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美日军事联盟,准备对付共同目标中国!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43171&typeid=14
(02)★刘亚洲:美国真正的可怕是可以把国旗当裤衩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42823&typeid=14
(03)★美军事专家称中国军力落后美国20年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8339152797696/20051123/693643.shtml
(04)★美报称解放军集中财力打造高科技的军中之军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8339152797696/20051123/694000.shtml
(05)★新加坡为什么恨中国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43375&typeid=14
(06)★日本修宪最大受益者是美国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44694&typeid=14
★美日军事联盟,准备对付共同目标中国!
新华网: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刊登陈冰撰写的文章,认为美日新联盟虽然各有盘算,但共同的目标是中国。美国把新安全战略的实施重地定格在亚太地区,是不愿看到中国更加强大而使美国失去霸主地位;日本搭乘美国新安全战略之车发展军工,是力图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全面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10月底,美国和日本签署的更紧密军事合作协议,既是美国新安全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美日军事联盟发生质变的标志。二战以来,美国充当日本安全保护伞的角色,日军不能出境作战。但从今以后,日本军事力量将与亚太地区的美军整合,可以在亚太地区甚至在全球联合行动。
新的美日军事联盟计划有两个要点,一是加强双边军事合作,二是强化两国对日本军事基地的使用和整编。双边军事合作几乎涵盖了现代军事领域,如空防、海防、扫雷和导弹防御,最关键的是建立导弹防御体系。美国将在日本部署先进的雷达系统和“爱国者”拦截导弹系统。美国还将帮助日本强化军事力量,更多分享军事情报。美日军队将在日本境内外展开军事训练和演习,日本将在美国本土及夏威夷、阿拉斯加,特别是关岛展开更频繁的军事演练。
混合编队成为新的结盟模式
在共同使用在日军事基地方面,日本将提供资金,在关岛建立新的海、空基地和指挥部,六年内完工,7000名美国海军从冲绳撤往关岛。美日还同意在东京附近的空军基地建立联合指挥部和空军司令部,强化在防空和导弹防御上的合作。日本首次允许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停靠日本军港。
对于美日新军事联盟的核心,可以用“混合编队”来描述。“混合编队”,是美国新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一事件后,布什政府致力于调整冷战时期的安全政策,认为传统的平行式双边和多边军事联盟只能为在当地作战的美军提供支持,而不能把盟国军队调往地区之外配合美军行动。美国应当革新结盟方式,最好能让盟军在所在地区以外受训、布防、配合美军行动,从而使美军部署更加灵活,反应快速,能够同时对付多重威胁。
伊拉克战后危机使美国战略家对美军驻扎一地而难于挪动感到更加不安,对“混合编队”更加热衷。美日更紧密军事合作协议的签署,为新结盟方式创立了样板。今后,美国所谓的“特殊关系”,将是指美日之间,而不是美英之间。
美国新安全战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保证美国在军事科技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增强美军防御导弹袭击和恐怖袭击的能力,而建立导弹防御体系是具体目标。
但是,美国的试验失败率大于成功率,军费开支不可能无限增长,这就需要外援,包括资金和技术力量。美日新军事同盟协议,不仅要求日本为美军的基地建设出钱,而且也要求日本出技术。帮助日本提升军事能力,实际上是借助日本的资金和技术部署导弹防御体系。
有助于全面提升日本地位
从日本方面看,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赔了资金又舍兵”,是因为符合日本出击性的新战略。
首先,日本可以借美国的势力去干预亚太地区、甚至全球事务。美日更紧密军事合作协议,等于给日军签发了出境出海、闯荡太平洋、走向更遥远的通行证,使二战以来制约日本发展军事力量的很多国际条约自动失效,并且绕开了目前国际政治规则对日本外交空间的限制。即便不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也能发挥比目前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美日更紧密军事合作协议,为日本发展和出售高科技武器颁发了许可证。日本具有研制尖端武器的实力,但困于国际法不能生产和出口。但今后,日本在为美国导弹防御体系出钱出力的同时,也将发展出自己先进的武器军备,并且出售谋利。
再次,美日更紧密军事合作协议,为日本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生产和出售军工,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打开一片新天地,而且还可有效地影响国际政治。
美日新联盟虽然各有盘算,但共同的目标是中国。美国把新安全战略的实施重地定格在亚太地区,是不愿看到中国更加强大而使美国失去霸主地位;日本搭乘美国新安全战略之车发展军工,是力图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全面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美日新联盟在亚洲导致的后续反应可能是严峻的。美日把台湾视为“共同安全目标”,导弹防御体系把台湾列为“保护范围”,都意味着与中国之间的潜在摩擦。
★刘亚洲:美国真正的可怕是可以把国旗当裤衩
美国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最先进的科技,但我认为这并不可怕。据说它的隐形飞机来去中国很自由,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可怕的东西不是这些。
1972 年我在武汉大学读书,上政治课,一个政治老师讲:"美国是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我,工农兵大学生,一身军装,立即站起来,反驳:"老师,我觉得你说得不对。美国虽然不象中国一样,是早晨89点钟喷薄而出的太阳,但它也不是什么夕阳,而是正午的太阳。"
老师气白了脸,结结巴巴地说:"你这个同学,怎么敢说这话!"他没有问我为什么要说这话,却用了一个"敢" 字。其间心态,一眼看穿。就是这个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领导了世界上最新的一场科技革M。我大学毕业后,正逢改革开放。
我又有一个观点:美国是由千千万万不爱自己祖国的人组成的国家、但他们都很爱美国。那时很多领导人,一边骂美国,一边把子女往美国送。反差巨大!讲了半天,美国可怕之处何在呢?
我自己感觉有三点:第一,美国的精英体制不可小觑。他的干部制度,他的竞选机制,能够确保决策者是一批精英。我们中国的悲剧,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多数的情况是,有思想的人不决策,决策的人没有思想。有脑子就没位子,有位子就没脑子。美国正好相反,他的宝塔尖体制,正好把一批精英弄上去了。
因此,第一,他不犯错误,第二,他少犯错误,第三,犯了错误他能很快改正错误。我们是犯错误,这是第一。第二,常犯错误。第三,犯了错误很难改正错误。美国用一个小小的台湾牵制了中国整整半个世纪。他把这个棋子走活了,走神了,一个台湾,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政治生态。我最担心的中国新世纪发展的战略框架因为台湾而扭曲。
现在对强势民族来说,领土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已经变追求领土为追求国势。美国人对任何国家都没有领土要求。它不在乎领土,它在二十世纪的全部作为都是造势,什么叫造势?除了经济强大以外,民心啊!有了民心国家就有凝聚力,失去的领土可以回来;没有民心,你拥有的土地肯定会失去。有的国家领导只看一步。美国行事往往看十步。因为如此,所以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事件都在加强美国的地位。
如果我们被它牵着走,就可能丢掉所有的战略筹码。我一再讲,美国的战略重心不会移到亚洲来,但不意味着它不包围中国。很多同志只看到美国在军事上包围中国,就象很多人只看到中美双方在科技和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而没有看到在大战略、尤其是外交层次上比装备落后更严重的失衡。我们的对美外交,要么有措施没有境界,要么有细节没有全局。 "9.11" 之后,美国迅速在两个月之内拿下阿富汗,从西面包抄中国。日本、台湾、印度的军事压力也未减轻。看起来我们从"9.11"中得到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这些利益不出一两年可能就会消失。我认为对我国的战略包围是另外一种,不是军事,超乎军事。
你看,近些年,我国周围的国家纷纷改变社会制度,变成所谓的"民主 "国家,俄罗斯、蒙古变了,哈萨克斯坦变了。再加上原先的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再加上台湾。这种威胁对我国而言比军事威胁更厉害。军事威胁或许是短期效应,而被所谓的"民主"国家包围则是长期效应。第二,美国的大气与宽容。你要到欧洲去,再去美国,你会发现一个重大差异:欧洲早晨大街上没有什么人,而美国早晨大街小巷有很多健身的人,甚至全天如此。我有句言论:健身是一种品质。健身代表一种蓬勃向上的文化。一个国家有没有朝气,看看它有多少人健身就知道了。
美国人可以把国旗当裤衩穿在身上。我在美国买过一条星条旗裤衩。我常穿。我穿它是为了蔑视它,是出气,是一种心理的渲泄和满足。美国人穿则是一种调侃。本质不同。美国人可以在大街上焚烧自己的国旗。戴旭(作者朋友,《空军军事学术》编辑)说: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国旗都可以烧的话,你还有什么理由去焚烧它呢?第三,精神和道德的伟大力量。这是最可怕的。"9.11"是一场灾难。当灾难袭来时,最先倒下的是躯体,但站的是灵魂。有的民族逢灾难,躯体未倒,灵魂已缴械。"9.11"事件中发生了三件事,都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美国人的力量。第一件,世贸大楼顶部被飞机撞击之后,烈焰奔腾,形势千钧一发。
楼上的人们通过EXIT向下逃生的时候,并不特别慌乱。人往下走,消防队员往上冲。互相让道,并不冲突。有妇女、小孩、盲人到时,人们都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们先走。甚至还给一条宠物小狗让道。一个民族的精神不强悍到一定的程度,断然做不出这种举动。面对死亡,冷静如斯,恐怕不是圣人也接近圣人了吧。第二件事,"9.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馆被愤怒的美国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袭击。这个时刻,有相当一批美国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饭馆为他们站岗。到阿拉伯人居住区巡逻,阻止悲剧的进一步发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我们自古就有报复的传统。我住在成都。邓艾破成都后,庞德的儿子把关羽一家老幼全杀光了。血腥报复,斑斑点点,不绝于史籍。第三件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坠毁的那架767 客机,本来是要撞向白宫的。后来机上乘客与恐怖分子搏斗,才使飞机坠毁。因为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被撞的消息,他们决定,不能无所作为,要和恐怖分子进行殊死斗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做了一件事:决定投票通过,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斗争。在这么一个生死悠关的时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后来全体同意,才去与劫机者搏斗。什么叫民主,这就是民主。民主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他们的生命中、血液里、骨髓中。
这样的民族,他不兴盛谁兴盛;这样的民族,他不统治世界,谁能统治世界。我常作奇想:世界最尖端的武器、最新的科学技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掌握在这些人手中,还是挺合适的。总比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强吧,总比掌握在利比亚、伊拉克人手中强吧?就是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能做出些什么,也未可知。美国这个国家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借鉴。
★美军事专家称中国军力落后美国20年
2005年11月23日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1月18日文章题 美国对中国军扩大持谨慎而非警觉的态度(记者罗伯特-马昆德发自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军费开支相应增加,中国开始显现出军力不断扩大的迹象。中国的潜艇和驱逐舰开始远洋航行,人民解放军对其15%的部队进行了改革,使之成为一支在台湾附近给美制造麻烦的现代化军队。它拥有新型巡航导弹、3个级别的新型潜艇以及一个研发先进武器的现代化国防工业基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现在已经拥有最优良的部队,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太平洋地区达到了与美军平起平坐的地步。举一个例子来说,人民解放军目前只能“空运”一个师的兵力,大约1.5万人,因为它没有航空母舰。事实上,中国军队和美军军队仍存在很大差距--从隐形技术到战场兵力投送方案--有专家说,在纯粹的军力对方面,中国比美军落后20年。
从短期来看,中国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在出现可能是最严重或最糟糕的情况下,即如果人民解放军进攻台湾,那么,如果中国部队遭到强力抵抗,它能否经受得住,这一点现在还远远不清楚。二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队不会停止不动。中国可能确实是在进行军事改革,但是它还没有完成美国军队在过去10年里经历的那种“军事革命”。而且,如果真的在太平洋地区发生冲突,中国可能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军队,还有日本军队。日本有着几乎可与美国匹敌的先进系统。
中国的军事目标与其实际能力间的差距在于其部队干部。中国正在建设高技术部队。然而,是否有足够多的高技术军事人才现在还不清楚,一名人民解放军少校的月收入,远远少于北京外企白领的薪水。曾在中国的一所军事院校待过很长时间的一位西方专家说,尽管中国可能想购买先进武器以发展一支现代化军队,但是否有足够多思想现代的军官现在还很难说。目前在亚太战略研究中心工作的理查德-比津格是对盲目恐惧中国的心态持强烈批评态度的分析人士之一。
他指出,许多在中国问题上持强硬态度的人并不了解中国的实力,于是用恐惧来代替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他说,中国要迅速发展成为在亚洲占据主导地位的军事力量,就要求解放军指挥官必须同时关注各个领域,如科研、训练、武器制造、战略部署以及高科技通讯手段的开发等。要实现这种全方位加强军事实力的目标,就要求中国大幅提高原本已经高得惊人的军事预算。
此外,比津格说,对于解放军将领来说,只是大肆采购军备,购买先进的飞机、舰艇和导弹这些并不一定有太大意义。现代军队要求“千方百计拥有一些具体的东西”,从而制造出非常与众不同而且给难以复制的武器装备和辅助系统,这需要多年的时间。
他说:“我们看到中国新的052C型驱逐舰上使用了类似于我们宙斯盾的某些技术,一些军事分析家于是认为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宙斯盾。在我看来这有点言过其实。”许多观察家说,尽管中国军在迈向现代化,但是它没有解决许多至关重要的细节问题。虽然如今中国的飞行员飞行训练时间要达到200小时这个标准,但这种训练根本谈不上先进。
北京现在也许有可能将过于靠近台湾海峡的美国航空母舰击沉,但到目前为止,它的巡航导弹仍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这些导弹根本无法击中美国的军舰。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的海军在使用这种导弹,而美国的军舰早就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源:参考消息)
★美报称解放军集中财力打造高科技的军中之军
2005年11月23日
布什总统访华,美国人最关心的两大话题是经济和军事。经济话题可以在台面上谈判,而军事话题则潜隐桌下。但潜隐的话题往往更抓人眼球:当布什总统的随员和白宫新闻发言人大谈特讲中美经济话题的时候,美国的主流媒体却纷纷从军事角度剖析中美两国关系,其中《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重磅记者罗伯特·马昆德(Robert Marquand)更是在深入五角大 楼采访高级将领和太平洋一线美军中高层指挥官后,撰写了长篇调查报告,于布什总统抵达中国前夕——11月17日和18日连续发表,首度披露了美军高、中、低层官兵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持的全景式看法。
五角大楼特别关注解放军打造“军中之军”
为撰写此文,马昆德辗转采访了北京的解放军军官、驻关岛美军中校和上校衔的军官、太平洋总部美军将领、五角大楼的高级将领、美国的权威中国军事专家和我台湾省的两岸军事问题专家。
文章说,仅仅在一年前,中国军队被国际军事评论提及的时候还鲜能得高分:比如说解放军海军不能出海,比如说解放军无力向海外投射军力,比如说中国现代化武器只能靠俄制的喷气式战斗机、巡航导弹和其它购买的兵器。然而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印象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是解放军集中精力和财力打造一支高科技的“军中之军”。这支约占220万官兵总人数15%的军中精锐将有能力对小型敌军进行“闪电突袭”,有能力通过高科技通联手段对大规模敌人进行陆海空瘫痪战。
其次是解放军成功地拥有了制造现代化先进武器的能力。刚刚过去的三年间,解放军已经开始收获自行制造武器的成果:093型核攻击潜艇将在未来数个月内下水,该型潜艇能够发射卫星制导巡航导弹,足以击沉一艘巡洋舰或者一艘大型航空母舰;中国开始生产命中精度越来越高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其它的各型陆基和海基导弹;400多架苏—27和苏—30先进战斗机开始在部队服役。
“中国国防工业老旧落后质量低劣已经是昨天的新闻啦,”兰德公司的军事分析家、300余页的《中国国防工业新动向》报告一文的作者之一伊万·门罗感慨地说,“中国国防工业现在已经走出窘境了……20多年来,解放军首次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成果。他们吸纳学习得很快!”华盛顿“情报研究与分析中心”的詹姆斯·穆农说:“解放军正在进行一场通讯革命,他们一跃从一无所有进入了无线时代。”
马昆德写道:“解放军的发展与进步引起了五角大楼的注意与重视。在夏威夷的美军太平洋总部,在关岛和东京,在中国的台湾军事圈内,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亚洲的军事挑战者!”
关岛空军司令坦言解放军是“挑战者”
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马昆德在这里做了大量实地采访,采访的目标是驻扎在这里的美军战略空军部队中校、上校级的军官,采访的话题是关岛美军的战力建设和他们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看法。
用马昆德的话说:“这个30英里长的火山岛在地图上看就像是太平洋上一小口喷涌的泉眼,但它的战略位置不言而喻——东飞8小时是夏威夷的檀香山;北飞4个小时是日本的东京;西飞4个小时是中国的香港;南飞4个小时是印尼的雅加达!”
一些美国军官托辞称,加强关岛美军战力是为了应对诸如东南亚海啸那样的“救援行动”,但更多的美军高官坦言,加强关岛战力建设完全是为了应对“西太地区不稳定因素”——五角大楼里中国崛起的代名词。驻关岛美军飞行作战军官汉斯·兰格斯切特中校表示:“自越战以来,关岛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长期驻有战略轰炸机。”
此前,美军战机每年在关岛降落12000次,而去年则骤增至26000次,而马昆德在安德森基地还看到:众多的推土机正在轰隆隆地修建第二条跑道,而停在机库内7架B—1B战略轰炸机更是扎眼,它们的绰号也耐人寻味,比如说“夜鹰”或者“不自由毋宁死”。B—1B轰炸机中队的中队长戴维·克洛克上校戴着“阿玛尼”眼镜,站在宽大的轰炸机驾驶舱内得意地告诉马昆德说:“我们正在太平洋努力进行战力建设,我们在太平洋的训练越来越多,逗留在太平洋战区的时间越来越长。”
置身于安德森空军基地控制塔台内的记者看到,军官们正在演练“准备介入”行动的模式:K—135空中加油机、B—52战略轰炸机、海军的P—3巡逻机和海军的H860直升机以及B—2隐形轰炸机、海军陆战队的F—18战斗机如何“天衣无缝”地展开作战。
本月,夏威夷的“肯尼迪作战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负责太平洋战区美国空军部队的快速反应作战。中心在关岛部署了3架“全球鹰”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以替代老掉牙的U—2间谍机。新型侦察机将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太平洋总部所属“责任范围内”43个国家展开侦察。
“灵活,速度,快反……是我们寻求的目标,”太平洋美军总部的杰森·萨拉塔中校如是说。
关岛空军司令米切尔·博尔拉上校在谈及驻关岛美国空军战力和目标时坦言:“我视中国为一种挑战,我就愿意这样看中国。我现在还不知道中国会不会成为(美国)的一个问题。”
★解放军打造“军中之军”面临三大挑战
马昆德在采访五角大楼高级军官、太平洋美军司令部指挥官、关岛美军中高级军官以及美国的中国军事专家的过程中归纳出,解放军要打造高科技“军中之军”的话,那么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巨大挑战:
首先是解放军在技术和战力上仍落后于美军不少。关岛美国空军的一位军官告诉记者,以军力投射为例,解放军现在只能投射一个师,也就是15000人的能力,至于在隐形技术和“战场视角”方面就落后更多了。不少的美国军事专家认为,解放军在不少纯军事领域落后美军至少20年。即便解放军购买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可要将这些武器装备转化为战斗力仍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
其次是非常现实的台湾问题。美军指挥官们分析,如果解放军进攻台湾地区的话,那么至少需要25万至30万官兵,而解放军在第一波攻击是无力将如此之众的兵力投射到台湾的。如果美军介入台海的话,解放军或许有能力击沉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舰只,但在美军的作战预案中,根本没有让美国战舰逼近台海的设想,而解放军攻击水面舰只的巡航导弹类似于美国的“鱼叉”,这种导弹当然能打击海上舰只,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40多个国家的海军都拥有类似性能的导弹,因此美国早就已经研究出相应的对策。美国的军事专家反复炒作说,中国大陆有600至800枚导弹对准台湾,可事实上,即便这一数量是真的,也只有“象征性的意义”。一位军事专家说:“700多枚导弹其实有时候作用很有限,它无力瘫痪一个地区的。”这位专家说,每枚导弹携半吨的爆炸物,1000枚导弹也就是500吨,这个数量比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国空军投掷到东京的弹药量都少。再有就是解放军绝大多数的系统都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因此台湾问题成了解放军成长建设非常现实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三是解放军军官团的总体素质建设。解放军正在全力打造高科技的军队,现在外界最摸不着底的是解放军军官团的总体素质如何。马昆德分析说,解放军的一名上校军官月薪相当于500美元,比北京绝大多数合资企业的普通职员要拿得少。一位曾在解放军高等院校就读过的西方军事专家表示,解放军在购买现代化武器的同时,需要有足够现代化意识的军官。
三个原因让解放军频成“亚洲威胁”
既然美军从上到下对解放军有着如此“客观”的认识,那么“解放军亚洲威胁论”近年来又是如何频频浮现的呢?马昆德在跟美军各层次人员和美国的军事专家进行全面沟通后提出了部分看法。
首先是打造“中国军事威胁论”成了部分人的铁饭碗。五角大楼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高级官员告诉马昆德,中央情报局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分析威胁的人从来不失业。”一位理智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告诉马昆德:“任何一口咬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意图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亚太战略关系研究中心的理查德·比兹格也表示:“准确预测解放军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根本不了解解放军的真实情况。解放军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在一切领域,包括科研、训练、武器生产部署和高科技通讯方面进行全面的努力,而这决非解放军能在一朝一夕之间能够解决的,而不少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的人根本不了解这一点。
第三是美国很少有人从合作角度考虑如何跟解放军打交道。不少“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渲染者其实也承认,他们是“不信任中国”,因此他们才会有“中美冲突不可避免”的设想。事实上,中美两国军队之间在未来有很多的合作机会,用太平洋美军司令法伦的话说是:“我现在如果在亚洲遇到什么麻烦的话,我第一要做的事是抄起电话,接上我认识的人……因为中美之间完全可以发展互动的关系,这对于整个亚太地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延伸:日本将领多次扮演解放军打台湾
马昆德在完成此采访时,接触到了一位日本自卫队的现役将领。此人曾多次参加美日关于台海战争的模拟演习。该日本将领表示,如果中国试图用飞机击沉美军军舰的话,那么解放军可能会失去整个空军:“作为一名军事决策者,你随时得准备开战。我已经扮演解放军参加过多次的台海演习,我从来没有胜过。我最惨的就是扮演台海战争中的中国作战指挥官,所以我不知道中国是否真的能击沉美国的任何一艘军舰。”(世界报 作者:徐冰川)
★新加坡为什么恨中国
很多中国人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觉得全世界犹太人都向着犹太人,那全世界华人也该都向着华人。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跟中国又不接壤,没什么利益冲突。过去中国闹“极左”,“输出革命”,影响了两国关系不难理解。现在中国不搞“阶级斗争为纲”了,全力以赴搞经济,改革开放欢迎外资,而新加坡跟中国同文同种还用简体字,应该是既熟悉西方又熟悉中国,自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受益者,所以一直不知不觉把新加坡当朋友,对新加坡一直容忍再容忍,优惠再优惠。中新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额、投资额大幅度增长且不论,中国还通过聘请新加坡头面人物当中国国策顾问,把海峡两岸的“汪──辜”会谈地点选在新加坡等方式给足了新加坡面子;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不惜自己吃亏,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帮助东南亚各国稳定货币,从而在关键时刻直接帮助了新加坡。要知道,金融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牺牲自己稳定金融,新加坡的收益最大。中国为新加坡所做的已经超越了国际关系常识中的“绝不为别人牺牲自己利益” 的基本原则,把新加坡当朋友对待了。那新加坡又是如何对待中国的呢?
──新加坡早就声称,自己要当东南亚最后一个跟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后仍然跟台湾保持军事合作关系。而且说到做到。
──李光耀、吴作栋在各种场合的讲话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国的增长是世界最大的挑战,将来亚洲的稳定取决于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之类的话。李光耀更说过,作为中国人的后代,他知道中国人的忍耐力很强,但同时知道中国人的爆发力也很强,非常记仇。东亚、东南亚的国家在历史上都得罪过中国。一旦中国强大,这些国家必然遭到中国的猛烈报复,所以必须让中国永远成为二流国家。
──新加坡一直鼓吹美国是东南亚重要的平衡力量(平衡谁?)美军撤出菲律宾基地后,新加坡立刻提出美军可以在新加坡补给,现在新加坡已经成为美军在东南亚的唯一立足点。
──中国首先提出和东盟合作。新加坡为平衡中国的力量,大力提倡印度-东盟合作。本来印度在东南亚没有立足之地,都是新加坡硬拉进来的。新加坡是东南亚第一个和印度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国家。时间是2000年,当时印度还处在核试验后的短暂孤立时间。 印度核试后,东盟对印度进行核试验不但不进行谴责,反而给予默许或支持。 这其中新加坡起了很大作用。印度外长核试后首先访问的东 盟国家就是新加坡。
──在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联盟的过程中,新加坡总是在提醒东盟各国要团结一致,要注意到自己和中国是竞争对手等等。
──中国人在新加坡受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女运动员到新加坡旅游时集体遭到商店店主无缘无故的侮辱后,新加坡报刊舆论一反“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正确”的商家原则,大肆贬低、嘲讽中国人,为那个流氓店主辩护……
经历了这次“非典”(SARS)灾祸,中国其实应该感谢新加坡才对。第一,它帮助相当多的中国人搞清了一个基本问题:谁是中国的敌人,谁是中国的朋友;第二,补上了一堂国际关系基本常识课,从此明白跟人打交道时什么是必须留神的,什么是必须不当回事的,什么是应该从反面理解的;第三,帮助中国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从此可以一心一意只为中国自己谋利益而无需再婆婆妈妈地瞻前顾后。
通过“非典”(SARS)灾祸,中国人对新加坡至少可以得出三条结论:一不是东西, 二不怀好意,三不能客气.
所有这些都是在这次“非典”(SARS)爆发之前发生的事,是许多中国人把新加坡当亲戚朋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人渡过难关时发生的事。当中国遭受“非典”(SARS)灾害之际,新加坡又做了些什么?
──4月6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响应美国华盛顿邮报“***中国”的号召,公然拒绝访问中国。《联合早报》论坛得意洋洋地说“吴作栋的举动得到东南亚国家的赞扬和欢迎”。
──5月2日吴作栋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公开质疑中国治理SARS的能力,宣称中国会花掉2到3年的时间来治理SARS,在此期间,外资应该撤离中国,而不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东盟防SARS峰会开始是有中国的,新加坡建议这是东盟自己的会议,没必要请别人。会后吴作栋得意洋洋宣扬说其他东盟国家领导人都看他的态度,是他带头拒绝中国建议的,宛如自己是东南亚国家的英雄般。
新加坡的这些动作并不是简单的不友好,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姿态,而是非常恶毒的蓄意伤害,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企图一举置中国于死地。这些行动的后果:一,掀起一场新的全球反华浪潮,封锁中国,彻底破坏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环境。二,动员外资撤离中国,给中国经济造成尽可能大的困难,让中国经济崩溃。三,破坏中国人民对中国**抗灾治国的信心,让中国**的指挥失灵,从而造成中国社会象前苏联那样的总崩溃。
在中国局势基本稳定下来今天,有人可以说上述判断是危言耸听,是小题大作,是无稽之谈,等等。但别忘了,正因为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正因为中国历来把新加坡当朋友,在许多人眼中,新加坡对中国的情况更了解,更客观,更不含偏见,更权威。因此新加坡对许多国家的对华态度影响更大。当灾难突如其来、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谣言便足以杀人,就象股市危机时一点风吹草动就足以让股市崩盘,搞得实力不足的人倾家荡产一样。同样,在SARS危机突然爆发、全世界诸多国家还没拿准对策、正在举棋不定之际新加坡一马当先高调反华,带头封锁中国,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平时,也远远超过其实力,大有“一句顶一万句”的架势。如果不是中国**当机立断采取断然措施稳住了阵脚,如果不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灾取得成效,如果不是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控制住了局势,如果国际社会真的认为中国已经摇摇欲坠,则必定会有一大群投机家一哄而起附和新加坡的号召,那新加坡利用SARS危机一举搞垮中国目标就真可能实现。新加坡在关键的时刻、在关键的地方向中国捅了关键的一刀,这个事实千真万确,不容置疑。中国之所以没有被杀死,并非因为新加坡手下留情,也并非因为新加坡刀艺不精,仅仅因为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实力、坚强和团结一致的努力超出了新加坡的预料,因而未能得逞。
现在新加坡见势不妙,拼命想把自己拉出的屎往回舔,于是动员各种舆论工具,硬要把关键时刻的满眼凶光解释成一脸柔情。无怪乎一时间为它擦屁股的文章铺天盖地,什么“新加坡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没有必要考虑中国的利益”,“没有恶意”,“国小不得不如此”,“法制国家,令出必行”,“向来对中国友好”,“都是华人国家,不要苛求”(怪了,当新加坡向中国下刀子时这帮人怎么连屁都不放一个,这会想起“同是华人”来了),更有甚者还借机倒打一耙,又拿“民主自由 “之类指责中国,如《我为新加坡辩》、《为什么要惩罚新加坡》、《中国应该反省自己》之类。(杀人未遂还振振有词,真是脸皮比屁股还厚,子弹头都打不透。)与此同时也不忘了搞点糊弄人的小动作。比如同样一条在东盟防SARS峰会上吴作栋会见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消息,在新加坡中文报纸上的报道是吴作栋为取消访华向中国解释并道歉,在英文报纸上则只字不提道歉一事。表面上让中国人看了感觉好一点,但实际上半点意义也没有,因为英文才是新加坡真正的官方语言。
新加坡这番精彩表演让中国人大饱眼福,从头至尾看了一套国际关系文明戏,从张牙舞爪到摇尾乞怜,从恩将仇报到死皮赖脸,从大言不惭到装傻充楞,真是人间百态样样俱全。这种教人如何看人的活教材平时花钱都买不到。就凭这个,中国人也该好好谢谢新加坡。
很多中国人始终搞不懂:为什么新加坡要反华?中国倒底什么地方得罪它了?
(恐怕当年美洲的印地安人也曾有过类似的疑惑:为什么这些白人要杀印地安人,连投降了都不放过?印地安人到底什么地方得罪它了?这也难怪,印地安人大概不懂什么叫”杀人越货“。)
这正是充满东方哲学的人的脑子理解不了奉行西方哲学的人的行为的关键之处。你以为不得罪、不冒犯、表善意就该天下太平,现实世界偏偏不吃你这一套。
东南亚各国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唯独新加坡例外。它原本不是一个国家,只是马来亚的一部分,是马来西亚因为反华人的关系一脚踹出来的。虽然华人占多数,但认同中国文化传统的华人从来是最底层,国家的”统治精英“则无不是接受过英国及西方名校全套精心教育的”高等华人“。这些人也就是所谓的”黄香蕉“──黄皮白心,虽然长了个华人样,心眼里却最瞧不起中国文化中国人,最在行的莫过于向白人摇尾巴,向华人瞪眼睛。(这跟中国那帮”XXXX精英“算得同父异母──一个操性。)所以虽然华人居多,主流思想却是东西杂交,不伦不类,结果那地方不仅没有资源,而且没有历史,没有传统,更没有文化特色,整个一个人造的杂种怪胎。
怪胎归怪胎,人家精神上可是继承了大英帝国的精神优越感,念念不忘自己当年曾经是大英帝国控制亚洲的最大的军事基地。那时虽然必须对白人毕恭毕敬,却可以傲视亚洲各国一切”土人“,那是何等风光。可惜好景不长,大英帝国衰败了,新加坡的风光也跟着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当中国经济崛起之前,新加坡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金融业、出口加工业、旅游业、航运业都上得了台面,成了亚洲”一小龙“,日子还挺风光。但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新加坡的那点看家本领很快就不灵了。东南亚其他各国因为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资源优势,所以跟中国的经济都各有互补性,面对中国的经济崛起都能够既看到挑战又看到机会,适应起来也没多大困难。而新加坡则不同。你能干的中国早晚也能干,而且迟早比你干得更好。利用同文同种、中西相同的优势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船共同繁荣对新加坡本不是难事,但这样一来新加坡就得放下二总管的臭架子,真正从心理上平等对待原来最瞧不起的中国人。而对于习惯于蔑视中国人的这些”精英 “们来说这可比要他们的命还难受。李光耀关于必须让中国永远成为二流国家的说法才真实表达了新加坡统治”精英“们心中的理想目标(中国是二流,新加坡自然属于一流,高人一等)。难怪东南亚那么多国家,唯独新加坡叫嚷”中国威胁“论最起劲。又难怪新加坡那么起劲希望把西方列强的海军请回来,以便自己重新靠提供军事基地混日子。(真是***从良,不忘本行。)
但是只有美中对抗的形势之下美国才肯掏腰包在新加坡维持军事基地。所以新加坡实际是惟恐中国天下不乱,念念不忘加剧中国周围的紧张局势,所以才一会儿请美国军队来,一会儿又拉印度军队来,有事没事都叫唤一通中国威胁论,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己军事基地的身价。
总之,新加坡过去的繁荣是建立在中国贫穷落后、软弱可欺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的崛起打破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他们又不肯适应形势,把自己变成中国繁荣昌盛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要想方设法制止、破坏,至少延缓中国的崛起。这才是新加坡如此恶毒反华的最根本的原因。这跟是不是华人、得不得罪毫不相干。
面对新加坡的破坏,中国应该也必须在必要的时候给以适当的回击,绝不能手软,更不能心软。理由很简单,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且不费多少气力,容易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首先要认清,新加坡对中国的敌意是出于根本的利害冲突,除非中国自愿亡国破产,否则绝不能使新加坡满意。就是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想避免也避免不了。
其次要明白,对新加坡的破坏听之任之危害极大,因为其影响远远超过新加坡本身。新加坡一直得意洋洋宣扬说其他东盟国家领导人都看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来确定自己对华政策。如果此说法是真的,那就证明新加坡至少是东南亚反华势力的根子,反击了新加坡就可以镇住这些反华逆流。如果此说法是假的,那就说明新加坡是”扣着P眼上楼──自抬自“。对这种江湖骗子必须彻底剥去他行骗的资本,免得别人上当受骗。让人认为中国把新加坡当朋友,认为跟这新加坡可以反华而不受惩罚就是新加坡招摇撞骗最大的资本。你不反击,那新加坡的馊主意就会有人相信,这对中国的危害就更大。这个世界上是小人当道,不仅从来恩将仇报,而且专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但对付小人也不难,因为其另一特点是欺软怕硬:饶过一个,冒出一堆;收拾一个,老实一群。所以对付小人必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茶饭之德必赏,捱龇之怨必报。总之对付小人必须用小人之道。用君子之道对付小人是把眼药往肚里吞,自己瞎了眼。中国要要收拾新加坡其实容易得很,既不必动枪动炮也不必大喊大叫,不动声色就可以叫它吃不了兜着走。其实这也没什么可保密的,简单讲就是从此不再把新加坡当什么朋友,公事公办就是了。别看简单一句话,过去中国不知为此背了多大包袱,吃了多少暗亏。远的不说,当初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自己吃亏稳定亚洲金融,除了为香港主要就是为了新加坡,惟恐它经济垮了更拼命大叫中国威胁论。同样,好些对中国有利的事为了怕冲击新加坡中国也一拖再拖。比如,与泰国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峡运河工程,这再技术上、财政上并无多大困难,一旦实现必将摆脱对危险的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也可减少受制于人的风险,经济上对中国泰国都有益无弊,但必将对新加坡的航运业大大不利。中国始终对这个工程犹豫不决,不能不说主要顾虑之一新加坡的反应。又比如,发展通过缅甸输油管、陆路运输的建议也不是没人考虑过,这些工程能更进一步减少中国对外航运对东南亚诸国的依赖,但中国迟迟没动手的主要考虑之一显然是不愿意跟新加坡闹僵。
现在新加坡自己主动跟中国翻脸,从此中国考虑这些经济建设项目时再也不必替新加坡着想了,完完全全干干脆脆只替中国自己的利益着想,谁也休想再对此说叁道四。这对中国实际是一大解脱,这难道不是好事?再有,中国跟东南亚诸国只需国与国直接打交道就是了,本来就没必通过“东盟”。“东盟”实际成了新加坡手舞足蹈、抬高身价的舞台,除了对新加坡有利外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没多少好处。中国从此不声不响把“东盟”晾在一边,直接跟有关国家打交道,实际就拆了新加坡的台,减少这个江湖骗子行骗的机会。这对谁都没伤害,唯独给新加坡穿小鞋。另外,如果中国完成克拉地峡运河工程或缅甸陆路运输工程,美国利用新加坡为基地封锁中国的可行性就会大打折扣,美国使用新加坡基地的重要性也相应减少。这样一来,新加坡想卖炕也卖不出好价钱了。如果卖出去了,那主要用途与其说是对付中国,不如说是对付周围的穆斯林国家。那些国家自然不会不明白这点。那样一来,想收拾新加坡的国家自有其人,用不着中国说什么做什么了。
正因为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又是反华急先锋,中国以新加坡为突破口反击国际反华势力副作用才比较小。它自以为高人一等,动不动对别人指手画脚,国际上真正肯为它淌浑水的人没几个,牺牲自己利益为它火中取粟的国家可以说几乎没有。所以反击新加坡不会给“中国威胁论”提供多少炮弹,却很可以好好教训那些靠反华吃饭的华人“精英”:别看你整天反华有人喝彩有人付帐,真倒了霉没人理你!
★美国《华盛顿邮报》:日本修宪最大受益者是美国
中新网11月24日电 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撰文评述日本自民党提交的修宪方案,认为这一修宪动议的最大受益方是美国,并且是美国一直在进行秘密的外交攻势,敦促日本政府作出这些改变。
文章称,尽管这项日本自1947年以来最大的宪法修正方案仍然宣称拒绝战争,但其意义在于,它将给予半个世纪以来严格限制在日本列岛内行动的24万日本自卫军以更高的地位,日本自卫军事实上已被授权参与海外的维和行动。
更重要的是,这一修改为日本宪法的多种解读提供了空间,使日本能够参与到所谓的“集体防御”行动,或者对其盟国的军事协助中。
文章认为,这一修宪举措的最大受益人应当是美国。日本的宪法地位的改变将对这一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中美都关注的台海问题的解决上。
该修宪草案称:“除了防御的行动外......自卫军可以在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加入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中,以及维持国内基本公共安全的行动中。”
本周二在自民党建党50周年时提交的这一方案还将面临许多障碍,因此其最终通过最快也要一年。该方案必须得到上下议员各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才能通过。文章认为,在议院中进行的辩论将会是非常情绪化的。
此后该议案还将接受全民公诀。但文章认为,自民党将这一议案内容公诸于众,显示了日本在寻求与其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地位的运动中,已经迎来了一个转折点。(章田/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