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案情报人员战斗在境外保卫共和国主席纪实(二)
★美国起草核打击调整计划 可先发制人用核武
★美国防部官员:美导弹防御系统难挡中国导弹
★外电称中国出动5艘军舰在东海油气田附近巡航
★美飓风救灾总花费将逼近伊阿两场战争费用
★湘江案情报人员战斗在境外保卫共和国主席纪实(二)
五
(接昨天)肖铮起床后,拖着睡衣拉开窗帘。强烈的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刺得他闭了闭眼睛他走过去打开房门,从门外的信袋里抽出报纸,坐在沙发上展开。每天起床后他都要先看看《华侨日报》上的广告,然后看看社会动态,再就是给特勤组打个电话。这是他多年不能改变的习惯。“噢!”他被一则收买橡胶的广告吸引住了,在广告词中发现了召唤他的暗语。他兴奋起来,精神也跟着紧张起来。他拿起电话按了按键子:“喂,阿山,今天有事吗?” “你在床上躺着吧,有事找你。”“好几天没有出去了,找个地方玩玩。”“又到凤彩楼?” “没钱啦,输个精光。下午出去散散步。”
“你去吧,去找个曼谷娘们玩玩。”对方把电话放下了。
肖铮换了一身白色的短衫短裤,戴着墨镜,在轿车风挡玻璃的雨刷上别了一朵鲜艳的红花,开着车沿着热带大叶树林驶去。肖铮是广东汕头人,在1949年年底随着溃败的国民党到了台湾,1955年打入国民党西贡第三指导站,是我Gl05战略侦察员。沈树阳到金边的第三天,按照广告上的暗语,把车开到柬越边界上的橡胶园。他走下车,来到割胶的工人们跟前,看着乳白色的液体从被割过的树干上滴下。橡胶工人看看沈树阳,用柬埔寨语对他说了几句话。沈树阳摇摇头表示听不懂。他说了几句广东话,橡胶工人中合一个年轻人惊喜地用广东话问道:“你是广东人?”沈树阳点点头走过去;“我是广东人。” 年轻的橡胶工人热情地说:“我爸爸、妈妈都是广东人,我是柬埔寨出生的。” “你爸爸、妈妈在吗?” “在。” “这里的橡胶多少钱一吨?” 年轻工人格摇头,手指向远处的房说:“那里的人知道。” 沈树阳无心再和年轻工人谈下去,他走出橡胶园,望了望路边上自己的汽车,慢步走进一个小酒店,要了一杯啤酒,倚在吧台上缓慢地喝着。
肖铮开着车来到橡胶园,看见路边停着一辆紫红色的汽车,风挡玻璃上别着一朵红色的鲜花。他把车停下后,顺手从风挡玻璃上摘下红花拿在手中,走进了小酒店。小酒店里,几个橡胶工人围坐在―起喝酒。肖铮手拿红花在几个橡胶工人中转了一圈,橡胶工人谁也没有看他一眼。他走出酒店,向四外望了望走进橡胶园。沈树阳从酒店出来后,又回到了橡胶园。他望着排列整齐的橡胶树,拿出烟刚要点燃,身后有人问道:“先生,你要买橡胶吗?” 沈树阳转过身来,把衔在嘴上的烟拿下来,看看对方手上的红花说:“你有G105型的吗?” “有,G105型的不多了,不知先生要多少”
沈树阳热情、亲切地握住肖铮的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走。” 铮开着车走在前面,沈树阳的车紧紧跟在后面,他们向树林深处驶去。肖铮证实了4月19日凌晨的情报,并将“湘江案”的全部内容在柬埔寨实施的情况报告给沈树阳。沈树阳离开肖铮后,开车沿着湄公河的公路,向金边驶去。美丽的循公河河岸长满了热带的大叶树,宽大的树叶遮挡着骄阳。沈树阳开着车在经过一个咖啡馆的瞬间,突然看到一个人从停在咖啡馆门前的车上下来,这个人他好像在哪里见过。于是,他放慢了车速,在脑子里搜寻、回想,忽然他想起来了,是卷宗里照片上的那个人。他转过车头,把车开到咖啡馆门前停下,径直走进咖啡馆。
咖啡馆里客人不多,沈树阳一眼就看见廖时亮坐在角落里,侍应生正给他端来啤酒。沈树阳走过去坐在廖时亮的对面。“先生,你要什么?”侍应生间沈树阳“和这位先生一样。”廖时亮警觉地看了一眼沈树阳,取出支烟点燃。“先生,如果我没有认错的话,你就是黔阳?” 廖时亮顿时一惊,他没有想到在柬埔寨会有人认出他来,而且叫出他在特训班用的名字。他产生了一种恐惧,联想到罗玉文在香港机场对他的拦截,更加证实了他的行动在中共侦察人员的视野中。“先生,你认错人了。” 康时亮的恐惧虽然转瞬即逝,但沈树阳已经察觉了。“没有认错,就是你。广西五峰山一别,已经14年了,你眉角上的那块不明显的伤疤,是你在五峰山被俘前被树枝划的。先生,我没有说错吧?” 廖时亮的脸苍白了,拿烟的手在颤抖。他看看四周紧吸了几口烟。沈树阳抓住廖时亮失措的心态,接着说:“廖先生,我们把你放了,可是你死不悔改。我想叶翔之还不知道你这段历史吧。” “你是……”廖时亮的声音在颤抖。“我是汝姐的朋友。” 廖时亮意识到,在柬埔寨这个特殊地区不可能把他怎么样,便反问道;‘汝姐是何人?无稽之谈。”沈树阳冷冷一笑,说;“你不必明知故问,我们对你了如指掌。今天把话对你说明白,否则不够朋友。你们在柬埔寨的阴谋不会得逞,望你珍重前途。” 廖时亮哈哈一笑:“我也告诉先生,此地不是中国大陆。”“柬埔寨也不是美国卵翼下的台湾。”沈树阳看廖时亮一时语塞,接着说,“廖先生,我奉劝你,顺应潮流.为自己的后半生多想想。”
廖时亮掏出一张纸币放在桌上,匆匆而去。他走出吻啡馆,一直走到马路边,才想起他的汽车。
沈树阳一边饮着啤酒,一边望着门外。这时,朱兆明走进来,要了杯啤酒,在另一个桌旁坐下,他望着门外缓慢地饮着啤酒。廖时亮来到金边行动组已经是深夜了,他听完了关于“湘江案”的准备工作的汇报后问道:“湘江案’除了你们两个人知道外,金边组还有谁知道?” 行动组长徐培云想了想说:“没有人知道。” 廖时亮摇摇头:“那,怎么失密的?” “失密了?”副组长农捻祥吃惊地说,“那个是我们金边组失密的。金边组除了我们两个人外,没有人知道‘湘江案’的具体计划,只知道有行动。” “中共知道了。现在还搞不清楚中共对‘湘江案’知道多少。”廖时亮看了看徐培云和农捻祥问道,“你们能不能查清楚?” 徐培云给农捻祥递了个暗示,说:“我们有个计划,打算遏制一下华侨的亲共倾向。对金边的华侨头目叶无极的女儿采取了行动,从她嘴里可能了解到中共的动态。” “你们不能影响‘湘江案’。” “站长你放心吧,不会影响的。” “你们还有什么事吗?” “给我们运来的三支消音步枪,到现在还没有收到。”
廖时亮脸一沉:“你们的任务很重了,只要你们完成现有的计划,我到局里给你们请功。” 徐培云看廖时亮沉下脸,不敢再问下去,把话题一转:“谢谢站长。” 农检样问道:“C4炸药在柬埔寨弄不到,从西贡……。廖时亮没有等农捻祥说完,“三天之后准时给你们送到。” “还有……就是奖金和抚恤。这次参加行动的除了自己人外,还有柬埔寨人和越南人,奖金能否多给些?” “这个问题,你们放心。炸了个‘克什米尔’飞机,赏金就是九干美元。这次你们炸死的是中共第二号头子刘少奇,赏金能少吗?要和你们下面的人讲清楚,这是干载难逢的良机,天时地利都在我们这边。你们两个人有信心,务必把握住时机,绝不能一时疏忽失掉时机。你们赶快把参加行动的名单报上来。”徐培云说:“给我们配一部电台,我们通信就方便了。由金边到西贡走公路七、八个小时,中问还要过越共游击区。” 廖时亮说:“我和局长说过,他不同意给你们配电台,他说电台不隐蔽。你们还是用交通送信。” “交通?”徐培云有些疑惑。
廖时亮说:“从西贡定时给你们派交通,用暗号联系。为了‘湘江案’实施,我的办公机构临时迁到越柬边境,好和你们及时联系。”徐培云说:“站长,我们对叶无极的女儿采取行动了?”
“好吧!”廖时亮看徐培云、农捻祥情绪很高,鼓励地说,“你们采取行动之前,计划要周密,谨慎而不失时机,祝你们成功!” 农捻祥兴奋地说;“站长放心,我们把刘少奇的尸体给运到西贡。” “好。”廖时亮和农稳祥握握手,“我走啦,让武文寿开车送送我。”廖时亮离开金达行动组,坐在武文寿开的小货车上,反复思考后,他问武文寿:“你认为这次行动能成功吗?” 武文寿一时不知所措,想了想说:“能成功。” “你有信心?” “有信心。”武文寿感到这样回答有所不妥,又补充说,“我们全组都有信心。” “要是失败了怎么办?你想过没有?” 武文寿摸不清廖时亮的意图,试探着说:“没有想过。” “要有失败的准备。” 武文寿看看廖时亮,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交给你个重要任务,要保密,对任何人都不能说,包括你们行动组长徐培云、农捻样。”“是。”
廖时亮交给武文寿一张卡片,说:“按着上面的地址找到703,你把卡片交给他,他就知道了。”
“703?”武文寿问了句。“对,从今以后,703是你的领导服从他的指挥。” “是。”武文寿接过卡片。“我很器里你,任务完成后,我调你到我身边工作。” “谢谢站长,我绝不辜负站长的栽培。”“好啦,把车停在前面。”
武文寿把车停在一家饭店门前,廖时亮下了车:“你等―会儿,有个箱子你要亲自交给703。”廖时亮走进饭店时间不长,一个人提着箱了走出来,把箱子交给了武文寿。武文寿开着车拐进另―条街上。他提着箱子下了车,对照卡片上的地址,找上二层楼,按了门铃。门铃响后,从里面出来一个人开了门,武文寿把卡片递给开门的人。开门的人看看卡片,将武文寿让进去,随手关上了门。
通过长长的走廊,开门人将武文寿带进一问昏暗的卧室。卧室里只有床头上一盏小灯,照亮了卧室的一角,其它地方显得特别昏暗。武文寿用柬语问;“你是703?” “我是。” “我来报到,站长给你带来一个箱子。” “从今以后,我是朱兆明,不要叫我703。”朱兆明接过箱子,“你走吧,没有事不要到这里来,有事我找你。“是。”
朱兆明把武文寿送走,关上门回到卧室,他打开箱子看了看,里面有三支折叠式消音步枪。4月23日,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在奈温主席和夫人的陪同下,从东枝乘专机到达缅甸西南海岸的额不里海滩。金色的海滩被蓝蓝的海水冲洗着,海滩的前面伸着一些礁石,白色的浪花跳跃在礁石上。海滩的后面是一排缅甸式的平房,平房的阳台上摆满了热带水果和饮料。王光美和张茵在奈温主席夫人的陪同下,在蓝蓝的海水里畅游。刘主席、陈毅副总理穿着游泳短裤,在沙滩上与奈温主席展开“足球大赛”。他们在沙滩上奔跑、抢夺、冲撞……
与此间时,沈树阳带着渔具来到湄公河畔。他在一个树荫下将垂钩抛入水中,坐在岸边看者浮在水面上的渔漂,等待着肖铮。美丽的湄公河,热带的大叶树默立在两岸,遮蔽着缓缓流动的水面。望过去,那平静的水面像似沉睡,又像是在凝思……
太阳西斜了,把大叶树梢抹上了一层金色。平静的水面涌起一层粼粼波纹。岸边上的高脚竹楼,升起了袅袅炊烟。肖铮手提水桶,从河岸上的大叶树林深处走来。他走到沈树阳的身后问道:“钓几条了?” 沈树阳没有回头,望着水面上的渔漂说:“鱼不咬钩。” 肖铮蹲在沈树阳身边,一边洗着桶一边说:“等着急了吧?‘湘江案’有新的变化了,所以我来晚了。”沈树阳一怔,急迫地问道:“什么变化?” “从柬越边境运到金边三支装有消音器的步枪,步枪上有瞄准镜。敌人怕坑道爆炸万一遇上无法预测的原因不能成功,决定使用步枪射击。” “具体使用的地方知道吗?” “不知道,只了解到在汽车减速的地方,汽车乘船渡河时使用。” “这情报很重要。” “也可能射击手埋伏在群众中,枪响后必然引起群众混乱,他们趋乱撤离。
‘湘江案’所用的武器设备,都是从柬越、柬泰边界运到金边的。” “坑道爆炸的位置搞清了没有?” “还没有搞清,坑道爆炸是‘湘江案’的重点,爆炸位置由金边行动组组长徐培云自己掌握。” “西贡和金边组通信,是用电台吗?”“金边组没有电台,往来信件全是人送。西贡是我,金边组人员不固定。廖时亮伯金边组出问题,特别告诉我,信是密写的。”沈树阳沉思了一会儿问道:“如果中途我们把信破译了,你看……。
“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准确地掌握敌人的活动。” “信在我们手里可以放多长时间?” “就是从越柬边境到金边的路程,最多四个小时。”沈树阳点点头:“四个小时够了。”肖铮不放心地说:“不能满打满算,最好是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行。” “破译后,一定要恢复原样,不能留下一点痕迹,否则我…。” “我明白,留下痕迹那将前功尽弃,一切都将毁于一旦。”沈树阳为了掩护肖铮,肖铮走了一个小时后他才开车回来。
六
一封急电从驻柬埔寨使馆发出,迅速地送到中南海总理办公室。周恩来闻后,拿起电话;“我是周恩来,我找徐子荣同志。”他放下电话,在电报上批了“速办”两个字。电话铃响了,周恩来拿起话筒:“徐子荣同志,驻柬埔察使馆来了急电,要求派一名破译密写的技术人员赴柬埔寨,越快越好。今天是星期六,最好星期一就动身。”“好,我马上就办,请总理放心,技术员星期一准时赴柬埔寨。”徐子荣放下电话。
姚良骏是公安部某局的一位年轻科员,他爱人在秦皇岛工作,虽然他们结婚一年了,但却难得见面,不是跳良骏出差就是他爱人有任务。这次姚良骏出差刚回来,便写信告诉爱人星期六要去秦皇岛,他爱人接到信后,高兴地准备了各种他爱吃的东西。姚良骏也是一样,星期五下班后,到王府井买了几盒果脯和月盛斋的酱牛肉。星期六上午10点钟,他登上了开往秦皇岛的火车,坐在*车窗的座位上,点燃了一支姻。想到就要和爱人见面了,他不禁笑了起来。
这时,车厢两头的嘲叭里传来广播员的声音:
“各位旅客请注意,现在找人。到秦皇岛去的姚良骏同志,听到广播后到广播室来,有人找你。”
姚良骏一怔,他很快意识到又有紧急任务了,因为这是公安部门的常事。他马上提起东西来到广播室。一位乘警看见他后问道:“是姚良骏同志吗?” “是。”“公安部来电话,让你赶快回北京,你在的方车站下午,有车来接你。”姚良骏下车后,看到站台上有他们处的一位同志来接他,忙问:“什么任务,这么急!”“到汽车上说。”他接过姚良骏手上的东西说,”快写个地址,请乘警给你爱人送去。”姚良骏写了个地址,把果脯等东西交给乘警后,便上了汽车。“什么任务?”
“你把手上的工作交待一下,派你出国执行一个紧急任务。” “出国?”姚良骏有些疑惑,因为干他们这一行没有出国的。他有些兴奋地问道,“到哪个国家?” “回去就知道了。”
姚良骏回到办公室,听处长把任务和敌情介绍后,立即走进他的化验室。八间房子的化验室摆满了各种玻璃器皿和药品,他带什么?哪些是他出国需要的?他无从下手,茫然地望着各种药品和化验器具。28岁的姚良骏曾多次在重大的案件中表现出才干,敌人的密写情报、密写信件再复杂,花样再繁多,他都能准确无误地破译出来,为攻破案件提供依据。但,这毕竟是在国内,即使百分之九十九的密件都能破译,碰上百分之一难以破译的,他也可以查找资料,查档案,做试验,还可以找同行们研究。这些必备的工作条件,他只身在国外是不具备的。这些年来,各国在密写的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想象不到的发展,国民党也不例外,除了在密写配方上变化外,还用浓缩的密码符号代替文字,这些都是常用的。而意外的事情就更难预测了。
一天半的时间准备,对姚良骏来说是短瞬的。他要难备药品、器具,有些破译的公式还要背下来。还要办出国护照,到有关部门借衣服、打防疫针,等等,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在繁琐的诸事中,他首先听了有关方面的敌情介绍。依据敌情,他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破译国民党常用的密写方法,另一手是浓缩密码符号的密写。姚良骏深知,这两手都存在若失败的可能,而失败的后果足可怕的。
“湘江案”的重点是坑道爆炸,炸药埋在挖好的地下,在车队通过时引爆。破泽坑道爆炸的密写件,要―字不漏地把时间、地点、位置,准确无误地破译出来,才能确保刘少奇主席和代表团同志的安全。比如上海的西藏路,有东路、西路、中路,差一个宇就差几里路。他不无忧虑地想:如果密写件不能全文破译怎么办?过路的密写件、破译后不能恢复原样怎么办?在密写件上留下痕迹怎么办?那将前功尽弃,中央安全小组统帅下的行部门、各路人马,一切的努力,一切的投入和付出都将毁于一旦。有的同志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姚良骏深感责任的重大,意识到他所执行的任务只能成功,绝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星期一上午8点30分,姚良骏登上飞往仰光的飞机。在机场的出口处,吴坤和徐学金接过姚良骏的箱子,一起走出候机大厅。姚良骏间:“什么时间到柬埔寨?” “今天下午4点有飞机。” 金边波成东机场,灯火辉煌。汽车把姚良骏、吴坤接到使馆。驻柬埔寨大使陈叔亮从楼上下来握着姚良骏、吴坤的手说:“欢迎二位专家,路上辛苦了!”
七
王幼平在1963年初,下放到河南省南阳专区任第二书记。4月21日深夜,南阳地委秘书拿着电话在喊:“邓县县委吗?请找王幼平书记,啊!到公社去了!把电话转到公社……”王幼平穿着雨衣,冒着大雨,刚走进县委办公楼,县委秘书迎了出来:“王书记赶快接电话,来了好几次了。” 王幼平脱下雨衣递给秘书,他拿起话筒:“我是王幼平。”“王书记,北京来电话,让你明天赶回北京。”
王幼平一怔,他没有更多的考虑:“这不是开玩笑吗?就是我现在走,最快明天赶到许昌上火车,我在电话旁等着,你再问问外交部。”他放下电话。外面雨下得很大。王幼平放着步,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头绪。一个小时后,电话来了,王幼乎拿起话筒:“怎么回事?” 地委秘书在电话里说:“电话不是外交部来的,是中央办公厅。明天派飞机到郑州接你,因为南阳落不下大飞机。”“派飞机接我?”王幼平好像没有听清。“对,今晚你坐车赶到南阳,明天早晨派小飞机送你到郑州。”
王幼平放下电话赶紧收拾东西.当他离开县委时已经是22日凌晨1点了。吉普车在大雨中颠簸,车灯在泥泞的路卜晃动。王幼平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想:什么事情这么紧急,中央派遣机来接我?他本着“外事工作无小事”的原则,回想他出任大使的几个国家:挪威、荷兰、罗马尼亚、古巴,最后想到柬埔寨。是哪个国家政变了?还是爆发了战争?他想来想去,好像都和他没有多大关系,都和中央派飞机来接他联系不起来。他越想越困惑,越理不出头绪。雨还下着,―架洒农药的“安2”飞机在南阳小机场等待王幼平。旺幼平在地委秘书的陪同下,上了“洒农药”的飞机。
飞机在郑州机场着陆后,王幼平走下飞机,立即上了一架苏制伊尔14飞机。地委秘书在机舱门口和王幼平握握手说:“王书记,有什么事来电话。” 王幼平;“好,你回去吧。” 22日上午9时,王幼平乘坐的专机在北京南苑机场着陆。中组部的―位同志将王幼平接到外交部招待所,对王幼平说:“你先休息,不要回家,也不要打电话和家里联系,下午有车来接你。” 下午3时,车子把王幼平接到中央办公厅。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见到王幼平没有说更多的话,递结他一份电报说:“周总理让你辛苦一趟。”
王幼平首先看到的是电文上端周恩来的批示:请王幼平同志赴柬埔寨,利用他的关系协助解决安全问题。他接着看电文;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对中国代表团的安全问题,是竭尽全力了,但仍不能保证,如代表团因此延期访问,西哈努克亲王毫无意见。电报是现任大使陈叔亮发来的。
杨尚昆见王幼平看完了电报,说:“你先休息,明天早晨冯铉同志与你具体谈。”第二天早晨王幼平来到冯铉同志的办公室,冯铉副部长把他迎进去。王幼平还没有坐下就急着说;“你快把情况给我说说。”
冯铉从桌上拿起一张《人民日报》扔给王幼平说:“老王,你先别急,看看报纸。周总理向毛主席请示去了,如毛主席说改期访问,你回南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毛主席说照常访问,你就听指挥。”王幼平问道:“毛主席不是在外地吗?”冯铉说:“对,毛主席在杭州。10点钟周总理请示主席,你就在这里等着。”王幼平坐在沙发上,手拿着报纸,一眼便看到头条新闻,他接着看下去:
新华社19日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应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的邀请,将于4月20回到达缅甸联邦进行友好访问。陪同访问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和夫人及其他人员。
王幼平看完报纸,想给家里打个电话,他拨了几次拨不出去。冯铉走进来说:“这电话拔不出去。” “为什么拨不出去?” 冯铉笑笑说:“咱们不是等总理电话嘛。上午10点24分,毛主席指示;“照常访问,加强保卫工作。”上午10点35分,周恩来总理电话指示王幼平速赴昆明。
八
4月23日上午10点,负责中国政府代表团安全工作的先遣组,由公安部某局副局长刘坚夫率领到达金边。先遣组包括反爆破专家张志贤,以及有关专家吴坤、王志刚。
使馆会议宝里,尽管吊扇不停地旋转,先遣组的同志还是不停地擦汁。大使陈叔亮介绍说:“金边的4月,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同志们可能还不适应。可是情况太紧了,需要同志们马上投入工作。敌情大家都了解了,我们得到情报,‘湘江案’有了新的变化,敌人从柬越边境给金边行动组运来三支消音步枪,给我们的保卫工作增加了难度,因为我们不知道敌人埋伏在什么地方。现在敌人的爆炸点也没有搞清楚。时间紧,敌情严重,我们要一*柬方二*我们自己。”
陈叔亮接着说:“针对敌情我们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刚才和沈树阳、刘坚夫同志商量后决定,我是安全组组长,刘坚夫同志和沈树阳同志为副组长。具体分工是:使馆负责专机守护,刘坚夫同志负责现场保卫,沈树阳同志负责对敌侦破。”
刘少奇主席访问柬埔寨的日期已对外公布,由于访问日期的迫近,刘坚夫局长带着反爆破专家张志贤,沿着刘少奇主席即将访问的磅湛市、暹粒市,吴哥窟、湄公河两岸进行勘察。对每一个十字路口、渡口、群众集会等地方都进行了登记,尤其是对车队通过时要减车速的路段,提出了防卫措施。刘坚夫、沈树阳、张志贤在使馆工作人员陪同下,每到一处都有华侨热情接待,各处的华侨为了欢迎刘少奇主席的访问,专门成立了接待机构。他们来到一个华侨接待站,负责人向他们介绍了华侨为了欢迎刘少奇主席,在湄公河畔搭起了供代表团观看龙舟赛的观礼台、彩楼,他们除了启用当地警察监护外,还组织了华侨青年日夜看守。华侨身居海外,热爱祖国,深深地感动着刘坚夫和张志贤。
叶无极家的大门外树荫下,摆着―个水果摊,摊主皮肤黝黑身材矮小,他是金边行动组组员符乃仁,担负着监视叶家的任务。符乃仁拿着把蒲扇轰起着蚊蝇,不时地向叶家大门望着。叶家的大门开了,从里面升出一辆轿车,开车的是朱兆明,叶瑞美坐在朱兆明的身边。符乃仁看车内有两个人,便向停在远处的汽车发出暗号,农捻祥看到暗号后没有发动汽车。朱兆明开着车,沿着湄公河驶去。叶瑞美笑眯眯地问朱兆明:“秋天,我真的想到北京去玩玩,咱们俩一起去好吗?”“你爸爸同意我去吗?”“你又来了,他怎么会不同意你去呢?” “到时候再说吧。” 叶瑞美沉默不语。朱兆明笑笑:“看你,又不高兴了。”叶瑞美拾起头,阴沉着脸说:“不,不是说你跟我去不去这件事,我总感觉到,你有―面向我敞开着,有一面对我封闭得很紧。就像一个人站在阳光下,有一半是亮的,有一半是暗的。你对我就这样。”朱兆明一阵大笑后,又重新看看叶瑞美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一定是在哪件事情上让你误会了。”“不是误会,是我的感觉。”
朱兆明把车慢下来,极为真诚地说:“瑞美,我没有什么亲人这你也知道,我真诚无私地爱着你,我要让你幸福,让你满足,证实你的感觉是错觉。”叶瑞美脸上有了笑容:“我也希望我的感觉是错觉。”朱兆明笑笑:“我耐心等待,希望这个时间不要太长。”汽车开到湄公河岸边,朱兆明说:“这里是刘少奇主席观看龙舟赛的地方,下车看看。”他说完下了车,拉着叶瑞美走上堤岸。
观看龙舟赛的观礼台已经搭好,刘少奇主席和西哈努克亲王的巨幅画像高悬在堤岸上。朱兆明拉着叶瑞美走上观礼台,这时开来两辆轿车,前面的是王室警卫队的车,后面是飘着五星红旗的中国使馆的车,两辆车停在观扎台下。从前面车下下来的是警卫队官员,从后面车上下来的是刘坚夫、沈树阳、张志贤,他们走上观礼台。
刘坚夫、沈树阳、张志贤对观礼台的周围环境进行勘察后,通过翻译问警卫队的官员:“河对岸那边有警卫吗?” 警卫队的官员通过翻译说:“警卫队派人住在那边。”叶瑞美走近刘坚夫问道:“你们是北京来的吗?” 刘坚夫看看叶瑞美说:“我们是中国大使馆的,小姐,你是华侨?” 叶瑞美兴奋地说:“是华侨,我是叶无极的女儿。”陪同刘坚夫的使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叶无极是金边著名华侨领袖。” “噢!”刘坚夫问道,“刘少奇主席来访问你知道吗?”“这么大的事还不知道!我们都期待着刘主席的到来。”她说完看了一眼身边的朱兆明。朱兆明和刘坚夫、沈树阳、张志贤握据手说:“我们都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刘坚夫握握叶瑞美的手说;“再见!” “再见,欢迎你们到我家作客。” “谢谢,有时间一定拜访。”刘坚夫、沈树阳、张志贤在警卫队官员的陪同下走下观礼台,上了汽艇。
朱兆明和叶瑞美一直望着他们到达娟公河的对岸,朱兆明说:“瑞美,咱们走。” 朱兆明开着车沿着波成东机场的公路行驶,在公路的弯道上他把车停下,说:“油路不通。”他下车打开机器盖,检查机器的油路。叶瑞美在车上等得一阵烦躁,她下车问朱兆明:“怎么油路不通?不是跑得好好的吗?” “要是不修修,再开一会儿就开不回去了。”叶瑞美伸着脖子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名堂来。她叹了口气说:“来车了,我拦下吧?” “不用,不用,这就好。” 刘坚夫、沈树阳、张志贤乘坐的使馆汽车开厂过来,停在朱兆明的身边。司机间道:“怎么啦?”朱兆明:“没事。”
使馆的车开走了,叶瑞美笑眯眯地向车招招手,目送汽车远去后,对朱兆明说:“他们到机场接人去了?”朱兆明摇摇头:“不是接人,是勘察线路。” “勘察路线?” “为了刘少奇的安全。”朱兆明把机器盖盖上,擦了擦手说,“走,回去。”
九
柬越交界处的“三不管”贸易区的小街上,布满了卖各种货物的摊贩。边民按照传统的贸易习惯,进行换货贸易。小街上,有一间不大的高脚竹楼,竹楼门前挂着“汽车修理”四个大字。铺面里堆放着几个旧轮胎和一些换下来的各种汽车配件。高脚竹楼上,肖铮正和沈树阳密谈。“这是西贡站给金边行动组的密信。”肖铮将信递给沈树阳时,又补充了一句,“可要按时送回来。”
沈树阳将密信放在皮包里:“你放心,一定按时回来。你不要去《美琪行》,也不要再接触林老板,因为金边组对那里注意了。” “好。”肖净接着说,“运到金边组的那三支消音步枪,没有交到金边组。“是吗?”沈树阳一惊,“交给谁了?” “不知道。”肖铮思考了一会儿说,“可能还有一个行动组在金边。” “那就是说,执行“湘江案’行动的不仅仅是金边组,还有一套人。”沈树阳忧虑地说,“这套人是在暗处,很秘密。看起来,敌情比我们掌握的还要严重。” 肖铮;“我想,这套人金边组也不会知道。
沈树阳点点头:“可能。如果金边组知道这套人,没有必要把枪另行转移,也起不到第二套人的作用。”他心情沉重地自语说,“这个行动组在哪里?”肖铮:“为了保密,送信的人不是固定的,临时用暗语接头。”“什么暗语?”“暗号很简单,把黑色的钢笔插在上衣口袋的外侧,白色手绢放在裤子的右口袋里,外露三分之一,双方都一样,他看我的暗号对,把信交给我,我看他的暗号对,接他的信。没有什么话说。”沈树阳点点头。姚良骏把肖铮给沈树阳的信放在工作台上。他穿着短裤、背心,手上戴着白细纱手套,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这封信。
柬埔寨气候局热带,4月正是旱季,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在不通风的卫生间里工作,如同在蒸笼里一样。一台电风扇放在地上向姚良骏的脚下旋转着。桌子上的小闹钟,时针指在6点上。姚良骏换了一个小放大镜,夹在眼睛上,仔细观察信的封口,每一丝纤维,每一道纸纹是否潜藏着敌人的暗迹。他反复察看了好久,不敢轻易地打开信的封口。吴坤是姚良骏的临时助手。他穿着短裤,光着膀子,赤着脚,汗绊拌地一会儿望着姚良骏每一。个缓慢而细腻的动作,一会儿又看看小闹钟的时针在一秒一秒地移动。焦急的心情使吴坤几乎忍受不了,而姚良骏还在反反复复地把信放在紫光灯下照射。
姚良骏慢慢地打开信的封口,取出里面折叠的信纸,平铺在桌面上。这是一封非常普通的来往书信,字里行间的距离和正常信一样,如果不是行家看不出有何异常。姚良骏仔细观察了纸面后,思考着用四种方法使密写显影。他看看排列在桌子上的各种药瓶,不敢贸然下手。像这样的密信,姚良骏以前不知破译了多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过,也没有像今天有这么沉重的压力。因为这是“过路”的信。在国内有八间化验室,今天浓缩在小小的卫生问里,化验器皿和药品都是有限的、不齐备的。在这种不完善的条件下,他慎之又慎地思考了良久,决定分组排列。姚良骏拿起最小的毛刷,在第一组的瓶子里沾了一下药液,举在手上没有落下。他思绪翻腾,巨大的责任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他落下下这支小小的毛刷。
吴坤紧张得像停止了呼吸―样,站在他身后,看着他拿毛刷的手在微微颤抖。姚良骏的毛刷没有落在纸面上,又平放在了桌子上。他凝视着面前的密信,心里反复地斗争着。吴坤对姚良骏的慎重很能理解,万一出现问题,敌人必定重新建立通信渠道,不仅我们的情报来源中断,“内线”同志也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吴坤默默无言地看着姚良骏,在这个时候能说什么呢?任何话都是多余的,都可能干扰他的决心。吴坤递过占一块湿毛巾,让他擦擦脸上的汗水。
姚良骏的考虑成熟了,下了决心。他拿起那支小毛刷重新沾了药液,将液珠滴在密信的字行之间。他轻轻地扩大液珠,纸面没有变化。在另一行又刷了一下,纸面也没有变化。他连续刷了三行,纸面还是没有变化。他又换了第二组药液,刷了三行,纸面仍然没有变化。他的心跳加快了,全身不由得―阵颤悸,内心充满了失败的恐惧。他放下笔刷,控制着茫然无主的心绪,站起来走到卫生间的门口,点燃了支烟。
天黑了,使馆内停着一辆等待送密写的小车。吴坤望着姚良骏,又递给他一块湿毛巾。姚良骏好像没有看见,汗水在脸上淌着……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扔掉烟,迅速地回到桌前,在信落款的空白处,涂抹上了第一组药液,渐渐地显出了一行字,随着药液的扩散,密写信全部显影:
西哈努克、王后与刘少奇同车,无须顾忌,坚决炸毁。
吴坤看到显影的字迹,兴奋地大声喊道:“成功了。”他抱住姚良骏感慨地说:“哎呀!这两个来小时,真难熬!” 姚良骏虽然第一步成功了,但他没有感到轻松,因为密写信要不留痕迹地恢复原样,才能送到敌人手里。“我拍照片,你快请大使来。” 吴坤穿着短裤,打着赤脚跑出卫生间。姚良骏拿起照相机连拍了数张。陈叔亮大使惊喜地走进卫生问,伏在桌面上看了密写显影后的字迹,激动地说:“这份情报太重要了,太好啦。”他握住姚良骏的手,“良骏同志,你为党、为国家立了功。”
十
4月26日,刘少奇主席结束了对缅甸的访问,回到昆明。夕阳下,昆明机场一片朦胧。两辆轿车从昆明机场开到翠湖宾馆院内,公安部凌云局长、前任驻柬大使王幼平走下汽车,看到刘少奇、王光美、陈毅、张茜等人在林荫道上散步,他们紧走了几步迎上。凌云握住刘少奇的手说:“刘主席,周总理让我来向您汇报柬埔察的情况。” 刘少奇笑笑说;“好,你们先休息休息。”他转身握住王幼平的手:“你是从河南赶来的?” “是从河南南阳专区。”
陈毅握着王幼平的手说:“你是和柬埔寨结下不解之绿了。”他走到凌云面前说,“凌云同志,你辛苦了。我们是台上的,你们是台下的;我们干的是出风头的事,又是干杯又是柏电影,你们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台上的工作没有你们是不行的。” 凌云笑了笑。
宾馆会议室里,在座的有刘少奇主席,王光美,陈毅副总理,张茜,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外交部顾问、前任驻束大使王幼平,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等人。凌云讲完了敌情后说:“刘主席、陈副总理,我明天就回北京了,还有什么指示?”刘少奇笑笑说:“敌人不让我去,我一定要去。” 陈毅站起身来说:“我是刘主席第一警卫员。” 刘少奇笑笑。陈毅风趣地接着说:“青长同志,你是我们的领导,我们听你指挥。”罗青长笑着说:“陈总……” 刘少奇没有等罗青长说完话,便挥动着手说:“青长同志,你是我们的支部书记,当然要听你的指挥了。”
汇报结束后,刘少奇、王光美、陈毅等人走出会议室。凌云、王幼平、罗青长还在会议室里继续开会。会议气氛是严肃、凝重的。凌云说:“沈树阳根据,内线’同志的报告认为,敌人的‘湘江案’有了新的变化。据他判断敌人可能有两套班子,分为一线二线。一线的敌人是执行原来的爆破任务,二线的敌人是用消音步枪设伏。最为严重的是爆破点我们还不知道,二线的敌人我们还没有掌握,时间紧迫。” 罗青长问道:“柬埔寨采取了什么措施?”凌云说;“西哈努克亲王非常重视,也尽了全力,只是柬埔寨的保安机关,目前还没有掌握更多的敌情线索,时间这么紧,还是停留在我们递交的敌情通报上。”罗青长:“我认为对我们代表团威胁最大的,是敌人的二线。炸药埋在地下就不能动了,折叠式的消音步枪携带方便,可以自由活动。” 王幼平:“是,湄公河、吴哥窟的地形报复杂。”凌云:“要加强随身警卫。”罗育长:“除了加强随身警卫外,要依靠访问国。幼平同志,你对柬埔寨的情况很熟悉,我们代表团的安全保卫工作要依靠柬埔寨。” 凌云:“对,周总理指示,坚持依靠访问国,妥善运用各种保卫力量。把我们所掌握的敌情,无保留地、及时地通报给柬方。” 王幼平:“我明天就赴柬埔寨,拜见宾努亲王。
4月27日上午9时半,王幼平到达柬埔寨金边,陈叔亮将王幼乎接进办公室。“老王,你先休息休息。”“不用,时间紧迫,还是先交换一下情况。你看我做些什么?”“到现在敌人的坑道爆炸位置还没有弄清楚。我们已经给柬埔寨王国政府送交两份‘备忘录’了,西哈努克亲王很着急,警察总监朗诺这两又把所谓的可疑的人都赶到海岛上去了,也增加了警卫人员,增加了夜间巡逻。但潜伏在金边的敌特,还是照常活动。”
陈叔亮接着说:“自从沈树阳同志来后,不但敌情有了重大的突破,我们还控制了敌人的通信渠道。昨天夜里,姚良骏同志破译了敌人的密写信,这份密写非常重要,是西贡情报站对金边组请示报告的批复。”陈叔亮走到桌子前,从抽屉里拿出几张照片和几份抄写的文字材料递给王幼平说:“这份破译的密写,最好交给西哈努克亲王。”王幼平看完照片和文字材料,兴奋地说:“这份材料太有说服力了,我直接交给宾努亲王,他会交给西哈努克的。”“好,这份密写,本来早晨就要送给王国政府,接到电报说你今天到,所以没有及时送出,还是由你送更好。”“就这样,我下午拜会宾努亲王。”
宾努亲王得知中国驻柬前任大使王幼平要来拜访他,首先想到的是:这决不单纯是朋友间的探望,―定有重要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到中国使馆会见王幼平。下午6时,宾努乘车来到中国大使馆,王幼平和使馆工作人员在使馆门前迎接宾努亲王。宾努下车后亲切地握住王幼乎的手说:“―别一年,我很想念老朋友!” “我也很想念亲王,亲王身体好吧?”宾努高兴地说:“还好,我的病是中国中医治好的。你看,我的精神不是很好吗?”王幼平将宾努让进客厅,工作人员送上茶。“老朋友,这次来柬埔寨是为刘少奇主席出访的事?”“正是。”“刘少奇主席是初次访问我们柬埔寨,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高棉人民热情洋溢地等待刘少奇主席的到来。”“柬埔泰所奉行的和平中立外交政策,对于促进亚非团结,稳定印度支那局势,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严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亚非人民的热烈赞扬和支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干方百外地破坏柬中两国的团结,妄图达到他们可耻的目的。”“帝国主义及英反动势力不但仇视中国人民,而且也仇视柬埔寨人民。”王幼平将破译的密写照片和抄写的文字材料递给宾努,说,"请亲王过日。”
宾努接过来,看到密写显影后的照片上的字迹:西哈努克、王后与刘少奇同车,无须顾忌,坚决炸毁。他大吃一惊,急切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我们有关部门从西贡国民党情报站截获的。关于这方面的敌情,我们使馆以‘备忘录’的形式递交给王国政府两次了,不知亲王看到没有?”
宾努点头。王幼平接着说:“周恩来总理不但担心刘少奇主席的安全,同时担心西哈努克亲王的安全。台湾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谋害刘少奇主席和西哈努克亲王,破坏我们两国人民的团结是蓄谋已久的。“时间紧迫,希望亲王阁下当机立断,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刘少奇主席和西哈努克亲王的安全。”宾努站起身来,握住王幼平的手,诚挚地说:“感谢中国政府,你们所做的工作,不但保卫厂刘少奇主席,也保卫了我们王室。”
宾努离开中国使馆,驱车直驶王官。与此同时,在使馆的卫生间里,姚良骏又将金边情报站报给西贡情报站的密写破译出来了。这封密写件的主要内容是执行“湘江案”的人员名单和所要的奖金、抚恤金。名单上有中国人、柬埔寨人、越南人。
陈叔亮大使看完密写的照片和抄写的文字材料后十分高兴,他在办公室门口遇见王幼平。“老王,快来看看,这又是一封被破译的密写件。我看还是你递交给宾努一份名单,我按照正常的外交手续递交给王国政府―份,咱们双管齐下。让他们想想办法,把名单上的人都找到,先把这些人监视起来。我们就查其中的两个人,一个是金边组组长徐培云一个是副组长农捻祥。晚饭后,领事部主任陈阳、副主任邓民来到使馆。不久,王幼平回拜宾努回来。陈阳、邓民站起来迎上和王幼平握手。
陈叔亮急切地问道:“怎么样?”
王幼平坐下后说:“宾努离开使馆就进王宫了,西哈努克看后立即召见了朗诺、国防部二厅的卜鲁叶和西哈努克亲王的警卫队队长,确定30日凌晨搜捕。王后也知道了,她召见了朗诺,让他保证刘少奇主席和西哈努克的安全。”陈叔亮问道:“30日凌晨搜捕,是警察局单独行动?”王幼平说:“不,警察局和警卫队。”“那好。”陈叔亮对陈阳、邓民说,“你们二位要干方百计地把徐培云、农捻样的地址搞清楚,30日凌晨让警卫队逮捕,最好提前逮捕。”陈阳点点头:“好吧。”
4月27日下午4时,柬埔寨警察总监朗诺,紧急会见中国驻柬大使陈叔亮。大使馆会客室里,朗诺与陈叔亮大使对面坐着,茶几上摆满热带水果和饮料。朗诺:“几份‘备忘录’我都知道了。今天下午王后殿下又亲自召见我。有关刘少奇主席访柬的安全问题,事关重大,我必须与您交流全面情况,否则我不放心。”陈叔亮:“谢谢总监,事关两国领导人的安全问题,我就直言不讳。”朗诺:“我想知道你们敌情的来源,不知大便阁下能否如实地告诉我?”陈叔亮笑笑:“完全可以如实地告诉总监阁下,情报的来源不在柬埔寨,而是从我们国内和西贡来的。”朗诺点点头问道:“有具体的证据吗?”“当然有,我们递交给王国政府的‘备忘录’写得很清楚,由台湾驻西贡情报站指挥,实施则由驻金边情报组具体负责。”朗诺摇摇头说:“这太笼统了。”“我们作为驻贵国的使馆,也只能如此,希望总监能理解。”朗诺:“在刘少奇主席来访的时候.我在我们首都大行搜捕,这,不好吧?”陈叔亮笑笑:“有关两国领导人安全问题的大事,至于总监采取什么措施,保证两国领导人的安全,这是总监的事,我们无权干预,相信总监一定会采取有效措施的。”
朗诺思考着陈叔亮大使的话。陈叔亮接着说:“刘少奇主席是应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的邀请,为了中柬友谊而来,事关重大,请总监三思。”朗诺最后说:“我们加强了警力,控制了重要地段,控制了嫌疑对象。有新的线索立即通报给您,也希望我们加强合作。”
陈叔亮;“谢谢总监,只要有新的情况.我们一定及时通报给贵国政府。”
★美国起草核打击调整计划 可先发制人用核武
中新网9月11日电: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已起草了一份调整有关核武器使用学说的文件,文件设想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批准的情况下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恐怖组织所发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行动。草案还包括使用核武器来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库存的方案。
这一由五角大楼参联会主席起草的文件还未获得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最后批准。这一文件将对使用核武的规定和程序进行调整,以反映白宫在2002年12月宣布的先发制人战略。布什政府在当时在机密的国家安全指示中详细地列出了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
在白宫当时举行的一个吹风会上,一位发言人称,美国将使用“压倒性的力量”来回击对美国、美军或盟国发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总统可选择“所有的可选方案”。
这份在今年3月15日起草的文件将为指挥官请求总统授权使用核武提供权威性指示,它反映了五角大楼正首次试图修改核武使用程序来反映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在1995年在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完成的核武使用原则没有提及先发制人使用核武,也没有具体提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
这一在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将军领导下起草的“联合核作战行动学说”是非机密的,人们可以在五角大楼的网站上下载这一文件。迈尔斯将军办公室公共事务发言人称,这一草案预计将在数周内得到联合参谋处处长施尔茨中将的批准。与此同时,这一草案正在各军种、作战指挥官、五角大楼司法当局和拉姆斯菲尔德办公室进行最后协调。
草案中的“变化要点”列出了与1995年版本的主要不同之处,草案称,新的文件“修改了在整个军事行动领域的核武使用原则”。对敌采取先发制人核武打击的情况包括敌正在使用或者企图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或盟国的军事力量或平民人口发动袭击、敌即将使用生物武器。草案还设想使用核武器来攻击敌方设施,其中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设施、存放化学或生物武器的地下坚固掩体。
参联会的草案解释说,尽管冷战已结束,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产生了核武使用的新威胁”,大约有30个国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项目,一些独自或者得到敌国资助的恐怖分子也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了应对这一新形势,草案称:“负责任的安全规划要求为这种可能的威胁作好准备,尽管今天看来这一威胁还很小。”为了遏制敌人对美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必须作好使用核武的准备并表现出使用核武的决心以“防止或者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进行报复”。(春风)
★美国防部官员:美导弹防御系统难挡中国导弹
凤凰卫视9月11日消息: 据香港文汇报援引《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署署长欧伯凌中将最近会晤记者时说,美国新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不能阻止中国的长程导弹攻击,但如需要防御中国不断增多的短程导弹攻击时,可以使用其他武器系统。欧伯凌说,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愈来愈有兴趣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因为中国制造了愈来愈多的导弹。
五角大楼7月的一项报告说,中国少量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可以攻击美国几乎所有目标。另外,中国还在制造新型导弹,包括车载东风31型(DF-31)和东风31A型(DF-31A)导弹系统,以及巨浪二型(JL-2)潜舰发射导弹。
欧伯凌说,美国目前的长程导弹防御系统没有准备阻止来自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然而他暗示,今后的导弹防御系统会这样做。他说:「我们没有准备应付来自中国的威胁,……但是我们确信,在我们的发展计划中,我们必须要有能力阻止中国的导弹攻击,因为需要未雨绸缪。」
欧伯凌说:「在我们没有发展针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时,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并确实追踪他们的发展计划。」他指出,五角大楼正在监视北京的长程和短程导弹计划。
★外电称中国出动5艘军舰在东海油气田附近巡航
本报讯 据大公报消息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援引日本媒体报道称,在中日两国天然气“纷争海域”―――东海中方春晓气田附近出现5艘中国海军舰艇。
5艘舰艇周边巡航
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P3C巡逻机9日上午捕捉到中国海军包括大型驱逐舰等5艘舰艇在春晓气田周边巡航的场面,包括一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两艘导弹护卫舰和海上补给舰、导弹观测支持舰各一艘。这是中国军舰首度被确认出现在这个油田附近。
中国军舰并未越过日本
主张的“日中中间线”,日本海上自卫队表示,不清楚中国军舰的航行目的。中国并不承认这条“日中中间线”。
日本媒体称,中国海军导弹艇等舰艇在春晓气田设施周边巡航,在附近还发现导弹观测支持船和海上补给船等。
此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上月表示,春晓油气田将于9月中旬开始投入生产,并于10月将天然气运往宁波。
日官员指中国示威
日本媒体引述一位日本政府官员的话说,由于两国在气田开发问题上的矛盾日趋加深,舰队可能是要在油气田投入生产气前,作一次“示威”。
日本与中国曾就气田纠纷展开一系列谈判,但没有达成协议,仅承诺继续对话。日方本月初表示,日本拟在9月晚些时候就东海油气争端问题与中国进行第三轮协商,要求中国提供“金钱补偿”和相关详细资料。与此同时,日本帝国石油已开始筹备在东海钻探需要的各种船舶、器材,还开始与周边海域的渔业作业者协商赔偿问题。预计筹备钻探所需要的器材,需要至少半年时间。
有消息称,帝国石油钻探的地点会优先考虑与中国的春晓和断桥天然气田一“线”之隔的临近地点。
东海舰队首巡弋春晓气田 中央谈话若摩擦不准吃亏
中日因东海划界及能源争夺所引发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日本海上自队侦察机昨天首次确认,一支以「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为首的中国海军特遣舰队在春晓天然气田附近的海域巡弋。中方这项举动被认为是以不惜一战的强硬姿态向日本发出严厉警告。
日本媒体昨天报道,日本海上自队第一航空群的P3C反潜侦察机于昨天上午约九时,在琉球久米岛西北方约两百九十公里的东海上,发现包括一艘导弹驱逐舰和两艘导弹护舰在内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春晓天然气田附近的海上航行。
中央:若摩擦不准吃亏
报道指出,出现在春晓附近海域的解放军东海舰队舰只,包括一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两艘导弹护舰和海上补给舰、导弹观测支援舰各一艘。这是中国军舰首度被确认在正积极开发的春晓天然气田附近航行,中国军舰并未越过日本主张的「日中中间线」。海上自队表示,不清楚中国军舰的航行目的。
内地军事网站月前曾披露,解放军为应对东海局势变化,已成立联合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设于东海舰队。消息还指出,在联合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时,中央高层发表谈话,强调说:「对日摩擦,军事上一定不能吃亏,否则,政治上就要出大问题,所以,在事前的工作中要把准备做足,问题想透。开不开火,要上级决定,一旦开火,打到甚么程度,指挥员可以临机处置,原则是绝对不能吃亏!」今次东海舰队不惜出动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被视为是向日方展示强大的海上打击力量,警告日本不要妄图霸占中国的东海水。
★美飓风救灾总花费将逼近伊阿两场战争费用
超级军事了望(2005年9月11日11:22)消息:
美联社9月10日报道说,在未来几周,飓风“卡特里娜”救灾方面的花费肯定会攀升至2000亿美元。最终,这场灾难所耗费的资金有可能接近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所花费的3000多亿美元。
报道指出,美国政府内外的分析人士都认为,目前国会已批准的总额为623亿美元救灾拨款只是灾区救援工作巨额花费中的第一部分。路易斯安那州官员表示,仅在新奥尔良,花费就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
在谈到整个花费情况时,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比尔·弗里斯特的高级预算顾问威廉·霍格兰称:“显然我们(的花费)超过1000亿美元。但我不知道究竟超过多少。”
在国会众议院8日批准向灾区追加518亿美元拨款后,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预计,议员们将在未来几周继续努力向灾区追加拨款。美国副总统切尼在8日视察灾区时表示,目前还无法给出花费的具体数字。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9日报道,经济学家预测,“卡特里娜”飓风将使美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另据报道,为了回应国内外对救援灾区不力的指责,美国政府9日宣布,撤去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迈克尔·布朗的救援指挥职务,由美国海岸警卫队萨德·艾伦中将接替他主持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