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周末:转基因稻米与13亿人主粮利益悬疑 | (回到Blog入口) | ★《环球》杂志:中国国防发展的五个困惑 »

俄罗斯专家称中俄石油公司战略合作前景并不乐观

(01)★俄专家称中俄石油公司战略合作前景并不乐观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24368&typeid=14

(02)★中美俄间的秤砣:布什称蒙古“为之心动”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23640&typeid=14

(03)★中国军队追赶世界先进国家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22323&typeid=14

(04)★约旦爆炸案:中国军方探台湾军力意外曝光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22334&typeid=14

(05)★俄武器出口主管谈与中国的合作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20859&typeid=14

★俄罗斯专家称中俄石油公司战略合作前景并不乐观

  中新网 据俄罗斯《公报》报道,据悉,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了俄罗斯马加丹、东西伯利亚和北极海域大陆架产地共同开发备忘录,从而在理论上使中国公司有可能最终获得俄矿产资源利用许可,但俄专家怀疑俄政府未必会真正准许中国资本进入其战略资源。

  俄罗斯“阿通”投资公司分析师卢卡绍夫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公司在获得俄资源方面总是不够走运。几年前,中石化曾想参与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招标活动,很快被迫放弃。后来,开始准备收购奥伦堡“动因”油气加工公司,但未被俄联邦反垄断局批准,未能投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最后胜出。去年底,在尤科斯公司最大子公司尤甘斯克油气公司拍卖上,俄官员同样建议中国公司不要参与投标,俄罗斯石油公司最终胜出,60亿美元收购款却由中国公司和银行以2010年前对华4840万吨石油供应预付款的形式垫付。

  卢卡绍夫指出,在中方慷慨解囊之后,中国公司获得俄石油资产的机会大大增加。据悉,早在今年夏天,俄石油就和中石化签署了共同地质勘察和石油天然气产地开发协议,主要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已经或能够获得开发许可的产地。这在弗拉德科夫总理11月初访华前准备的相应文件中得到体现,在俄中经济合作共同研究项目清单上,列出了马加丹半岛、北极海域大陆架、东西伯利亚和雅库特石油产地,还有双方早在今年6月就公开宣布的“萨哈林-3”合作项目。不过,俄中公司都拒绝就此发表任何评论,既不证实,也未否认。

  卢卡绍夫指出,俄中石油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中提到的大部分产地属于战略资源产地,将在俄自然资源部提交的《矿产法》通过后才能公开招标、开发。其中在东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是雅库特和伊尔库茨克州交界处的恰扬金斯克产地,其石油储备5000万吨,天然气储备12亿立方米。在鄂霍茨克海马加丹大陆架开发方面,计划实施3个项目(马加丹1、2、3),石油储量12亿吨,天然气储量12000亿立方米。北极海域大陆架,石油资源总储量预计为665亿吨,主要产地在巴伦支海和萨哈林大陆架。

  俄中经贸合作中心主任萨纳科耶夫表示,俄罗斯石油公司吸引中国公司参与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前提条件自然是俄方控股,如果合作条件透明,仍对许可利用俄罗斯资源非常感兴趣的中国公司可能会欣然同意参加。

  俄“三巨头对话”投资公司分析师涅斯捷罗夫表示,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特别是大陆架资源,需要巨额投资,因此,已经背负沉重债务负担的俄罗斯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外国合作伙伴是比较明智的。对中国公司来说,将有机会与俄石油公司结成战略资源联盟,在长期多次失败后最终获得俄资源利用许可。

  不过,卢卡绍夫分析师对中俄战略资源合作前景并不乐观,他怀疑俄政府是否会真正向中国公司开绿灯,允许外国资本进入战略资源领域。他认为,当俄石油公司资金短缺急需支持时,它会做出资产承诺,但事关国家严格控制的战略资源,政府未必会真的允许外国公司进入。(山河)

 
★中美俄间的秤砣:布什称蒙古“为之心动”

  10月22日,蒙古国防部长(中)向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赠送纯种蒙古马。

  美国总统布什于11月14日乘专机离开华盛顿,开始了他的亚洲之行。这次,布什不仅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还要访问日本、韩国、中国和蒙古。在这几个国家中,日韩蒙三国都将美国视为自己的“邻国”。日本是岛国,二战后它将称霸海洋的美国当成自己的“邻国”;韩国的地理位置特殊,与美国关系复杂,不少韩国人认为除中日朝外,美国是韩国的“第四个邻国”;蒙古是中俄间的一个内陆国家,却将美国视为“第三邻国”。出访前,布什接受蒙古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我们是蒙古的‘第三邻国’,我们喜欢这样的口号”,“我期待着这次访问。这将是令劳拉和我为之心动的访问,蒙古对我存在着某种吸引力”。分析人士指出,布什对蒙古的访问将是中美俄三个世界大国间一次间接的“战略对话”。

  美国总统首次踏足蒙古

  布什将于本月21日对蒙古进行为期1天的国事访问,这也是美国总统首访蒙古。由于访问时间不长,美方将布什的活动安排得非常满。21日,布什从北京飞抵蒙古首都乌兰巴托。22日,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将在政府大厦为布什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恩赫巴亚尔和总理额勒贝格道尔吉将分别会见布什。当天下午,布什将在蒙古政府大厦举行亚洲之行的最后一场演讲,并接见曾在伊拉克参加维和行动的蒙古军人。为了让布什夫妇印象深刻,蒙方还邀请他们到百姓居住的蒙古包作客,欣赏蒙古人用马头琴演奏的民乐及独特的蒙古民歌。

  布什的蒙古之行会感到“很轻松”,这是因为美国十几年来在蒙古经营得比较顺利。美蒙1987年建交,两国关系的飞跃始于苏联解体。由于蒙古北接俄罗斯,南邻中国,既没有出海口也没有中俄以外的战略通道,因此,它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发展慢,但政治和军事关系却发展得很快。2004年,美蒙贸易总额不到2.7亿美元,只有美中贸易额的千分之一,但美国以长期最惠国待遇和大量经济援助来鼓励蒙古推行开放式经济模式。2004年底,美国对蒙古的无偿援助已达1.5亿美元。在政治领域,从1994年起,美国每年对蒙古的无偿援助包括物资约12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蒙古的议会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1998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蒙古后,两国高层的往来开始频繁。在军事领域,2000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洛科姆、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布莱尔先后访蒙,启动双边安全机制。之后,美国时常向蒙古派出军事专家组,每年提供的军事援助达数百万美元,作为条件,蒙军在人员培训和信息共享方面对美军更加开放。在文化领域,苏联的解体使蒙古出现了“文化真空”,美国的“开放社会—索罗斯基金”自1996年在蒙古运作以来,平均每年在蒙投资3000万美元,主要用于蒙古的文化教育。记者曾在乌兰巴托遇到一位蒙古女作家,她明知记者会蒙古语,仍坚持用英语与记者交谈。蒙古媒体的调查显示,时下蒙古年轻人最喜欢的国家是美国,会说英语是一件很时髦的事。

  布什为“蒙古热”加温

  近年来,随着美蒙关系的升温,美国政界出现了一股“蒙古热”。2004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和美国助理国务卿阿米蒂奇先后访问蒙古。今年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哈斯泰特访蒙。9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合批准一项议案,要求推动建立美蒙自由贸易区。议员德雷尔表示,签署美蒙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10月22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蒙古。为表示感谢,蒙古向拉姆斯菲尔德赠送了一匹通体乳白、尾毛呈深色的纯种马,拉姆斯菲尔德为这匹马命名为“蒙大拿”(美国一个州的名字)。根据蒙古人的习惯,这匹马被留在蒙古,颐养天年。

  对于“蒙古热”,现任美国驻蒙古大使斯卢茨的解释比较明了。几周前,她在美国亚洲学会举办的“美国与蒙古关系”研讨会上称,首先,蒙古是民主国家,实行政治多元化,与美国推行民主的目标一致。其次,美蒙贸易潜力巨大,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有助于美国企业寻找商机。第三,蒙古对美国的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反恐还是东北亚安全机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蒙古都有特殊的作用。事实上,对于美国的示好,蒙古也有所回报。尽管蒙军只有2万人,蒙古却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派出了130名维和人员;尽管本国并不富裕,蒙古却向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受灾者提供了5万美元捐款。蒙古驻美大使称,蒙古热切希望美国加大对蒙古的投资……

  同中俄保持友好关系是蒙古外交的“首要方针”

  美国如此看重蒙古,主要是因为蒙古紧邻中俄两个大国。蒙俄关系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1921年,蒙苏建交,蒙古从此在外交上奉行“一边倒”政策。当时,蒙古每年经济投资的70%,国家预算支出的31%,以及全部外贸逆差都由苏联提供的财政援助来弥补。另一方面,苏联对蒙古的控制也非常严密。当时的蒙古在经济上成了苏联的原料产地,政治上完全依靠苏联,作战部队营以上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坐镇指挥,当时很多人把蒙古军队称为“保卫苏联边界的雇佣军”。苏联解体后,1992年,驻蒙俄军全部撤出蒙古,但由于俄方停止向蒙古提供武器装备等问题,两国关系陷入低谷。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国单边主义的盛行,俄罗斯逐渐意识到蒙古的战略意义。1999年,蒙俄两军借纪念诺门坎战役60周年之机恢复高层交往;2000年,俄军总参谋长克瓦什宁率俄罗斯军事代表团访蒙;同年,俄总统普京访问蒙古,两国关系得到全面恢复。

  如果说俄罗斯带给蒙古的是历史问题的延续,那么,中国带给蒙古的则是全新的机遇。2005年,在乌兰巴托的书店里,中国《论语》的蒙文版登上了畅销排行榜首位。2005年4月发行的第一版500本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只得再版。这在人口只有约260万的蒙古,可谓是图书销售史上非常罕见的事情。《论语》的畅销,标志着蒙中关系的加深。据中国驻蒙投资企业总商会统计,目前向蒙古投资的中国企业共有1074家,总投资额约3.8亿美元。蒙古去年的对华贸易总额也达到了4.5亿美元,占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30%。中国已经成为蒙古最大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最近几年,乌兰巴托陆续有100多家中餐馆开张,商场里也充满了中国产品。在乌兰巴托最大的市场里,蔬菜和水果几乎全是中国产的。一位摊主说:“以前蒙古人说起水果来,只知道苹果和葡萄,直到2000年琳琅满目的中国水果进入蒙古市场,蒙古人才知道水果有那么多种。”此外,随着各种中国蔬菜进入蒙古市场,蒙古人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很大变化。

  由于始终处在大国之间,蒙古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务实。1994年,蒙古议会通过了《蒙古国外交政策构想》。这是蒙古建国后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独立的外交政策。《蒙古国外交政策构想》规定,“同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友好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方针”,主张同俄罗斯和中国“均衡交往”开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以及印度等国的关系。这就是蒙古“不结盟”、“等距离”和“多支点”的外交政策。

  美国看好蒙古的“战略地位”

  既然蒙古要与大国“等距离”,美国又为何“见缝插针”呢?一些美国战略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热衷发展与蒙古的关系,是为了在亚洲大陆争夺战略利益,并扩张“民主制度”。蒙古有156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与中俄的边界均长达数千公里,在中国崛起和俄罗斯复苏、东北亚安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蒙古的地缘战略位置显得更加重要。蒙古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实行开放政策,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被美国捧为“亚洲民主的楷模”。通过深化美蒙关系,既可以牵制中俄联手,巩固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也可以进一步输出民主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此外,美方一再指出,按国民比例来看,蒙古派往伊拉克的军队数量排在第3位,这也是布什到访蒙古的最为直接的原因之一,他要当面向蒙古表达他本人的谢意。这种外交成果对于在国内处于政治低潮的布什来说无疑是很需要的。

  本报驻蒙古特约记者 木东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翁天成 牛雨辰 本报记者 薛小乐

来源: 环球时报


★中俄联合军演 我军精锐终于亮相

演习正式开始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昨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顺利展开。

早上八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同宣布,“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开始。中俄两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战士各10人出席演习开始仪式。

中俄双方派出陆、海、空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保障部(分)队近万人参加演习。中俄两国已邀请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代表观摩联合演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在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开始仪式上致辞时表示,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主要是加强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协调,演练两军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应对危机的组织协同,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两军应对新挑战新危机的能力。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第一阶段主要演练战略磋商与战役筹划,第二、三阶段的演练将在中国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主要演练战略磋商与战役筹划、兵力投送与展开、实施交战三个训练问题。演习跨越两国陆、海、空域,参演军兵种齐全,演练科目较多。

中国精锐终于亮相

一直对外保密的中国参演部队也逐渐曝光。
我国派出的参演部队包括精锐“叶挺独立团”、空降十五军,以及“现代级”和新成军的168驱逐舰等新装备。

据凤凰网报道,中俄联合军演中方参演的陆军,包括来自济南军区第五十四集团军、有“叶挺独立团”称号、现为装甲师的一部,该师曾定期进行成建制摩托化开进、空中运载、铁路输送和反侦察、反干扰、防精确打击演练。

“叶挺独立团”被中国济南军区称为“铁军”。长征途中,该团胜利完成了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草地开路、奇袭腊子口等艰巨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血战刘老庄和两淮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四平保卫战、辽渖战役、平津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战斗中屡建奇功。

这次参加中俄军演,新装备泛水冲滩训练是一个全新的课目,难度高,风险大。部队领导一次次地把部队拉到风大浪高、岸滩复杂的海上进行摔打锻炼,为中国军队新型步战车泛水作战训练闯出了新路。

空降兵也参加这次演习,而中国的伞兵部队为广州军区的空降十五军,新型的伞降战车将现身演习场。

解放军这次参加中俄军演的部队,不只是来自演习所在地的济南军区,包括兰州军区等其它军区也有部队参演。

海军方面,参演军舰包括168新型驱逐舰、136现代级驱逐舰、567江卫级护卫舰。

168舰属052B型反潜驱逐舰,广州号,排水量在七千吨至八千吨之间,最大航速三十节,两具单臂旋转发射器,装填SA-N-12防空飞弹,每具弹舱容量二十四枚,四联装C-803反舰飞弹,一架卡28反潜直升机。广州号配置于南海舰队。

136舰是从俄罗斯购买的“现代级”飞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八千四百吨,航速三十二节,备有四联装SS-N-22“日灸”超音速反舰飞弹发射器两座。单联装SA-N-7防空飞弹两座,备弹四十八枚,卡28舰载反潜直升机。136舰取名杭州号,配在东海舰队。

全封闭的江卫级护卫舰

567舰为江卫二型护卫舰,襄樊号,属南海舰队,标准排水量二千二百五十吨,航速二十八节,备有四联装C802舰对舰飞弹发射装置两座,八联装舰对空飞弹一座,哈尔滨Z-9A导航雷达直升机一架。

高级将领组导演团

据悉,此次联合军演中方导演和指挥部阵容强大:总导演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上将担任,俄方总导演由俄罗斯国防部作战组组长、陆军副总司令莫尔坚斯科伊上将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少将任导演部中方参谋长,济南军区司令员范长龙中将和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刘冬冬上将担任联合战役指挥部指挥员。

联合演练在于威慑

美国军事分析家指出,中国是借这次军演向美国显示:中国有能力也有盟友协助,在必要时可以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并警告美国等其它国家不要介入台海问题。

美方感到,中俄都希望减小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虽说这次中俄军演不是针对美国,但对美军在这个区域的运作以及企图,有警示作用。特别是这次演习中使用很多远程武器,可以用来阻止美国进入东亚区域。

中国现在以及未来将不断以军演的方式,展示有能力与决心维护领土完整,并警告美国,介入台海冲突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美退役军官纳什说:“就像伟大的中国军事哲学家孙子所说,每个国家国防大学都会教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其中一招,让你的敌人在开战前就相信他赢不了,这正是中国现在在做的,他们也将持续扩展军力,让美国了解到,如果中国想以武力解决(台湾),他们能够做到。”

纳什以及其它的美国军事分析家表示,对于中俄军演将出动的武器都不陌生,他们最好奇的反而是中俄双方指挥系统如何配合,以及战场通讯技术的水平。

演习贴近实战环境

每次军演都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环境和背景也越来越贴近实战,甚至成为战前模拟和实战的预演。

如1981年,以色列空军在突袭伊拉克核设施前,曾专门在沙漠中按1:1的比例修建了一个伊拉克核设施的模型,给突袭部队进行演习用。而美国则在与主要盟军空军联合举行的年度“红旗”系列空中对抗演习中,专门组建了使用主要战略对手武器装备及战术思想的“假想敌部队”。

但各国更多的的军演还只是某种程度上的模拟,更有些演习只为了政治任务服务而“演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军方进行了9次导弹拦截演习,其中4次宣告失败,仅有5次取得成功,而且还都有作弊的嫌疑。有报道指出,美军在目标弹头中安装了诱饵装置,以引导拦截弹击中目标。

“联合军演”规格最高

“联合军事演习”,是两支以上的军队联合进行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最高级阶段,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展示自身国防实力、检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开展对外军事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军队自身来说,进行军事演习可以使作战部队适应战斗环境,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能,并且还可以通过军事演习来探讨新的作战方法。而对于国家领导层来说,军事演习已成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较量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一国在何时、何地举行何种性质和规模的军事演习通常都隐含着某种信息,受到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

联合军演的战略考量是提升国家间总体关系,威慑和牵制潜在对手的重要手段,是表明国家政治立场,增强双边和多边互信、合作的重要途径。文章还指出,军事关系是国家总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联合军演,参演国之间提升了军事合作层次,获得了对其它国家某些战略要地、机场、港口等的准入权,促进了国家间总体关系的发展。 

俄罗斯王牌尽出

四大王牌--第七十六空降兵师、第五十五近卫海军陆战师、第三十七远程航空兵集团军和海军太平洋舰队登陆突击集群,将联同BMD—4人车同降伞兵战车、可携核弹头的图—160轰炸机等先进武器,同时登场亮相中俄军演。

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十六日专程乘坐图-160远程战略轰炸机离开莫斯科,前往下诺夫哥罗德视察俄远程航空兵和北方舰队进行的军事演习,在驾驶舱中亲身体验了飞行全过程。

演习前半小时 俄罗斯一直升机坠毁

这架俄罗斯军用直升机搭载十一人军用直升机十八日上午在接近中国边界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洛斯克“伯力市”附近卡巴洛司克村坠毁。至今有三人受伤。由于此坠毁事件临近俄中联合军事演习现场,备受各方注目。

这架MI-8型俄罗斯直升机是在距离伯力市四十公里处,从一千两百公尺的空中坠落。当时这架直升机是在执行伞兵跳伞的训练飞行。坠毁时,机上伞兵已经从直升机跳下。三名机员成功的减缓直升机下坠的速度,但指挥官还是跌断了双腿,另外两人则仅轻伤。俄罗斯军方调查人员正在调查直升机失事的原因。

联合演习意义重大

首先,联合军演可以帮助解放军拓宽战略与战术眼界,提升和扩展我军对外交流。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舰出访南亚某国,对方发现我方舰长和副舰长不会英语而需翻译陪同。现在解放军海军中级军官基本上都掌握一门流利的外语,甚至能用外文撰写联合作战计划。

由于安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全球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军事变革,其中包括战略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国际间的联合军演有利于各国军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

联合军演使参演国得到的回报大于付出。

其次,国际联合军演可以产生战略与政治上的收获。

举行联合军演可以提高合作与协同作战的能力,以应对传统、非传统的战争与威胁。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的联合军演就是如此。

非敌非友国之间的联合军演,则主要建立政治互信。2003年11月,中印海军在上海附近海域举行联合搜救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演习是中印两国海军首次进行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联合演习。今年年初,印军高级将领又主动表示,印度邀请解放军进入印度境内参加军事演习。观察家认为,印度这一表态意义深远,说明中印的互信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

再次,联合军演有助于减弱一些国家对我军的误解。

解放军总参总结去年军事外交成果时表示,我军首次邀请外军领导人和观察员观摩我军机械化步兵大规模军事演习;首次分别与英、法、澳等国家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2004年9月,我军在河南举行了“铁拳-2004”军事演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邀请国家最多、外军观察员层次最高、对外展示规模最大的演习活动……由于这种国际演习不断增多,外军与我军的接触不断深化,加强了外国对我军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国际联合军演有助于我国构筑“反恐长城”。

恐怖主义已成国际公害,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近几年,中国大力加强反恐力量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反恐机制,并与世界各国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对付各种恐怖主义势力,卓有成效地打击了曾在新疆猖獗一时的“东突”恐怖势力。其中,国际联合军演便是其中重要一环。

中国政府认为: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是反恐的关键。打击恐怖势力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力量。中国积极倡导区域反恐合作,加强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的反恐斗争。在“平等合作,双向互利”基础上,与有关国家开展双边反恐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举行的年度军事演习,便是我军反恐怖训练的重要平台。

★约旦爆炸案:中国军方探台湾军力意外曝光

约旦首都安曼十日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中国国防大学代表团成员三死一伤,也使两岸与约旦王国的微妙军事互动在世人面前意外曝光。

约旦与台海两岸都保持密切的军事关系,约旦与台湾军方之间的互动很频密,据香港太阳报报导,两国军方不少重要装备都是相同的美制装备,约旦并向台湾购入大量轻武器。

中国军方对此极为关注,希望透过研究约军的装备,了解台军武器性能。近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强了与约旦的军事交流。

拥有十万多兵力的约旦军队是阿拉伯地区一支装备较精良的军队,近二十年来,随着约旦与美国关系日趋密切,美制武器逐渐取代苏制武器,成为约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其中包括M60A1坦克、F5E战机、F16战机、AH眼镜蛇攻击直升机、拖式AGM65D空地导弹等。而这些武器装备不少也是台湾军队的主要装备。

约旦还直接向台湾采购轻武器,今年六月约军举行阅兵式,士兵配备的步枪与台军的制式T86步枪十分近似。除T86外,台军最近才开始换装的新式T91步枪,据称也已早一步大量外销予约旦皇家卫队使用。

分析人士透露,约台军方的微妙关系引起中国军方高层的高度关注,因此,约旦军队就成为解放军高层间接研究台军,特别是了解台军装备性能的重要渠道。

近十多年来,中国与约旦军事交流、军方高层互动频繁。中国前国防部长秦基伟、迟浩田都访问过约旦。其它很多高级将领也到过约旦。去年国防大学校长裴怀亮上将、广州军区司令员刘镇武上将等到约旦访问。约旦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扎伊尔拉上将去年也到中国考察。

中国国防大学和约旦国防学院是两军交流的重要窗口。去年三月,约旦国防学院院长阿拉夫曾访问中国,与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商讨中约两军在防务和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另据中国时报引述国际恐怖组织「基地」在网站宣称,四名伊拉克人(三男一女,其中有一对夫妇),九日在约旦首都安曼三家国际饭店执行自杀式炸弹攻击,让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坚强的盟邦遭受重大伤亡。

爆炸案令约旦举国悲痛愤怒,约旦高阶警官表示,该国警方在全面缉捕安曼恐怖攻击案凶嫌的过程中,至少已逮捕了一百廿名涉案者,而嫌犯主要是伊拉克与约旦籍人士。

九日三家饭店的自杀式炸弹攻击,至少造成五十九人死亡,另有百余人受伤,是约旦有史以来死伤最惨重的恐怖攻击案。「基地」网络伊拉克境内首脑之一的约旦籍恐怖分子札卡威所辖组织宣称是他们所为。

该组织发表的声明说:「负责计划、筹备与执行攻击的团体是由三人主导:卡毕布、穆阿兹及欧迈拉,第四人则是受人敬重的欧迈拉姐妹」。这份声明的真伪尚无法确认。声明提到的欧迈拉与欧迈拉姐妹是一对夫妻。另一方面,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十二日飞抵安曼访问,强烈谴责恐怖攻击事件,并呼吁各国政府当局协助约旦缉凶。(转自:和讯个人门户)

★俄罗斯武器出口主管谈与中国的合作

“如果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法国、英国和德国将自然成为俄罗斯的竞争对手。”——俄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切梅佐夫

  “中国是俄军事优先合作对象”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嘉麟报道 俄罗斯最大军火出口商——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11月11日在俄驻华使馆举行成立五周年庆典。公司防空部门主管诺索夫亲临,以及俄驻华大使拉佐夫的到场,显示了对于发展俄中军事技术合作的关切。《国际先驱导报》应邀出席庆典并对俄方官员进行了独家采访。

  “合作是为维护亚太和平”

  拉佐夫在致词中说,中国是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的大国,也是优先合作对象。军事技术合作在近几年始终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部分,在双边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表明我们两国的关系在互惠互信、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上,顺利发展”。

  “目前,合作的方式在不断改善,前景非常光明,也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拉佐夫说。

  俄国防出口公司驻华首席代表普洛特尼科夫表示,公司的任务是确保与中方签署的合同能够履行,除了对华出口外,还包括提供军事技术装备修理、改进等服务。他用中国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来形容军技合作中双方共同努力的作用,并称“对我们来说,中国同事不仅是合作伙伴,而且是好朋友”。

  俄国防出口公司官方网站援引总经理切梅佐夫的话表示,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最为牢固,“主要的伙伴是中国和印度,与它们的合作具有战略性质”。据切梅佐夫称,中印两国占俄国防出口公司武器装备出口的80%多。与中国的“合作不针对第三国,而是为了维护亚太地区和平”。

  俄国防出口公司向《国际先驱导报》提供的资料显示,公司负责90%的俄罗斯军火出口,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在43个国家开设代表处。2004年公司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51.2亿美元。为它提供出口产品的有苏霍伊公司、金刚石—安泰防空武器联合体、海军部造船厂、战术导弹武器公司、卡马斯汽车厂等企业。

“着火事件”不影响合作

  普洛特尼科夫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在在圣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厂,一艘正为中国建造的驱逐舰发生火灾的消息。他说:“我们在俄罗斯的同事们正采取所有努力消除(火灾)这些后果,以便尽早将这艘军舰交赴中方。”

  据俄媒体报道,上述火灾导致2人死亡,包括一位消防员和一位正在军舰上的造船厂职员。中俄两国2002年1月签署了俄方为中方建造两艘“956型”(“现代级”)驱逐舰的合同。而发生火灾的是其中工程进展较快的一艘。

  报道称,在当天上午9点半得到火情报告后,有关方面立即扑救,火势在中午得到控制。火灾中,军舰的部分电缆被烧毁,壳板被烧焦。事故原因是焊接操作不当引起的。虽然北方造船厂方面表示“损失不大,不会影响交付日期”,但据目击者称,火势非常猛烈,并听到了爆炸声。

  俄媒体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称,失火军舰已于去年春天下水,原计划在今年开始试验。火灾导致军舰主要指挥系统严重受损。圣彼得堡一家造船单位的工程师表示,“火灾造成的损失估计为1千万美元”,一些设备的修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由于此前俄罗斯波罗的海造船厂曾因拖延对印度交付军舰而被要求支付4千万美元(后来印度放弃了赔偿),因此,此次火灾发生后,俄方非常担心中国客户可能也会提出巨额违约金赔偿。截至目前,俄国防出口公司和北方造船厂尚未公开表示中方对其提出赔偿要求。

 在回答《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关于如果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是否会动摇俄罗斯在中国市场地位的问题时,普洛特尼科夫说:“我认为,不会影响。(况且)在禁运问题上,我们自己也(为中方)作了不少努力,以帮助取消(禁运)”。他进一步表示,“我们(俄中)是老朋友,我们是邻居——这是我们(合作)的主要优势”。

  2004年12月访华期间,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回答《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俄罗斯在中国武器市场占有领先地位,“我们比其他人更清楚中国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需求)。俄罗斯是市场经济国家。我们不害怕竞争,相反,我们欢迎它”。

  而切梅佐夫日前坦言,如果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法国、英国和德国将自然成为俄罗斯的竞争对手”。

“海军装备更有前景”

  在应记者要求点评军事技术合作优先发展方向时,普洛特尼科夫称,目前是航空领域,而在不远的将来,“海军武器装备方面将更有前景”。“这些都是有周期性的,过几年是空军,然后又是海军。一切都取决于两国关系。”他说。

  据统计,公司整个对外出口结构方面,海军装备、防空武器、电子战装备、汽车技术、枪支和近距离作战武器装备的份额明显上升。2001年~2004年,航空技术装备占公司出口60%,而目前这个数字下降到30%~32%,而舰船制造领域的份额则升至56%。

  而当记者询问在俄研制的“第五代”战机将来是否可能出口中国或与中国合作研制时,公司人员表示目前谈论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December 03, 2005 02:12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南方周末:转基因稻米与13亿人主粮利益悬疑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环球》杂志:中国国防发展的五个困惑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