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军情媒体推测中国巡航导弹发展 | (回到Blog入口) | 五问央视100亿建新楼仅为安全? »

武力遏制台独越早越好---专访阎学通教授

★武力遏制台独越早越好---专访阎学通教授
★江泽民曾提‘采取军事行动,宜早不宜迟’
★中国扩武 美应防台海爆发冲突
★中俄和平友谊2005为何拒美日观察
★长线巨钩:共和国垂钓钓鱼岛!
★好高骛远的中国空军开始自食恶果
★各国争寻长寿基因

武力遏制台独越早越好---专访阎学通教授

这篇文章大家一定要看看,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环球》杂志记者/林惠芬 杨士龙

中美都在为应付冲突作准备

《环球》杂志:最近,台湾问题引发了中美新一轮摩擦,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摩擦的性质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答:台湾作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现在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以往中美双方虽然都明白台湾问题有引发中美军事冲突的危险,但认为这个危险是较远未来的事情,因此,双方虽然在台湾问题上相互防范,但紧迫感不强。2004年陈水扁连任以后,中美双方都清楚地意识到,台海发生军事冲突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危险,而是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了。最近美国发表的《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明确提出,2005~2006年台海将很可能发生军事冲突。从时间上讲,台海军事冲突已由原先的未来潜在的,变成近期现实的这一变化使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变得非常严重了。

我认为还有另一重严重性,即中美双方都深知双方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已不可能,但表面上双方还要装着寻求战略合作。事实上,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已经从原先的相互防范转变为全面准备进行军事冲突。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

遗憾的是,由于台海军事冲突是一个政治问题,双方都不愿意把它挑明了,都不公开承认中美之间要发生军事冲突,与此同时双方正在加紧准备即将到来的军事冲突,这种准备可谓是紧锣密鼓的。

我以为,中美关系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嘴上讲中美关系是历史上最好时期,行动上是加紧备战。这表明中美关系中缺乏最基本的坦诚,双方连相互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都不敢提。中美不能把双方面临的最根本和最真实的问题拿到桌面上来讨论,这种无法正视双边矛盾关系的现状是很危险的。

晚打不如早打 大打不如小打

《环球》杂志:从时间上讲,2005~2006年台海发生军事冲突对中国是否不利?因为正好是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夕。

答:在奥运会之前和之后发生冲突,对中国来讲都不是好事。但现在的问题是,冲突发生在奥运会之前对中国相对有利,还是发生在奥运会之后相对有利。“台独”势力已经把台湾法理独立的时间表定在2008年。如果军事冲突不在2008年前发生,拖延到2008年或以后发生,那将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危害。如果2005~2006年发生军事冲突,这种冲突可以阻止台湾法理独立,而如果等到2008年“台独”实现了法理独立,其引发的军事冲突规模将会更大,灾难更严重。也就是说如果军事冲突发生在2008年台湾法理独立之前,这场冲突将是有限的;反过来,若发生在2008 年之后,这场冲突将是大规模的。

从我个人看来,这场军事冲突发生得越早,它将越可能是一个可控的、局部的和有限的,如果发生在2008年之后,冲突将更可能成为不容易控制的冲突。简单地讲,越早发生,这场军事冲突越可能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那种水平的冲突(巴以冲突的性质另当别论);越晚发生,这一冲突将越可能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那种规模的战争。军事冲突发生得早,避免战争的可能性大,而拖至2008年后发生,其避免战争的可能性小。

如果中国以军事手段在2008年前阻止了台湾的法理独立,这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可以避免全面战争。从某种意义来讲,美国也宁可在2008年之前和中国进行军事冲突,而不愿意在2008年台湾法理独立以后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不过,美国抱有一个希望,它希望台湾法理独立时,中国大陆不使用武力阻止,台湾独立了,战争也避免了。用美国的口头语讲,这就是一个美国的梦。

对付美国靠军事战略

《环球》杂志:也就是说,美国硬介入台海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应如何应对?

答:美国是否介入台海军事冲突取决于中国对台湾进行军事打击的策略。如我们用武力遏制“台独”的策略是合理的,美国面临的问题将不是是否介入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介入的问题。如果台海发生的冲突就像过去南北朝鲜你打下我一架飞机,我打掉你一艘船,打死几名士兵,或炸了你的营地,在这种军事冲突下,美国面临如何介入的问题。

军事冲突都是偶然事件,不是大规模军事占领,两岸之间没有战争只有偶发军事冲突,美国的军事介入就变得没有效力,因为美国的军事介入实现不了任何政治目标。失去政治目标的军事介入将使美国的军事介入不起实质性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避免台湾和平独立导致国家解体或是导致大规模战争。“台独”对我国的危害有几种结果:短期全面战争但保持国家生存,长期军事冲突则台湾无法独立。第三种结果要好于前两种。如果从维护国家生存,避免给经济带来根本性的灾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应该尽早采取军事遏制“台独”的方法。

如果在上个4年就提出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现在台湾根本不存在更改国号问题,从军事实力上讲,时间越长,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越大,美国每年的国防开支是4000亿,我们的国防开支按美国的说法只有500亿,我们自己说只有250亿,仅是美国的1/16,我们的科学家与美国的比,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美国,想在4年之内缩小中美军事实力差距是难以做到的。

一句话,军事遏制“台独”的方法使用得越晚,其遏制效率越低,所要求的军事行动规模就越大;而使用得越早,效率越高,所需要的军事手段的烈度程度越低。每往后推一年,所需要的军事手段就必须更猛烈。

台湾当局“独心”已定

《环球》杂志:台湾当局将如何对待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

答:台湾当局当然希望军事冲突越晚发生越好。第一,台湾希望和平独立,就是大陆对台湾法理独立只抗议而不采取军事打击。如果2008年之前没有军事冲突,台湾就按时间表和平独立。第二,如果大陆在台湾法理独立后进行登岛作战,美国就可以介入,通过战争保护台湾的法理独立。台湾的策略就是,先争取和平独立,不行的话独立之后再进行战争。

台湾最害怕的就是,没有法理独立之前就发生军事冲突,因为军事冲突的发生将使“台独”和平独立的计划无法实施。

最近美国发表的《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中的一些话,我认为不是说给中国大陆听的,而是说给台湾听的。该报告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2005~2006年台海将发生军事冲突。这显然是在提醒台湾,是要求台湾与美国协商共同制定和平独立的时间表。现在陈水扁与美国之间的最大分歧是,陈不愿意与美国协商和平独立的时间表。他已决定了要在2008年法理独立,最晚推迟在2008年8月奥运会举办,坚持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向后推迟了。而美国对2008年台湾和平独立还没有把握,所以要求协商,并警告陈水扁,若坚持他的时间表,2005~2006年就会引发战争。美国用战争来来威胁陈水扁。

二是报告暗示台湾应以炸大陆三峡大坝的方法来遏制大陆。这显然是,美国要求台湾为其独立承担一部分军事责任。其含义是,台湾要执行自己的独立时间表,台湾就得承担一部分军事责任,由台湾自己去炸大陆三峡大坝,因为即使美国军事介入,美国也不能炸中国的三峡大坝。美国为何暗示台湾这样做,主要是美国不知如何应对中国只打击台湾不占领台湾的军事战略。以往,美国认为中国军队7天占领台湾,美军在第10天到达台海地区,经过30天的战争把中国军队从台湾撵走。军事行动一结束,中美双方进行政治谈判,台湾问题即可解决。陈水扁当选后,有舆论报道说,中国不想军事占领台湾,对台是只打击不占领。面对舆论报道的这种军事战略,美军一时失却了军事战略的政治目的。如果中国只炸不登岛,美军事介入就出现政治困难。

“台独”势力已经失控

《环球》杂志:美国控制台湾局势的能力有多大?

答:在统一问题上,既不能寄望于台湾人也不能寄望于美国人。事实已经证明,台湾人民无力阻止“台独”势力发展,美国对“台独”的控制力也是有限的。美国政府不仅从思想上没有遏制“台独”的意愿,而且遏制“台独”的行政力量也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中美之间如果在军事上没有遏制“台独”的合作,中美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合作都遏制不了“台独”。最近的例子是,中美进行了一次真诚的遏制陈水扁进行“公投”的合作,但未能奏效。应该说,“5•20”之前布什是支持中国反“台独”政策的,3次派人与陈水扁谈。结果怎样?陈水扁不理睬布什,照样搞了“公投入宪”和防御性“公投”。“公投”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公投”内容,而在于是否使“公投入宪”。“台独”只要有了这个合法的“公投”工具,此后就可以不断地变化“公投”内容,直至成功进行统独“公投”。

此次中美双方在台湾“公投”上的合作未能奏效,就说明寄望美国遏制“台独”是危险的。我以为,中美只要在军事遏制“台独”上不能合作,中美其他方面的合作都难以遏制台湾独立。

陈水扁在“台独”问题上,巧妙地利用了美国和中国大陆之间的战略矛盾。如果中国是像当年苏联一样强大的军事国家,美就不敢从军事上支持陈水扁独立。中国要像英国一样成为美国的盟友,美国就无法军事上支持陈水扁独立。陈水扁正是利用了中美之间这种非对称性的结构性战略矛盾,使美国不得不为其独立提供军事保护。中美之间结构性的战略矛盾短期之内是不可化解的,因为美国要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中国要崛起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这样一个结构决定了中美之间的战略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遗憾的是,中国军事实力还不强大,不像原苏联那样,在军事上还不能与美国享受平等地位。这样一个非对称性的结构性战略性矛盾为“台独”提供了机会。

《环球》杂志:假如没有台湾问题,中美冲突迟早也会发生?

答:如果没有台湾问题,中美之间的战略矛盾虽然不可避免,但未必会激化为军事冲突。就像两个人关系不好,并不一定两人就动手打架,一定要把对方杀死。双方关系不好,可以谁都不理谁,可以互相在背后给对手制造困难,但双方可以不以武力相加,不一定非得相互大打出手。现在的“台独”问题,使中美战略矛盾不断激化,甚至可能激化到战争程度。而陈水扁就是利用中美都担心战略矛盾可能激化为战争这一点来实现其和平独立的目的。

第三方不会卷入中美军事冲突

《环球》杂志:台海如果发生危机,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会持怎样立场?

答:欧洲国家军事介入的可能性非常小。欧洲国家普遍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因为台海冲突会变得更大,欧洲国家在台海没有重大安全利益,反而可以从冲突中得到更多经济好处,因此欧洲国家可能利用台海冲突之机扩大对中国的投资和出口。在道义上,多数欧洲国家也会采取中立。

在亚洲,除了日本,不会有任何国家参加美国的军事行动,澳大利亚最多提供军事情报,东南亚国家都不会介入。中小国家不愿卷入大国的军事冲突,因为中美这两个国家都太大了,中美都不会因为这场军事冲突而一蹶不振。不管结果是打平、美国赢还是中国赢,任何一种结果都不会改变中美是世界大国的地位。即使失败也不会使得他们任何一方失去世界大国的实力。另外,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台海军事冲突扩大了中国的内需,从而加快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提升,使得中国崛起速度加快。

反独优先 统一缓行

《环球》杂志:你上述的立场可否用来理解温总理所说的不惜一切代价?
答:中台办、国台办“5•17”声明非常好。声明第一句话是,当前两岸同胞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遏制“台独”,最后一句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这是“5•17”声明的核心内容。

我个人的理解是,将遏制“台独”定为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说和平统一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夺取政权与和平建设社会主义是两项不同的战略任务。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与将来进行共产主义建设也是不同阶段的任务。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就不能顾虑搞了私营经济会影响将来共产主义建设一样,就像当年抗日炸铁路时不顾及将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得花钱修铁路的道理一样。现在遏制“台独”为主要任务,不必顾虑将来和平统一时台湾岛内的政治条件是否有利。

简单讲,和平统一所需要的环境没有必要在还无法遏制“台独”时就考虑。现在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有效遏制“台独”,也就是说如何用武力有效遏制“台独”。“5•17”声明的高明之处在于做了两个不同阶段战略任务的区分。这是非常重要的,使我们不把武力遏制“台独”与和平统一这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混淆起来。我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不能用下阶段的历史任务来阻碍现阶段历史任务的完成。

坚持“一国两制”与“持久战”

《环球》杂志:是否可以说,台海冲突的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武器装备,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和什么样的策略?

答: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在台海问题上没有准备好,所以不能使用武力遏制“台独”。如果准备好的标准是以美国装备的水平来衡量的话,那么我们可能永远准备不好,因为美国的武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问题是,我们的武器水平比美国的先进,台海战争就一定能打赢吗?

所有战争结果都是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的结合。军事战略是人的力量。人类历史几千年来,不管是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还是核武器时代,都存在弱胜强的历史,都有武器落后一方赢的战例。为什么?就是因为武器与战略的结合是一种艺术。结合得不好,就失败,结合得好就胜利。军事战略对战争胜负是非常重要的。落后武器结合合理的战略,弱者照样能打赢,先进的武器用于错误的战略,也会输。

在台湾问题上,我军装备不如美国,这就突显了军事战略的重要性。我军拥有与美国相同的武器,如果战略错了也照样赢不了这场战争。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两条,第一就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原则。现在有很多人提出对台政策新思维,要改变“一国两制”原则,这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一样,都是让出主权,促进国家解体。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就是,我们不去治理台湾,但主权在中央政府。一句话,我军只打击不上岛,打击“台独”之后还是让台湾民选自己的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原则,就可以使美台无法实现台湾的和平独立,使“台独”在经济衰败的压力下放弃独立。

第二坚持毛泽东的持久战。我军与美军相比是弱势力,美军是强势力。弱打强是靠持久战赢得最后胜利,强打弱则是速决战。所以毛泽东讲,战略上是持久战,战术战役上是速决战。一次军事行动要快,但总体战争则要慢慢地长期进行。也就是说中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可以在“台独”问题上打50年。只要我们能坚持50年,美国是坚持不了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1927年打到1949年,22年之久,而美军在越南战争只打了10年就坚持不下去了。中国军队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继续战争的能力,中国就可以在这场军事冲突中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和军事现代化。

《环球》杂志:台海冲突是否将影响大陆经济建设大局?

答:许多人都认为台海地区发生军事冲突会影响中国经济建设大局。这种设想与新中国的历史并不相符。从1950年到现在,我国还没有一次是因为进行战争而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而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破坏的四个历史时期都是在和平环境下发生的:1958~1961年的大跃进、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89~1990年的政治风波和1997~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对当前台海局势,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是,“台独”问题的性质是什么,如何科学地讨论武力遏制“台独”的利弊,即“台独”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是生存性的还是表面的;武力遏制“台独”对中国崛起的客观作用是破坏还是促进。

(阎学通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中国扩武 美应防台海爆发冲突

凤凰卫视8月9日消息 据台湾媒体报道 洛杉矶时报舆情版昨天刊出的专文指出,华府针对扩张中的北京军事野心应该时时心生警惕,美国尤其需要保持在远东地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时打击可能面临的挑战。

由国防智库“兰德公司”(RANDCorp.)中国问题专家罗杰.克里夫(RogerCliff)执笔的该篇文章说,自从“九一一”发生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军力发展相对忽视,取而代之的是跟北京合作反恐、对朝鲜核武施压,以及其他一些立即性的国际问题。

但是,从长期且延续性的事务而言,美国实在不能忽视中国军力扩张的紧迫性,尤其是台海争议所可能导致的冲突。

文章说,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毫无疑问的将继续扮演稳定全球的力量,中国的年度国防预算至今难以跟美国四千亿美元的庞大支出相提并论。

然而,不得不注意的是,中国目前的焦点集中于对付台湾与邻近国家。北京正在发展强迫台湾接受统一的武力,同时企图压制美国协防的力量。

文章说,昨天的美国可以在任何战争中保持优势,但是二十年之后中国可能成为东亚强权。纵使两国未来在台海议题上没有直接冲突,却也可能发展出类似昔日美苏间的长期冷战。

专文最后指出,不论中国内部未来会出现那些不可知的变数,包括降低经济成长等,美国都有必要在远东地区保持快速反应能力,随时迎接可能的挑战。

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昨天表示,俄罗斯从今年开始向中国提供更多的AL31FN发动机供中国生产J10A战斗机使用,最近俄中两国又签署了关于新一批一百台AL31FN发动机的合同。他认为,随着中国歼十的量产,对台湾空军的F16A/B战斗机机队构成空前的威慑力。

即将出版的最新一期“汉和防务评论”月刊引述俄罗斯军事工业界的消息来源透露,今年七月俄中签署了关于新一批一百台AL31FN发动机的合同。之前中国还收到了五十四台AL31FN发动机。

平可夫认为,中国歼十战斗机的量产,对台湾空军的F16A/B战斗机机队构成空前的威慑力。歼十A在研制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标准都是立足于赶超台湾空军F16A/B战斗机的。

他说,经过综合评估,歼十A战斗机在机动性、发动机推力方面已经领先F16A/B战斗机。在武器装备方面,这两种飞机基本上装备了同一代空对空作战武器,歼十A已经开始换装PL12主动雷达诱导空对空飞弹。因此,在空战中,歼十A与F16A/B战斗机在武器技术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机动性能的发挥将会起决定性作用。

平可夫指出,歼十A战斗机在机动性方面优于F16A/B主要体现在以下若干领域。首先发动机推力不同。装备台湾空军的F16A/B战斗机使用F100-PW-220或者F110-GE-100发动机,最大后燃加力推力为10886公斤级别,更大推力的AL31FN发动机产生12500公斤的加力推力,这样装备AL31FN发动机的歼十A已经接近F16C/DBlock50/52战斗机的动力标准,后者换装加力推力为13163公斤的F100-PW-229或者F110-GE-129涡轮风扇发动机。

汉和预测,中国正在开发之中的下一代战斗机以及歼十A战斗机的改良型都有可能使用AL31FN发动机的改良型进行试飞,甚至在WS10A发动机不能达到空军要求的情况下,直接采用改良之后的AL31FN系列发动机。

★江泽民曾提‘采取军事行动,宜早不宜迟’

《香港商报》报道:《他改变了中国》作者:江泽民曾提‘采取军事行动,宜早不宜迟’!

多年后,美国人萝伯特.劳伦斯.库恩出版了《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里面这样描写了中共高层对陈水扁上台宣传台独的态度及决定:

台北市前任市长陈水扁在台湾所谓‘总统’大选中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胜利。在一党执政50多年后,国民党失去了政权。尽管这名曾对当局有异议的前律师的竞选口号是要把台湾发展成为一个高科技的‘绿色硅岛’,要促进台湾海峡的持久和平并维护台湾人精神,但他却也是第一个挑衅性地支持‘台独’的台湾领导人。

北京被激怒了。尽管70多年来国民党和共产党互为仇仇,但他们在很重要的一点上存在着共识。两党都信奉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一部分。然而,随着陈水扁的当选,信奉‘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形势骤然间改变了。

在陈水扁当选前,朱?基总理曾经警告说:‘如果台湾选民在投票时意气用事,他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后悔。’大选结束后,朱?基仍很强硬:我们永远不会同任何鼓吹‘台湾独立’的人或党派‘进行任何对话’。

尽管想法相同,江泽民的反应却更有策略。‘只要海峡两岸的对话协商是基于一个基础,即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任何问题都可以谈,’江说。

不过在幕后,江泽民的立场则要强硬得多。他任命曹刚川将军――一名导弹专家――负责制订对台军事策略。江说:‘如果我们要采取军事行动,宜早不宜迟。’

★中俄和平友谊2005为何拒美日观察

海峡之声网

  中俄和平友谊2005演习邀请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作为观察员观摩,但拒绝了美日作为观察员的要求。对此,本台特约军事评论员许涛分析指出,在目前的政治格局中,拒绝美日作为观察员是正常的。  

  中俄的这次军事演习体现了中俄双边关系进一步的发展。从今年年初以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有了比较高的,上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而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特别是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应该说在这几年开展是不错的。 

  我们知道,俄罗斯继承了一些前苏联军事工业的一些资源。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的,着对中国发展军事现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可以说是一个外部资源,所以中俄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一直是进展的不错的。体现一种国与国之间互补的关系。那么在这个联合军事演习,通过这种方式合作这几年也是开展的不错的。特别是在前两年,在上海合作框架下,这种演习已经开展过,还有在搜救,海上救护这样为目的的演习也开展过。那么这一次双方的演习,双方领导人都是非常重视,而且投入的力量和技术兵器也是史无前例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俄这次军事演习将推动中俄军事互利合作,达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中俄这次军事演习已经邀请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观摩这次军演,美国和日本也非常关注这次军演。他们已经提出了要求要派军事观察员观摩这次军演,当时中俄已经拒绝了美日的要求。  

首先,作为这样一种军事合作行动,不论怎么说它还是有保密的需要;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上海组织成员国和美国这个关系,这也是有一些微妙的发展,就是前不久乌兹别克斯坦刚刚向美国大使馆提出照会,要求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的军事基地撤出,这个体现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联合声明书的精神,就是提出一种呼吁,呼吁国际反恐联盟该考虑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存在的时间表问题。  

  这个问题提出后,使得美国感到了一些压力、紧张。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很快做出了反应,到中亚跑了一圈。或者是用经济援助,或者用军事合作的方式,尽力维持这些军事基地的存在。那么由于在前一阵,在中亚地区发生了颜色革命,使中亚各国对地区内部的稳定非常重视,特别是警惕来自外部力量的影响。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西方、美国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和日本可以说就更加明确了。在整体全人类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这样的一个时刻,日本人不仅对自己的历史责任没有这么一个负责的态度。而且最近又在呼吁提出在8。15全民参拜靖国神社,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拒绝美日作为观察员参 加这次军事演习,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蔡亿锋)


★长线巨钩:共和国垂钓钓鱼岛!

  中军网 2005-8-9: 名为钓鱼岛,必将有大鱼上钩。现在钓鱼岛问题已经牵动了三国四方的神经,可见钓鱼岛现在已经钓到了不少鱼。可是这个香饵现在不是挂在哪一国哪一方的钩子上,而是三国四方都在用线扯着。也就是说,这三国四方都是钓者,又都是可能鱼。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美国,这四个钓者兼鱼的角色在这个小岛的问题上角力,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就看各自的谋略和力量了。

  从先天条件上来看,在这场角力中,美国是有优势的。美国和钓鱼岛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美国战略上的裕度最大,可执行的战略的方向很多。中国台湾方面是第二位的优势地位。台湾现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而且也成不了主权国家,这就决定了钓鱼岛上没有台湾很多的战略利益,而台湾方面也可以选择自己投入的程度。日本则相对于中国大陆也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事实上,日本自己也清楚,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否则,依照日本人的性格,他们会这么轻易让这么一个小岛归属不明,而争议对象却是他最瞧不起的中国人?可是,日本方面一旦丢失了钓鱼岛,后果同样也是很严重的。日本国民脆弱的自尊心和日本右翼势力的躁动将对日本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相对来说,在这个钓鱼的大棋盘中,中国大陆所处于的地位是最不利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如果让钓鱼岛真正落到日本人的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的威信将大幅度下降,对于人民更是一个震动。这样的情况之下,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很难把握了。

  先天条件的劣势的确让我国的运作难度大大上升了。可是还记得当年在大庆油田,我们的铁人王进喜的话吗?王进喜的肺腑之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在的中国面对钓鱼岛问题本来就没有什么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唯一的选择。再退就是失去钓鱼岛,再退就是失去全国人民的信任,再退就是失去支撑复兴的民族精神。当年的中国缺条件,今天的中国缺实力,实际上也是条件不足。一个道理,那就是需要创造条件的大智慧。往往破釜沉舟之后的人才会激发出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今天,我们要不断告戒自己,钓鱼岛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再退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出那种誓死忽如归的气魄和胆略。一切战略的运作都应该在一个前提之下来进行,那就是我们已经没有退路!韩信当年面对的状况我们现在也并不好多少。大国竞争就是一个又一个节点构成的,而钓鱼岛可以算的上一个决定性的节点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的选择是什么?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这样的问题上又有多少退缩的余地呢?现在已经不是选择的时候,而是想该如何在钓鱼岛问题上做文章,把这个弱势节点转变为优势节点。我们最应该明确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劣势主要体现为整体实力和战略裕度方面。关于实力问题实际上因为战略问题的绝对劣势而变得不是很明显了。因为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就必然在钓鱼岛问题上投入更多的实力。相对实力自然不能等同于绝对实力。因为每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在钓鱼岛问题上耗尽国家的所有力量,所以相对力量的投入的作用是在这个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相对力量投入的正是意志。没有坚定的意志,在钓鱼岛这种牵动大国政治并且需要进行实力对抗的地方是成不了事的。

  当然,光有意志是不行的。意志的背后还要有我们前面提到的大智慧。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力量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一对一的问题。甚至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谋略运用使得钓鱼岛问题与更多的力量扯上联系,最终使得我们的对手在这个问题上动弹不得。

  对于台湾方面这个与我们直接关系最大的方面,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需要策略化地让台湾方面表明自身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那就是台湾究竟要还是不要钓鱼岛的主权。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是承认台湾的主权国家身份,而是暗中让台湾陷入战略上失去退路的地位。

不论台湾如何选择,他都将在这个问题上进入大陆方面的算计之中。如果台湾选择了认为钓鱼岛是台湾的领土的宣示不动摇,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就将面对两个对手。而日本的这两个对手却虽然是有矛盾,但怎么也不至于在钓鱼岛问题上自家兄弟大打出手。也就是说,在钓鱼岛问题上,大陆和台湾方面的利益趋同。这样,一个方面是联合抗日的明显好处,另一个方面就在于加强台湾人民对于大陆的认同感。

要知道,台湾人民对于钓鱼岛问题是相当看中的,而台湾的少数政治领导人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妥协退让已经让台湾人民有着很大的不满了。对于领土问题,不论是哪个国家或者地区,其人民都是很敏感的。台湾人民对于钓鱼岛问题的敏感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到中国大陆方面完全控制住了钓鱼岛的时候,台湾人对于大陆和一个中国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的上升都是显而易见底。毕竟,钓鱼岛掌握在大陆方面手上而台湾当局没有没有明显动作那无疑只能认为台湾当局也认同了一个中国。领土问题不是因为实力弱就可以让步的,而对于大陆方面的让步就很自然地被看成是一种认同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就明显得分了。

至于说如果台湾当局对于钓鱼岛问题含糊或者进行明显让步,那么结果自然就是让民众所不齿。台湾当局的威信下降的直接结果还是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认同感。当台湾渔船要求挂五星红旗保平安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对于大陆认同的表现。后来造成台湾方面不得不做秀一样去护渔。可惜在钓鱼岛问题上,台湾方面无论是相对实力还是绝对实力都不可能做到与日本方面对抗。这样的情况下,台湾方面做出的选择就是在给大陆增加威信而已。至于说让台湾方面表明立场的手段可以是通过媒体的舆论攻势。通过媒体的舆论攻势可以做到让台湾台湾方面的民众目睹事情的前因后果,更清晰地看到事情的真相,从而以亲身体会发挥我方战略企划的最大作用。

美国实际上就是希望凭借钓鱼岛问题来制衡中国和日本。只要钓鱼岛问题不解决,中国和日本所谓的和平共处就不可能。内心长期积存的愤恨将促使中国和日本离战争越来越近。美国从来把一些对他有威胁的大国看成是自己的对手。在美国的眼里,中国和日本都是他的对手。现在美国要联合日本来对中国进行遏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威胁要比日本方面大得多。因此,美国现在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也在暗中支持日本。我们从来过多地看了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承诺,但却少看钓鱼岛问题与美国的关系。实际上,只要对美国以前的行为和做法做一下深入的研究,就能证明美国对于钓鱼岛的一些承诺和其对于承诺的违背。

当然,现在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成果了。可是,国人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国人总是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那为什么就不宣扬一下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两面三刀。因为台湾问题美国人还只不过是有不严谨的公报约束,在钓鱼岛问题上可是一些美国人正常情况下必须遵守的国际条约。对于美国,我们施加压力当然就不仅仅靠的是媒体了,更可以依靠外交部。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国家,外交无小事,只要外交部方面行动了,那必然把问题的严重性大大提升,让美国人有足够的重视。美国人也知道,他和中国的关系一旦破裂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都是没有好处的。

美国人就不得不慎重考虑,加上对于一些有效的经过美国国会批准的条约文件的签署,美国方面就不得不得不更加慎重。至少这些动作过后可以在钓鱼岛问题上有效阻止美国和日本的再靠拢。当中国成功解决钓鱼岛问题之后,日本也必然有对美国没有提供足够帮助的怨恨。这对于美日关系自然就有定时炸弹的效果了。

  关于日本,是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最希望钓到一条大鱼。一定要以钓鱼岛问题彻底解决掉日本问题。因为一旦钓鱼岛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将没有其他什么更加合适的理由和日本人进行正面角力,那样的话,我们也就失去了“踏平”日本的机会。钓鱼岛本身就牵动了中国和日本全体人民的神经。中国和日本谁在这个问题上彻底失败了谁就将在东亚地区成为真正的二号。第一谁都想要,但我们也想要一个日本对于侵略战争的交代。日本方面是不会主动对于侵略战争有个合理的交代。那么我们也就只有找到合适的问题让日本受到一定的教训从而对于中国有一个合理的交代。

现在看来,中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日本进行一个足够刻骨铭心的教训,那么,我个人也就认为还不是彻底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时候。虽然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我很希望国家以最快的速度将钓鱼岛问题彻底解决。可是战略就要看得远一点才是战略。钓鱼岛问题现在解决的效果并没有等到我国想要完全确立亚洲一号地位的时候的作用大。即使我们现在解决了钓鱼岛问题,让日本开始边缘化,由于日本自身实力并没有受到结构性打击,其边缘化速度必然是十分缓慢,也必然会有不小的反复。与其这样的结果出现,我宁愿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中国以一个合适的理由彻底将日本剔除出亚洲体系,将其迅速边缘化。

而日本本身由于被迅速边缘化自然也将没有足够的适应能力而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最终造就实力体系的完全崩溃。看似过于理想,但事实上也有足够的可操作性。至少现在我们国家就在这样做着。由此又牵动了东海问题,现在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钓鱼岛问题,和日本之间还有东海问题。我并不反对教训一下日本。东海问题是一个合适的教训理由。可是如果我们顺手解决掉钓鱼岛问题,不仅仅会让我们国家在绝对实力不够的情况下直接面对美国这个强大的对手,更会使得整个民族失去一个进行完美崛起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崛起道路上没有日本这个死敌作为一块大大的垫脚石,那么肯定会失色不少。

因此,东海问题我们要做在前面,不怕日本在东海问题上和我们较劲。如果日本要在东海问题上强硬,我们就准备以武力来回应。东海问题是一个我们自己必须解决而且很难对于日本进行国际战略打压的问题。可是钓鱼岛问题将会造就中国、俄罗斯、韩国三个方面的亲和力。显然,在中国足够控制东亚地区局势的时候再解决钓鱼岛问题,自然会有刺激韩国和俄罗斯以此为契机捞一把的想法,彻底解决掉独岛和北方四岛的问题。到那个时候,中国不用做得很明显也能达到对于日本再竞争能力的全面压制。虽然各国对于领海问题的重视不断上升,但不可否认的事实还是领海问题始终没有岛屿问题敏感。这也是为什么以钓鱼岛问题作为契机而非以东海问题作为契机的内在原因。

  钓鱼岛作为一个棋子如果能够实现上述目标那肯定是最为理想的。美国失去了日本,美国的相对实力将下降。而中国自然也可以更有效实现对于日本的压制。那么我国东面的战略格局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将取得西太平洋的全面优势。当然,究竟是谁钓上谁,这就要看中国人的大智慧了。在运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钓鱼岛死都不能丢。有了这种信念的支撑,中国存在于战略层面上的优势将必然体现。日本的战术优势怎么运作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战略上的劣势。也就是说,在钓鱼岛问题上,只要我们的意志足够坚定,中国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扯线扯早了,鱼或许被鱼钩刮伤了,但终究还是跑了。因此,钓鱼的人一定要耐心,要等到最好的时机扯线,才能把鱼钓上来。我们要让钓鱼岛成为日本无法挣脱的鱼钩,最终葬送掉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的一切努力。

★好高骛远的中国空军开始自食恶果

(转贴,听听不同的声音)

目前,台海局势骤然升温,国台办开始明确的表明“台独就是战争”,在此局面下,作为战争机器的支柱中国空军开始吞食好高骛远的恶果。

中国空军是目前最忙的军种,大批飞行员改装SU-27,大批新型导弹、炸弹需要摸索使用战术,最着急的是10年前研制的J-10还没有大量装备,Q-5老了,飞豹、SU30数量太少,FC-1刚刚首飞,实在无法弥补对地攻击机数量的不足,J-8的雷达改来改去,改的空军自己都心里没底。这个局面完全是空军领导层好高骛远的结果。

中国空军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后来屡犯错误,前期的经验主义,后期的主观主义耽误了中国空军的发展。J-8在研制初期,根据越战米格飞机空战结果和以往我军使用航炮的战绩,竟然提出航炮是空战的主要武器,因此,早期的J-8竟然有3门30MM炮!地空导弹也不受重视,到上世纪80年代还部署了上万门高炮。但后来的战争让空军吓了一跳,经验主义变成了主观主义,先是J-8改装美国雷达受挫,后来又寄希望俄罗斯的装备,幻想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空军第一,对国产装备怎么都看不上眼。

飞豹如果不是海航,也许就夭折了,现在看,装备一、二百架飞豹怎么说都是有效的威慑。空军说飞豹造价高,生存力差,能满足其需要的我看只有F35了。后来看上的SU30,固然好,但还是数量少,自己没有生产能力,平时训练小心翼翼,战时的消耗更是难办,几十亿的装备,整天在内陆上空转悠,生怕别人家侦测了各种数据,自己又无法改进来应对。J-10更是辛苦,开始假想敌是F16,后来成了美国的所有第三代战机,最后竟要求其具有遏制隐形飞机的能力。不装备的原因还是造价高,性能有缺陷。

买了SU27,看中其机动性,却忽视了航电设备的不足,结果发现还是没有实现空军的雄心,航电设备差、导弹掌握不熟练、弹药储备不足、国产化后性能不稳定等。最要命的还是暂时没有自行改进能力,俄罗斯经常拿着新改型诱惑空军,急的空军干瞪眼。使用SU27的战术也在艰苦的摸索,有报道说SU27在模拟对抗中战绩还不如J-7。

各种导弹、雷达也是花样凡多,但“没有一款适合您”。中国空军发展受军费的限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始终没有意识到战争的紧迫感,总认为“和平发展是主旋律”,起初对可以在10年内解燃眉之急的国产装备不感兴趣,幻想可以和平发展30年;现在又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寄希望于军购。从现状看,台海之战在两、三年后开始对空军最有利,那时经过空军疯狂的进补,俄罗斯飞机掌握熟练了,国产J-10、FC-1、FBC-1数量也够用了,提前了准备不足,再拖几年,这些东西又要落后了。

可是,局势并不是空军所能调控的,对形势的误判导致了空军建设的迟缓,而建设思想上的骑墙,导致装备研制、发展的反复,中国飞机制造商追在空军的后面改来改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反复极大的影响了空军建设的进程,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好在空军起码有个借口,“全是经济建设惹的祸!”

中国军队从建军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战争,没有一场不是低技术打败高技术。靠的是政治,军心,民心,打得是精神,意志和士气。如今中国的国力,科技实力,中国军队的实力,科技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中国要打高科技战争,信息战争是走入了误区,是一个大笑话。

中国军队说打信息战争就狭意的理解成玩电脑,玩网络。按中国的作法来讲,中国的计算机和网络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据了解中国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在电脑上只会玩扑克牌和扫地雷等低级游戏。中国军队的计算机也不成系列,中国军队的战斗部队用的很多还是商用和民用电脑。这种状况能打仗吗?中国的军队士兵大多数是农民,中国的军官现在是洋学生,军官了解农民吗?了解自己的士兵吗?中国军队是要发展科技和知识,文化,这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中国的军事斗争准备,首先要从政治,民心,士气开始,摆在首位。解决军人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

中国军队过去的胜利靠的是政治,靠的是理想,靠的是牺牲精神,靠的是人民的支持!打的是人民战争。中国军队对于武器的要求是正当的。中国现在的武器进口主要是俄罗斯,俄罗斯的武器与世界水平有差距。以进口SU27为例,SU27低与F16,F15,幻影2000等,旁观者清,俄罗斯当时推荐MIG29战机是比较适合中国的,便宜,技术中国容易吸收,飞行员容易掌握,SU27比MIG29对中国来说没有明显的长短。

中国空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国土防空。MIG29的雷达进行改进,装备预警机完全胜任中国空军的要求。中国空军要高战略空军,一是战机自己不能国产,二是费用太高,三是各方面跟不上。中国军队一定要务实,一定要把心思用在正事上,用在打仗上!中国军队不能把宝押在高科技上,那不是中国的强项,中国军队要发展自己的强项!


★各国争寻长寿基因

科学家称人类自然寿命应超百岁 各国争寻长寿基因

环球时报2005-08-09: 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科学家们在不断预测人类的寿命极限:120、150……甚至有美国科学家预测本世纪末我们能活到200岁。这些预测,让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人类能活多久?怎样才能长寿?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外的科学家及研究机构,对世界长寿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初步了解。

到底什么叫长寿

活到多少岁才算长寿?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遗传室主任杨泽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90岁以上为长寿,80岁叫高龄,65岁以上算老年。目前来看,我国人口的长寿比例是十万分之二,而位于我国的两大世界长寿乡广西巴马和新疆和田,长寿比例分别为十万分之三十五和十万分之六十七。

德国长寿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迪特•普罗格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一般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在100岁以上是确切无疑的。人的寿命,主要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内因是基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

内因:基因研究逐渐明朗

“长寿研究近百年来才开始科学化;近10年来,长寿研究逐步取得突破。”迪特•普罗格教授告诉记者,德国科学家用15年的时间,调查了576名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他们的父母死亡时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多9—10岁。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长寿的遗传因素非常重要。他说,目前,长寿研究已成为一个跨领域、发展迅速的研究科目。在欧洲科学家看来,衰老是一种多基因的复合调控过程,表现为染色体端粒长度改变、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细胞氧化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了寿命的长短。当前,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寻找“长寿基因”。在采访中,专家们主要谈到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4号染色体”。欧洲科学家认为,“4号染色体”上有长寿基因,如果能发明出刺激长寿基因的药物,就能减缓人类衰老的速度。在国内,科学家们也在做同样的研究。杨泽教授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他们在对广西巴马的长寿老人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老人的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长寿遗传基因。接下来,他们计划用2—3年的时间找到这些基因,并且研究它们的具体生理功能。“如果成功的话,对整个中国人群都有借鉴意义。”杨泽教授说。

二是载脂蛋白E。这种基因分为2、3、4三种亚型,其中2型和3型均能延迟发病年龄,降低发病率,促进寿命增长。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主要是载脂蛋白E2基因在对人的寿命起延长作用;在我国,杨泽教授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长寿老人体内的载脂蛋白E3比较多,占到了80%—90%的比例,这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遗传标志。如何刺激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将是科学家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人体细胞的增殖能力,延长细胞寿命;有的研究则显示,给老化肌肉注入新基因能让人恢复青春活力。

2.抑制“减寿基因”。说到这一点,人们最熟悉的要算自由基了。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保健品功能评价室主任胡刚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基本认定,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是导致人类寿命变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由基要是多了,就会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甚至会破坏酶和DNA,使细胞逐渐“衰老”。

听到这里,记者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打出“消除自由基,抗衰老”的口号,它们到底有多大作用?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黎健教授告诉记者,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自由基从哪里来。目前,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NADPH氧化酶,这种酶广泛存在于血管和血液细胞中,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国外很多大公司都在研究怎么能抑制这种酶的表达,从而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不过,这种酶也只是众多导致自由基产生的物质之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于市场上的“消除自由基”产品,黎健教授指出,它们大部分是一条腿走路,只消除自由基,但不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因此作用不大。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几万人的大型试验,发现只服用能够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并不能降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也就起不到延长寿命的作用。

除了自由基,前面提到的载脂蛋白E的4型,会促使老年痴呆症的发作,损害寿命。如何抑制它的表达,也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外因:生活习惯的影响得到确认

“内因”很关键,“外因”也不可忽视。在迪特•普罗格教授看来,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上所起的作用甚至能达到66%。目前,在“外因”方面,科学家们提出,以下4点内容非常重要:

一是饮食。欧洲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少吃可以延缓衰老。德国海德堡素食研究会认为,素食者的寿命要长于没有饮食忌讳的人。杨泽教授在研究中也发现,巴马长寿老人每日人均摄入热量比国际长寿协会推荐的1500大卡还低,只有1400大卡。

二是心理。英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旅游度假能够延长人的寿命。比起那些从不旅游度假的人来说,每年外出度假的人在未来9年中死去的可能性要低21%。“精神作用对寿命的影响也很大。”黎健教授说,他在瑞士时,看到很多老人的独立性都特别强,有的还在大街上当义工,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对长寿无疑是有好处的。

三是生活习惯。杨泽教授认为,人到30岁以后就应该注意保持生活规律,为以后的生活多积累一些能量。他说,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熬夜、酗酒、过度运动等都会导致身体消耗过度。而身体可供消耗的就那么多,用一点少一点。记者在翻看普罗格教授提供的德国长寿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资料时发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原因。在欧洲,70%—80%的人死于“生活方式病”———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德国富尔达大学健康学教授彼得•埃克斯特甚至认为懒人更长寿,理由是活跃的身体会产生更多“自由基”,加快衰老过程。

四是生存环境。在广西巴马,长寿老人有一些共同特点:性生活开始得晚、生育晚;多代同堂,不寂寞;膳食清淡,吃的都是完全天然、绿色的食物;住的都是土坯房,房子里也没有什么现代化装修材料。杨泽教授说:“有了这样的生存环境,对长寿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在那样的环境当中,很多身体不好的人都会变得健康。杨泽教授告诉记者,社会要发展,但是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真的不能丢。他希望,将来能把一些好的传统生活方式写进长寿指南中,供人们参考。

先健康,再长寿

在采访中,普罗格教授向本报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要认真体会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两个口号“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它的意思是,即使生命能够通过基因调控而无限延长,但仍要追求生命质量,要活得有意义。

在总结长寿问题时,黎健教授告诉记者,现代人虽然寿命上去了,但很多人过了四五十岁就与疾病为伍,真正健康的“年龄”,和古代人的平均年龄差不多,后面的生命完全靠现代医学技术维持。这样的“长寿”,能有多大意义?因此,长寿必须引入健康概念。一个思维清晰、有一定独立生活能力、没有大病的高龄老人,才能称为真正的长寿者。这样的长寿,才能让自己身心愉悦,同时也不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太多的负担。▲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August 10, 2005 06:42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海外军情媒体推测中国巡航导弹发展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五问央视100亿建新楼仅为安全?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