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密切关注刘亚洲军事战略思想的影响 | (回到Blog入口) | 海外军情媒体推测中国巡航导弹发展 »

中国从哪里买先进武器-中国军购市场分析

★中国从哪里买先进武器-中国军购市场分析
★1981年以来中国民航重大事故介绍及原因
★外国人想买的中国武器
★中国己有高智能机器人鱼雷!

★1981年以来中国民航重大事故介绍及原因

于2005-08-06上贴

  以下事故介绍及原因分析均为官方对外公布的资料,可能与(你了解的)事实不符,请见谅!

1.
1982年中国民航三叉戟阳朔撞山空难

  时间:1982年4月26日

  地点:广西阳朔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5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6/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8人,旅客104人

  执行航班:3303航班广州--桂林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桂林奇峰岭机场进近过程中,失去控制,于16:45猛烈撞击阳朔附近的崩山粉碎性解体,原因不详

2.
1982年中国民航IL18广州事故

  时间:1982年12月24日

  地点:广州白云机场

  飞机状况:IL18B/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59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02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58人

  执行航班:长沙--广州

  伤亡情况:旅客25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广州机场五边进近飞行时,客舱冒烟,机组判断为电器起火,切断总电源,飞机落地采用紧急刹车,在联络道口处将飞机成功停稳,旅客开始从前舱门放下的工作梯开始撤离,但撤到第11名旅客时,舱内烟雾变浓,随后转为明火,大火最终在1小时后扑灭,飞机完全报废。

  原因分析:

  1.旅客在机上吸烟,不慎将烟头掉入地板,引起失火;

  2.机长处理、配合不当,未判明火源,正确处置,并向塔台报告;

  3.广州机场消防队只有一人值班,其余人员均去吃饭,致使飞机在地面发生大火后10分钟才到达现场

3.
1983年中国民航三叉戟桂林地面撞机事故

  时间:1983年9月14日

  地点:广西桂林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5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4/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6人,旅客100人

  执行航班:桂林--北京首都

  伤亡情况:旅客11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桂林奇峰岭军民两用机场滑行过程中,与一架空军轰六飞机相撞

  原因分析:民航调度未按规定事先向军方申请滑行,同时军方轰六飞机违反滑行规定,处置不当,在已发现前方民航飞机的状况下,以60公里的时速高速滑行

4.
1985年中国民航AN24济南复飞坠地空难

  时间:1985年1月18日

  地点:山东济南

  飞机状况:AN24B/前苏联安东诺夫航空设计局1972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434/中国民航上海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7人,旅客34人

  执行航班:5109南京--济南

  伤亡情况:机组7人,旅客31人遇难

  事故简介:当时济南天气状况不佳,在进近过程中偏离航道,不具备降落条件,塔台指示复飞时,机组有些犹豫,在最终进行复飞操作时处置不当,因失速坠地

5.
1988年中国西南航空IL18重庆空难

  时间:1988年1月18日

  地点:重庆

  飞机状况:IL18D/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67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22/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10人,旅客98人

  执行航班:北京--重庆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重庆机场进近过程中,四号发动机电机过热着火,引起发动机大火并延烧至发动机吊架,造成四号发动机脱落,飞机剧烈抖动,又引起一号发动机失去动力,导致失控坠地

  原因分析:属于维修不当,该机延误时间较长,在北京经停又出现故障,由于维修能力有限,同时在旅客的一再催促下,未能完全排除故障,希望回重庆基地进一步处理.

6.
1988年中国民航三叉戟香港着陆冲入海中意外

  时间:1988年8月31日

  地点:香港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3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218/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78人

  执行航班:中国民航CA301广州--香港

  伤亡情况:机组6人,旅客1人共7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大暴雨中向香港机场进近中,偏离跑道中心线,高度偏低且略带右坡度,即将落地前右机翼外侧与引导灯柱相撞,右起落架机轮与机场护堤相撞,机轮全部爆破,右起落架严重受损,这样导致飞机接地后,飞机难以控制,滑跑中右起落架完全折断,飞机右倾,最终滑入海湾中,飞机从前三排处折成两截,机头沉入水中,机尾仍留在机场护堤上,驾驶舱内机组全部遇难,旅客除一人惊吓过度遇难外均获救

  原因分析:机组对天气状况准备不充分,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采取目视进近导致偏离跑道中心线,同时未能采取果断措施复飞或返航

7.
1988年山西航空IL14坠机意外

  时间:1988年10月7日

  地点:山西临汾

  飞机状况:IL14P/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56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4218/山西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4人,旅客42人

  执行航班:旅游观光飞行

  伤亡情况:机组4人,旅客38人,地面2人共44人遇难

  事故简介:从空军临汾机场起飞后爬升过程中,由于左发突然停车,失去动力,飞机失控,撞向地面,最终在一家饭店屋顶坠毁

  分析:直接原因是机械故障,不过,该机仅14个固定座位却挤上了44名旅客,严重超载

8.
1989年东方航空AN24起飞意外

  时间:1989年8月15日

  地点:上海虹桥

  飞机状况:AN24RV/前苏联安东诺夫航空设计局1973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3417/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8人,旅客32人

  执行航班:上海--南昌

  伤亡情况:机组6人,旅客28人共34人遇难

  事故简介:上海机场起飞离地过程中,右发动机突然停车,机组采取措施,继续起飞,基本修正飞机偏转问题,但飞机未能继续爬升,飞机接地后最终冲出跑道,坠入离机场跑道外240米处的小河中

9.
1990年厦门航空劫机空难

  时间:1990年10月2日

  地点:广州

  飞机状况:B737-247/美国波音公司1984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510/厦门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9人,旅客93人

  执行航班:MF8301航班厦门--广州

  相关飞机:

  B707-3J6B/美国波音公司1973年制造/注册号B-2402/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B757-21B/美国波音公司1990年制造/注册号B-2812/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伤亡情况:厦门航空B-2510:机组7人,旅客75人遇难,南方航空B-2812:旅客46人遇难

  共128人遇难.相关三架飞机全部报废

  事故简介:从厦门机场起飞后不久,一男子冲入驾驶舱,声称有炸药,命令机组飞往台湾,并只留下机长一人在驾驶舱,机长与劫机犯商量表明由于燃料不足,需降落香港补充燃料,机长随后控制飞机在广州上空盘旋30分钟后,向劫机犯表示已到香港,要降落,飞机在即将降落时,劫机犯发觉上当,与机长发生搏斗,企图控制飞机,不允许飞机落地,最终导致飞机落地后,失控偏出跑道后,越过滑行道后,冲入停机坪,机长奋力抵抗,同时加大油门希望重新拉起飞机,越过前方停放的飞机,由于速度不够,飞机先后与机坪上两架飞机相撞,被撞飞机中南方航空B757旅客已登机完毕,在滑行道上准备进跑道起飞,而西南航空B707机上无旅客

  分析:

  1.过分强调政治因素,导致机组作出强行降落广州的决定,忽视了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2.地面对于出现劫机事件缺乏应对措施,没有必要的准备,教训深刻!

10.
1992年通用航空YK42起飞意外

  时间:1992年7月31日

  地点:南京

  飞机状况:YK42D/前苏联雅科福列夫航空设计局1991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755/中国通用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10人,旅客116人

  执行航班:GP7552航班南京--南昌

  伤亡情况:共106人遇难

  事故简介:南京机场起飞滑跑过程中,飞机始终未能离地,冲出跑道及一条宽约7米的水沟,撞上跑道外防洪堤后解体,爆炸起火

  原因分析:机组未按规定进行飞行前检查,飞机的水平尾翼处于错误的起飞状态,飞机根本不可能拉起来,机组在滑跑初期错误地消除起飞警告,失去纠正的机会,直到飞机滑跑到跑道后段时仍无法拉起离地才意识到,采取紧急措施试图停住飞机,未能成功

11.
1992年南方航空B737阳朔撞山空难

  时间:1992年11月24日

  地点:广西阳朔

  飞机状况:B737-3Y0/美国波音公司1991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523/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8人,旅客131人

  执行航班:CZ3943航班广州--桂林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桂林机场正常进近过程中,高度突然下降,在广西阳朔境内撞山粉碎性解体

  原因分析:

  1.飞机下降过程中,右发自动油门故障未能随动,导致左右发动机推力不一致,飞机开始向右滚转

  2.飞机左右推力不一致开始向右滚转时,机组并未发现,直到飞机右坡度达到46度,才意识到并开始采取措施

  3.机组处置错误,飞机严重右滚转的情况下,机组错误的向右修正,加剧右滚转,飞机右滚转至168度几乎处于倒扣状态时,机组猛烈拉杆,使飞机加速俯冲,剧烈撞地

12.
1993年中国西北航空Bae146银川中断起飞意外

  时间:1993年7月23日

  地点:银川

  飞机状况:Bae146-300/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716/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5人,旅客108人

  执行航班:WH2119航班银川--北京

  伤亡情况:机组1人,旅客54人,共55人遇难

  事故简介:银川机场起飞滑跑过程中,飞机襟翼突发故障,并未处在起飞状态,飞机始终无法升空,机组只得采取紧急措施,中断起飞,由于速度过快,冲出跑道

13.
1993年中国东方航空MD82福州落地意外

  时间:1993年10月26日

  地点:福州

  飞机状况:MD82/美国原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现为波音公司)1985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103/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9人,旅客71人

  执行航班:MU5398航班深圳--福州

  伤亡情况:旅客2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暴雨和大风的不佳天气状况下,由于飞机姿态不稳,在距跑道入口约1公里、离地高度仅20米处,机组决定复飞,开始加油门、收襟翼,收起落架,但飞机没有上升高度,继续下沉。机组见无力使飞机恢复正常复飞状态,又决定迫降,进入跑道约2000米才接地,同时尾部擦地,由于速度快,飞机冲出跑道,在跑道外400米处的小水塘处飞机折为三段

  原因分析:

  1.机组违反福州机场进近规定,盲目下降和进近,不具备降落条件仍强行下降高度,未果断复飞

  2.在低高度复飞时,由于发动机延迟性,尚未达到复飞推力,飞机继续下降,机组紧张慌乱,误以为推力失控,又强行收油门进行迫降.

14.
1993年中国北方航空MD82乌鲁木齐降落意外

  时间:1993年11月26日

  地点:乌鲁木齐

  飞机状况:MD82/美国原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授权中国上海飞机公司1991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141/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10人,旅客92人

  执行航班:CJ6901航班北京--乌鲁木齐

  伤亡情况:机组4人,旅客8人共12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乌鲁木齐机场正常进近阶段,机组误将塔台通报的高度表拨正值1024设置为高度,飞机此时已建立盲降自动进近中,机组根据错误的高度口令断开自动驾驶,下降高度,随后飞机近地警告系统发出两次“低于下滑道,四次“拉起”报警,机组成员均未听懂,当机组发现高度太低时,开始使用自动驾驶开始爬升时,却忘了加油门,导致飞机失速,最终飞机撞上地面高压线后,在距跑道外2200米处坠地烧毁

  原因分析:

  1.机组调错高度表,加上天气状况不佳,机组一直未意识到飞机处于低高度飞行

  2.航空管制人员用语错误,使用不规范的“高度表拨正值”导致机组发生误会

  3.机组能力不足,未能听懂近地警告系统的多次警告,在目视条件差的情况下盲目进近,未按仪表、盲降进近指示,错误下降高度,复飞时操作错误

15.
1994年中国西北航空TU154西安空难

  时间:1994年6月6日

  地点:西安

  飞机状况:TU154M/前苏联图波列夫航空设计局1986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10/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14人,旅客146人

  执行航班:WH2303航班西安--广州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飞机开始飘摆,机组没能发现故障原因,在处理故障过程中,飞机姿态变化异常,飞行员难以控制,飞机飘摆继续加大,终于在左坡度急剧下降的过程中,超过飞机强度极限,飞机空中解体。

  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是地面维修人员在更换故障部件时,相互错插插头,导致飞机操纵性异常,

  2.飞机设计不当,容易发生错插现象,且未有防插错措施,

  3.未有对飞行员在飘摆应急处置的训练科目,存在重大缺陷

16.
1997年南方航空B737深圳空难

  时间:1997年5月8日

  地点:深圳

  飞机状况:B737-31B/美国波音公司1994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925/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9人,旅客65人

  执行航班:CZ3456航班重庆--深圳

  伤亡情况:机组2人,旅客33人共35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强行着陆失败,在着陆过程中,飞机在地面弹跳三次,起落架严重受损,机身结构也严重受创,复飞后,驾驶舱多处发生报警,机组报告飞机处于紧急状态,要求反向迫降,再次尝试强行着陆时,依然没能控制好飞机姿态,高速接地后,飞机在地面断成三截,解体,爆炸起火。

  原因 分析:

  1.机组违反规定,未看清跑道的情况下,强行着陆

  2.机组处置不当,在低能见度情况下,高度判断不准,在地面发生三次跳跃式重着陆的情况下,仍决定复飞,由于飞机结构严重受损,部分操纵系统失灵,再次迫降过程中姿态控制不住,大速度俯冲接地飞机解体

  3.公司对机组成员搭配不当,当班正副驾驶均是领航员转的飞行员,技术能力不足

17.
1999年中国西南航空TU154瑞安空难

  时间:1999年2月24日

  地点:浙江瑞安

  飞机状况:TU154M/前苏联图波列夫航空设计局1990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22/中国西南航空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50人

  执行航班:SZ4509航班成都--温州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向浙江温州机场进近时,突发机械故障,导致升降舵系统失灵,飞机急剧下坠,猛烈撞击地面,飞机解体。

18.
2000年武汉航空Y7武汉空难

  时间:2000年6月22日

  地点:武汉

  飞机状况:Y7-100C/中国西安飞机公司1988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3479/武汉航空

  机上人员:机组4人,旅客40人

  执行航班:343航班湖北恩施--武汉

  伤亡情况:机组、旅客全部、地面7人共51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武汉王家墩机场进近时,遇雷雨区,塔台指示盘旋等待,飞机在盘旋过程中可能遭遇雷击或风切变,飞机失控坠地。

19.
2002年中国国际航空釜山空难

  时间:2002年4月15日

  地点:韩国釜山

  飞机状况:B767-2J6ER/美国波音公司1985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552/中国国际航空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155人

  执行航班:CA129航班北京--韩国釜山

  伤亡情况:机组8人,旅客120人共128人遇难

  事故简介:由于天气恶劣,首次着陆失败后,准备再次着陆的最后进近时,突然撞山。

20.
2002年中国北方航空MD82大连坠海

  时间:2002年5月7日

  地点:大连

  飞机状况:MD82/美国原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授权中国上海飞机公司1991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138/中国北方航空

  机上人员:机组9人,旅客103人

  执行航班:CJ6136航班北京--大连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大连机场进近时,向塔台报告机舱失火,随后飞机失控坠海。

21
2004年中国东方航空CRJ200包头失事

  时间:2004年11月21日

  地点:包头

  飞机状况:CRJ200/庞巴迪宇航集团2002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3072/中国东方航空

  机上人员:机组6人,旅客47人

  执行航班:CJ5210航班包头--上海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包头机场起飞后坠入距机场不远的南海公园,事故原因调查中

★中国从哪里买先进武器-中国军购市场分析

中军网 2005-8-6


《舰载武器》杂志供中华网稿件

  中国从哪里买先进武器——中国军购市场分析

  ■王逸峰

  从2003年6月到最近几天,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先后发表声明,呼吁尽快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伴随欧盟透露希望解除已经沿用将近15年的对华军售禁令的意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和思考决定自身的立场。对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有可能从哪里买到我们需要的武器装备。

  总体来看,目前世界军火市场上排得上号的前几位军火销售大国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巴西、瑞典、中国。其中,美国、俄罗斯可以算是军火市场上伯仲之间的霸主,其军火销售的数量和质量、地区、销售额都使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中国主要是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提供一定数量的比较简单的中低档武器装备。其他国家主要是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以及向第三世界国家销售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在技术水平上,美国当然地处于龙头老大的位置,俄罗斯总体上处在老二的地位。其他国家在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上与美国、俄罗斯相比,虽然总体稍逊一筹,但是,在各自擅长拿手的看家特色装备方面往往令美、俄也自愧不如。

  从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来看,我国军购市场主要还是要把重心寄托在俄罗斯、以色列和其他一些友好国家身上。同时,要大力争取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的禁令,实现武器来源的多样化,形成货比三家、左右逢源、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有利局面,避免出现卖方“萝卜快了不洗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皇帝女儿不愁嫁”而漫天要价的状况。在此,我们不妨对我们现在和将来潜在的卖主以及主要的制约因素进行一番分析。

  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军工科研生产实力,虽然今天的实力与前苏联无法比肩,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能与之在军火市场进行全面较量的只有美国。在对华军售方面,俄罗斯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中俄两国之间在军售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国民党政府,还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政府,都曾经向苏联大举购买各种武器装备。建国后,我军的编号以5开头的制式装备都是购买或仿苏联的。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89年的“六四”风波,中国和欧美各国出于共同应付苏联的威胁而互相接近,中国才开始从欧美获得一些装备。1989年5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至今,我军的装备总体上仍然属于(苏)俄制系统。

  其次,中俄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俄罗斯的重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实力很强而轻工业却非常不发达,因此需要大量的轻工业产品。中国却相反,需要自己还不能制造的一些重工业尤其是先进的军事装备。

  第三,中俄两国的战略利益冲突比较少且面临共同的对手美国。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沦为地区性的二流强国,饱受北约东扩和美国战略打压之苦。甚至1999年,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提出要建立俄印中三国军事同盟,虽然,印、中对此反映冷淡,但也反映出俄罗斯的处境。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在许多方面也迫切需要同俄罗斯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1999年6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访问俄罗斯,俄罗斯《消息报》以“永远是兄弟”为题发表长篇报道评论,正代表了俄罗斯各界许多人的观点。中国今后很长时期的战略重心都在东南方向,首先要处理好与美国之间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也希望与俄罗斯保持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2002年,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打消了一些人的疑虑。

  ●配备到中国空军的苏-30战斗轰炸机(苏-30MKK)会越来越多,并将进口更多的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改良后的R-77相当于美制的AIM-120C,因此中国的空军将具备更强的空对空攻击能力。

  第四,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给双方带来双赢。对中国来说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

(1)极大地提高了我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从俄罗斯引进的有“深海黑洞”之称的“基洛”级潜艇、以“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而闻名于世的苏-27、苏-30战机等装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成为多次重大演习的亮点;

(2)为作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走向海洋的时代,我国要解决台湾、钓鱼岛、南沙问题就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空军,增强远程作战能力。我国引进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A-50预警机、“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等许多装备也是着眼于打赢海空高技术战争、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

(3)提高了我国国防科技水平。我国历来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进装备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技术的方针。我国不仅引进了现成的装备,还从俄罗斯购买制造武器装备的许可证,引进了诸如苏—27、苏-30的生产线,还同俄罗斯专家共同研发新一代的武器装备。俄罗斯研究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专家指出,中国在继续从俄罗斯采购军事装备的同时,已经把未来与俄罗斯方面合作的着眼点放在技术合作的层面上,具体说,就是从简单的采购向技术转让和联合研发转变。目前,技术转让和合作研发大约占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30%,中国有望经过几年的努力将这一比例提高到70%;

(4)改善了中国的武器装备外购状况。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原来建立在共同对付苏联基础上的中国与西方欧美国家的“蜜月”也就划上了句号。此时,以“六四”风波为契机,欧美等国也关闭了对华军售的大门。俄罗斯则借机向中国打开了军火铺,改变了中国对外军购无门的状况。 

  对俄罗斯来说,对华出口大量先进的装备也是利大于弊:

(1)极大地改善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俄罗斯《消息报》2004年1月29日载文称,从表面上看,俄罗斯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出口状况令人欣慰。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负责人安德烈别利亚尼科夫在总结过去的工作时满意地指出,军用产品销售额稳定增长,每年大约增长10亿美元(从2001年的32亿到2003年的51亿)。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首先是因为莫斯科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的两个主要战略伙伴的积极合作:新德里和北京。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武器装备主要购买者为中国(58%)和印度(27%),其他购买者主要是科威特(4%)、塞浦路斯(3%)和越南(1%)。据俄罗斯航空新闻网报道,到2002年末,俄罗斯应向中国提供19架苏-30MKK型歼击机,中国也将获准生产180至185架苏-27SK。此外,俄罗斯总共向中国提供了76架苏-27SK和苏-27UBK型机,57架苏-30MKK以及一定数量的配套设备,用于在沈阳组装苏-27SK型机。未来的计划是再制造约200架苏-27UBK和苏-30MKK型机。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的专家们估计,在将来的7年中,俄罗斯还将向中国出口价值80~90亿美元的战机。

(2)为保持国防科技实力提供了资金。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军工企业普遍面临开工不足、技术水平下降、人才流失、研发资金短缺等困难。普京总统就曾告诫主管武器生产和销售的高级官员,要他们一定要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用普京的话说,开拓军事技术的新市场很难,保住老客户已相当不易。他在2003年12月与全国民众直接对话时就对远东一个军工企业职工说过:“你知道我们每年为中国、印度生产多少武器。当今世界武器出口国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我们目前的处境还很不错,出口武器装备每年能给我们的国库创汇几十亿美元。”

(3)加强了与中国的关系,有利于改善自身国际环境。俄罗斯对自己的贸易伙伴、战略伙伴划分了几个层次,对俄罗斯而言,欧盟的地位最为重要,然后是其外围的原卢布区的国家,现在的独联体国家、东欧国家,中国则是属于俄罗斯亚太圈里的重要国家。面对北约东扩、打压俄罗斯生存空间的态势,毫无疑问,与中国密切而富有成效的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不仅加强了两国的关系,也改善了俄罗斯的国际环境。

  同时,不可否认,中俄军售之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地方。首先,俄罗斯内部一直存在比较强烈的反对对华出售先进装备的声音。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的亚历山大•比克耶夫认为,在俄罗斯有一部分人比较敌视中国,他们怀疑中国垂涎于俄罗斯远东的土地。比克耶夫说,对中国的出口可能被有些俄罗斯人看起来是对俄罗斯安全有害的,因为他们相信,如果有任何外国可以入侵俄罗斯的话,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中国。他说俄罗斯远东人少地多,防卫方面极为脆弱。

因此,把最好的武器卖给中国只能是“养虎为患”。苏霍伊设计局的一位设计师曾说过一句比较有代表性的话:“看看我们的历史。为什么瑞典人、成吉思汗、拿破仑、希特勒都侵略了俄国?因为所有人都看俄罗斯是一块馅饼,他们想咬一口。”其次,俄罗斯在对华军售上始终采取了防范性的双重标准。尽管俄罗斯公开声称卖给中国的苏-30MKK战机是目前最好的飞机。但据俄罗斯一位军事专家透露,俄罗斯目前出售给印度的战机性能,尤其是在电子火控系统方面优于卖给中国的战机。这位专家对记者说:“俄罗斯把性能卓越的 武器卖给印度,在心理上没有负担,这取决于俄印之间存在足够安全的地理空间。”

同时,也由于中国的国防科技实力比印度要强,仿制能力很强,所以要防止在中国吸收俄罗斯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性能更好的装备,从而成为俄罗斯在军火市场上新的竞争对手。第三,俄罗斯有一种奇货可居、“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心态,在武器装备质量、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俄罗斯有位军事评论家在《论据与事实》周报上对俄军工企业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认为:“由于受西方强国的限制,中国军队现代化装备在近10多年来一直依赖俄罗斯军火出口。这种状况使俄罗斯官僚产生一种印象,好像中国的武器来源只能是俄罗斯。这直接导致俄罗斯政府某些官员和一些军工企业不能正确对待中国军购问题。

  如果说技术保留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和避免培养竞争对手,那么交付的军火质量“缩水”则更成为困扰。2003年12月中旬,俄罗斯《消息报》报道说,印度方面拒绝按俄印已经签署的合同接收一批苏-30MKI战机,印度称发现某些飞机发动机有缺陷,可能会在俄方担保使用寿命未到期之前就报废。俄罗斯出口印度的苏-30MKI战机存在的上述质量问题,使中国对引进俄系列战机的质量和作战性能时时放心不下,不得不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适应和改进俄罗斯的军事装备,以达到适合中国国防需要的目的。军火质量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各类船舰的出口方面。据俄罗斯《焦点》周刊披露,中国第一批接收的2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在从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下水返航途中就大小毛病不断。厂方工程技术人员竟然将此称为“磨合期常见现象”。正在北方造船厂船坞上装配的另外2艘导弹驱逐舰的动力系统,因厂方拟采用旧设备而被中方代表拒绝,导致交货期限延误。《焦点》周刊指出,为了降低成本,某些军工企业不顾订货质量问题,想当然地以旧代新、以次充好,影响了俄罗斯出口武器声誉。

  另一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俄罗斯武器装备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设计、制造不够精致,往往显得结构庞大、笨重。俄罗斯(前苏联)武器在实战中也确实“表现不佳”,在精锐的欧美武器面前,俄制武器一次又一次地惨淡收场也似乎反复印证着自己的无能。但不能忽视的是,造成“俄不如欧美”的原因是很多的,在近十几年来的历次局部战争中,(苏)俄制武器的使用者往往是素质低下,而他们的对手却在大打不对称战争,因此双方武器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也在情理之中。其实,总的来说,俄罗斯和欧美的武器应该是各有千秋的。受二战影响,苏联的战争思想突出的是准备打大规模战争,这种思想反映到武器设计上就形成了突出结构简单与性能可靠,即看起来简单粗糙,但整合起来后却效率不低且易于大规模生产。俄罗斯的这种武器设计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其常规武器在一些低烈度的局部战争中适应性差,难敌欧美武器。而欧美设计的武器,件件精致昂贵,单件武器效能突出,比较适用于冷战后的一些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但在大规模战争时难以承受。因此,对于俄欧武器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买方”对未来局势的判断;

(2)性能不够先进,尤其是电子化、信息化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战争的需要。由于俄罗斯的电子信息技术一般比欧美落后大约十年,所以其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使用俄制装备的国家一般在构建信息化战场方面明显落后于对手,难免在信息化的战场上折戟沉沙;

(3)目前,俄罗斯主要依靠吃苏联时代积累的老本,技术后续发展实力不足。由于资金不足,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除了在极个别领域的少数重点装备外,已经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这种情况使得中国在采购俄罗斯军品时变得越来越“挑剔”。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国际航展上,一位俄罗斯参展商曾酸溜溜地说:“中国人像吸尘器一样吸纳一切最有前途的技术,购买最先进的武器,他们已对我们的旧武器失去兴趣,他们非常清楚现代武器的发展趋势,在等着我们拿出最好的武器……”

  总的来看,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俄罗斯还会积极对华出售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以保住中国这个俄制军火的最大市场。这主要出于这样几个考虑:(1)赚取急需的外汇;(2)今后很长时期中国的主要军事斗争方向仍然是东南的台湾、美国、日本等潜在和现实的对手,因此,主张对华出售先进装备的声音还能压倒反对意见;(3)由于中国也在争取武器来源的多样化,要吸引中国购买俄制武器;

(4)与中国搞好关系利于营造有利的外部国际环境。

  毫无疑问,俄罗斯当然不希望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以便继续维持奇货可居的优越地位。而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军火市场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中国也不可能完全抛开俄罗斯这个重要的武器来源地,力争为自己营造一个货比三家的有利局面。
   《舰载武器》杂志供中华网稿件

  犹太人是素来以善于经商而又多灾多难而闻名的民族。自从以色列建国以来,可谓久经战火。以色列的军火工业在美国的帮助下也在战火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拥有许多非常适合实战需要而畅销国际军火市场的抢手货。

  据《耶路撒冷邮报》2003年1月3日报道,中以军工贸易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估计过去10年里双边军火贸易额达15亿美元。以色列是世界第六大武器出口国,与中国发展军贸关系符合以色列的经济利益。中国也通过以色列获得了一些所需要的装备,在国防科技领域进行了许多合作。

  中国和中东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历史传统友谊,在国际场合,也一直不像美国那样偏袒以色列,那么为什么以色列还要卖武器给中国呢?甚至从1979年中国尚未开放就开始了对华军售?以色列驻华大使认为,“这种问题应当由经验回答,根据我们的经验,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国家,而且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国家。我们有非常好的情报人员,我们绝对没有发现以色列卖给中国的武器有转卖给阿拉伯国家的任何迹象。当然,我们不是所有的武器都会卖给中国,特别是那些出售之后会威胁以色列生存的武器。以色列的问题是,我们不能输掉任何一场战争,否则就是我们的末日,我们就要被赶下大海。到现在为上,我们都没有中国出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核武器给我们邻国的情报。‘经验‘就是我们取得互相信任的途径,这不仅仅是犹太人的习惯,也是人类的习惯。所谓情报工作就是对某个国家和个人进行经验行为上的分析,我们通过对中国的长时间观察发现,中国非常值得信赖。”他表示,以色列人是很实际的民族,中国从来不是以色列的敌人,即便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也不是。“例如在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同时。我们和印度的关系也非常亲密。中国应该和以色列展开全面的合作。”

  以色列人非常讲究实际。1989年之后,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只有以色列在继续和中国做生意。以驻华大使海逸达解释道,“我们的立场是,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大国,我们必须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而且,以色列人在二战期间遭受纳粹迫害之时,中国方面曾经给予了犹太人许多帮助。对此,一些犹太人也时常准备以各种方式进行报答。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是,长期以来,只要以色列出售武器给美国认定的27个“问题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美国都要求以必须接受美方的监督。2000年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会谈前夕,当时的美国克林顿政府曾迫使以色列政府撤销了一项向中国出售4架“法尔康”空中预警雷达机的合同,致使中以关系陷入低潮。2002年春,以色列为此向中国赔偿了大约3.5亿美元,中以关系重新走上正轨。那次取消“法尔康”合同也给以色列军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迫使以色列加快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同时,中以其他军事合作协议还没有废除。2002年12月,迫于美国的压力,以色列政府中止了对中国所有武器和安全设备的出口合同。据以色列著名媒体《国土报》2003年1月2日报道,当时以色列国防部高级官员感到非常惊讶。尽管疑虑重重,以色列最终决定屈从美国的要求。这家报纸援引以色列国防部一位官员的话说:“这是美国新的指令,我们对此没有什么其他选择。”对于眼下这次中止以中军售合同,《国土报》报道说,虽然以色列的经济利益可能也会受到损害,但以色列更担心与中国的关系将因此受到影响。

  国防部发言人不愿对此事发表直接评论,但称以中安全关系将继续发展。该发言人在接受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两家以色列公司将与中国在后勤和航空领域展开合作。应该说,鉴于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以色列一直比较重视与中国的关系,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双方关系总体发展顺利。

  以色列最终被迫屈从美国的压力,主要是因为美国是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和靠山,以实在得罪不起“山姆大叔”。从经济上看,以色列是世界上获得美国外援最多的国家,每年达30亿美元,其中军事援助约18亿美元,经济援助约12亿美元。持续不断的巴以冲突导致以色列经济一蹶不振,更是急需美国“输血”。从安全上看,美国是以色列武器装备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提供者,美承诺保持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优势”。美国不但向以提供“爱国者”导弹,还耗资20亿美元与以色列联合开发了“箭”式反导弹系统,以对抗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当时,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以色列在安全上更是有求于美。从外交上看,以在以巴冲突问题上和国际舞台上主要靠美国支持。而且,从今后趋势来看,以色列也仍然会唯美国马首是瞻,不敢惹翻美国。

  但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与其他军火输出国竞争、民族感情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以色列仍然会采取秘密方式同我国进行军火贸易,继续提供我方需要的装备和技术。

  自从2003年6月以来,一些欧盟国家陆续透露出希望解除自1989年至今已经实行了十几年的对华军售的禁令。中国政府于2003年10月13日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阐述了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和今后5年的合作措施,表达了我国希望进一步发展与欧盟各国的关系,希望解除军售禁令这一冷战产物的愿望。

  中国转向欧盟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顺应世界“一超多强”的现实,发展同美国时常发出不同声音的欧盟之间在政治、经济、技术、军事上的合作,拓展多边外交的需要。伴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欧盟各国越来越希望以独立的姿态来处理欧洲事务,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不如以前那么紧密。其次,中国长期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也带来许多弊端,需要加以改变。(1)俄在对华武器出售问题上长期有所保留的态度令中方不满。同时技术转移的档次偏低、售后服务不周,造成某些武器系统故障偏多,实际运用效能不能提高。(2)中方更多地偏向于技术转移,而俄罗斯对此并非积极。更为重要的是,中方已经看到俄罗斯武器的未来,俄罗斯目前保留的军事技术优势正在逐年退化之中。(3)由于武器装备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使得俄国人非常难以打交道。第三,获得欧盟国家的先进武器装备。欧盟一些成员国的某些装备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一旦获得对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无疑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第四,需要在政治上强化与欧盟的关系,阻止欧盟国家向台湾出售武器,进而突破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孤立。

  另一方面,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符合欧盟利益,最重要的是,取消禁令符合欧盟成员国军工企业的商业利益。同时,向中国出售先进的装备不会对欧盟各国的安全构成威胁。欧盟各国都不是争夺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与中国远隔万里,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存在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伴随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益完善,欧盟各国对中国仿制其装备的担心也逐渐减弱。中国也向欧盟表示将给予欧盟进口装备与俄罗斯进口装备同样的待遇,以打消欧盟在这方面的担心。欧盟对武器禁运问题的立场之所以发生转变,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形象已经明显改善。过去,由于欧盟各国对中国认识上的肤浅片面,欧洲民意对中国人权问题异常敏感,所以,即使是有意解除禁令的国家,也只能识时务地避开这个话题。从当年不敢公开谈论,到现在高调批评这一禁令并予以重新检讨,这一发展事态再次说明,欧洲针对中国的舆论氛围已发生实质性转变,而欧盟和中国的官方关系更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

  也许正是因为巨大商业利益的诱惑,1989年欧盟在决定对华武器禁售时,有意回避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欧盟在对第三国进行武器禁售时,一般有两种选择,全面“禁售”或非全面“禁售”。如果是前者,则包括“武器、弹药和军事设备”,主要有四大类产品:一、“用于杀人的武器和弹药”,如枪和坦克等;二、“武器平台”,如飞机和战舰等;三、“非武器平台”,如具有军事用途的车辆等;四、“其它辅助设备”,如具有军事用途的电子设备等。如果是非全面“禁售”,则只包括“武器和弹药”。欧盟在决定对华禁售武器时,并没有说明是全面“禁售”还是非全面“禁售”,同时也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禁售清单,而是把决定什么该禁止向中国出售,什么不该禁止向中国出售的权力下放给了成员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就对华武器禁售问题发表声明:欧盟的对华军售禁令只包括致命武器,如机关枪及其弹药、军用飞机、军用直升机、战舰和军用战车等。 实际上,在欧盟实施对华军售禁令期间,英国和法国分别向中国出口了“具有军事用途的设备”,英国向中国出售的是用于搜寻水上目标的雷达,法国向中国出售的是AS-365N“海豚”2型直升机。《华盛顿视察》认为,“欧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目前都还保持着1989年以来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欧盟)对中国所实行的武器禁运,但是同美国不同的是,欧洲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只包括致命武器的禁运,对于军民两用的敏感材料和技术对华出口方面,欧洲国家比美国要松动得多。”

  欧盟中一些有影响的大国一直在为解除对华军事技术限制进行努力。不断强大的中国对欧洲尤其是法、德、英等军火销售大国来说是一个诱人的市场。面对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向中国推销军火而大发其财,欧盟捅破“禁令”这层窗户纸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欧洲宇航防务集团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加缪表示,欧盟对华敏感技术和武器禁运早已经过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而是欧洲大多数同行的看法。“中国实力不断增长,我们与中国合作的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不移,我们相信这一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2004年1月26日,欧盟外长会议讨论了但没有取消对华军售禁令,同时责成欧盟理事会下属常驻代表委员会和政治与安全常务委员会对此问题进行审议。但是,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都表示,赞成取消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并希望在3月25日至26日欧盟首脑会议期间能够取消这一禁令。

  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推动欧盟解除禁运问题上的难度。首先,今年欧盟已经把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放在首要位置。在今后几个月中,欧盟的优先任务,除了5月1日正式实现扩大以外,就是修复因“伊战”分歧而受到伤害的欧美关系。在今后的几个月中,欧盟将从15国扩大为25国,其中与美国关系非常紧密、被华盛顿称作“新欧洲”的波兰、捷克等国家都要加入。此时如果快速作出解除对华禁运的决定,将使欧美关系雪上加霜,同时会加深欧盟内部的分歧,尤其是“新老欧洲”之间的分歧。而欧盟却暂时看不到因为解除禁运决定而带来的快速直接利益。在解除对华禁运的问题上,欧洲,尤其是法国、意大利的军工企业并非特别热心。因为在80年代末期的合作过程中,中方对每一件武器仅仅购买样品、然后仿造的做法使欧盟认为中国的军火市场并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 中方也正是看到了欧洲军事企业的这种态度才通过不同渠道告诉欧盟这一次一旦市场开放,欧盟各国军火集团在华享受的特权将与俄罗斯相同,中方将完全基于投标制度决定外购武器的数量、种类。

  其次,美国不可能同意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的禁令。自从2003年以来,美国有关人士多次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反对欧盟取消禁令。而且欧盟成员国中的许多国家虽然在许多问题上与美国有分歧,但往往抵挡不住美国的压力,顺从并按照美国的意愿投票。欧盟表决采用 “全体一致”的原则,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就可以否决有关提议。欧盟对华武器禁运虽然是历史的产物,但在华盛顿的战略家眼中却是继续支配欧洲和遏制中国的现实工具。如果欧盟取消禁令,那么,美国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绳索将全面松弛,并将迫使华盛顿重新调整对华战略,尤其是要与中国进行更为平等和务实的交往。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两国的合作也就有更大的空间。

反之,假若欧盟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拒绝取消禁令,那么,中美未来的战略性合作就会增加一大障碍。据透露,北欧的一些国家对解除这一禁令一直持保守态度,它们希望中国在政治改革上取得更大“成就”后才予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不得不担忧撤销对华禁运所面临的压力。欧洲宇航防务集团驻中国代表认为,欧盟放开对华武器出口“要欧洲15国同时具备足够勇气”。但是,这可能吗?欧洲宇航防务集团驻中国的一位代表认为,实现对华正常的技术销售才符合逻辑,然而政治的事不是商业能决定的。“现在要欧洲15国同时具备足够勇气解除对华武器及敏感技术的限制,仍然较困难。”他所提到的“困难”中,很大部分来自美国的阻力。《华盛顿观察》指出,“虽然西方各大军火商对向中国出售武器很感兴趣,但华盛顿的分析家不约而同地断言说,美国在近期内不会解除对中国武器出口的禁令,而美国的大军火商也不会因为中国市场游说美国政府,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

  欧盟近期还要讨论解除禁运问题。估计几月之后,欧盟完成扩大,是否解除对华军事装备禁运将会成为“新老欧洲”争论的焦点。同时,欧盟议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各国的对外政策具备实质性约束能力也值得进一步观察。今后法、德、意放宽对华军售限制、扩大变相军售的步伐会更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对欧盟的工作还将封杀台湾获得潜艇的道路。目前在欧盟内部,西班牙有能力制造潜艇,而在政治上与美国关系密切,甚至在伊拉克问题上不顾德法反对,直接与美国联手出击。德国、意大利、法国的潜艇制造企业令人惊讶地表现出统一的口径,声称不会为台湾制造潜艇,并且透露中方是通过欧盟做工作的。由此可见,中国的意图是即使不能快速游说欧盟解除对华禁运,也不能让台湾有所获利。

  ●“现代”级驱逐舰是我国从俄罗斯购进的重要舰艇,主要用于对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对滩头纵深目标实施打击,对空中来袭之敌进行火力攻击

  中欧关系的不断成熟必将推动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事和敏感技术限制。欧盟可能采取的做法是逐步性的,即逐步放开双方在军事技术和国防领域的合作。解铃还需系铃人,欧洲何时完全解除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考量着欧洲决策者的胆识、智慧以及欧洲内部的团结程度。

  综上所述,今后我国的对外军购主要还是要依靠俄罗斯、以色列,以及其他友好国家,通过公开或者秘密渠道获得先进军事技术和装备。同时,要力争欧盟取消军售禁令,以争取武器装备来源的多样化。但是,要作好长期努力的准备,要准备各个击破,争取同个别欧盟国家达成有关武器装备出口的协议。要汲取购买以色列预警机被美国阻拦而在即将交付时被迫终止的教训,作好多种准备。■

★外国人想买的中国武器

【转自环球纵横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328】

1、歼10。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主力空军主力装备,歼10的性能非常先进。它的性能非常出众,而且价格也很低。在第四代或者准四代战斗机中,性价比能超过它的只有未来的F35了。在F35装备各个国家的空军前,歼10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且在一些无法取得F35的国家和一些甚至于无法购买相对高价的F35的国家,歼10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目前可能会购买歼10的国家有巴基斯坦、泰国以及海湾和南美的一些国家。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会不会卖?

  2、 98坦克。98坦克是比较有争议的一种坦克,也是西方反华集团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坦克。在今年的坦克排行榜中,我们仍然看不到98式坦克,唯一的解释是西方国家在嫉妒我们。事实上,98的装甲、火力和火控都达到了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在火力上还领先于其他国家。和歼10一样,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性能,价钱却很低。这样的好东西当然让人期待,巴基斯坦就一直在翘首以待的等着中国允许98的出口,怀有类似的愿望的还有伊朗、土尔其等。

  3、 DF系列导弹。其实DF系列导弹是外国最想得到的武器,不管出多大的价钱。DF系列目前唯一公开的出口记录是出口到了沙特的DF2,射程2500公里,常规弹头。DF导弹是立于美俄的另外一极的先进导弹,其他的任何国家在性能上都不能超过它。无论是洲际的战略导弹,还是短程的战术导弹,都拥有极其优良的性能。不过,DF导弹也只能让老外想想而已了,它是绝对不可以出口的。所以在期盼度上,它还要低于前两个。

  4、 短程战术导弹/火箭炮。DF是买不到了,那就买变通的东西吧。由红旗2改过来的短程战术导弹有180公里的射程,威力也不小,而且精度非常高,能对付如通讯大楼等节点目标,就效能来看比飞毛腿导弹高多了。土尔其对这个东西很满意,买了不少。另外,装有简易制导装置的A100火箭炮也得到了土尔其的宠爱,而海湾的一些国家也想得到A100。

  5、 海军装备。中国制造的护卫舰已经出口到了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埃及还装备了中国的035潜艇。中国的62艇更是出口到了10多个国家。就目前而言,中国海军正在经历一次大换装,技术和战斗水平大幅度提高。淘汰下的装备在一些国家的眼里还是非常有效的。另外,某些比较有钱的国家也可能购买中国的新造舰艇,如泰国和伊朗。

  6、 FC1战斗机。在许多人的眼里,FC1是个骗钱的东西。事实上,中国自己可能只装备很少的FC1,甚至是不装备。但在其他国家看来,FC1很便宜,战斗力也不差。用比买其他三代机少得多的钱买到三代性能的飞机,这生意也很划算呐。这不,小巴一直在等着呢。

  7、 MBT2000坦克。另一个小巴等待的东西。这回小巴不只是想买那么简单了,原因是在于小巴想利用MBT建立自己的坦克工业,我们甚至听到了MBT2000将出口印尼的传言。MBT2000性能在世界上也排得上号,总比什么T72强多了。

  8、 轻武器。就目前来看,能接受5.8口径的国家并不是很多,原因有很多。很多时候考虑枪的口径时候政治影响的比较大,技术倒在其次。毕竟步枪的口径在性能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5.8的性能优势是摆在那里的,外国人也比较欣赏,并把它搬进了游戏里。约旦是第一给采用5.8口径的另一个国家,但数量并不是很大。其他的轻武器,如56式、81式等,主要是供应给发展中国家,数量也不小。


★中国己有高智能机器人鱼雷!

外电惊天揭密:美国航母在中国海军面前不堪一击!中国己有高智能机器人鱼雷!

德国明镜周刊日前报道,美国中情局一官员透露出惊人消息,中国很可能在实行一项革命性的对抗航母的计划,其主角就是是中国近期十分重视的海洋机器人系统。

  这个计划分为二个项目,其中不久前已经由美国国防部透露出的鱼雷机器人,也是海鲟计划,已经引起军事界的广泛关注。该消息认为,中国大陆海军正在设计一种全新的水下攻击系统,这是一种用于深海作战的微型武器系统,中国军队内部有人称其为鱼雷攻击机器人。根据五角大楼情报显示,这是一种极为高度智能程化的海底机器作战系统,其形体除了海底推进系统外就是一枚经过改进设计的尾流自导鱼雷,按其设计目标,可以在离开母舰后利用其自带的推进剂再自行前进达上百里左右。国防部发言人展示这种小轿车大小的鱼形战斗系统构思图时说,这是一种很小的可由潜艇装载的深海杀手,在战争时这种深海杀手可能会由潜艇有目的的部署于主要航道或者可能航道上,通过其输入的指令,在特定的时间放出其接收装置浮出水面接收中国大陆卫星的最新指令,当大陆发现美日舰队可能经过海域时,将会由卫星向这些深海鱼雷机器人发出行动指令,令这些微形鱼状机器人,向这些有可能的航道运动并做好战斗准备,当抵达目标潜伏下来后,各种侦测手段更是几乎难以找到这些隐秘的杀手,它们会向任何发现的可能目标移动并发动出其不意的致命的鱼雷攻击。而目前几乎没有足够的防御手段。

  五角大楼认为这种微型海底机器人的问世将可能标志着海上新军事革命的序幕。更有资深专家不无担忧的指出,一旦大陆通过各种潜艇或者商船,在各重要港口外围秘密布署这种微形鱼雷攻击机器人,再指令其向港口附近执行埋伏和攻击任务,介于其智能化和隐蔽程度,非常难以让人发现和清除,将有可能给西太平洋的各国海军和商船及航道带来致命威胁。根据可*情报大陆海军专家已经给这种机器人研制各类伪装色,让其能与各类海域海底石头浑为一色,在静默情况下,十分难以辩认。尤其可怕的是中国可能会在战争爆发时将大量的鱼雷机器人布曙在美国沿海,介时美国海上航运和贸易将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介时中国将会拥有与美国相等的控制对方海岸和航运能力,而目前尚无有效的应对设施。

  北星计划的第二个项目与微型无人机有关,同样是为了反航母舰队存在的,该计划被五角大楼称为超级黄蜂计划。开始令情报局官员不解的是,中国同样在鱼雷机器人的基础上研制更为大型的小型智能机器人母舰,据认为这种无人机器人母舰大小与一辆普通客车相仿,但最后发现,其上面载有的是中国正在全力研究的微型智能无人机群。理论上这种微型潜水器拥有低速行驶五百海里以上的继航能力,用于在更远范围内对航母舰队的接近。其通迅系统推进系统与鱼雷机器人相仿但更为强大,并可载有十架以上的微型无人飞机。微型无人机无疑是震撼不了庞大航母身躯分毫的,但中国海军认为,航母舰队最主要的威慑力是其上面的高性能战斗机群。如果航母失去战斗机群或者短暂失去舰载机配合下,其对中国海空力量的防御力量和威慑力量将大打折扣,将会沦为令人鱼肉对象,微型无人机群正是缘由这一原理产生的。没错,这些微型无人机其实就是中国正在秘密研制的微型自杀飞机,它们的主要使命就是对航母甲板上的舰载机群进行毁灭打击。所以被五角大楼某些官员称为海上神蜂攻击机群。这类微型机器人潜母上所带的飞行器,估计有至少数十里的飞行航程,携带有高性能炸药。可由潜艇携带,按中国的设计,可以在战时由数艘潜艇从数百公里一起释放,秘密航行潜伏到航母数十里远处,中间也用接收端定时接收卫星指令,接到战斗指令后,就秘密上浮快速起飞释放无人机,由于这些飞行器极小,可由极低的海平面飞行而不被航母雷达发觉,在接近航母数百米外,再集体从海平面突然上升冲向航母甲板执行攻击任务,将可令人防不胜防,这种无人机按中国理想的设计,在螺旋浆发动机后,主机体可能还配备有一枚小型火箭发动机,在接近并对航母上的机群进行最终攻击时,点燃这些火箭发动机,就好象一枚枚微型火箭一样,强大的冲击力和爆炸能力可以确保让航母上被炸到的飞机基本报废。就算仅造成破损,也可以令舰载机失去升空作战能力,介时航母将成为中国后方的海空军更轻易消灭的目标。估计美国航母指挥官见到这一情形会瞠目结舌。

  明镜周刊认为,中国全力实行的海上北星计划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作战的海上机器人作战系统。大量的海洋机器人,将互相配合,为争夺海上优势做准备。中国研制微型无人飞行器的另一个考虑也是为了用少量微型无人机摧毁敌对国战斗舰船上的舰载直升飞机和精密武器系统。为占据海上作战优势做准备。

  日前美国的陆战机器人军团计划出炉,举世曙目,无独有否,中国海洋机器人兵团计划的泄露,反映着中美双方正在大力借助新军事技术弥补各自军力不足的措施,但是美方陆战机器人兵团在面对中国这样的陆战强国还是杯水车薪,中国的海洋机器人计划却已经在海上令美国航母胆寒,不得不说明在这机器人作战和太空作战的时代到来时,美国在某一方面已经被中国抢先一步了,虽然在高超音速领域美国取得突破,但是美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August 08, 2005 08:13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美国密切关注刘亚洲军事战略思想的影响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海外军情媒体推测中国巡航导弹发展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