴基斯坦总统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在亚洲司,我遇到的最重要的事件还是第二次印巴战争。
1965年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巴印边界库奇兰恩地段发生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接着巴军在克什米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攻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拉 加附近,战局对巴有利。但不久印度从侧翼进击,军队直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截断了巴军后路。巴军从克什米尔败退,集中全力守御拉合尔。一时间战事甚为激烈。
自解决中巴边界问题和1964年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后,中巴关系较为友好。在这次巴印冲突中,中国政府于5月初发表声明,指责印度的扩张主 义,支持巴基斯坦的抵抗战争,在外交上给巴以支持。但巴军在拉合尔的抵抗极为困难,军火与物资供给也很紧张。于是他们向我国求援。当时的巴基斯坦驻中国大 使罗查三天五天来到外交部,并要求直接见周恩来总理。他除通报战争情况外,还转送巴总统的信件或口头要求,请中国给予种种援助。
巴大使见周总理时,每次我都在场。总理有什么指示,都由我回来向部领导汇报并转告各有关部门办理。有几件事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在保卫拉合尔的战斗中,巴坦克部队在大炮和步兵之前向印军冲锋,结果损失严重,亟须坦克补充。巴坦克司令来到中国,并在罗查大使陪同下面见周恩 来总理,要求中国支援坦克若干辆。当天下午,总理就命我乘专机陪同他们去我国某坦克制造基地参观考察。巴坦克司令见到我们的新制坦克后,亲自驾驶着开了一 圈。他跳出车舱后,竖起了大拇指:“这种坦克好,我们就要它。”第二天返回北京,我向周总理作了汇报,总理向有关部门查问后,始知此种坦克存数不多,但总 理还是命令从现役部队使用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支援巴基斯坦。此事使巴军及阿尤布总统万分感激。
现在的孟加拉国那时尚属巴基斯坦,称为东巴。东巴与西巴中隔着一个印度。印度向东巴进攻,西巴的援助不能越过印度大陆,只能绕行锡兰(斯里兰 卡)海道,费时费力。后来,巴基斯坦改用飞机绕道运输支援军火、物资及人员。这样一来,巴空军疲于奔命。那时苏加诺在印度尼西亚执政,主张新兴国家集体反抗侵略。他对于支持巴军抵抗印军极有兴趣,乃派其空军司令秘密来华商谈,印尼如何支援巴基斯坦的问题。
这位印尼空军司令秘密来华时,周恩来总理命我从机场陪他直接到西花厅。总理亲自接见他,同其讨论巴印战争形势。总理告诉他,目前第三国不宜插 手,而且印尼空军没有理由而且更无法参加战争,现在所能做的只有给以物资等援助。会谈结束后,周总理又请巴大使罗查和其武官来西花厅同印尼空军司令会见, 并与他们共同进餐。此次会见时我一直在场,深深体会到周恩来总理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慎重态度。
正当第二次巴印战争处在关键时期之际,巴总统一再要求中国方面出兵进行支援,使印度处于两面夹攻之下。
面对出不出兵这个重大问题,周恩来总理曾召集有关部门特别是总参及各部讨论多次,大家认为支援是可以的,但如何支援则是一个重要问题
◆毛主席拟定出兵援巴,周总理修改“最后通牒”
那一年的9月,适逢我国举行全国运动会,各省各军区领导都来到北京。在贺龙元帅宴请毛泽东及各大军区、各省市主要负责人的宴席上,毛泽东对周总 理谈到援巴事宜,主席说,要出兵就应寻找与巴接界最近处出兵为好。这表明毛泽东已经同意出兵援巴。外交部经过研究,认为印度军队在最近两年内一直在西藏西 部及中锡(金)边界挑衅,当时中锡之间已划定边界,而印军在边界山口如乃堆拉山口一带修筑大批工事,几年间共修有大小工事约有56个,肆无忌惮地破坏着中 国的领土和主权。考虑到中锡边界以南为中印及东巴最近交接处,于是我国决定准备在此地区给印度以打击,以支持巴基斯坦;在此之前,先给印度政府下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
9月15日晚,给印度政府“最后通牒”式的照会在西花厅拟好,周总理当即命我于当晚送交印度驻华临时代办梅达。我回到部里,在16日晨两点把梅 达召来,当面递交了照会,限印度于三日内拆除它在中国锡金边界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保证 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梅达看了照会后,想向我提出辩解。我马上阻止他说,时间有限,请不要浪 费时间,还是赶快将照会送回新德里。于是,他只好急忙登车而去。
自然,我们除提出最后通牒式照会外,还有一些军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两面夹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锡边界上的一切工事,退还了其掳劫的藏族同胞和牲畜等。这是我办理与印度边界交涉事宜以来最称心的一次。
在这个照会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印度政府在美帝国主义及其同伙的支持下,一贯对它的周围邻国推行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现在向巴基斯 坦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中国政府一贯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应该像印巴两国向克什米尔人民保证的那样,在尊重克什米尔人民的自决权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这 就是中国不介入印巴争端的含义。但是,不介入绝不等于不问是非,决不等于中国可以同意克什米尔人民的自决权利遭到剥夺,也决不等于中国可以同意印度借口克 什米尔问题侵略巴基斯坦。中国的立场过去是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只要印度有一天还在压迫克什米尔人民,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克什米尔人民要求自决的斗 争,只要印度有一天还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这段话是周恩来总理指示我们写的,并经他亲自修改加了进去。在中国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给印度的照会中加入这一段话,似乎有些离题。这个照会在16日的《人民日报》上以头版头条新闻登出,它给世界各国的信息是很明确的。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我们只向巴提供了一些飞机和常规武器
1971年又发生了印度出兵侵略东巴基斯坦问题。这时,我在“文革”中受造反派批斗审查后,刚刚被“解放”出来。我当时是驻尼泊尔大使,但我不愿出国再当大使。因为在大使馆执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大使(馆长)负责制,而那时的驻外大使馆党委成员里,有一批国内造反派派去的头头(多半是服务员、司 机、翻译),他们动辄干涉大使的对外活动(内部事务更不用说了),而且还向国内他们的头头写报告,使得那时的驻外大使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我坚决辞去了驻尼 泊尔大使的职务,表示再也不出国当大使,这样就留下来在部内参加亚洲司(原来的第一、第二两个亚洲司合并为一个)的领导小组,主管南亚各国事务。这次处理 印巴战争的事自然又归我负责了。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情况较为复杂。东巴基斯坦(原称孟加拉邦)的居民多半是印度教徒。1947年英国人让印、巴独立时,把孟加拉邦一分 为二,东孟加拉归巴基斯坦,西孟加拉属印度。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因为政治上、军事上的不平等,引起东巴基斯坦人的不满。1970年东巴基斯坦的穆吉布 •拉赫曼坚持东巴基斯坦自治独立。于是,印度从西孟加拉邦出兵,在苏联的支持下进攻东巴。巴基斯坦在印度强大兵力面前,无力保卫东巴,于是求救于中国。
巴军总参谋长、海空军司令及巴总统叶海亚的特使连续来到北京,都由我陪同见周恩来总理。这时,全国正处于“文革”的混乱中。西藏同内地一样政治 局势不稳定,西藏军区司令员被揪斗。但是由于印度的入侵,我们就不能不管了。鉴于当时我国的情况,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只有在政治、外交上给以支持,谴责并 声讨印度对巴的侵略行动。我们在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飞机、常规武器,但像上次那样准备出兵的设想就谈不上了。印军侵占达卡后,即帮助拉赫曼成立孟加拉共和国,当时我们认为孟加拉是印度的傀儡,一直不予承认,直到1975年我国才正式承认孟加拉共和国。
上面转载的是杨公素的回忆,杨公素何许人也?
他是1953-1963年期间西藏外事处的处长, 经历了中印边界谈判谈判的全过程, 直到中印战争结束后才上调回外交部, 他写有中印边界谈判的回忆录,真实性很高,对了解中印边界来龙去脉非常有参考价值。从外交部退休后他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做教授。▲
(09) ★ 美国记者披露基地间谍渗入中情局内幕 ★
http://news.phoenixtv.com/world/200612/1203_16_42819.shtml
2006年12月03日: 美国记者彼特•兰斯日前出版了一本新书,称2001年911恐怖袭击前,“基地”组织的一名间谍曾成功地渗入到美国的核心情报机构,其中包括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绿色贝雷帽”反恐部队。
彼特•兰斯曾经是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一名记者,由于他极为出色的表现,获得过5届艾美奖杰出新闻奖项。彼特-兰斯近日出版的新书名为《三重背叛:拉登间谍是如何渗入中情局、联邦调查局以及绿色贝雷帽的》。
新书披露称,阿•穆罕默德是“基地”组织头目拉登的亲信,尽管如此,他在9•11恐怖袭击前仍然可以在美国境内自由行动,甚至以伪造的身份加入美国陆军,后来又与美国“绿色贝雷帽”反恐部队以及三角洲特种部队(Delta)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托渗透进入到了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
兰斯在新书中称,阿里•穆罕默德1981年来到美国,当时他还是一名29岁的埃及陆军军官。阿里•穆罕默德是通过军事交换计划来到美国北卡罗莱纳的布拉格堡受训的。这里不仅是“绿色贝雷帽”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的驻地,也是肯尼迪特种作战指挥中心的所在地。
阿里•穆罕默德在回到埃及后向美国中情局表示,他愿意担任中情局的秘密线人,随后他被中情局派往德国,渗透进入一座疑似与真主党有关系的清真寺。但在这里不到一个星期,阿里•穆罕默德就故意暴露了自己的身分,然后被中央情报局开除,同时还被列入到恐怖分子观察名单。
尽管阿里•穆罕默写德被怀疑与恐怖分子有染,但他在1985年仍然得以从肯尼迪机场入境美国。阿里•穆罕默德在飞机上与一名加州女子发生了恋情,两人在六周后结婚,阿里•穆罕默德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美国国籍。1986年,阿里参加了美国陆军,后来又被提升为士官并返回布拉格堡协助特种部队单位的运作。穆罕默德立即着手搜集机密文件,并转交给他在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当上级长官怀疑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激进分子时,他不仅没有被退役,反而奉命向其他军官教授中东文化和政治。
兰斯在新书中披露说,阿里•穆罕默德在美国陆军服役时曾违反军中政策,请假前往阿富汗与苏联作战。他回到美国陆军后,曾向同事们展示了他和苏联军队作战获得的战利品,虽然他的行为受到检举,但却没有遭到任何惩罚。1990年,阿里•穆罕默德前往美国联邦调查局,希望能够谋得一份翻译的工作,并因此被该机构录用。在接下来的数年间,阿里•穆罕默德利用他的美国频繁往返于美国和“基地”组织,他在那里讲解美国情报人员的反恐技巧,并亲自向恐怖分子演示如何劫持客机。1998年,阿里•穆罕默德因为美国东非大使馆遭炸弹攻击而暴露,并因此被警方逮捕。
新书还披露,阿里•穆罕默德的恐怖活动共持续了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阿里•穆罕默德参与策划的恐怖事件包括:为拉登在东非勘查恐怖袭击的目标,包括1998年协助“基地”组织用汽车炸弹袭击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为“基地”组织成员攻击世贸中心大楼提供培训;协助在美国成立“基地”组织的分部,包括一个位于美国西岸的分部;传授并训练“基地”恐怖分子如何劫持客机,包括如何携带武器通过机场安检等;利用从美国布拉格堡军事基地获得的训练手册来训练阿富汗和苏丹的恐怖分子;为“基地”恐怖分子编写长达180页的训练手册;安排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和拉登会面。
美国反恐专家斯蒂汶•爱默森说,“美国情报机构内部的混乱和官僚现象十分严重,联邦调查局、中情局其它情报机构间各自为政的情况更是让人心惊。我从来没有看过一名背景如此完整,并与美国反恐和情报机构关系如此密切的恐怖分子。”(中新网) ▲
(10) ★ 俄罗斯称5个核大国未降低核威慑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6/5111477.html
---俄罗斯的2012年前核计划曝光
2006年12月01日环球在线消息: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对外政策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科尔图诺夫(Sergei Kortunov)撰文称,俄罗斯必须保持核大国地位。
科尔图诺夫在文章中指出,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已经不存在,但是拥有核武器的五大国并没有降低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因此,俄罗斯别无选择,只有在不久在将来继续保持核大国的地位。
科尔图诺夫认为,基于对当今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的考虑,在2012年之前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应该包括:
▲1、 大约600枚地基洲际弹道导弹;
▲2、 10至12艘具有发射潜射弹道导弹能力的核动力潜艇;
▲3、 50架可携带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战略轰炸机;
▲4、 1000至1200枚潜射弹道导弹。
这样,俄罗斯就可以继续保持与美国形成的特殊战略关系,并且可以维持在全球的政治地位。
相关新闻:
俄罗斯向委内瑞拉提供苏30战机 替代F16和幻影战机
据俄罗斯新闻网11月30日报道:俄罗斯飞机制造工业的一位官员在星期四表示,俄罗斯将向委内瑞拉运送两架苏-30多用途战机,这是2006年7月两国签订协议后俄向委内瑞拉运送的第一批战斗机。
在委内瑞拉总统查维兹今年访问俄罗斯之前,委内瑞拉与俄签订了一份10亿美元的合同,按照合同规定,俄罗斯将向委内瑞拉提供24架苏-30MK2战斗机和30架直升机。美国对这一合同提出了批评,因为美国指责委内瑞拉是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首批提供给委内瑞拉空军的苏-30MK2战斗机已经由一架安-124战略运输机运到了莫斯科,之后这批飞机将由海路运往委内瑞拉,”这名官员这样介绍,同时他还补充说到,今年底,另外两架战斗机将被送往委内瑞拉。
俄罗斯制造的战斗机将会替代委内瑞拉空军目前配备的美制F-16战机和法国幻影战机。
苏-30MK2多用途战机是苏-27战机的改进型,在任何天气状况下和严重受干扰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远距离执行多种战斗任务。(成长) 来源:环球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